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黃埔一期生關麟征為何被雪藏?蔣介石不說真正原因,胡璉悟出真相

2024-05-09歷史

在國軍當中,論資排輩的現象非常嚴重,同為黃埔生,只要入學時間早,基本都能壓制後面的學弟。

有一位我接觸過的抗戰老兵曾主動離開軍教,詢問緣由時,他回答除了厭倦戰爭外,還因為升遷無望,他這個黃埔15期生,要等前面幾期的人全部升完才有機會。

從這個答案,就能看出國軍內部的一些情況。不過,凡事也有例外,像黃埔一期生關麟征資歷老、戰績好、很得部下擁戴,按道理來說,這樣的人肯定能大放異彩。

然而,抗戰結束不久關麟征便被剝奪軍權,即便後來敗退台灣,都未再得到啟用。對於這個結果,關麟征很想不通,反倒是胡璉從中悟出真相,此後胡璉的政途也好得多。

一、能打的關麟征

關麟征1904年出生於陜西鄠縣(今西安市鄠邑區),1924年考入黃埔第一期。

早年他的軍教生涯非常順利,北伐、東征、中原大戰期間屢立戰功,是黃埔學生裏較早當上師長的那一批。

1933年,關麟征作為中央軍代表,率部參加長城抗戰,他們在古北口、冷口一帶抗擊日寇,打出不俗的成績。

關麟征很悍勇的是,被手榴彈炸傷了五處,仍堅持帶傷指揮。此舉讓他名聲大震,戰後名流高官紛紛去往醫院慰問。

全面抗戰爆發後,關麟征是52軍軍長,參與了平漢路阻擊戰、保定戰役、武漢保衛戰、第一次長沙會戰等,幾乎是每打一仗,他就因功升級。

到抗戰後期,他已是第九集團總司令、第一方面軍副總司令官。

1945年10月,關麟征接到蔣介石的命令,讓他去擔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東北在當時稱得上亞洲工業中心,是兩黨爭奪的重點。

如果關麟征真的能去往東北,那他就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為表示自己的誠懇,關麟征特飛往南京,向蔣介石陳說自己接下來的規劃及部署。

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幾天,蔣介石反悔了,改派關麟征為雲南警備司令,東北那個重要官職,就由黃埔一期同學杜聿明擔任。

此事讓關麟征非常郁悶,他只好飛回雲南。然而更郁悶的還在後面,1945年12月,昆明爆發「一二一運動」,國民黨軍警對愛國學生、進步人士施以暴力手段,4人死亡、29人重傷。

訊息傳開後,各界紛紛聲討國民政府,迫於壓力,蔣介石只好讓關麟征充當替罪羊,免去一切職務。

這時關麟征倒還不以為意,有時候替領導背黑鍋,事後能得到加倍補償,像囚禁了龍雲的杜聿明就是如此。

然而,過了很久關麟征都沒接到調令,直到1946年7月才被安排擔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

這可不是什麽重用,脫離一線指揮就意味著沒有了建功立業和培養嫡系的機會,換句話說,仕途基本就到頭了。

國軍後來在戰場上失利之際,有人也提議讓關麟征出來帶兵,可或因有人作梗,或因老蔣否決,最終都沒能實作。

這位黃埔一期的老大哥,為何會落得一個雪藏的結局呢?

二、與陳誠的過節

陳誠當過黃埔教官,也是蔣介石的親信,按道理來說跟關麟征不會有什麽矛盾。

但交情這東西,跟性格有很大關系,關麟征典型的西北漢子,直爽豪放,很不喜歡陳誠的為人處事。

1927年8月,桂系對蔣介石發難,在這關鍵時刻,黃埔系的二號人物何應欽沒有幫助老蔣,反而與桂系眉來眼去,勢單力孤的老蔣無奈下野。

不過到了1928年,桂系因與孫傳芳、唐生智連番血戰,損失慘重,蔣介石就在江浙財團、黃埔舊部的支持下再次復起。

由於有過遭背刺的經歷,老蔣決定提拔陳誠來制衡何應欽,準備先讓陳誠從11師師長幹起。

不過,此時的陳誠相較於老蔣麾下「五虎」來說資歷還太淺,何應欽就堅決反對。

為了讓事情順利推動,蔣介石就讓陳誠先當副師長,由曹萬順擔任師長。

這個曹萬順是地方部隊收編而來,空有老資歷,在中央軍裏站不住腳。

老蔣如此安排,想的是讓曹做個空殼師長,實際還是陳誠在管,等過上一段時間大家沒意見後,再將陳誠扶正。

但陳誠這時太心急,特別看中這個名頭,就派人去聯絡11師下的團長、營長,讓他們聯名制造聲勢驅逐曹萬順,這樣副師長就能順勢接任。

當有人找到關麟征時,關卻一口拒絕,直言陳誠搞這些小動作,不比曹萬順好多少。如此一來,二人就結下了梁子,等陳誠接任11師師長後,便將關麟征擠了出去。

關麟征往後就跟顧祝同、何應欽來往比較多,1940年,日寇切斷中國滇越國際交通線,西南一時也有些不穩,在何應欽的力薦下,關麟征調防雲南。

7月時部隊改編為第9集團軍駐防滇南國境。

1943年,關麟征獲悉54軍軍長、土木系將領黃維吃空餉,立馬上報,何應欽借此多次向蔣氏進言,黃維最終被調職。

54軍是土木系陳誠的部隊,關麟征在何的支持下,準備派張耀明接任該軍軍長。

陳誠非常憤怒,指示54軍副軍長傅正模聯合該軍軍官向上呼籲控告,關、陳矛盾明面化。

不久,陳誠由湖北飛昆明規劃遠征軍事宜,關往見陳,提到54軍時,兩人皆大怒拍桌,關麟征冷言嘲諷:

「辭公(陳誠字辭修)鈞座是即將掌握全國事的領袖人物,不應再封閉在土木系小圈子中,一個軍長的職務都不肯放手,這不是幹大事業應有的心胸啊!」

關麟征這番話說中了陳誠的心思,也是國軍內部的普遍現象,兩人的仇怨更為加深。

1945年關麟征沒能調到東北,陳誠肯定在背後出了力,不過蔣介石也是有自己思想的人,他在解放戰爭中屢次戰敗仍不使用關麟征還有別的原因。

三、胡璉看破原委

1947年孟良崮戰役結束後,蔣介石大發雷霆將前線指揮湯恩伯撤職查辦。處置完人以後,位置就空缺了出來,誰接任比較好呢?

時任整編11師師長的胡璉推薦了關麟征,兩人都是陜西老鄉,能拉一把是一把。

陳誠這時被火燒眉毛,也顧不得以往的舊怨,他想起關麟征確實能打,就也向蔣介石說及此事。

一開始老蔣還覺得部下能團結合作很高興,但聽說是胡璉推薦的以後,立馬皺眉拒絕。為何?這背後就涉及到了籍貫之事。

胡璉雖是土木系將領,但出身在陜西,早年還在關麟征麾下當過連長,這一舉薦,就讓蔣介石的多疑癥犯了。

蔣介石一直對陜西人有所防備,當初西安事變的主導人就是陜西籍將領楊虎城。

後來楊虎城被逼出走,其麾下的十七路軍跟國民政府也不是一條心,跑到共產黨那邊的人特別多。

老蔣擔心自己部下再出一個「楊虎城」,對陜西將領一直很忌憚。

哪怕忠誠如杜聿明,蔣介石也是多番試探,第一次入緬失利後,杜聿明本來可以跟孫立人一樣撤到印度,但老蔣再三強調,沒有自己的命令不得入印。

最終杜聿明只好選擇從野人山回國,眾多遠征軍戰士慘死。這種唯自己命是從的陜西人,老蔣才肯重用。

而關麟征本來就隱隱是陜西籍將領的領頭人物,脫離軍隊這麽久都還有陜西人胡璉記著,那如果再被擡到重要位置,還能得了?

因為胡璉的舉薦,蔣介石又想起1943年關麟征推薦張耀明之事,張耀明也是陜西人,難道真有抱團之意?

蔣介石希望麾下都是只聽從自己命令的孤臣,誰要有抱團之意,他就會把人調開。

像名將王耀武戰績那麽亮眼,但在抗戰後期想擴充自己的勢力(將74軍骨幹抽去100軍,手握兩個精銳軍),就引起了老蔣的不滿。

日本投降不久,王耀武被調到山東,老部隊一個沒過去,整個解放戰爭也難有幾次露臉。這個情況跟關麟征非常像。

胡璉透過這次舉薦失利,隱隱察覺出背後的用意,再一聯想胡宗南在西北刻意壓制陜西人。

(胡宗南手下4個副司令長官、3個參謀長,無1名陜西人;黃埔軍校西安分校的陜西學員被打散在多個總隊,其他外省的甘肅籍、河南籍都曾單獨編成一個隊)

此後胡璉就做了像張靈甫、杜聿明那樣的孤臣,不涉足政界、不拉幫結派,就是按照老蔣的話去做,所以他一直在軍隊的地位不低。

後來胡宗南在西北多吃敗仗,有人又提議讓關麟征出山,蔣介石同樣拒絕了。這讓關麟征內心有怨,敗退之時他就沒去台灣,而選擇了香港。

陜西同鄉胡璉倒是多次赴港看望過關麟征,有一次胡璉還問如果到東北的任命沒有改變,關麟征還如何部署。關回答:

我的辦法很簡單,第一,選一位善戰的將軍,任他為兵團司令,給他三個精銳軍,明確他的任務‘活捉林’,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守,以壯大自己、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要。第二,對偽滿的20萬軍隊,我不管中央政策如何,一律給它們以地方保安部隊的番號,讓其為我們所用。以東北之富饒,他們會自足自給。待打完仗以後,再作善後安排。

如果按照他說的這樣執行,可能真的會給人民軍隊造成很大麻煩。不過,這都是戰爭結束的後話,他當年是否會這樣部署也說不定,更何況,得不到老蔣信任的他沒能迎來施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