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踏跡尋音:記憶中的上海人小辰光的弄堂裏的美味

2024-01-10美食

小辰光,穿梭於弄堂的貨郎擔,南腔北調的叫賣聲,總會從記憶深處浮現出來。當年作為小巴辣子,自然對其中各種吃食尤感興趣。

東昇裏弄堂裏廂的叫賣聲,一般是上午九十點鐘就有了,「香炒熱白果,香是香來糯是糯」「白糖蓮心粥」叫賣聲一起,隔壁的張家好婆或李家姆媽,包括像我這種小巴辣子,一個個都從門洞裏跑出來。

記憶裏,「甜酒釀要伐?」的叫賣聲也總在這段辰光出現。那是一只只上頭大下頭小的圓缽頭,在板車裏一字排開。開啟木蓋,酒香撲鼻,雪雪白的酒釀上根根紅絲綠絲彈眼落睛,貼當中是一孔深不見底的汁水,陣陣誘人的香味,估計就是從這裏揮發出來的。

一歇歇工夫,車邊就圍攏了三姑六婆,有拿小搪瓷家什的,也有吃相難看的,捧著「爺爺大碗」準備一鍋端。而小販,則戴著袖套圍上飯兜,面孔笑嘻嘻,嘴巴瑞廂好閑話勿斷,手裏捏一只木勺子,勿慌勿亂,成交後一手拿銅鈿、一手遞酒釀,外加一勺酒釀湯。

接下來,是嘉興人的叫賣聲傳進來,那肯定是南湖菱上市了。那是一只只形同元寶,只是少了兩只犄角的湖菱,碧綠生青,吃口交關甜、邪氣嫩。它絕對不同於阿拉弄堂隔壁境樹裏弄堂門口「小老板」店裏,用老棉襖捂得緊緊的「沙角菱」,吃叠只菱可吃力多了,剝開菱殼前,必須前後、上下、左右,一一咬斷那些紮人的「長尖刺」,然後才能剝開菱殼吃菱肉,否則,「天花板」都要戳穿。

假使湖州貨郎擔進場,那一定是叫賣蝦幹(湖州人稱為「彎轉」)和熏青豆、大頭菜的;換成紹興貨郎擔進弄堂,除卻長錠、錫箔,更多的是黃泥螺、醉螃蜞。當然,頂受3號裏爺叔贊賞的,是出自山北的「鹹鯗魚」,一聽到叫賣聲,爺叔總是來多少,吃進多少。

而我最心儀的,是杭嘉湖的新鮮蓮蓬——綠油油、沈甸甸,模樣奇特,呈綠色的圓錐體。圓圓那一面被一層厚實的綠衣遮蓋著,那一顆顆果實,堅實有序地鑲嵌其中,錐底座是一根長長的「青莖」,足有半尺長,活脫脫淋浴房裏的蓮蓬頭。

每次買來蓮蓬,我會先用平頭剪刀剪開「綠衣」,摳出一顆顆青橄欖般大小的果肉,隨後,用手指輕輕剝脫果肉上一層薄薄的青衣,一粒粒新鮮蓮心便「出世」了。把它擱進嘴裏,滿口清香,一陣沁人心脾的甘甜,回味無窮。

巧了,幾年前,我去姆媽處路過南市唐家灣菜場,正有農婦在叫賣蓮蓬,好熟悉的鄉音啊,我趕緊橫穿馬路循聲去挑了幾只,急急趕往老母親處跟她分享。老母親時年九十六,看見久違的家鄉時鮮貨,倍感親切,隨即脫口而出:「荷花老來結蓮蓬。」它是我當年每每剝蓮蓬吃蓮心時外婆必唱的童謠。

顧建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