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為什麽一到醫院就要抽血?醫生揭秘:抽出來的血,最終去了哪裏?

2023-12-27健康

抽血,可以說是看病/體檢時的「指定動作」,小到感冒咳嗽,大到癌癥腫瘤,都免不了抽血的檢查環節。

對此,很多人都有疑惑:為什麽總是要先抽血呢?抽血到底能查出什麽?抽出來用不完的血,最終都去哪了?

看病時,為什麽醫生總讓抽血檢查?

眾所周知,血管廣泛分布於全身,血液在其中不斷迴圈流動,為各器官組織提供氧氣、營養物質以及代謝毒素。然而,在迴圈過程中,血液成分會受到機體的生理和病理變化的影響。換句話說,任何一個器官組織的輕微異常都可能導致血液成分發生變化。

小到感冒咳嗽,大到癌癥腫瘤,都能透過分析血液成分的變化,幫助醫生診斷疾病、監測疾病的進展及治療效果。

舉例來說,感冒可分為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若未進行血液檢查以觀察血液中的成分變化,將無法確定是細菌還是病毒引起的感冒,醫生也就不能提供對應的治療方案。

抽血可以發現哪些疾病?

抽血,即血液檢查,通常分為血常規檢查、激素驗血檢查、臟器功能檢查等專案,不同專案能夠輔助不同疾病的診斷。以下是能透過抽血進行檢測的常見疾病:

1.感染性疾病

通常情況下,血液內並不存在細菌。當機體遭受感染時,細菌可在血液內大量繁殖,導致患者出現持續發燒、寒顫等表現。而經由抽血培養,可以培養出病原微生物。此外,不少具有傳染性的疾病也能在血液檢查中被發現,如乙肝、梅毒、愛滋病等。

2.代謝疾病

在血液檢查中,血常規檢查是最為常見的一項。它主要涵蓋血液的一些基礎指標,如血糖、血脂等。透過指標的變化,能夠輔助診斷患者是否有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高脂血癥等疾病。

3.內分泌疾病

透過檢查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水平及腎上腺激素水平等,能夠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甲減、甲亢等內分泌相關疾病。

4.臟器功能情況

透過檢測血液情況,也可以輔助判斷人們臟器的健康與否。譬如,心肌酶指標與心梗相關;轉氨酶及膽紅素含量與肝臟疾病相關;澱粉酶及脂肪酶指標與胰腺功能相關。

一次說清!關於抽血的疑問

Q1:為什麽要求空腹抽血?

空腹驗血是指在晚餐後不再進食,並在第二天早晨除水外不攝入任何食物的情況下進行血液檢查。

臨床透過將空腹作為一參考標準,可以直觀地比較檢查結果與參考值,以判斷是否存有異常。此外,進食後血液中的血脂含量會有所變化,可能會幹擾血液檢測結果。因此,在進行血脂、空腹血糖等代謝專案、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變學檢查和骨代謝標誌物等專案時,一般要求保持空腹狀態。

Q2:為什麽要抽幾管血?

實驗室中檢查不同專案的檢測方法是不同的,多個專案往往涉及多種檢測手段,為了給每種檢查提供足夠的血量,所以抽血可能要抽幾管。

Q3:抽血能直接查出癌癥?

對於癌癥篩查,抽血主要為了化驗血液內的腫瘤標誌物濃度,而要確診是否患癌,一般還得配合B超、CT、X線等檢查手段。但也有例外,例如白血病是能夠透過血液內的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的水平升降直接判斷的。

Q4:檢測用剩的血去哪了?

多余的血液會被保存大約一周的時間,以備日後醫生或患者對結果有異議時,隨時拿出來復查。而過了儲存時間後,這些血液將遵照醫療垃圾的處理常式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