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陳誠東北對戰林彪,半年折兵20萬,眾議員高呼:殺陳誠

2024-02-05歷史

遼沈戰役中,47萬國民黨大軍灰飛煙滅,國民黨能征善戰的將軍無一例外不敗倒在共產黨的旗下。

當時的國民黨軍無論是裝備還是戰術,成熟度似乎都遠超解放軍,但在解放軍面前卻是屢戰屢敗,究竟是什麽原因讓國民黨落到如此地步呢?

陳誠作為深受蔣介石喜愛的部下,臨危受命掌握了此次戰役的東北大權,卻在戰後臥病在床,聲稱無法再擔大任。

最後東北全線潰敗,陳誠難逃其責,軍界高級官員紛紛高呼:「殺陳誠以謝國人」。

但國民黨的失敗根本原因是否在於這一個「陳誠」呢?國民黨軍如此強硬的實力,為何屢受大挫呢?

本期影片,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國軍遼沈戰役大敗解放軍的過程,看看陳誠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在此之前,請各位看官長按影片下方點贊按鈕,強烈推薦下本影片,謝謝大家。

周恩來評價陳誠:一個踏實苦幹的人

陳誠,出生於浙江省青田縣,從小是個愛讀書的好孩子。少年時代他的理想就是當個小學老師,平穩地度過一生,於是他就讀於師範學校。誰知命運的安排讓他陰差陽錯考進入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從此走上了從戎之路。

陳誠為人謙遜、誠懇,在國民黨的將領中,他稍顯低調,更像是站在幕後的人。同時,他也深受蔣介石的喜愛,公認的原因有以下三個:

一、是蔣介石的同鄉。

蔣介石從上台以來,就喜歡玩弄權術,他在用人方面也是偏愛與自己同根同源的浙江人。陳誠祖籍浙江,又是黃埔軍校出身,更是對蔣介石的胃口。

民國大佬譚延闿去世前,曾委托蔣介石夫婦為自己的女兒挑選一個合適的夫婿,蔣介石立馬想到了陳誠。

後來宋美齡認了譚延闿之女譚祥做幹女兒後,陳誠就成了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幹女婿,蔣介石和陳誠的關系在外人看來更是非同一般。

二、服從蔣介石的命令。

陳誠能與性格多疑善變的蔣介石常年共事,而且能坐穩蔣介石身邊這把交椅,的確是有能力。

身為蔣介石的副手,陳誠對於蔣介石的決定是完全尊重並且服從的。盡管有時意見相左,但是陳誠還是會默默執行,一旦有任何差錯,陳誠都能站出來替蔣介石頂了罪名。

情商很高——這是眾人對陳誠的評價,蔣介石能喜愛他也是情理之中。

三、才華出眾

陳誠不僅自身性格招人喜歡,他在軍事政治上也有不小的貢獻,當年圍剿紅軍幾乎次次滿載而歸,抗日戰場更是出了不少的力。再到後來國民黨大陸情勢逆轉時期,陳誠赴台整頓,改革幣制、規劃地方自治、推行土地改革,對台灣的影響不可估量。

陳誠不僅在蔣介石面前是大紅人,在軍政兩界的口碑都評價頗高,就連周恩來總理也直言不諱地說,「蔣氏在戰術上是‘拙劣的外行’,而陳誠卻是‘一個很堅定的苦幹的人’,並且陳誠還是個愛國者。」

國共兩方都對陳誠有著不錯的印象,這也是他能成為遼沈戰役主將的原因,人人都認為他能擔得起這個責任,沒想到最後卻落荒而逃。

陳誠欲揚名東北

1947年7月初,國共兩黨的戰略地位發生了兩級反轉,解放軍反守為攻,國民黨軍的圍攻計劃已經對解放區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了。

蔣介石此前對於這次作戰信心滿滿,預期在三個月或者五個月內,就能將共產黨的兵力消滅。他不顧東北地區解放軍的力量在不斷增長的事實,固執地認為國軍可以取得勝利,硬著頭皮猛攻,最終使國民黨軍損失嚴重。

此時,國共雙方的兵力已經從原來的三比一變成了幾乎一比一,國民黨損失的兵力高達上百萬人。

東北戰場的失利,讓蔣介石成了南京的笑柄。

此時的陳誠申請到東北戰場上指揮作戰,這也讓蔣介石看到了轉機,相信他能成為這場戰役的關鍵性人物。

陳誠之所以請纓上陣,是因為此前在掌管國民黨軍內的錢糧撥付的任務時,由於自己的私心,引起了其他將領以及蔣介石的不滿。

陳誠並非一心為蔣出力,他包藏禍心,在人事安排上大動手腳,試圖建立自己的裙帶關系。雖然蔣介石偏愛陳誠,但這已經觸碰到了他的底線,最終蔣介石還是按捺不住,將陳誠從總參的位置上拽了下來。

被蔣介石重用多年,突然被拉下神壇,陳誠的心中也怒不可遏,但他卻不敢表現出來。直到碰上這次戰役東北戰場的失利,他覺得自己看到了重新上位的機會,只要順利扭轉戰局就可以令他揚名東北,重新獲得威信。

當時國民黨強大的軍力也讓陳誠產生了錯覺,他簡單的以為東北戰場的失利是因為熊式輝和杜聿明的無能,自己此次前去一定可以扭轉乾坤。

陳誠之所以信心滿滿,也是因為東北的軍隊,有不少都是他之前的心腹,在陳誠心裏是難得的精銳部隊。

但他從未和解放軍的林彪將軍交過手,並不知道這位能被蔣介石稱之為「戰爭魔鬼」的將軍的厲害之處。

陳誠重新規劃了兵力,擴編了四個正規軍,使總兵力達到了55萬人,在人數上取得重大優勢。但是這時的林彪也做足了準備,他麾下的野戰部隊和地方武裝加起來已經達到了52萬人,並不遜色於國軍。

雖然陳誠對東北戰局做了認真的調整,但事實上他在軍事上的才能比起林彪,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手握55萬兵力,一動手就被林彪的主力打得披盔戴甲。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陳誠手下就損失了6.5萬兵力。

在對付陳誠的戰役中,林彪將軍始終占據主動權,優勢盡顯,陳誠終於坐不住了,向南京發去求救。

後來蔣介石親自下令,讓華北地區的傅作義趕緊支援東北,但作戰仍然不順利,最後國軍全部躲在各大城池中只守不攻。林彪見狀覺得無仗可打,便下令收了兵。

短短五十天就損失近七萬兵力,當時的沈陽上下都在諷刺陳誠,這讓陳誠惱羞成怒。在林彪退兵後,他下令再一次發起猛攻。

他以為共產黨軍退兵休整,可以讓他鉆一個空子。但沒想到林彪將軍正想看這個結果,在國軍出動後,林彪便按照原計劃,順利地吃掉了陳誠的一個師。

被陳誠提拔上任的陳林,立功心切,只帶了三天的軍糧便於解放軍開戰,沒想到兩天過後,被民主聯軍死死包圍,他向陳誠發去求助,陳誠卻對突發事件完全沒有主意,他身邊的官員也不願意幫忙,都等著看他的笑話。

陳誠推卸戰責假病在床

陳誠上任半年,自己揚名東北的美夢不僅破碎了,還讓林彪取得了空前的勝利,被滅主力15萬人,被占城市17座。

一氣之下,他竟然胃病發作,臥病不起。蔣介石得到訊息無法平復怒氣,直接趕到了沈陽追究陳誠的戰敗責任。

會議上,陳誠卻把責任直接推給了自己的部下,聲稱是作戰時新6軍對新5軍見死不救,才導致慘敗。

陳誠本想把鍋甩給手下的軍長,但當時負責新6軍的廖耀湘年輕氣盛,容忍不了陳誠想讓他背鍋的行為,當即便和陳誠理論起來,表示從未得到支援新5軍的命令。

於是戲劇的一幕在眼前發生了,戰事會議上,將領們居然因為互相推卸責任而爭吵了起來。

最後陳誠實在理虧無法辯駁,於是向蔣介石請罪說,「確實是我的責任,戰鬥失敗完全是因為我指揮錯誤,請總裁嚴辦。」但是蔣介石只是說了句:「等戰爭過後再評功過」就離開了。

這句不輕不重的話,並未對陳誠造成什麽影響。

但此事過後,陳誠在將領們面前信誓旦旦的說,「我一定會和沈陽共進退,如果林彪攻到了沈陽,我就自盡於沈陽,和沈陽共存亡。」

然而事實上,陳誠早已在計劃離開。

東北的局面已經無法扭轉了,本想揚名東北的陳誠在國內已無立足之地,戰爭的失利他的責任無法推脫,眾將都看在眼裏,甚至高呼「一定要陳誠以死謝罪!」

顯然,東北的爛攤子陳誠也沒有能力收拾,為了順利甩鍋,陳誠的夫人譚祥也開始在宋美齡面前「吹風」,果然還是偏愛「自家人」,最後蔣介石將陳誠調離了東北。

看到陳誠順利脫身,許多國民黨軍的高級將領更是氣不打一處來,鄭重要求處置陳誠,追究其責任。然而蔣介石重用他多年,最終還是下不了狠心,多次斟酌下只是拿走了他的軍權。

軍界對於這個處置結果顯然不滿意,但陳誠也並不敢站出來直面輿論。在卸下軍權一個多月後,他就迅速地逃離了南京去了上海。

當初發誓要和沈陽共進退的陳誠,此刻卻稱病躲在了上海聯勤總部的陸軍醫院。

全國上下仍然是要殺陳誠的呼聲,蔣介石也開始後悔自己任用了陳誠,但是他最終也沒有下令殺陳誠,這也讓國民黨軍的將領們感到心寒。

東北一丟,大勢已去,此刻解放軍才剛剛成長起來,然而國民黨軍軍心動搖,退無可退,這也註定蔣介石在大陸待不了多久。

但陳誠依然是蔣介石的心腹,蔣介石不僅沒有究責,反而更加倚重他。眼看南京也守不住了,於是蔣介石早早的就安排陳誠前往台灣,開始為蔣家鋪路。

遼沈戰役的失敗,陳誠自是脫不了幹系,但是國民黨被殲滅是歷史必然,如果沒有陳誠的錯誤指揮,國民黨軍或特許以推遲一點滅亡的命運。

戰爭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蔣介石的失敗,作為國軍的最高統帥,沒有及時抓住戰爭的重點,讓解放軍取得了先機。在解放軍已經開始行動時,蔣介石還在因為意見不合,和將領們制定計劃。

然而陳誠的錯誤指揮,追根溯源也是蔣介石的失職。一個沒有多大軍事才能的人,居然靠著裙帶關系手握重權,在作戰失敗引起眾怒後,蔣介石卻用私心保下了他,許多有能力的軍事人才反而沒有得到重用,這已經讓失敗的種子慢慢開始紮根。

國共兩黨的戰爭到最後,許多國軍士兵已經不願意再向同胞開槍了,甚至很多士兵手裏的槍都是一彈未發。

民之所向,註定了解放軍取得最後的勝利是當之無愧的。反觀蔣介石的潰敗,並不是偶然。「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國民黨軍的慘敗並不可惜,可惜的是,跟在蔣介石身邊真正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