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愛科普的李醫生,中老年人能跑步鍛煉嗎?跑步鍛煉對膝關節有沒失真傷?有的人說傷關節不能運動,有的人說運動對關節有良好的刺激運動,可以保護關節到底是哪種觀點對呢?今天李醫生和您嘮一嘮!
有人指出,運動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這一觀點引起了廣泛的關註和討論。運動的風險性主要體現在其可能對關節造成損傷,不少骨科醫生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們認為,運動會給關節帶來壓力和磨損,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的功能逐漸下降,50 歲以後就不應再進行運動了,應當盡量節省著使用關節,以減少關節的損傷和磨損。
那麽,運動果真會對關節造成傷害嗎?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這也正是許多人對跑步等運動望而卻步,認為運動失真關節的根源所在。他們擔心運動會對自己的關節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從而影響到日常生活的質素。
然而,美國曾開展過一次規模宏大的調查,參與人數多達 11.48 萬。這項調查的結果令人深思。調查結果顯示,以健康為目標進行健身跑的人群,其髖、膝關節炎的患病率僅為 3.5%;而那些不運動的人,患病率卻高達 10.2%。這一數據對比鮮明,有力地反駁了運動對關節有害的觀點。
接下來,我們簡要剖析一下其中的原理。關節出現的問題,要麽源自關節內部,要麽產生於關節外部。關節內部的問題主要涉及軟骨、半月板等組織。軟骨是關節表面的一層重要結構,它能夠減少關節運動時的摩擦和緩沖壓力。半月板則位於膝關節內,起到增加關節穩定性和緩沖震蕩的作用。然而,這些組織在長期的運動或其他因素的影響下,可能會出現磨損、退變等問題,從而導致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
關節外部的問題則與肌肉、韌帶等密切相關。肌肉和韌帶是關節的重要支撐結構,它們能夠維持關節的穩定性和正常運動功能。如果肌肉力量不足或韌帶松弛,關節就會變得不穩定,容易受到損傷。
適度的直立運動,例如走路、跑步,對關節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此處需特別提及跑步,雖然跑步是一種較為劇烈的運動,但在正確的方式和適度的強度下,它對關節的益處是不容忽視的。跑步有益於改善軟骨的代謝狀況。這是由於軟骨的代謝需要一定的壓力,且軟骨本身並無血管,必須借助壓力來完成代謝過程。直立且具有沖擊性的運動,能夠促使軟骨代謝更為良好,同時也能夠推動一部份軟骨損傷的修復。
在跑步過程中,腳步著地時會產生一定的沖擊力,這種沖擊力會傳遞到關節上。對於健康的關節來說,這種沖擊力是可以承受的,並且能夠刺激軟骨細胞的代謝活動,促進軟骨的修復和再生。此外,跑步還能夠增強肌肉力量,提高關節的穩定性,降低關節所承受的減力。
在急停時,關節會產生減力。這種減力對關節的損傷較大,尤其是對軟骨和半月板。我們的軟骨和半月板能夠承受一定的壓力,但對減力較為抵觸。肌肉越強壯,減力就越小,關節的穩定性也就越高。因此,透過運動增強肌肉力量,可以有效地減少急停時關節所受到的損傷。
運動還能夠提高骨密度。骨骼的密度取決於施加在骨頭上的力,這是骨科的首要定律,即 Wolf 定律。在運動過程中,肌肉的收縮和骨骼的承重會對骨骼產生一定的壓力,這種壓力刺激可以促進骨細胞的活性,增加骨密度,從而預防骨質疏松等疾病。故而,對於那些因病臥床、長期癱瘓的病人,由於缺乏運動和重力的刺激,其骨密度必然會下降,軟骨會受到損害,半月板會萎縮,關節也會陷入僵硬的狀態。這是我們在觀察臥床患者時所能發現的現象。
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去運動呢?運動對關節健康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適量的運動不僅不會導致骨性關節炎,恰恰相反,適量的運動還能夠對骨關節炎起到預防乃至治療的作用。我們也目睹過許多人訴說自己關節疼痛,行走、跑步艱難,或者上下樓梯存在障礙,但在逐步開始進行適宜的運動之後,他們的關節功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甚至能夠參加馬拉松比賽了。
例如,有一位名叫李先生的患者,他曾經因為關節疼痛而備受困擾,幾乎無法正常行走。醫生建議他進行適量的運動來改善關節狀況。起初,李先生對運動充滿了恐懼,擔心運動會加重他的病情。但是,在醫生的耐心解釋和指導下,他逐漸克服了恐懼心理,開始嘗試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如散步、瑜伽等。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先生的關節疼痛逐漸減輕,肌肉力量也得到了增強。他開始嘗試進行一些更具挑戰性的運動,如慢跑、遊泳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鍛煉,李先生的關節功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他不僅能夠正常行走,還參加了當地的馬拉松比賽,成為了許多人學習的榜樣。
再比如,張女士曾經是一位長期坐在辦公室的白領,由於缺乏運動,她的關節逐漸出現了問題,上下樓梯時感到疼痛難忍。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張女士開始積極參加運動。她選擇了騎單車和跳繩作為主要的運動方式。經過幾個月的堅持鍛煉,張女士的關節疼痛明顯減輕,身體狀況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她深刻地體會到了運動對關節健康的重要性,並將運動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堅持了下來。
這些例子充分說明了運動對關節健康的積極影響。當然,我們在進行運動時,也需要註意一些問題。首先,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強度。不同的人身體狀況不同,適合的運動方式也不同。例如,對於關節已經出現問題的人,應該選擇一些對關節壓力較小的運動,如遊泳、騎單車等;而對於身體健康的人,可以選擇一些較為劇烈的運動,如跑步、籃球等。其次,要註意運動的頻率和時間。過度運動可能會對關節造成損傷,因此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安排運動的頻率和時間。一般來說,每周進行 3-5 次運動,每次運動 30-60 分鐘為宜。最後,要註意運動前的熱身和運動後的放松。熱身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做好準備,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放松可以幫助我們緩解肌肉疲勞,促進身體的恢復。
總之,運動是保持關節健康的重要手段。我們不應該因為擔心運動可能會對關節造成損傷而放棄運動,而是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強度,堅持適量運動,讓我們的關節更加健康,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是李醫生,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