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黃茶:制作風險及市場困境

2024-08-09美食

一、黃茶的制作風險與常見產品

黃茶可真是個費力不討好的茶,其制作風險頗高,還不一定賣得好啊!

你看,綠茶通常采摘完,進行殺青、理條再幹燥就做完了。但黃茶不一樣,它存在風險。一旦殺青沒做好,燜出來的就成了紅茶而非黃茶,就是紅茶的路線啦!要知道,綠茶作為綠茶售賣,認可度高價值也高,畢竟是傳統茶;而黃茶呢,當下已非主流,若變成紅茶,那就更沒什麽價值嘍。

所以說,做黃茶風險大。還不如穩穩的做成綠茶,市場好,價格也好。正因如此,黃茶妥妥成了稀有茶種。

當下我們能見到的知名黃茶有哪些呢?比如四川蒙頂山上有蒙頂黃芽。蒙頂可不單單出蒙頂黃芽,還有甘露,甘露是綠茶。準確來講,做蒙頂黃芽的不如做蒙頂甘露的多,畢竟太過於小眾。

再者,湖南的君山銀針,好多人誤以為是綠茶,甚至有人看到白毫銀針,還會猜測君山銀針是不是白茶,實際上君山銀針也是黃茶。不過如今在君山,想喝到正宗的黃茶可不容易,因為存在黃茶綠做的情況。雖說叫著黃茶的名,其實就是殺青完事兒,不再進行黃茶的工藝,結果就變成了綠茶。

還有安徽的霍山黃芽,莫幹山也產黃芽。就像我剛提到的,這類芽茶要是做成綠茶,因其芽的鮮嫩程度,價格可不低。

黃茶按芽葉情況分三種,一種是黃芽茶,還有一芽一葉的叫黃小茶,全是葉的叫黃大茶。像廣東那邊的大葉青就屬於黃大茶。此外,還有溫州出產溫州黃湯,湖南有溈山毛尖,雖叫毛尖,實則是黃茶。

就這幾種黃茶,您聽說過幾種呢?

基本上也就君山銀針大家可能有點印象,或許還聽說過霍山黃芽。其他的,不是專門研究茶葉的人,都不知道是啥茶。為啥?很多時候您只是在記載或者研究書籍裏知道有這個茶名,知道此地產這種茶,但真要去當地,未必能喝到。就像去君山,您喝到的可能就不是正宗的君山銀針,而是綠茶。這就是因為很多所謂的黃茶,其實用的就是綠茶的工藝。

所以說,大家一定要弄清楚,真正的黃茶必定是經過前面所說的流程,殺青之後得進行悶黃,還得趁熱悶。像現在黃芽茶裏的君山銀針、霍山蒙頂黃芽等。它們若做成早春的全芽綠茶,本就很珍貴,很好賣。但黃茶不好賣,那幹嘛還費勁去做黃茶呢?所以很多有黃茶之名的,實際上是綠茶。歸根到底,這一情況首先是由市場決定,好不好賣很關鍵;其次是工藝決定,要是綠茶的茶青,做成綠茶,價格高,工藝又簡單。

二、黃茶的傳承與認知

那我們今天為啥要聊黃茶呢?

就是說,我們希望大家一定要明白,任何茶葉若要傳承下去,或者說其制作手藝能夠保留住,那必定是因為市場有需求。市場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大家都不再喝黃茶,那麽日後這種茶或許就不復存在了。畢竟在六大茶類當中,黃茶也有其獨特的地位。

沒錯,它也是獨樹一幟的,沒有黃茶,哪會有後面的半發酵和全發酵茶呢?就算它再小眾,那也是非常重要的茶品。

我覺得從某種角度來講,作為我們每一個喜歡喝茶的人,應該去了解它,慢慢去接觸它。

您看,包括現在像君山銀針,這幾年我感覺有專門做君山銀針的品牌在經營,這是個好的開端。您想想,前面綠茶火了,烏龍茶火了,紅茶也曾經火過,這幾年白茶又很熱門。所以說,至少有人在關註黃茶。黃茶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有歷史淵源,東西品質也確實不錯。

說白了,黃茶是值得我們去關註和重視的。

三、黃茶的口感與市場處境

從口感方面來說,大家都知道好多人喜歡喝綠茶。但是,如果您的身體不允許過多飲用綠茶,而您又喜歡鮮爽的口感,那黃茶會是很好的選擇。

黃茶有燜黃工藝,茶性有所改變,寒涼之氣去除了不少,不過仍保留了綠茶的基本口感。所以,它在分類中有點跟綠茶界限模糊。

正因如此,黃茶無論是在茶界的地位,還是在市場中的位置,都有點找不到準確的定位,處境較為尷尬。就像我們之前說過的,一提到綠茶,大家都很清楚,怎麽喝也都明白。這幾年,烏龍茶大家也熟悉了。咱們常說,夏天喝綠茶,立冬喝紅茶,一年四季喝烏龍。綠茶、烏龍茶、紅茶都被提及了,可黃茶去哪兒了?根本沒人提,沒人理會,這確實值得深思。

包括現在,茶友們不妨想一想,這說不定也是一種商機。當大家都沒關註的時候,我們如果認真去做,把它做好,那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沒錯,這其實是一種傳承。但傳承不能只是為了傳承,更多的是要讓它更適合大眾口味。首先,從宣傳層面來講,畢竟黃茶是一款優秀的茶品,這麽好的茶感覺要失傳,實在可惜。不過換個角度說,它也確實應該與時俱進,去適應市場。

但說實話,黃茶好不好喝?口感究竟如何?我自己喝得也少,有時喝了也沒分清它跟綠茶有多大區別,真是尷尬!下次,我們聊一聊具體的品飲體驗和口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