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解放北平的那些日子

2024-01-27歷史

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宣傳隊的軍樂隊與戲劇隊進入北平,宣傳北平糊平解放的方針政策。資料圖片

北平糊平解放75個年頭兒了,然而那些日子記憶猶新。難忘當年時世的動蕩、百姓的困苦,難忘解放軍入城時滿城的歡騰,難忘北平解放後百姓重新過上的大年……刻骨銘心哪,那冰火兩重天的日子。

有生以來只有一次親眼看打仗便是1948年的農歷十一月。學校早停課了,我跟我哥扒著墻頭兒看不遠處的國民黨守軍跟解放軍圍城部隊交火。那時我九歲,我哥十四歲,還不知「槍子兒不長眼睛」,看不太清楚就趴在野地裏的墳頭兒後看。槍聲停了,估摸是把國民黨兵打跑了,我哥就叫我回家拿糞箕來,去「打掃戰場」,撿「槍魚子」(子彈殼)——長的銅的是步槍的,短的錫的是機槍的。

我們家在東直門外靜安莊,緊挨著關廂。解放軍圍城前,國民黨守軍以「清掃射界」為由,砍伐了關廂和附近農村的樹木,我家四周的幾百棵樹被一掃而光,院內的一棵百年古槐因太粗大沒法下鋸才幸免。緊接著就是拆民房,先關廂,再農村。砍下的樹、拆下的房屋木料弄到護城河邊,堆在兩岸,用來阻擋解放軍攻城——這就令數以萬計的無辜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造孽啊!

戰事越來越緊,國民黨軍隊往城裏退守。馬路離我家不遠,我就偷著去路邊兒看,他們灰頭土臉無精打采一臉喪氣,邊走邊罵罵咧咧。我爺爺說,要打大仗了,讓我爸媽和我哥先進城裏四姑父家躲躲去,說不準哪天拆房就拆到咱們這兒。這麽著,我爸媽、我哥就到東直門裏北弓匠營四姑父家避難去了,我跟爺爺奶奶留守。

留守的這些日子時不時地傳來槍炮聲,守兵時不時地竄到村裏找吃找喝,動不動就拿槍比畫。那天,來了一幫國民黨兵,指著我們家的那棵老槐樹喊:「砍了這棵樹秧子!」可他們什麽工具也沒帶,連槍都沒有。得,又是來詐的,八成兒是逃兵。臨了,吃了我們家一柴鍋貼餅子走了。我們村差不離兒家家都有白薯井子,怕國民黨兵搶,我家就把糧食藏在井子裏,井口偽裝起來,不料被倆小兵發現了。一看就知道是逃兵,連軍帽都沒有。他們一個勁兒地央告,說實在餓得不行了,就要一點兒老玉米豆兒,我奶奶看他們怪可憐的,就給了有五六斤。當時我挺納悶兒:這國民黨一邊一個勁兒地抓兵,又一邊一個勁兒地出逃兵,到底是怎麽回事呀?爺爺說:「這國軍長不了嘍。」

城裏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敢往城裏運糧的糧販越來越少,怕叫國民黨兵給充了公,糧商趁機擡高糧價,其他商品的價格跟著拔高兒,錢也越來越不值錢了,剛出的金圓券貶得都快沒值了。我爺爺叫我跟我哥借了輛排子車,把藏在白薯井子裏的糧食往四姑父家運,運時,把糧口袋放底下,上邊蓋上劈柴,再搭上孩子。城裏頭馬路上盡是嗚嗚跑的大卡車,車上站滿了兵。隨處可見背包握傘的難民,有的急急慌慌地奔走趕路,有的失魂落魄地呆坐路邊……

一輩子也忘不了那個日子——1949年1月22日,也就是小年剛過的臘月二十四。一早兒,靜安莊甲長(相當於村長)通告村民說,上邊來信兒了:明天來兵拆房,各家兒早做打算。爺爺奶奶這時出奇地冷靜,好像早有預案,奶奶把從地下扒出的20多塊洋錢(銀圓)用包袱皮兒裹好,圍系在我的腰裏,給我穿上大棉襖,囑咐我:「這洋錢是咱家的家底,到你四姑父那兒交給你媽。你爺爺耳朵聾,你驚醒著點兒,千萬別走散了。」又帶了兩張烙餅,我跟爺爺便出門兒了——我明白,奶奶是要拼死守這個家呀!一出門兒我就哭了。

天兒冷極了,風還特別大,走大車道到鐵塔寺往西一拐就是關廂了,然而認不得了,滿眼的殘垣斷壁,一片淒涼,還沒打仗呢,房屋倒先給毀了。東直門不讓進,只能捋著護城河奔齊化門碰碰運氣。齊化門讓進,站崗的士兵都穿灰軍裝,大槍是背著的,眼神兒也透著善。爺爺對我說:「二啊,咱有盼兒啦!」原來,他看清士兵軍服上的布牌牌了——「八路」。爺爺告訴我:「換防了!」

後來才知道,1949年1月22日,傅作義在【關於北平糊平解決問題的協定書】上簽了字。從根上說,是中國共產黨讓靜安莊逃過了一劫,保住了我們家。

1949年1月31日大年初三,北平宣布和平解放。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舉行入城儀式。歡迎人民的軍隊,我必須去!一路上盡是去前門大街歡迎的人群,還有帶著鑼鼓的。到了前門外,大街兩旁已是裏三層外三層,正像後來的史書上說的,北京各界群眾都來了。最活躍的是大學生,喊口號,唱歌,還有演講的。也有裝扮得挺顯眼的,穿著皮毛大氅,戴長毛兒帽子,聽說那些人是北京的民主人士。10點入城式開始了,一片歡呼,人們都往南看,約莫十多分鐘後,從永定門進城的入城部隊露頭了,鼓號聲、坦克轟鳴聲、騎兵馬蹄聲越來越近,最醒目的是卡車上立著的毛澤東和朱德的大畫像,裝甲車、炮車、坦克車、騎兵、步兵陸續過來,人們使勁兒地搖著小旗兒,喊著歡迎口號,解放軍戰士不停地向歡迎人群揮手致意,有的大學生激動地爬上坦克跟戰士們握手,整個兒前門大街沸騰了,嚴冬都給攪熱了!部隊走過去了,歡迎人群自發地跟在後面,自然地形成了遊行隊伍——我也在其中。又一個「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親眼得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部隊!

北平得以新生,鄉民老少怎能不歡騰雀躍?正是正月,掛紅燈插紅旗,貼新對聯兒重新整理標語,放幾掛鞭炮。走,跟鄉親們扭秧歌!踩著鑼鼓點兒,走十字兒原地扭,走直趟兒進三步退兩步;單扭對扭編隊扭,一扭扭到村外頭。大夥兒扭出的是一種情緒,扭出的是一種宣泄——可解放嘍!

劫後重生,合家團圓,人們太珍惜這沒過完的大年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大家精心過好每一天,天天喜笑顏開,屋子裏一天到晚都是暖暖的,盤裏、碗裏的美食都是滿滿的,玩玩樂樂遊遊逛逛,把之前心裏的積郁全部驅散——美好的日子,來啦!

75年,彈指一揮間。回憶起這段往事,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倍加珍惜。

(作者:鄭伯安,系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