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到中東北非去,中國創新藥企挖掘空白市場

2024-10-19健康

「如果治療效果類似,但價格更有優勢,沒有理由不選擇中國的創新藥。」近日,2024國際腫瘤學術交流研討會期間,沙特阿拉伯國家醫院Shouki Bazarbash教授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

近年來,在中國創新藥企紛紛拓展國際化市場之際,中東北非地區(MENA)已成為熱門地之一,越來越多的藥企在積極布局這片市場。

進軍中東北非市場

2022年12月,君實生物(01877.HK、688180.SH)與Hikma制藥達成特許與商業化合作,雙方將在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卡塔爾、約旦、摩洛哥、埃及等中東北非地區共20個國家對PD-1單抗特瑞普利單抗進行開發和商業化。

第一財經記者從君實生物了解到,目前特瑞普利單抗已在中東北非部份國家遞交上市申請了。

正在瞄準中東北非市場的,不止君實生物一家藥企,2024年6月,復宏漢霖(02696.HK)自主研發和生產的生物類似藥漢曲優從中國發出,前往沙特阿拉伯,成為首個登陸中東市場的國產單抗生物藥。

作為百濟神州(BGNE.NS、06160.HK、688235.SH)的「十億美元小分子」,BTK抑制劑百悅澤的商業足跡也囊括了中東北非地區。

中東北非地區以「兩洋三洲五海」的地緣優勢和豐富的油氣資源而聞名,與經濟實力不匹配的是,是這片地區醫藥需求遠未得到滿足的現狀,當地很多國家藥物依賴進口。而強大的支付能力和消費偏好,使得除敘利亞和伊拉克外,中東北非地區很多國家都是名牌藥品和品牌仿制藥的主要進口國。

據IQVIA(艾昆緯)的數據,預計全球醫藥市場到2027年將以3%~6%的年復合增長率增至約1.9萬億美元,其中中東北非地區預計未來5年的支出增長將達到35%~55%不等,有望成為一個新興藍海醫藥市場。

薩勒曼國王大學醫院腫瘤中心主任Mohammed Alghamdi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所在的沙特阿拉伯,90%的藥物依靠進口,以在當地上市的抗癌廣譜藥PD-1為例,默沙東的K藥(帕博利珠單抗)價格與美國市場差不多,一針約1萬美元。

Mohammed Alghamdi所在的薩勒曼國王大學醫院,是沙特阿拉伯最著名的大學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沙特阿拉伯是中東北非地區最大的藥品市場,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115億美元,當地市場也偏好原研藥和品牌藥。

Mohammed Alghamdi介紹稱,在沙特阿拉伯,對於已獲批上市的藥品,如果使用者是當地公民身份的,政府可以全額報銷,另外還有一部份患者可透過私人保險獲得支付。

「中國基於龐大人口可以開展大量的臨床試驗,這在沙特阿拉伯是幾乎不可想象的。」Mohammed Alghamdi說,在腫瘤治療方面,非常希望能夠讓沙特阿拉伯患者參與到全球臨床試驗中,從而獲得更多更好的治療選擇。

輸出創新方案

近年來,中國創新藥企積極拓展國際市場,與整體研發實力上升密不可分,伴隨著企業出海,中國的創新方案正在對外輸出。

以鼻咽癌為例,這是一種發生於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是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之一。【全球癌癥統計數據2022】顯示,2022年,鼻咽癌在全球範圍內確診的新發病例數超過12萬,中國的新發病例約占一半,中國的死亡病例數也位居全球第一。

由於鼻咽癌通常發生在人體鼻咽腔,具有「起病隱匿」的特點,在臨床實踐中,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對於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目前的治療手段有限,一線標準治療方案是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化療,但治療後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僅有7個月左右,5年總體生存率小於20%,患者的總體生存亟待改善。對於一線含鉑類化療失敗的患者,缺乏標準的後線治療方案。

由於鼻咽癌的地域性高發特點,歐美國家對此類瘤種的新藥研發長期處於空白,這使得晚期鼻咽癌的治療一直處於落後地位。中國臨床專家與中國本土創新藥企合作,從2016年開始在鼻咽癌治療領域嘗試新興免疫療法,開展後線至一線治療「全線貫穿」的臨床布局。

2021年2月,特瑞普利單抗率先在中國內地獲批首個鼻咽癌適應證,自2023年10月起,特瑞普利單抗接連在美國、歐盟、印度、中國香港獲批成為當地首個且唯一獲批用於鼻咽癌治療的藥物。

目前特瑞普利單抗在中東北非部份國家申請上市的適應證也包括了治療復發/轉移性鼻咽癌。

一些研究顯示,中東北非地區的鼻咽癌,發病率從1/100000到5/100000不等,當地也存在未滿足的臨床治療需求。

「我對於特瑞普利單抗在海外的套用前景是充滿信心的,主要是基於我們這幾個高質素的研究,證實了特瑞普利單抗是一個療效很有保證的藥物,而且副作用也是可以接受的,比較安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院長助理、鼻咽科主任麥海強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瑞普利單抗在歐美國家獲批用於治療鼻咽癌,也有助於該藥在中東北非部份國家申請上市。

Shouki Bazarbash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地患者不會看藥物來自哪裏,他們相信醫生,如果醫生告訴他們這是一種有效的藥物,患者就會服用它。「我認為醫生會選擇任何有良好記錄和數據的藥物,無論它來自哪裏。如今在美國上市的許多藥物也來自中國,這些藥也做了全球臨床研究,並獲得了國際上的接受。因此,藥物要獲得認可,主要還是看數據。」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院長助理、內科主任王峰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基於人口特點,中國本身的腫瘤患者數量龐大,臨床上積攢的治療經驗豐富,創新的臨床方案也比較多。中國創新藥在中東北非地區申請上市時,一些國家對於藥物臨床試驗受試者人種並沒有特別嚴格要求,再加上當地較好的支付能力,給中國創新藥出海提供了較好的發展環境。

麥海強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創新藥在出海過程中,在價格方面,有很大的有利競爭。「以PD-1為例,包括K藥、O藥(納武利尤單抗),我們都用過,從我們臨床使用的經驗來看,在質素上,中國創新藥跟歐美國家的藥物區別不大。在療效差不多的情況下,價格又可以便宜,這是中國創新藥很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