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中國小麥產量第一省:面食五花八門不重樣,頓頓管飽解人饞

2023-12-05美食

初秋正是豐收的季節,若是在華北平原走上一遭,定能看到壯觀的金色麥浪,與之相呼應的便是農民辛勤勞作的身影。為了能保證小麥的品質和口感,必須在適宜的天氣全部收割完成,而它們的最終歸屬地便是龐大的加工廠。

別看小麥其貌不揚,沒有水稻看起來那麽渾圓飽滿,可這難不倒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楞是發明出了成百上千種食用方法。不過要論哪個省份最會、最懂如何吃,那麽來自小麥生產大省的河南人就會昂首挺胸:這道題我會!

小麥與河南人有著特殊的羈絆

在數萬年前的史前遺存中,古人類留下來「粟」、「稻」等農作物的種子,開始了領先世界的稻作農業,這便是「農業大國」最早的起源。而在距今4000多年前,河南省博愛縣西金城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碳化小麥,有力證明了河南是種植小麥的「先鋒」,論這方面經驗,中原人民毋庸置疑。

事實上小麥並非中原產物,它的祖宗來自於中亞,也就是古人常說的「西域」,最終在河南等地落地生根。但傳入國內之初,由於口感、外觀都讓人難以接受,古人並沒有大規模推廣種植,直到殷商之後,才慢慢發現了它的「美味」。

根據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顯示,上面已經記載了老百姓「食麥」的情況,甚至還摸索出了小麥生長規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小麥已傳遍中原各地,以及黃河中下遊地區,但吃法單一無法令人滿足、裹腹,於是古人開動腦筋,發明了「石磨盤」等工具,從此「面粉」正式問世。

真正屬於小麥的輝煌時刻,還要屬唐宋時期,唐代洛陽城周邊發現了含嘉倉的遺跡,代表了唐人已經格外重視對小麥的食用。北宋年間,以東京汴梁為主的城市開始流行各式各樣的面食,上到宋真宗推崇「包子」,下到街頭百姓喜歡烙餅、面條,曾經占據人們腸胃的水稻,如今也只能屈居於小麥之下黯然失色。

歷經四千多年的傳承,小麥已經深深紮根於北方各省,為什麽說河南對它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每逢災荒之年,小麥磨成的面粉成為了最好的裹腹食物,挽救了無數百姓的生命,從老一輩人的飲食中就可以看出,能夠來上一碗沒有任何調料的面食,都能夠吃得心滿意足。

那麽這千年傳承中,河南人是怎麽吃呢?

最常見的品種莫過於白花花、松軟的「白面饃」,它是面粉、發酵粉充分結合,再經人無數次揉搓擠壓的產物,最後放入特有的蒸鍋中等待成熟。當鍋蓋解開的那一刻,麥香立馬彌漫整個房間,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滴,則成了一種別樣的裝飾物。

通常來講,河南人對待白面饃的最高規格,就是配上幾碗熱騰騰的飯菜,再來一碗雜糧熬成的粥,這便是普通人家一日三餐的常態。如果飯菜吃完不要著急收拾,碗底剩下的湯汁才是飯桌上的壓軸戲,懂行的人會拿白面饃沾滿湯汁再一口吃下,這才算完美收官。

每逢重要節日來臨,饃饃的形態還會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例如春節來臨前河南鄉村流行「祭竈」,專門制作造型精美的饃饃來供奉竈王爺,換取來年的幸福安康。經驗豐富的人,可以將饃饃捏成蝴蝶、鮮花,甚至是刺猬等小動物的形象,在頂部放上幾枚紅棗加以點綴,堪稱面點界的「藝術珍品」。

除了饃饃外,面粉還可以做成各式各樣的餅子,在鋪滿油的鍋中煎制,漸漸變成金黃酥脆的樣子,一口咬牙下去還能聽到「哢嚓」的動人聲響。如果覺得太幹,河南人會把它泡在湯中軟化,裹滿湯汁後的餅子又是另一道風味。

作為餅的變種之一,「鍋盔」同樣是河南人的最愛,而開封是制作鍋盔最有能耐的地方。只見廚師在烙盤中抹上一層層羊油,再放上寬大的圓形面餅,在高溫的作用下面餅迅速膨脹,散發出小麥與油脂混合的香氣。為了方便食用,鍋盔會切成三角形,有的商家還會進行改良,在其中塞入各種餡料,是夜市上難得的美味。

饃饃、餅子吃膩了,想換換口味?

那一定不能錯過河南的面條,世人皆把山西視作面條大省,殊不知它的鄰居在這方面也是「高手」。

說到河南的面,最先勾起人們回憶的必須是「燴面」,寬厚的面條丟入濃厚的高湯中,白如玉脂才是最佳的狀態。大部份燴面館,都會配上豆腐絲、木耳以及鵪鶉蛋搭配,若是在冬天能來上一碗燴面,一天下來身上都是暖和的,無懼於寒風的侵襲。

在燴面館內,還會有一種名為「砂鍋」或是「熗鍋」的面食,主要盛放在特質的砂鍋容器中熬煮,由西紅柿、白菜等作為湯底。面條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換成圓面、寬面等等,服務可謂是人性化十足。

不過燴面終究還是太過油膩,吃完嘴上都是油脂,那麽不要錯過家常飯菜「撈面條」。所謂撈面條,就是單獨將面條在鍋中煮熟後撈出,另起一鍋炒制搭配的飯菜,兩者充分攪拌在一起。對於不愛吃飯的小孩子來說,沒有什麽是一碗西紅柿炒蛋撈面條不能解決的事情,酸酸甜甜無比開胃。

最具河南的特色,還得是油光發亮的「燜面」,部份地區也會稱其為「鹵面」、「爐面」,做法也是相當簡單方便,只需將面條打濕再撒上油,放入鍋中燜片刻即可。一般來講,普通人家會放入豆芽、豆角或是雞蛋搭配,豫北地區還會特意做一碗鮮湯用來解膩,保準吃完後肚子圓溜溜的。

沒想到低調的河南,居然在飲食上也能研究出這麽多花樣,無愧於擁有數千年積累的經驗。對於每一位在外遊歷的河南學子,外面飯館的飯菜再怎麽誘人,永遠都比不過家鄉的烙餅、燴面,更重要的是那份質樸、祥和的氣息,賦予每一道面食不同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