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夏至到了,「夏至有三怕」,牢記「6習俗5不做」,平安度夏

2024-06-20文化

夏至節氣為24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其交節時間一般為6月20-22日,而它的到來,意味著盛夏正式開始。

不過,老人常說「夏至有三怕」,到底怕什麽?明日夏至,牢記「6習俗5不做」,平安度夏!

夏至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開始,畢竟三伏天就是依據夏至來計算的。今年的夏至時間為6月21日4時50分,此時太陽黃經抵達90°,對應的農歷時間為五月十六。

夏至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時間最長、夜間最短的一天,太陽直射點為北回歸線上,也是最北的地方,北半球白晝最長、且越往北去越長。

而夏至的特點是氣溫非常高,雖然不是一年最熱的時候,但也已迎來了高溫天氣,人在戶外很容易就會中暑。且因接受的光照多,日照長,到達三伏天時地面熱量高於釋放熱量,其氣溫達到全年最高時刻。

當然,夏至後降雨量也開始明顯加大,雷陣雨變得十分頻繁,可帶來短暫的涼爽天氣,也讓空氣濕度加大。特別是江南一帶,如今已進入了梅雨天氣,天氣潮濕陰冷,衣物容易發黴。

不過,在夏至節氣即將到來之時,農民卻憂心忡忡,主要是有「三怕」:

1、怕不下雨

正所謂「夏至一場雨,一滴值千金」,可見夏至降雨是好事,此時降雨對莊稼的生長有著促進作用。

畢竟此時春玉米已經開始拔節,而早稻也已即將進入揚花期,晚稻正在插秧,夏季作物如玉米、大豆也已播種,因此此時降雨可極大促進作物發芽生長,方便作物的豐收。

但古人發現,如果夏至這天不降雨,接下來一段時間裏降雨的可能性就會減少,作物很容易就會因缺水而死。

農民最怕夏季幹旱,渴望能夠多降一些雨,因而盼望著夏至雨水到來,這樣夏秋作物的生長才能保得住,糧食才能豐收。

如今北方地區已幹旱久矣,中間只稀稀拉拉下了點雨毛毛,根本無法緩解旱情,因而大家將希望寄托給了夏至節氣。

2、怕刮風

民間有「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的說法,至於為何有這一說法,還因夏天刮上西北風預示著幹旱天氣到來,畢竟北風是從西北地區過來,為幹燥季風,可能到了伏天時氣溫異常炎熱,讓人酷熱難耐,且作物也將遭遇旱情。

當然,民間也有「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的說法,可見夏至這天刮東南風也不是好事,接下來將會出現接連大雨,農田積水嚴重,甚至出現水浸,對水稻等作物生長都有危害。

3、怕夏至不熱

通常在夏至節氣後,氣溫就會變得炎熱起來,這是正常的氣候變遷。不過,如果夏至這天比較涼爽,比常年氣溫偏低一些,那表明往後出現極端天氣的概率會加大,作物生長就會有影響。

畢竟對夏秋作物來說,它們生長中需要高熱、長日照,如果長時間陰雨天,可能就會「夏至不熱,五谷不結」,以至於作物收成都會受影響。

也正因此,農民夏至「有三怕」。不過想要過好夏至,平安度夏,還需牢記「6習俗5不做」才行。

在古代,夏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古人對其十分重視,再加上夏天幹旱、水浸災害比較嚴重,因而民間會舉行祭祀活動,祭祖敬神,希望先祖和神靈保佑接下來能「風調雨順」,也希望秋季作物能夠豐收。

為了孝敬神靈,民間還會將新收獲的小麥制作成面食供奉,以表明自己的誠心。

2、互贈折扇

夏至天氣十分悶熱,人坐著不動就容易出汗。因而在這一天,要好的婦女們就會互相贈送對方折扇,用以扇風納涼,這樣就可獲取涼風,讓身體降溫。

當然,因古代沒有風扇、空調,人在睡覺時很容易會被熱醒,身上也會出現熱痱子。婦女們還會互贈脂粉,以便於塗抹在身上,家長也會給孩子塗粉,保證其身體健康。

3、吃夏至面

民間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是北方小麥的豐收之時,農民將新麥收回家後,就會嘗一嘗新麥子口感如何。而新麥中的營養豐富,特別是蛋白質含量高,可補充天熱流失的營養。

因此人們會將新面加工成細面條,吃上清爽的過水面,希望有個好彩頭。早在唐代時這一習俗就已十分講究,如皇家禦廚會制作「冷淘面」,在食品中放入冰塊,再將煮好的面條、蔬菜放進容器中冷卻,並加入調味料,面口感鮮爽無比。

當然,部份地區吃的面各有不同,北京愛吃打鹵面、炸醬面,江浙滬愛吃陽春面,杭州人愛吃麻醬涼面。

4、夏至餅

在夏至這一天,人們也會用新麥制作薄餅,其步驟是先將面粉糅合成面糊,再攤成薄餅,並放上豆腐、青菜等食材。待到祭祖結束後,一家人就會食用。

而在江南一些地方,制作夏至餅時,還會用上艾草嫩葉,將其搗碎後放在餅中攤,並放上甜豆等食材,抹上茶油後煎炸食用,口感清爽不膩。

在江南一帶,也有夏至吃餛飩的說法,因它和「渾沌」諧音,大有開天辟地渾沌初開之意,因而孩子吃了餛飩後就會變得十分聰明。

5、消暑避伏

夏至之後氣溫就會變得炎熱起來,大家盡量減少外出活動,就算出去也要多喝水多乘涼,及時到陰涼處避暑。

為了消暑,大家在夏季之時也可喝上一些綠豆湯、酸梅湯,多吃一些西瓜、蘋果、葡萄、枇杷等水果,也可吃上香菜、苦瓜等去火氣的食物。

6、藥浴納涼

夏至天氣十分炎熱,但同樣也是陽氣旺盛之時,古人認為三伏天最適合養生,因而在夏至時人們就開始進行「藥浴」,以起到清熱解暑、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而為了消暑,部份地區也有水浴的習俗,也就是洗澡、遊泳或者潑水,感受著夏季的狂熱和歡樂。

03、夏至「5不做」1、不坐在木頭上

夏至之時,南北地區均進入了汛期,雨水比較多,再加上天熱,空氣十分潮熱,讓人喘不過氣來。

但需註意的是,露天的木質板凳,大家最好不要做,因雨水原因,使得木頭中濕氣含量大,經太陽曬了後就會散發著潮氣,人久坐在上面寒氣直逼身體之上,對健康不利。

2、忌吹過堂風

所謂的過堂風其實就是風直接穿堂而過,夏天時氣溫炎熱,很多人直接將門窗開啟,一旦此時風比較大,就會形成「過堂風」。

雖然這類風可以讓屋子十分清涼,但卻會出現不少健康隱患,寒氣容易入體,人就會頭疼腦熱,甚至還易引起面癱。

此外,大家也別直接把頭對著人,不然時間長了也會積累小病小災。

3、忌沖涼水澡

夏天身體熱得發燙,很多人來到戶外就像身在火爐中一樣,大家就有了沖涼水澡的想法,甚至直接去河裏遊泳,讓身體快速降溫。

不過提醒大家,夏天時人的毛孔張開,排汗量比較大,如果此時沖了涼水澡,冷氣就會順著毛孔進入體內,這些寒氣在體內積累,冬天大家就知道其危害了,到時候渾身哪哪都不舒服。

4、忌理發

在古人看來,夏至是陰陽之交之時,如果在這時候剃頭,可能就會打破體內的陰陽平衡,對人的運勢特別是財運影響比較大,不利於人的發展。

此外,夏至理發也容易導致寒氣入體,不利於健康,因而這天盡量別理發。

5、忌午睡趴著睡

對於學生黨和上班族來說,午睡的最主要姿勢就是趴著睡,大家吃完午飯後就會趴在桌子上休息一會,補足精神,以便於下午的工作學習。

但需註意的是,趴著睡對人體並不好,此時頸椎、內臟都會受到壓迫,睡醒了後可能就會感覺氣短胸悶,整個人渾身不自在。

中醫認為,夏至要適當調整作息,不要趴著休息,以免影響了氣機暢通。因此夏至午睡,有條件的可以躺著,這樣身體才能更好的休息。

當然,夏至的講究還有很多,如「不同房」、「不誤農」、「不貪食」等。這些講究看似沒有科學道理,但卻是農民長期以來的經驗總結,大家怎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