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易怒、自殘、想自殺......青春期的她,得了什麽病?

2024-03-11健康

為了讓自己清醒一點、不做傻事,她扇自己耳光,用削尖的鉛筆紮自己的胳膊

4月的一天,我接到孫女士的電話。她說想帶戈薇(化名)再來一趟,並預約了時間。放下電話,我想起這母女倆一年前的來訪情況。

當時,戈薇自述,從13歲起,她每天都在揣測別人是不是不喜歡她。為了贏得別人的喜歡,她盡可能地努力學習,但是因為腦海裏整天都在想別人是怎樣看她的,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最難過的時候,她乘電梯來到小區最高一棟樓的樓頂,幻想縱身一躍後的自由和輕松,但又實在沒有勇氣。

為了讓自己清醒一點、不做傻事,她扇自己耳光,用削尖的鉛筆紮自己的胳膊。疼痛暫時趕走了煩躁,她的心裏泛起一絲快感。

她渴望別人關註自己,又害怕和別人關系太近。她特別受不了別人輕視她,一個眼神、一個轉身,哪怕說話的語氣稍微有點生硬,她都會馬上怒氣沖沖。她生氣,是氣別人怎麽可以這樣對待她,也是氣自己為什麽要在乎別人的態度。

孫女士說,她曾帶戈薇看過多家醫院, 有的醫院診斷孩子患有雙相情感障礙,有的醫院診斷孩子患有抑郁癥,並都給開了藥。 目前,戈薇每天要服6種藥物。

我對戈薇進行了量表測試,結合其自述,我認為: 她患的既不是雙相情感障礙,也不是抑郁癥,而是 邊緣型人格障礙 ,並建議她減少藥物,以心理治療為主。

聽我這麽說,戈薇高興地對孫女士說:「媽媽,那我就接受心理治療,不吃那麽多藥吧?」孫女士沒有馬上同意,而是委婉地建議多問幾個醫生後再做決定。

給孩子治病,家長總是很謹慎,這並沒有錯。沒想到,戈薇瞬間變了臉色:「你還要折磨我多久?都看多少醫生了,有用嗎?你為什麽不尊重我的想法?為什麽那麽自私?」然後揚長而去。孫女士慌忙跟我打了聲招呼,一路小跑地跟了出去。

這之後,我們一年沒有再見。

當我再次見到孫女士和戈薇時,我發現孫女士變化不大,而戈薇胖了許多。

這時我才知道,去年來我這裏問診的當晚,戈薇割腕自殺,幸好被及時發現送往醫院。後來,孫女士把女兒送進了精神病院。

精神病院的醫生認為戈薇患的是雙相情感障礙,用了很多抗抑郁的藥,還給她做了十多次電療。戈薇說:「做電療真痛苦啊,腦子像被炸掉一樣。」她由此恨上了媽媽,嚷著要殺掉媽媽。醫生看她瘋狂的樣子,加大了治療力度,可收效甚微。

「我可能沒救了吧。」住院3個月,戈薇自己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出院後,她拒絕上學,整天躺在床上玩手機,難過時就躲在被子裏哭一場或者用刀割傷自己。偶爾她也想去學校,但又覺得自己方方面面都一塌糊塗,實在沒臉見同學。

她還特別厭惡媽媽,因為她對媽媽送她進精神病院一事始終耿耿於懷。即便事情已經過去一年,如今再提,她依然憤怒不已。

她對我說:「我覺得您診斷得對,我就是邊緣型人格障礙。可我父母覺得我沒病,我就不明白了,如果我沒病,為什麽要送我進精神病院啊?」說完,她敲著桌子,兩眼噴火地望著孫女士。

孫女士不敢與女兒對視,低聲跟我解釋:「我們說她沒病,是怕她有思想負擔。我們不想讓她覺得自己不正常。我們是為她好,是想鼓勵她。真的,她好的時候特別好。現在我都納悶,這孩子到底有沒有問題啊?」

什麽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戈薇情緒極端且反復無常,怎麽會沒有問題?上次我沒有機會解釋,這次有了機會。

我告訴孫女士, 邊緣型人格障礙,英文名稱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以下簡稱BPD),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 在青少年人群中,它常被誤診為雙相情感障礙或抑郁癥。

青少年人群中,抑郁癥的患病率約為2%,雙相情感障礙的患病率約為0.7%, 而BPD的患病率則高達3%~5%,且女性多於男性。 這種病若不及早辨識和治療,患者的社會功能會嚴重受損,超過80%的患者有自殺、自殘行為。自殺未遂者中,約25.6%的人在之後的一年內會再次嘗試自殺。

青春期BPD的臨床表現有:

1.被拋棄感

患者常常擔心自己不討人喜歡,別人因此拋棄或遠離自己,患者會特別在意別人的言行和微表情。因為太在意,常常反應過激,要麽刻意疏遠、攻擊別人,要麽刻意討好、依賴別人。更為常見的是,攻擊行為和討好行為交替出現。為避免被拋棄,有時患者會故意破罐子破摔,讓自己變得更加糟糕。

2.人際關系不穩定

患者看待事物非黑即白,一會兒認為對方是天使,一會兒又認為對方是魔鬼。部份青少年在家庭外回避與他人交往,在家庭內攻擊家人、制造矛盾。

3.自我認識紊亂

因為情緒大起大落,患者不確定自己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取得一些成績後,他會非常自信,一旦遇挫哪怕只是被人白了一眼,他又馬上覺得自己異常糟糕。

4.易憤怒

患者對他人的拒絕或自己想象中的拒絕特別敏感,一旦覺得自己被輕視、被討厭、被背叛,就會采取激烈的方式如損毀物品、攻擊對方等表達憤怒。

5.易沖動

患者非常容易沖動,且一旦沖動就會導致損失或傷害。如果只有沖動,沒失真失、傷害,就不算BPD癥狀。因為正常的青少年也常常沖動。

6.自我傷害

患者會反復出現自我傷害行為,如割傷、燙傷自己,暴飲暴食等。目的,一是獲得別人的關註、緩解被拋棄的恐懼,二是體驗痛苦,緩解和轉移其他負面情緒。

7.有自殺意念和行為

大部份患者有自殺意念並嘗試過自殺。自殺意念和行為,常在遭受外部壓力時出現,帶有沖動性,非蓄謀已久。

8.情緒不穩定

患者前一秒還在大笑,後一秒就可能大怒,情緒極不穩定。

9.空虛感

患者常感空虛寂寞,為緩解寂寞,他能快速地與人建立聯系,但因過度敏感,常與人發生沖突,然後一拍兩散。混亂的人際關系會反過來加重患者的空虛感,為對抗空虛,他或者用自我傷害來尋找自我存在感,或者沈迷於網絡,在虛擬世界裏回避現實壓力。

10.偏執與認知紊亂

當遭遇重大外界壓力時,如考砸了、失戀了、被家暴、父母離異等,患者會出現短暫的精神病癥狀,言行異常,認為別人有意針對自己或蓄意謀害自己等。部份患者還會出現非真實感,覺得周圍的一切都是假的,自己和周圍像隔了一層紗。

與精神病不同的是,BPD患者在壓力排解後,精神病癥狀即能得到緩解。

我請孫女士對比以上10條,如果戈薇符合5條及5條以上,且持續時間在1年以上,並有嚴重的社會功能受損或者主觀痛苦感,說明戈薇患的就是BPD。

邊緣型人格障礙與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癥有什麽區別?

孫女士思忖片刻,質疑道:「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情緒也不穩定啊,患有抑郁癥的也會傷害自己啊!」

「它們之間是有區別的。」我告訴孫女士,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郁癥有明確的階段性,如持續7天以上的躁狂和持續14天以上的抑郁癥狀,而BPD沒有。BPD患者的情緒漲落都不持久但變化劇烈。

打個比方, 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郁癥,像汽車一會兒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一會兒行駛在鄉間小路上,一會兒又進入服務區, 而BPD是汽車始終行駛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顛簸不斷,沒有平靜的時候。BPD患者即使足不出戶,躲在自己的房間,也不會有持久的放松和快樂。

孫女士點點頭,面露痛苦之色:「為什麽我的孩子會得這種病?」

我理解孫女士的心情,哪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病,尤其生心理上的病。不過,既然孩子生病了,就要積極應對。

BPD的病因有兩個:一是生物學因素,BPD具有明顯的生物學因素,但目前具體的生物學機制尚不清晰,二是社會心理因素。社會心理因素有三方面:

1. 童年被虐待

虐待可能是顯性的精神或軀體虐待,如暴力毆打、語言侮辱等,也可能是隱性的心理傷害,如被冷暴力對待、被忽視等。

2. 家庭環境不良

父母之間經常爆發沖突,且子女教育方式不良,或者父母情緒不穩定,有精神病癥狀。

3. 個體心理因素

孩子長期處於不良的成長環境中,渴望被認可、被尊重卻又無法實作,於是哭鬧、生氣、攻擊等,想以此獲得依戀體驗。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發展出敏感、偏執、焦慮的人格模式。

得知戈薇患的是精神障礙而不是精神病後,孫女士松了一口氣。之後,她焦急地問起如何治療 BPD。

我實話實說,目前治療BPD沒有特效藥,首選方案是心理治療。對青少年BPD患者來說,對其家庭進行治療更有效。因為情緒不穩定的孩子,往往有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家庭,裏面住著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因此,我建議孫女士夫婦和女兒一起接受家庭治療。

孫女士打電話跟丈夫商量後,同意了。

家庭容納度的提升,是治療青少年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關鍵

在隨後3個月的家庭治療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戈薇減藥。當然,藥不能一下子全停,要酌情減少,最後過渡到全停。

然後,我對他們一家三口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

一周後,戈薇的情況沒有大的好轉,與父母的對抗情緒依然嚴重,但睡眠好了很多,不再睡不著覺或者噩夢不斷。

孫女士對親子關系沒有緩解有些著急。我安慰她,戈薇停了一部份藥,沒有變得更糟,就是進步。家長要看在眼裏,要有耐心,只有家長的焦慮情緒緩解了,孩子的焦慮情緒才會緩解。

一個月後,戈薇慢慢有了學習的動力,開始在家上網課,想把落下的功課補回來。她有時還會煩躁、會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但孫女士夫婦已經能夠接受、管理自己的情緒。

我認為戈薇很有希望治愈,因為家庭容納度的提升,是治療青少年BPD的關鍵。 不過,我也提醒孫女士, BPD的好轉較為緩慢,容易讓家人倦怠,而家人的倦怠會強化患者「我不被重視」的假設,想治好戈薇,家長一定要持續付出耐心和愛心。

BPD患者非常敏感,通常在音樂、寫作、繪畫等領域具有特殊才能,所以我鼓勵戈薇挖掘這方面的潛能。透過不斷嘗試,我發現戈薇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細致入微,便讓她著重發展這方面的能力。

國慶日假期結束,戈薇重回校園。她作文裏一段關於內心活動的描寫讓語文老師大加贊賞,並在課堂上連讀兩遍。這無疑是對戈薇的極大肯定,對她病情的好轉非常有益。孫女士夫婦透過摸索,也找到了與女兒相處的合適方式,親子關系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

得知此訊息,我給孫女士打去電話,鼓勵她和丈夫再接再厲,同時希望戈薇早日恢復健康。

END

作者:沙棘

編輯:壯青青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

第一時間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