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45歲工程師哭了:我大便正常,怎麽會查出腸癌?

2024-09-03健康

前幾天,45歲的崔先生預約了我們內鏡中心的腸鏡檢查。

他是區農業局的一個工程師,身體挺好,沒有任何不適,平時也很註重健康,這次一年一度的自費體檢,他特意加了胃腸鏡檢查。

做腸鏡之前,我還特意詢問了腸道情況,比如大便性狀、次數、顏色,有無腹痛等。

崔先生自信地說:「放心吧,我大便一切正常,年初的腫瘤標誌物也都正常,不會有啥問題,我就是想看看有沒有長腸息肉」!

結果,就在 乙狀結腸處,發現一枚長蒂息肉,大小約1.5×1.5×1.0cm,也就一個小拇指甲大小。

乙狀結腸可疑病竈

在NBI下仔細觀察發現局部腺管排列紊亂,考慮局竈惡變。於是予以圈套器下壓後切除病竈,切緣距病竈基底約8mm。

切除後鈦夾閉合創面

今天病理結果出來了,最後病理顯示: 病理顯示絨毛狀腺瘤,局竈癌變。印證了內鏡下的判斷。

病理顯示絨毛狀腺瘤,局竈癌變

崔先生的個腸鏡實在是太及時了,如果再晚半年,後果就不能預料了。

而此次切除術,其實和平時切除一個良性息肉沒有多大區別。

但是,崔先生很迷惑: 「不是說腸癌會首先出現大便異常嗎?我一切正常,怎麽就癌變了呢?」

大便正常,不等於不會有腸癌

為什麽會這樣呢?大便正常也會有腸癌,那不是防不勝防了嗎?

是啊,大便正常,也會患腸癌?!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

確實,很多結直腸癌,都會表現大便不正常,比如腹瀉或便秘、便血或有膿血便等等。

那為什麽有些腸癌的病人大便會正常呢?

首先, 在大腸癌的早期,以及其他消化道腫瘤的早期,幾乎都不會有明顯的癥狀,當出現明顯癥狀時候,往往已經不是早期了。

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1、右半結腸癌。

也就是腸癌生在回盲部和升結腸、肝曲部位,也就是長在右邊結腸,因為大便中的水分主要由左半結腸和直腸吸收,所以右半結腸發生問題,病人的大便習慣或性狀常常沒有太大變化。

身體右側的大腸就叫右半結腸

2、早期腸癌。

早期腸癌因為病竈較小,還沒有引起大便異常,當然,更沒有便血、腹痛、黑便、消瘦、貧血等典型癥狀。

3、平時大便不正常的病人

比如膽囊術後的病人、糖尿病病人等等,這些病人平時大便就不正常,比如次數多、大便稀。

這些人往往已經習以為常,他們認為大便一直這樣啊,很「正常」。 而恰恰膽囊切除術後和糖尿病病人更容易得腸癌。

4、把大便習慣改變誤認為大便「正常」。

有些病人以前一直大便稀、次數多,或者以前便秘,最近突然「好了」,也誤認為正常了。

其實這些情況反而要提高警惕。

大便正常也會有腸癌,我們該怎麽辦?

怎樣才能早發現早治療,避免耽誤病情呢?

因為現在大家健康意識還是很強的,比如出現便血,絕大多數人都會及時就診,做腸鏡檢查。

但從前面的事例大家不難看出,其實大便正常也不是高枕無憂的。該怎麽做呢?

其實大多數腸癌盡管表面上大便正常,還是會透過其它手段進一步檢查的。

比如大便隱血化驗。很多腸癌都會出現大便隱血陽性。所以大便隱血有一定的篩查意義。

還有,一些病人盡管大便正常,但有一些間接表現,比如腹痛或便前腹痛、貧血、消瘦等等。

再就是體檢增加腸鏡檢查很有必要,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群,膽囊切除術後、糖尿病患者、有腸癌家族史的人,更要重視。

老生常談:年過40,做一次腸鏡檢查,最簡單、直觀、靠譜、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