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新冠後遺癥逐漸顯現:研究顯示新冠疫情使全球平均壽命縮短1.6年

2024-03-15健康

實際上,當我決定寫這篇文章時,我內心確實經歷了一場深刻的掙紮。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是在制造恐慌,又或者是在利用熱點蹭熱度,也有會說是胡說八道。

自從疫情政策放開以來,我接觸到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數量顯著增加。這不僅是我個人的觀察,也是許多同行所共同經歷的。尤其令人擔憂的是,老年人群體的健康狀況尤為突出。他們一旦出現反復咳嗽的癥狀,肺部感染的風險顯著增加。這並非個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對於癥狀輕微的患者,透過合理的藥物治療,大多數可以在幾天內看到好轉。然而,對於癥狀嚴重的患者,治療的效果卻並不理想。更令人不安的是,有些患者的病情甚至出現了惡化的跡象。問病史時無一例外是曾感染過新冠病毒的,雖然沒有直接證據這些患者出現肺部疾病是否與曾感染新冠病毒有直接聯系,但反復出現的咳嗽確實不得不讓人懷疑!

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登一則重要研究

該研究顯示,在新冠疫情爆發的前兩年,新冠導致全球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縮短了1.6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的數百名研究人員參與了數據分析。

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1年期間,在204個國家和地區中,有84%的國家和地區的預期壽命下降,這表明了新冠病毒的破壞性潛在影響。在此期間,15歲以上男性死亡率上升22%,女性上升17%,新冠直接或間接造成了1590萬人的超額死亡。

我們撇開那些冰冷的數碼,聊一聊新冠病毒感染陽康後對人體產生的深遠影響。在這場與病毒的較量中,有些人或許能夠輕松戰勝,而有些人則會面臨更為嚴重的後遺癥。

需要註意的是,後遺癥的出現,是一個復雜而多變的過程,它並不是簡單的「一刀切」。相反,它受到個體差異、感染程度、治療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對於重癥患者和免疫力較弱的人群來說,後遺癥的顯現往往更加顯著。

感染新冠病毒後會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一、新冠病毒具有獨特的攻擊方式

與其他冠狀病毒不同,新冠病毒主要攻擊人體的下呼吸道,這種攻擊模式導致肺部組織受到嚴重損害。當病毒侵入肺部細胞後,它會大量復制並破壞細胞結構,引發炎癥反應,導致肺部組織損傷。如果感染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肺部損傷可能逐漸加重,最終導致肺纖維化等不可逆的病理變化。

二、新冠病毒對免疫系統的損害

免疫系統是人體的防禦機制,負責辨識和清除外來病原體。然而,新冠病毒能夠破壞免疫細胞,降低免疫功能,使人體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體的侵襲。這種免疫功能的下降不僅影響對新冠病毒的抵抗能力,還可能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病率增加。而且,由於大量免疫細胞在清除病毒過程中死亡,且難以有效補充,這種免疫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

三、新冠病毒可能對其他器官造成損傷

例如,病毒可以透過血液傳播到其他部位,如心臟、腎臟等,引發心肌炎、腎炎等病變。這些病變可能導致器官功能下降或喪失,進而影響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需要註意的是,雖然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導致不可逆的損傷,但並非所有感染者都會出現嚴重的不可逆後果。無癥狀患者和輕微患者的身體通常能夠依靠自身免疫能力清除病毒並達到自愈,且一般不會留下不可逆的傷害。然而,對於重癥患者和存在基礎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後可能面臨更高的不可逆損傷風險。

感染新冠病毒後可能導致的後遺癥

一、精神狀態

感染新冠後,心理狀態可能受到嚴重影響,焦慮是新冠病毒感染後常見的心理狀態。患者在感染期間可能面臨生命的威脅,以及對於疾病的不確定性,這些都會導致焦慮情緒的產生。康復後,患者可能因為對再次感染的恐懼、對社交活動的擔憂以及對生活恢復正常的不確定性,繼續體驗到焦慮情緒。這種焦慮可能表現為持續的擔憂、緊張不安、易激惹等。

緊張情緒也是新冠感染後的常見心理反應。患者在感染期間可能經歷了身體上的不適和痛苦,康復後可能會因為害怕再次經歷這些癥狀而感到緊張。此外,社會對於新冠病毒的關註和恐慌氛圍也可能加劇患者的緊張情緒。

失眠等睡眠障礙也是新冠感染後的常見心理問題。患者在感染期間可能因為身體不適、呼吸困難等癥狀導致睡眠質素下降。康復後,由於焦慮、緊張等情緒的影響,患者可能繼續面臨失眠問題。失眠可能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淺、早醒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二、呼吸系統

新冠病毒主要影響人體肺部,這一點在醫學界已得到廣泛認同。當病毒侵入人體後,它主要攻擊肺部細胞,導致肺部出現炎癥和損傷。這種損傷不僅影響肺部的正常功能,還可能引發一系列的後遺癥。

咳嗽是新冠感染後的常見癥狀之一,也是肺部受損的直接體現。在感染初期,咳嗽可能只是輕微的,但隨著病情的加重,咳嗽可能變得更為劇烈和頻繁。即使在康復階段,部份患者仍可能持續咳嗽,這可能是由於肺部炎癥未完全消退或肺部受損後的修復過程所致。

呼吸不暢和胸悶也是新冠感染後常見的肺部後遺癥。由於肺部受損,其呼吸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患者在日常活動中容易感到氣喘和胸悶。這種不適感可能隨著活動的增加而加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

肺部受損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也可能出現障礙。正常情況下,肺部透過呼吸作用將氧氣輸送到血液,同時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然而,當肺部受損時,這種交換過程可能受到幹擾,導致血液中的氧氣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這種情況進一步加劇了呼吸困難的癥狀,使患者感到更加不適。

三、迴圈系統

新冠病毒具有直接攻擊心肌細胞的能力。當病毒侵入人體後,它可能透過特定的機制損害心肌細胞,導致心肌功能下降。這種心肌損傷不僅影響心臟的正常泵血功能,還可能引發一系列的心血管問題。

而治療新冠病毒過程中使用的部份藥物可能帶來不可避免的藥理毒性。這些藥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病情,但也可能對迴圈系統產生負面影響。藥理毒性可能導致血管壁損傷、血液成分改變等,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新冠病毒對人體心肌的直接損傷以及部份藥物的藥理毒性共同作用,可能導致迴圈系統的多種後遺癥。這些後遺癥包括但不限於高血壓、高血脂和心肌病等。

四、感官系統

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導致嗅覺減退或喪失。嗅覺是由鼻腔內的嗅覺細胞接收並傳遞氣味分子資訊至大腦的過程。當新冠病毒侵入人體後,它可能攻擊並損害嗅覺細胞,導致嗅覺功能下降或完全喪失。這種嗅覺失靈可能在感染期間就已經出現,並且在部份患者中可能持續存在,甚至在康復後仍無法完全恢復。

味覺也可能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影響。味覺是指我們透過舌頭上的味蕾感受食物的味道。嗅覺和味覺是密切相關的,因為嗅覺為味覺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資訊。當嗅覺受損時,味覺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患者可能會發現平時有味道的食物在感染後變得無味或味道異常,這可能導致食欲不振和飲食體驗下降。

五、神經系統

新冠病毒感染後,部份患者康復階段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神經系統後遺癥,其中最為引人關註的是「腦霧」現象。這種現象涉及一系列認知和情感功能的變化,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和日常功能。

「腦霧」的具體表現多樣且復雜。患者可能會感到持續的嗜睡,即使在充足的睡眠後也難以保持清醒和警覺。認知障礙也是「腦霧」的明顯特征,表現為思維遲緩、註意力不集中、決策能力下降等。此外,記憶衰退也是常見的癥狀,患者可能會發現難以記住日常事務、學習新知識或回憶過去的經歷。

這些神經系統後遺癥的出現,可能是由於新冠病毒對大腦神經細胞的直接損害,或者是病毒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間接影響大腦功能。病毒攻擊可能導致神經細胞死亡、神經傳導受阻以及神經遞質失衡,進而引發上述認知和情感障礙。

關於「腦霧」等神經系統後遺癥的恢復時間,專家指出這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感染嚴重程度以及並行癥等。一般來說,輕微的神經系統癥狀可能在數周至數月內逐漸改善,但對於部份患者來說,恢復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甚至可能達到一年或更久。

六、其他癥狀

還可能出現頭痛、胸痛、心悸、食欲不振、消化系統問題等。

尾語

新冠病毒對全球社會的影響深遠而持久,從直接的肺部損傷到迴圈系統的後遺癥,再到嗅覺味覺失靈和神經系統受損,無不揭示了這一病毒的復雜性和難以預測性。更為令人痛心的是,研究表明,新冠疫情已導致全球平均壽命縮短了1.6年,這背後是無數因病毒而消逝的生命和因後遺癥而痛苦掙紮的家庭。

面對這一嚴峻現實,我們不僅要依靠醫療科技的進步,更需要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協作。政府應繼續加強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提升疫情防控和救治能力;醫療工作者需深入研究新冠後遺癥的成因和治療方法,為患者帶來希望;而我們每一個人,也都要提高防護意識,關註自身健康,為共同抵禦疫情貢獻一份力量。#新冠疫情使全球平均壽命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