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在古代,蘋果不叫蘋果而是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在日語中保留至今

2024-06-26美食

老話說:「每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

盡管蘋果常被稱為「最無聊的水果」,但它在水果界的重要地位無可否認。

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享有「水果之王」美譽的蘋果,最初並不叫這個名字。

「蘋果」這個名稱源自國外,盡管如今國人很少使用祖先對蘋果的原始稱呼,但這種叫法在日本卻依然沿用。

蘋果的原始稱呼

盡管許多事物在不同地區有著各異的稱呼,但像蘋果這樣普及的水果,在全國範圍內的稱呼基本上是一致的。

然而,在幾千年前,「蘋果」這一名稱尚未傳入中國。為了彰顯自己的高貴,王公貴族們為這種水果賦予了一個新的稱謂。

關於為何使用「王公貴族」這一稱謂,主要是因為在當時的上流社會中,這種古老的稱呼相當流行。

當時上流社會稱蘋果為「林檎」。

這個名字聽起來與水果毫不相幹,而與植物和家禽有著更密切的聯系。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為了與普通民眾區分開來,這些貴族特地召開會議,為蘋果取了一個高雅的名稱:林檎。

當然,這些貴族雖然希望透過給蘋果起新名字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但他們並非隨意為之。

每一種水果成熟時都會散發出特有的淡淡果香,蘋果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許多果農在水果成熟之前會將它們套上袋子,以防被飛來的小鳥啄食。

即便是現代的種植戶也十分謹慎,而在防護措施尚不完備的古代,前來偷食成熟果實的飛禽走獸自然會更多。

當這些動物嗅到蘋果成熟的芳香時,能夠準確地根據氣味傳來的方向找到果子,並在人類采摘之前先行品嘗一番。

這麽一說,再回頭看蘋果早期的稱呼「林檎」,是不是覺得更容易理解了。

所謂的林檎,是一種被飛禽走獸喜食的美味水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蘋果。

然而,「林檎」一詞並非為了給蘋果命名而創造,它早已在古詩詞中有所記載。

【席上賦林檎花】中曾寫到:「拂掠嬌紅香旖旎,渾欲不勝春色。」

由此可見,「林檎」這個稱謂不僅僅用於蘋果,還有其他一些事物也可以被稱為林檎。

例如,薔薇科的另一種植物林檎以及番荔枝科的番荔枝林檎。

從「林檎」到「蘋果」

談到這個話題,有些人或許會感到好奇:既然「林檎」是用於王公貴族的稱謂,那麽普通百姓又是怎樣稱呼蘋果的呢?

「‘林檎’是如何演變成‘蘋果’的呢?」

首先需要提到的是,古代普通人如何稱呼蘋果。

在春秋戰國時期,蘋果已經問世,並被賦予了一個頗具文藝色彩的名稱——柰(nài)。

然而,那時的蘋果在外觀上與我們今天所食用的蘋果並不完全一致。

如今,我們食用的大多數蘋果種類多是從其他國家和地區引進的,與本土的蘋果並不完全相同。

當時的「柰」是一種果實,類似於薔薇科蘋果屬的花紅。

現在的蘋果種類不僅有紅色的,還有綠色和黃色的蘋果。

在古代,「柰」有時呈現出白色,也有時呈現出紫色。

古人依據「柰」果實的不同顏色,為其賦予了各自的名稱,這些名稱雖然簡單明了,卻富有特色。

例如,白色的「柰」被稱為「白柰」,而紫色的「柰」則被稱為「紫柰」。

然而,無論是當時的「柰」還是後來的「林檎」,最初都只有身份顯赫的人才能品嘗。

在那個年代,這類物品本身就十分稀有,普通人能填飽肚子已是幸運至極。

像「柰」這樣的水果,通常只是聽過名字,卻難得一見。

由於這些食物最初只供王族享用,因此他們沒有給蘋果更名,依舊稱其為「柰」。

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曾經稀缺的東西也會逐漸變得更加普遍。

隨著「柰」的普及程度不斷提高,老百姓能夠享用它的機會也隨之增多。

物以稀為貴,過去的貴族們認為「柰」是一種高雅的象征,代表著他們的身份和地位。

如今,即使是普通人也能享受到「柰」的美味,因此他們理所當然地感到不滿。

然而,這東西非常美味,若真的放棄了它,那豈不是讓自己的味蕾受到了委屈。

因此,這些王公貴族為了既能繼續享用「柰」,又能彰顯自身的獨特之處,決定為「柰」改一個名字。

於是,那個曾經只在高檔場所出現的「柰」搖身一變,成了「林檎」。

關於「林檎」變成「蘋果」的過程,確實頗具趣味。

「蘋果」一詞源自古印度的佛經。

曾幾何時,佛教在中國掀起了一股熱潮,許多人都將其奉為圭臬。

古印度和古中國使用的語言並不相同,即使我們希望汲取他們的文化,也必須自己進行轉譯。

例如,「蘋果」在古印度的佛經中被讀作「頻婆」或「頻果」。

雖然聽起來和我們後來熟悉的蘋果有些相似,但在文字上卻有所不同。

然而,後來人們根據我們自己的文化習俗,將其改為「蘋果」。

從「柰」到「林檎」再到「蘋果」,在稱呼演變的同時,果子的本身也經歷了變化。

最初我們國內的蘋果雖然口感不錯,但與後來傳入的外來水果相比,還是稍微遜色了一些。

我們能夠品嘗到如此美味且營養豐富的蘋果,必須感謝漢武帝的功勞。

如果不是他開辟了絲綢之路,中國或許至今也未能見到「蘋果」的身影。

然而,最值得感激的還是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如果是在舊社會,即使蘋果已經傳入中國,普通人也未必能夠買得起。

中華民族的「忠實粉絲」—日本

盡管大多數國人在「蘋果」這個詞問世後已經不再使用「林檎」這個稱謂,但某些地方的人仍堅持沿用。

那便是日本。

在近代史上,日本對中國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然而在古代時期,日本曾是中華民族的首要追隨者。

當時,中國在許多地區,尤其是在亞洲,都是一個極其強大的存在。

特別是在唐朝初年,日本視其為無可爭議的「天朝上國」。

唐朝不僅社會發展迅速,且疆域遼闊、物產豐富,任何一個地方都足以輕松超越當時的大和民族。

為了更好地促進國家發展,日本決定前往大唐進行交流和學習。

他們也可以被稱為早期的「留學生」。

從我們今天的視角來看,盡管唐朝曾有過相當長的繁榮時期,但封建社會確實存在許多問題。

然而,對於當時的日本而言,他們尚未完全掌握大唐的優點,更不用說註意到其中的缺陷了。

這也揭示了一個現象:當你變得足夠強大時,弱者往往會忽視你的缺點。

當時,大唐對前來求學的大和使者十分友好,不僅傳授了一些經驗,還贈送了一些我們的種子。

這其中就包含了蘋果的種子。

當時蘋果被稱為「林檎」,日本人離開時不僅帶走了種子,也學會了這個名字。

盡管我們後來不再使用「林檎」這個稱呼,他們卻始終沿用這個名稱。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稱呼的變遷也反映了中華民族在持續進步的過程中。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一直是眾多國家爭相模仿和學習的榜樣,這無疑表明,不論身處哪個時代或社會,我們的國家始終都是極為強大的。

現在,有些國家不僅模仿我們,還妄圖將中華民族的文化據為己有,實在是過於狂妄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