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電視劇【繁花】的美食地圖,那些令人回味的小吃和菜式

2024-01-01美食

老周

摘要:近日熱播的魔都年代劇【繁花】,不但表現了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社會風情,同時也展現了上海著名的一些地標建築,當然作為美食之都的上海,自然少不了上海的各種美食。

圖1:【繁花】裏的美食地圖

近日熱播的魔都年代劇【繁花】,不但表現了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社會風情,同時也展現了上海著名的一些地標建築,當然作為美食之都的上海,自然少不了上海的各種美食。

這就循著劇情,我們來聊聊劇中提到的那些小吃和菜式。

首先是排骨年糕,這是外貿公司的汪小姐(唐嫣飾演)給男主阿寶(胡歌飾演)和爺叔(遊本昌飾演)送的早飯就是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很有名的一種小吃,排骨年糕裏的排骨並不是上海同樣享有盛名的海派炸豬排,而是在大排上裹上一層用面粉、雞蛋和水調成的糊狀,然後下油鍋煎,而不是炸,所以和海派炸豬排相比,只是看上去形似,本質完全是兩種不同烹製方式的做法。煎得酥脆的排骨,再配上兩塊軟糯但很筋道的年糕就是經典小吃排骨年糕。而且排骨年糕配的蘸料也不是炸豬排的標配黃牌辣醬油,而是淋上店家自己調制的鹹甜味醬。

圖2:上海著名的小吃排骨年糕

說到排骨年糕,就必須要提到老字號「鮮得來」,排骨年糕就是「鮮得來」獨創的,最早是1920年代在大世界附近的路邊攤,後來才逐漸有了店面,店名也幾經變更,最後才確定「鮮得來」(上海話非常鮮美的意思)。1980年代,「鮮得來」坐落於光明中學旁邊西藏南路17弄弄口地下室,雖然店面局促,但仍然十分火爆。當時是三五知己一客排骨年糕一杯散裝啤酒「小樂惠」的好去處,也是情侶看完夜場電影的首選夜點心(夜宵)——說到這裏,【繁花】將排骨年糕作為早點是一大硬傷,因為當時「鮮得來」是不開早市的,經營時間是從中午到深夜。按理說,【繁花】裏很多演員,如胡歌、馬伊琍都是上海土生土長的,不應該犯這樣的低階錯誤,如果汪小姐送的早點換成是生煎饅頭,就完全沒毛病了。

圖3:主打排骨年糕的老字號「鮮得來」

倒是汪小姐和阿寶初識的時候,她吃的早點是粢飯,上海著名的早點「四大金剛」之一。粢飯又叫糍飯,也叫粢飯團,是江南、江淮地區的傳統小吃之一。粢飯的飯是用糯米、粳米以3:1的比例泡發,再蒸熟而成。最原教旨的粢飯用的是白糯米,後來才有了用黑糯米(也就是血糯米)。蒸熟的糯米通常放在木桶裏,售賣的時候,根據顧客的要求,放入不同的餡料,然後再用糯米將餡料完全包裹起來,最後捏緊成團,就大功告成了。

粢飯最經典的配料就是油條加白糖,上海地區一百年前的童謠裏就有油條加白糖包粢飯的唱詞。一般就是一根油條加一勺白糖,喜歡吃甜的朋友,可以要求多加一勺白糖,那就要再額外加錢了。後來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餡料開始出現有鹹菜、榨菜、肉松、火腿腸、鹹蛋黃等各種食材,甚至還有店家自制的肉燥,可謂五花八門,只有你想不到的。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油條始終是粢飯的靈魂,不管加什麽配料,油條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為油條的酥脆和糯米的軟糯,是最為相得益彰的。吃粢飯的時候,還要邊捏邊吃,要始終保持粢飯團的緊實,這樣吃起來才能同時吃到糯米和配料。

圖4:上海早點「四大金剛」之一粢飯

第二個是青魚禿肺,這是本幫菜中的一道名菜,所謂「禿肺」其實就是青魚的肝,因為完整的魚肝形狀像肺,所以一直就這麽叫。這道菜的原料很講究,必須是重量在十斤以上的大青魚的魚肝,一道青魚禿肺至少需要十二條大青魚的魚肝,備料很不容易,所以一般都要預約。而且對烹製的功夫要求也很高,完整的魚肝最多一切為二,最後出鍋時還得形狀完整,不能碎,這對廚師的要求相當高,不是一般的廚師能夠做到的。青魚禿肺色澤金黃,油肥不膩,嫩如豬腦,整塊不碎,肥鮮異常。這道菜也是時令菜,只有秋冬季才有,因為秋冬季青魚的魚肝最為肥美。

圖5:本幫菜的名菜青魚禿肺

第三個是定勝糕,這是江南地區的一種傳統糕點。傳說南宋時蘇州百姓為即將出征的韓世忠部隊送來的糕點上印有「定勝」兩字,因此得名「定勝糕」。

定勝糕是用大米、糯米慘入紅曲米磨成粉,先把粉蒸熟,再放到模具裏,放進豆沙、糖桂花等餡,蒸壓成兩頭大中間小的形狀。在上海,通常喬遷之喜會給親朋好友送定勝糕,一來定勝糕色澤粉紅,十分喜慶,二來定勝糕的名字,又是定勝,又是「糕」(諧音步步高升的高)。

圖6:江南傳統糕點定勝糕

由鄭愷飾演的魏總,在拿下一筆大訂單之後,意氣風發,十分霸氣地給至真園所有的客人每桌送一份「霸王別姬」。這道菜是淮揚菜中的名菜,最初叫「龍鳳燴」,相傳是西楚霸王項羽為虞姬設制「龍鳳宴」中的壓軸大餐。其實就是甲魚燉老母雞。因此應該說「龍鳳燴」的名字才更為貼切,「霸王別姬」既然是「別」,怎麽還是一鍋燴?「霸王別姬」湯汁清澄,味鮮醇厚,甲魚和雞、肉質鮮嫩酥爛,營養豐富,算得上是一道高檔菜。所以魏總豪擲萬金,送出88份「霸王別姬」確實大手筆。

圖7:淮揚菜的名菜「霸王別姬」

魏總再次來至真園則是黃魚撈面,而且還被汪小姐趕出了包房在大堂裏吃。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撈面,粵菜中的撈面是將面條煮熟後撈出,瀝幹水分,然後根據個人喜好添加醬料和其他配料拌著吃——就是拌面。但是在片中,

魏總點的是黃魚撈面,吃的時候竟然是湯面,還來了一句「吃面不吃湯,廚師淚汪汪」。【繁花】制作團隊就沒有懂美食的人啊,竟然出現了這麽低階的錯誤。

阿寶第一次光顧至真園,得知這家餐館主營港式粵菜,就只點了一道幹炒牛河。所謂「牛河」就是牛繞加河粉,這是粵菜中的一道經典小吃。更準確說是粵式路邊粉面檔的主打吃食,後來逐漸登堂入室,成為粵系酒樓茶肆的招牌茶點。

相傳廣東地區以前炒河粉都是用「濕炒」,也就是采用勾芡的方法處理。有一次,勾芡的生粉用完,食客又催得很急,於是廚師只好燒紅鐵鑊,將河粉幹炒,再扒上拉嫩油炒熟的牛肉片,不料端上桌之後,食客大為贊賞,就此幹炒牛河一炮而紅。現在粵式炒粉主流都是幹炒,原來的「濕炒」反而很少見了。

幹炒牛河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烹飪卻很考驗廚師功底,對火候要求很高,牛肉片、河粉都是要用重油炒,但裝盤時盤子上卻不能有肉眼可見的油,口感也要油而不膩。所以這道小吃是考驗粵菜師傅的基本功,也是考驗一家餐館水準的試金石。

圖8:粵菜中的經典小吃幹炒牛河

在片中,阿寶為了保證最佳口感,竟然跑到後廚,就在竈台旁邊吃這道幹炒牛河。這就有點誇張了,雖然說幹炒牛河對火候要求很高,但是在後廚這種煙火繚繞的環境裏,再好的美食都大打折扣了。真正高明的廚師,是會把出鍋到上桌這段時間都算到的,當幹炒牛河端上桌時,才是最佳口感得時機。

作為一個地道的上海人,阿寶最愛還是泡飯,說起泡飯,60後70後的上海人可是太熟悉了,那幾乎是他們每天早飯的標配,十天裏至少七八天都是泡飯,當時早飯別說生煎饅頭,就是大餅油條都算是很奢侈的。所以他們也被稱為是吃泡飯長大的一代人。所謂泡飯並不是開水泡冷飯,正宗的泡飯是前一天晚飯時有意多燒點米飯,第二天早上就用剩下的隔夜飯加上熱水,大火煮開——但要註意,不用多煮,剛剛煮開就可以了。泡飯有點像稀飯,但比稀飯要稠一些,米粒多一些,但要粒粒清楚,而且泡飯一定要有點鍋巴,這樣會有一點鍋巴的焦香。

圖9:60後70後的上海人都是吃泡飯長大的

泡飯的配菜主要是醬菜,例如醬瓜、大頭菜、寶塔菜、什錦菜、榨菜之類。【繁花】裏說泡飯配蘿蔔乾,其實不太準確。蘿蔔乾是用來配幹飯的,過去學徒學生意,是由東家包吃住的,東家提供的自然是最低劣的標準,下飯的菜就只有蘿蔔乾。所以在上海的俚語中,「三年蘿蔔乾飯」就是指最艱苦最底層的學徒經歷。

當然,條件好的人家,泡飯的配菜也是很講究的,比如油條,最正宗的上海吃法是將油條撕成小段蘸了醬油吃。再土豪一點,就是鹹蛋、皮蛋、腐乳,最頂配的則是肉松。在劇中,胡歌的泡飯是私人訂制的土豪版,配上八碟小菜,那絕對是泡飯的天花板。

在冬天配上油條腐乳,一碗泡飯下肚,渾身熱乎乎,通體舒泰,這才是真正媽媽的味道。

泡飯還有一個升級版——菜泡飯,就是將昨晚的剩菜,基本上都是蔬菜和剩飯一起煮,硬菜不會用來燒泡飯,就算當天沒有吃完,也都是要到第二天晚飯時才吃的,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硬菜怎麽可能會用來燒泡飯呢?菜泡飯有菜有飯,更有滋有味。一般情況,菜泡飯是不用配醬菜或小菜,因為已經有菜了呀。

圖10:泡飯的升級版——菜泡飯

現在餐廳是沒有泡飯的,阿寶是夜東京的股東,所以老板娘玲子(馬伊琍飾演)才會專門給他準備泡飯。但是有些餐廳會有菜泡飯,那是為了迎合60後70後食客的懷舊心理而推出的,現在吃的是情懷,價格貴點當然不會在乎,也能讓店家賺一點,而且現在飯店裏的菜泡飯,也不再是像當年用隔夜剩菜,而是升級到了海鮮泡飯,加入花蛤、蟶子、蝦、蟹,甚至還有魚翅泡飯、龍蝦泡飯,味道自然是非常鮮美,但卻再也沒有當年的那份感覺了。

至於劇中胡歌幫至真園找來的香港大廚,推出的三道大菜,「仙鶴神針」是粵菜中的名采,就是鴿子燉魚翅。而大王蛇在1990年代的上海確實風行一時,但大都是椒鹽或者油炸,像劇中那樣火燒的做法,是不容易燒熟的,這麽做法吃下去估計要出問題的。而「船王炒飯」說是寧波籍的船王所喜愛的家鄉鳳味,也是杜撰。1949年前後,很多江浙滬的商界大佬都去了香港,1950年代香港上流社會是通行上海話的。而寧波人很少有做炒飯的,寧波人把菜肴稱為「下飯」,飯和菜是分開的,不會做類似揚州炒飯那樣的炒飯。臭冬瓜,老三鮮,鰻魚鯗,黃泥螺……那才是寧波人念念不忘的家鄉美味。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網名光亭,長期從事軍事戰史研究,曾多次在鳳凰衛視、上海電視台擔任軍事欄目嘉賓。出版過二十多本軍事書籍,可在微店「知兵堂書店」、某寶網店「知兵堂書店」上咨詢購買。現在喜馬拉雅上有個人專欄「老周軍事」,制作軍事類音訊節目。在各大影片平台都開設「老周新觀察」影片號,解讀軍事熱點,敬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