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古代人下館子都吃什麽好吃的?這十八道菜有些流傳至今

2024-07-11美食

在古代,下館子也是人們社交和享受美食的常見方式。那麽,古人在飯館中都能品嘗到哪些美味佳肴呢?

1. 蟹粉獅子頭

蟹粉獅子頭源自江蘇揚州地區的傳統名饌,屬於淮揚菜系,其歷史可追溯至隋唐。相傳,隋煬帝南巡揚州時,禦廚創制出包括「葵花獻肉」在內的系列佳肴,「葵花獻肉」即為蟹粉獅子頭的雛形。至唐代,郇國公韋陟宴請群僚,此菜因形似雄獅之首,而得「獅子頭」之名。歷經宋元明清的演變,成為如今的蟹粉獅子頭。它以蟹肉與精選豬肉細切粗斬後調和成球,佐以高湯慢燉,味道鮮美,肉質松而不散、肥而不膩,蟹粉之鮮與豬肉之香相得益彰。

2. 東安子雞

東安子雞又稱東安雞,是湖南永州東安縣的地方傳統名菜,歷史可追溯至唐代。此菜最初由當地一家名為「東安雞」的客棧所創,因受到唐代將領郭子儀的青睞而聲名遠揚,後流傳至宮廷成為皇室佳肴,遂以地名「東安」冠名。東安子雞選用當地土雞,講究刀工,將雞肉切成均勻小塊,成品色澤鮮艷,紅綠相間,集酸、辣、鮮、香於一體,極具湖南菜系特色。

3. 清蒸武昌魚

清蒸武昌魚源自湖北,是楚菜中的經典之作,歷史悠久且文化底蘊深厚。據記載,三國時期武昌魚便因味美而聞名,宋代時受到文人墨客的贊譽。其做法講究刀工與擺盤,整魚去鱗去內臟後,通常腹部切開平鋪於盤中,魚身兩側劃幾刀以便入味並保持魚形完整。透過清蒸的方式,最大限度保留了魚肉的鮮嫩與本味,口感清鮮,略帶微甜。

4. 東坡肉

這道菜與蘇軾有關。蘇軾任徐州知州時,曾指點家人將紅燒肉回贈給百姓,百姓稱之為「回贈肉」。蘇軾貶謫黃州時,人們仿制並戲稱為「東坡肉」。蘇軾在杭州時,其家人將豬肉和酒燒好給民工吃,誤打誤撞使得這道菜更加美味,「東坡肉」的美名也逐漸傳遍全國。此菜一般是一塊約二寸許的方正形豬肉,一半為肥肉,一半為瘦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膩,帶有酒香,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

5. 水晶肴肉

水晶肴肉又名水晶肴蹄,是江蘇鎮江的名菜,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成菜後肉紅皮白,光滑晶瑩,鹵凍透明,猶如水晶,故而得名。食用時具有瘦肉香酥、肥肉不膩、酥香嫩鮮等特點,搭配姜絲和鎮江香醋,別有一番風味。

6. 臘味合蒸

臘味合蒸是湖南傳統名菜之一,將臘肉、臘雞、臘魚放在一缽中,加入雞湯和調料後下鍋清蒸而成。此菜的臘香濃重、鹹甜適口、柔韌不膩,是下飯的佳品。其成名相傳與一位乞丐有關,乞丐劉七將臘魚、臘肉、臘雞等簡單處理並加調料蒸熟後,香味被一大戶人家發現,經品嘗後大受歡迎,隨後該菜在湘菜中流傳下來。

7.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源自四川成都,是川菜中的經典。它得名於一位陳姓老婦人,人稱「陳麻婆」。她在成都萬福橋畔開設餐館,以烹製的麻辣豆腐聞名。這道菜的特點是「麻、辣、燙、香、鮮、嫩、油而不膩」,豆腐選取質地細嫩的南豆腐,切塊後與紅亮的牛肉末(或豬肉末)、鮮綠的蔥花、紅艷的辣椒粉等相互映襯,色彩斑斕,其口味獨特,體現了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理念。

8. 無為熏鴨

無為熏鴨沿江菜的代表菜品之一,也是徽菜傳統名菜,距今有兩百多年歷史。無為縣地處長江沿岸,鴨子多在野外放養,以小魚、小蝦等為食,成長快且肉質好。此菜成品色澤金黃,皮脂厚潤,肉質鮮嫩,氣味芳香,若蘸醋食用,風味尤佳。

9. 黃燜魚翅

黃燜魚翅以番邦進貢的呂宋島魚翅為主料,佐以經12小時慢火燉制的雞湯料理而成。清朝晚期,由翰林院官僚譚宗浚父子所創的譚家菜中,這道菜最為知名。後來,此菜以食盒形式送進禦膳房,受到皇上贊揚後被收錄進禦膳選單,流傳至今。

10. 禦用佛跳墻

禦用佛跳墻原是南方菜,傳入清宮後經禦膳房管事令滿族廚師按照滿族飲食習慣加以改良,在保留制作工藝基礎上增添鹿肉、飛禽等野味,最終成為皇帝喜愛的菜肴之一。它以十八種原料佐以皇宮秘制調和湯制成。

11·燒鹿筋

相傳雍正皇帝還是親王時,喜歡吃鹿筋以壯筋骨、補體力,親兵們便將山雞和鹿筋燉在一起,並配上白菜和野生枸杞。雍正繼承皇位後,禦膳房廚師將此菜精細處理後收入選單,成為宮廷名菜。這道菜以梅花鹿筋為主料,佐以白菜、枸杞、山雞以及老雞濃湯,是一道養生佳品,有祛風濕、利腸胃的功效。

12. 爆炒鳳舌

古代只有皇帝與皇後才能享用。正宗的爆炒鳳舌食材用的是禾花雀舌,這種雀鳥有「天上人參」的美譽,因數量稀少,十分珍貴。如今禾花雀已瀕臨滅絕,人們吃到的爆炒鳳舌一般用鴿舌代替。

13. 荷包裏脊

始於清末,為清宮禦膳房所創。當時,王公大臣隨身佩戴用金絲花線繡有花鳥蟲魚圖案的金黃錦緞小囊「荷包」。禦廚照著荷包的樣子,用豬裏脊肉、香菇、玉蘭片和蛋皮等原料制作了形似荷包袋的菜肴,在宮內大受歡迎,因狀如荷包,故而得名。

14. 櫻桃肉

據【禦香縹緲錄】記載,慈禧太後年輕時愛吃清燉肥鴨、燒豬肉皮(也稱「響鈴」),暮年時櫻桃肉則成為她特別中意的菜肴。當時禦廚用豬肉切塊調味,搭配新鮮櫻桃制作此菜,後來這道菜在宣統帝時流傳至民間。如今,櫻桃肉成為江蘇地區名菜,但已不再使用櫻桃,而是用小塊紅燒豬肉來代替。

15. 百鳥朝鳳

清代乾隆年間的宮廷菜,曾在慈禧太後六十大壽時作為吉祥菜上桌。百鳥朝鳳菜主要原料有嫩雞一只(約重1250克)和豬肉等。此菜造型奇特,口感鮮美,慈禧太後贊不絕口。傳說當時大報恩寺有珍禽異獸盤旋、百鳥齊鳴的景象,光緒皇帝得知後令禦膳大廚做出這道菜。後來,它演變成京菜、蘇菜、粵菜等菜系中的代表性菜品。

16. 清燉肥鴨

自唐代起,歷代帝王將相都愛吃鴨,宮中擺宴必備全鴨。清代慈禧太後喜歡的清燉肥鴨做法獨特,將洗凈的鴨子調味後裝在瓷罐裏蓋緊,用文火連蒸3天,使鴨肉完全酥爛,用筷子可輕易夾起。後來這款菜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大菜,末代皇帝溥儀時改名為「三鮮鴨子」,並在各地菜館流行。

17. 雞裏蹦

清宮名菜,相傳康熙帝時聞名。康熙皇帝禦舟停泊在保定府安州白洋澱郭裏口行宮時,保定官府名廚用家養雛雞加白洋澱新鮮蝦仁,佐以槐茂甜面醬炒制後獻給康熙,康熙食用後龍顏大悅。此菜以白洋澱特產大青蝦及家養雛雞為主料,味道鮮香,營養豐富。

18. 桂花魚翅

據史冊記載,慈禧太後酷愛桂花,直隸總督榮祿命官廚仿桂花之形色創制出桂花魚翅等菜以表效忠。桂花魚翅色澤淡黃、形似桂花、鮮鹹醇香、松軟可口,在直隸總督署東花廳中秋佳節團圓盛宴上受到好評。光緒二十七年、二十九年,慈禧太後兩次過保定據說也曾品嘗此菜並贊不絕口。

中國古代的名菜豐富多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古代名菜的做法可能會有所變化或傳承創新,但它們還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