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暢銷好書【一個人的朝聖】上,不完美才是人生

2023-12-09文化

【一個人的朝聖】是英國作家蕾秋·喬伊斯創作的長篇小說,出版後獲得了銷量奇跡,得到各大媒體和讀者的高度評價。

小說的主人公,哈羅德.弗萊是一個高大的男人,卻一輩子彎著腰生活。他在釀酒廠做了四十年銷售代表後默默退休,沒有升遷也沒有加薪,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後的哈羅德整日無所事事,他以為人生就這麽過去了,直到收到那封信。

哈羅德從未想過會有人給他寫信,他端詳著那個粉色的信封良久,才開啟來看。信的內容又使他大吃一驚,是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妮寄來的告別信:她得了癌癥,將不久於人世。

突如其來的震驚和悲痛襲來,哈羅德的眼裏漸漸盈滿淚水,他努力壓抑著快要噴薄而出的復雜情緒。奎妮的形象漸漸浮現,那個嬌小的黑發女人,多年前曾一起工作過,現在在貝歷克郡等待自己最後時刻的來臨。哈羅德從來不太會表達自己,他試著寫下一封軟弱無力的回信,就揣起來去了郵局。在去郵局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信封明明已經放進黑幽幽的投信口,卻沒法松手。他想到了父母,想到了隔閡很深的妻子和已故的兒子。

人生遲暮之時回首歲月,只剩悔恨遺憾,無力感撲面而來。於是,他走過一個又一個郵筒,直到遇見那個加油站女孩。正是和女孩的一番對話,讓哈羅德決定用徒步627英裏,穿越整個英格蘭的方式,去拯救患上癌癥的朋友。

女孩說:「你一定要有信念,不能光靠吃藥什麽的,你一定要相信那個人能好起來。」「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東西,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

哈羅德從來沒見過這麽簡單的堅毅和篤定,他的心裏充滿了從未有過的力量。似乎只要有信仰,有努力,就可以對抗命運,讓事情出現轉機,出現奇跡。

哈羅德想到二十年前這個真摯的朋友,認為一定要做點什麽。於是他走進電話亭,撥通了奎妮療養院的電話:「請告訴她,哈羅德.弗萊正在來看她的路上。她只要等著就好,因為我會來救她。我會走過去,而她一定要好好活著。」

或許我們會認為此刻的哈羅德太過幼稚,但正如他所說的:「我承認貝歷克很遠,我沒有合適的裝備,也沒經過什麽訓練,但或許有一天你也會做一件毫無邏輯可言的事。」

於是,六十多歲的哈羅德未帶手機,還穿著一雙不適合走遠路的帆船鞋,就開始了徒步旅程。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87天,1千多公裏,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

在野外行走的過程中,哈羅德解放了自己過去二十年來努力回避的記憶,任由這些回憶在腦子裏鮮活而跳躍。

在哈羅德看來,他是一個糟糕的丈夫,更沒有做好父親的角色。當看著幼小的兒子時,他的恐懼多於初為人父的喜悅。他內心慌亂,不知道怎樣才能照顧好這個孩子。作為一個父親,他不懂得怎麽和孩子相處,也不知道怎麽表達對孩子的關愛。

哈羅德想起了第一天上學的兒子戴維,小小的,站在走廊上,背著新書包。他擡頭看著哈羅德,沒有哭鬧,靠著墻簡潔的說:我不想上學。而哈羅德低頭看著兒子,他真切的感受到兒子的恐懼,他想給他一切,卻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他找不到合適的話,甚至連擁抱都沒有。面對稚嫩的戴維的求助,他什麽都沒給他,而是躲進車裏,開車上班去了。

戴維上學那些年,總習慣把自己關進房間,他的成績名列前茅,從不需要父母任何協助。後來,戴維考上了劍橋,18歲的他經常躺在床上,雙眼死死地盯住一片虛無。哈羅德想過把他攬進懷裏,緊緊擁抱一下。他想說:「好樣的,兒子,我這樣的人,怎麽會有你這麽聰明的孩子?」但是,看著瘦弱的,不茍言笑的戴維,他只說了一句:「老天,太好了,老天。」這換來了戴維嘲弄的一笑。哈羅德曾認為:有一天,當兒子真正長大成人,他們之間相處或許會容易一點。

哈羅德在前行中,撕開了那段最不願想起的回憶。是「父親」這個身份成了他最大的考驗,也促成了他最終的失敗。

哈羅德不知道如何用一個父親的身份去引導戴維,他們之間完全沒有交流。戴維一直患有抑郁癥,對酒精和藥物上癮,後來在花園裏自殺。哈羅德把他放下來,從不信教的他不停地祈禱,但一切都太遲了。戴維的死徹底擊垮了莫琳,她哭得那樣厲害,好像整個人都要融化了。她哭泣,埋怨了一段時間,責怪哈羅德平日對兒子的冷漠和不管不顧,然後連埋怨都停止了。他們分房睡了二十多年,在樓梯上擦身而過時,與陌生人沒有兩樣。平日的交流成為僅有的日常寒暄,「我走了」「好。」「再見。」「今晚見。」兩個靈魂之間的裂痕是無法修補的。

莫琳仍然每天把房子打掃的整齊幹凈,包括戴維的房間,收拾的跟他死那天一模一樣,還經常跟兒子交流。哈羅德對一切無計可施,只能任由生活這樣麻木的過下去。妻子的形同陌路,孩子的抑郁自殺,就好像一個牢籠,讓哈羅德飽受痛苦和壓抑。

這場徒步遠行,對沒有任何經驗的65歲老人來說,是艱難的。他幾乎每天都會找電話亭,跟莫琳說下行程,他們自覺和對方停留在最表面的交流,三言兩語報個平安,說一切順利。

然而並不順利,剛走沒幾天,哈羅德的腳就出了問題,每走一步就傳來陣陣刺痛,還有他的右小腿和髖關節,他只能貼上膏藥來緩解這種不適。到了第十天,他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不斷地將一只腳邁到另一只腳前面,每牽動一下肌肉,他的整條右腿都好像在灼燒。艱苦無邊的跋涉,讓他想起自己給奎妮的療養院留下的十萬火急的宣言,覺得既幼稚又不恰當。他想象著坐在熱氣騰騰的車廂裏,讓雙腳休息一下,不出幾個小時就能到貝歷克郡了。

終於,哈羅德感覺小腿如撕裂般炸開,他整個人摔倒在地。

一個叫瑪蒂娜的女人救下了他,她之前是個醫生。瑪蒂娜幫他挑開腳上的那些水泡,處理了受傷的肌肉和淤血。在知道哈羅德的故事後,她送給哈羅德雙雙徒步專用襪和一卷膠布,還有一個登山包和指南針。在瑪蒂娜家裏休整兩天的哈羅德,又充滿力量的開始了行走。

一路上,哈羅德遇到了很多人,接受了別人的幫助,也傾聽了不同的故事。他想到自己的人生,表面上看似再平凡不過的生活,實際上卻藏著這麽多的黑暗與磨難。

哈羅德是被原生家庭拋棄的人。他父親從戰場回來,成了酒鬼,日漸消沈;他的母親,在他13歲生日前幾天,終於收拾包袱一去不回。小小的哈羅德要將指甲掐進手臂才能忍住不叫出聲來。他父親和好幾個阿姨在一起過,在哈羅德剛滿十六歲那天,就給了他一件大衣和一張汽車票,迫不及待的讓他離了家。哈羅德想起兒時冷冰冰的家,校服上沾染的威士忌味道,同學們的嘲諷和冷眼,還有十六歲生日那件大衣。他第一次放任自己盡情感受那種父母親都不想要自己的痛。

哈羅德真希望自己沒有將媽媽唯一的一封信撕碎,那句「親愛的兒子」也是有意義的。將戴維攬入懷裏告訴他一切都會好起來也是有意義的。他為那些沒有做的事痛悔不已。

16歲的哈羅德沒有機會接受足夠的教育,便開始為生存打拼,日子忙碌而孤獨。直到遇到莫琳。

那天晚上是個舞會,他們穿過舞廳的人群,一眼就看到了對方。那時候的莫琳年輕漂亮,她烏黑的長發像天鵝絨一樣在臉龐兩邊垂下。哈羅德不知道哪來的勇氣,生平第一次主動和女孩搭訕。莫琳的家人認為哈羅德很普通,未受過良好的教育,起早貪黑打好幾份工,只租得起一間地下室。可對莫琳來說,那又怎樣呢?只要哈羅德在,世界就有光。她會成為哈羅德從未擁有過的愛,成為他的妻子,成為他的一切。

他們如願的結婚,生子,生活平淡而幸福。直到二十年前那場慘劇發生,將他們生生拽開。那天的情形歷歷在目,狠狠撕扯著他的心。

過了幾個小時,哈羅德突然發現,沈浸在過去的悲傷和回憶中的自己,已經朝著錯誤的方向走了很遠。他只好原路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