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開羅會議,羅斯福提出要把越南和琉球歸還中國,蔣介石為何不要?

2023-12-23歷史

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後,盟軍逐漸在太平洋取得了戰略進攻的主動權,打敗日本就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就在英國、蘇聯還在為戰事焦頭爛額的時候,老練的羅斯福已經在考慮戰後的利益瓜分問題了。

鑒於此,羅斯福在1943年6月致電蔣介石,表達了想要邀請蔣氏、丘吉爾和史太林進行四方會談的意願。

蔣氏在接到邀請後,一方面很高興,因為這畢竟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世界大國第一次邀請中國領導人參加這種世界性級別的會議;另一方面蔣氏也在擔憂,國內的抗戰正處在緊要關頭,南京的汪精衛偽政權時刻在自己內部搞分化拉攏,如果自己離開國內,局勢會不會引起變化?

最重要的是,蘇聯此時和日本正在眉來眼去,如果此時自己與史太林會晤,會不會影響國人對抗戰的積極性?被國人誤會自己的抗戰態度和決心?

思來想去,蔣氏決定透過宋子文向羅斯福遞話:在蘇、日未正式決裂之前,自己與史太林見面是否合適?建議先由英、美、蘇三國進行會談,自己可以選擇合適時機與羅斯福單獨會晤。

1943年8月18日,羅斯福再次邀請蔣氏飛華盛頓與羅斯福晤商。中方以蔣氏「軍政羈身,似難遠行」為由婉言謝絕。

1943年10月28日,英、美、蘇三國外長在莫斯科進行了開羅會議的準備會議,取得了積極地進展。為此,羅斯福再次致電蔣氏:

「余知閣下不欲久離貴國,但現時遠行,對余甚為適宜。余正期望與閣下相見,因余信有多數問題,惟有吾人面覿,方能得圓滿之解決。」

11月2日,蔣氏致電羅斯福表示願意前往埃及與羅斯福、丘吉爾會晤。

9日,羅斯福正式電邀蔣介石於21日抵達開羅,丘吉爾也隨後來電表示歡迎,可史太林仍然拒絕與蔣氏會面。

無奈之下,羅斯福只得把本來應該是四巨頭參加的開羅會議分為兩次會議,變成了兩次三巨頭會議。

圖片來自網絡

史太林之所以拒絕與蔣氏會面,並不是野史中提到的史太林討厭蔣氏,他們都是政治家,不會為了個人的喜好而決定某些事,而是因為蘇聯此時正在進軍德國,後方嚴重空虛,如果此時和蔣氏會面,會對日本以嚴重的刺激。畢竟,蘇日兩國還有一份【蘇日中立條約】。

這就是史太林那句著名的言論:「中國和蘇聯沒有共同敵人,無需坐在一起談判。」出台的原因。

如果日本認為史太林和蔣氏會面是要聯合起來對付自己,而鋌而走險向遠東蘇軍發起進攻,那勢必會影響蘇聯對德國的作戰,這就正中了德國那位戰爭狂人的下懷。畢竟,日本和德國都是軸心國的成員。

所以,史太林一再拒絕羅斯福提議的要進行四方會議。而且,從事後的結果來看,史太林之所以不肯與蔣氏見面會談,還另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要趁機索取更大的利益。

蔣介石為什麽不肯接受越南

早在1942年8月,羅斯福的特使居禮就曾與蔣氏談過戰後越南的地位問題。羅斯福的意見是,戰後不準備將越南交還給法國,而應由兩三個國家托管,這兩三個國家中就包括中國。其目的就是不想使越南再次淪為殖民地。

對此,蔣氏不置可否。因為此時二戰的結果尚不明朗,在這種時候談這個問題顯得有些過於務虛。

在開羅會議上,羅斯福舊話重提,再次談到了二戰後越南的獨立問題。蔣氏認為,戰後越南不能交給法國,理由是法國在越南統治近百年,從來只是索取,從未有過建設。

羅斯福認同蔣氏的看法,同時提議,準備在戰後把越南歸還中國,因為畢竟在歷史上越南曾經屬於中國,在清朝也是中國的藩屬國,歸還中國是最為合適的選擇。

可是羅斯福的提議卻被蔣介石拒絕。羅斯福又提議,如果中國不接受越南,那就對越南進行托管。對此,蔣氏表示原則上同意,但蔣氏同時又提出,最好的辦法是給予越南獨立的地位。對此,羅斯福未接受。

蔣氏不接受越南,其實是當時中國全民的心聲,因為中國才剛從被殖民的命運中掙脫出來,現在抗戰還未勝利,就要把殖民的命運強加給越南人民,違背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良知。

圖片來自網絡

這一點,在竺可楨的署名文章【世界大戰後的越南】中有著非常明確的體現:

「但吾人不主張藉同盟國之勝利,不得越南人之同意,以恢復中國之失土,因之予人以懷抱侵略野心之嫌疑」。為此,中國應力爭越南的獨立。但是,如因越南民族尚無充分之預備,而另須一國家暫為代管,則中國當仁不讓。即越南民族,必樂於重歸祖國之懷抱也。」

這也是蔣介石在開羅會議時謝絕越南回歸中國,並原則同意參加對越南托管的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蔣氏不肯接受越南恐怕還有其他考慮。

因為此時正是抗戰的緊要關頭,中國戰場還未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日寇的實力仍很強,中華民國仍需獲得包括越南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如果此時聽從了羅斯福的建議接受了越南,就會使世界上和中國遭受同樣命運的國家對中國失望,認為中國奮力抗擊日寇並不單純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而是為了爭奪更多的利益而進行的一場不義之戰,日寇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對我進行反宣傳,對我抗戰大局產生不利影響。

鑒於此,蔣氏才拒絕了接受越南的提議。但是如果對越南進行托管,則中國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和包袱。如果就如竺可楨在文中所說,越南人民認同中國,自願歸附到中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就這樣,關於越南的獨立問題就被擱置起來。

蔣介石為什麽不肯接受琉球

開羅會議開始時,羅斯福就建議蔣氏,把琉球群島納入到談判的議題,爭取在戰後把琉球群島納入到中華民國的管轄範圍內。對此,蔣氏不置可否。

11月25日,蔣介石與羅斯福再次會談時,又談到了琉球群島。羅斯福說:

「我反復考慮,琉球群島在台灣的東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們的東部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你們得到了台灣,如不得到琉球,台灣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島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長期占領。是不是與台灣及澎湖列島一並交給你們管轄?」

蔣氏見羅斯福再次提出這個問題,表現得很猶豫。羅斯福見蔣氏猶豫,又說:

「貴國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戰爭結束了,就將琉球群島交給貴國。」

見到羅斯福如此直接的要把琉球交給中國,蔣氏答復道:

「琉球的問題比較復雜,我還是那個意見,中美共同管理為好。」

蔣氏對琉球群島的態度,讓羅斯福感到不可思議。這種好事要是換做日本或者英法兩國,早就迫不及待的把琉球群島抓在手中,哪裏會出現給了還不要這種情況呢?

圖片來自網絡

就像羅斯福說的那樣,琉球群島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屏障,如果占有了琉球,那就意味著中國的戰略防禦圈擴大了上千公裏,東出太平洋的通道將徹底開啟,這對任何一位具有戰略常識的人來說,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樁美事,可蔣氏為什麽會選擇拒絕呢?

主流的說法是:

其一、蔣氏在出發參加開羅會議的談判預案中,只有爭取收復東北、台灣和澎湖列島的方案,沒有把琉球群島納入進去。因為琉球群島的情況確實比極特殊,它雖是清朝的屬國,並且最後一代琉球王也是在尋求清朝幫助未果後死在了中國,但琉球畢竟在歷史上沒有被納入中國版圖,和越南的情況不一樣。如果接受了琉球,會不會出現像上文中提到的越南那種情況,會引起世界人民對中國抗戰目的性的誤解和反感呢?

其二、蔣氏害怕中日兩國日後因為琉球群島問題再次結怨。

筆者認為,第一種情況應該是蔣氏不肯接受琉球群島的真實心裏反應,不應該存在害怕和日本再次結怨這種想法。因為接受琉球是在日本戰敗後,蔣氏根本不需要對日本將來可能會出現的反復而過於擔心,因為中國是戰勝國,就應該得到戰爭紅利,這一點放在任何社會,任何國際法面前都是合理合法的。如果日本想要反復,就連美國也不會允許。

正是因為蔣氏的顧慮,所以在【開羅宣言】中寫到日本應歸還中國的領土時,只提到「日本所竊取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列島等」,只字未提琉球群島。這對於中國來說不得不說是個巨大的損失,以中國在二戰付出那麽大的犧牲,難道得到一點戰爭紅利是不應該的嗎?

說到琉球群島,筆者就再啰嗦兩句。

二戰結束後,美蘇爭霸已成定局。中國因為巨大的體量和在二戰中立下的功勞成為了美國積極拉攏的物件。但是國民黨的腐敗使得美國甚為不滿,因此,才決定不再予以國民政府以支持,轉而希望與新中國建立良好關系。這也是在我解放軍攻占南京後美國大使館沒有跟隨國民政府撤往廣州的原因。

但是新中國是不會同意過去那些強加到中國頭上的不平等條約的,因此,雙方根本就沒有達成共識。為此,美國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國民黨。既然無法與新中國合作,那就只能是控制了。因此,才出台了第一島鏈,而第一島鏈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就是台灣,琉球群島又是台灣這一環中最為關鍵的關鍵。

圖片來自網絡

對於琉球問題,美國共有四種設想:

其一、納入美國領土

美國想要把琉球納入到領土,在技術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二戰後,國際新秩序已經建立,美國不能像當年搶占關島和夏威夷那樣不顧吃相,做的太難看,這會引起盟國的惡感。而且,琉球和關島與夏威夷不同,它本身是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的,把這樣一個在歷史上曾經留下銘印的王國納入美國領土,在國際法上站不住腳。

其二、讓琉球獨立

琉球太小了,在二戰後大國政治的幹涉下,即使琉球獨立,那也只是個傀儡,也必須要有強有力的大國對它予以扶持。

琉球周邊大國只有中國和日本了。而日本是戰敗國,根本不具備這種資格,那也只剩下中國具有這種資格和能力了。既然如此,那何不把琉球交給中國呢?

其三、交給中華民國

這種辦法是最合適的。因為琉球自明朝時就是中國的藩屬國,和中國在文化上、經濟上乃至於人種上都是同根同源。

雖然在清朝末年,琉球被日本占據,但琉球人民仍然向往中國。因此,把琉球交給中國不僅不會遭到琉球人民的反對,反而會獲得支持。

但是這其中卻有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琉球群島正好控扼著中國東出太平洋的交通要道,如果交給國民政府,使其成為中國的一部份,那將來中國統一,美國就再也無法控制中國出東太平洋的通道了,這會使美國在戰略上處於不利的地位。

因此,美國人認為,要想把琉球交給台灣,那就只有一個辦法,即台灣獨立,成為自己堅定的盟友,只有這樣,才可能把琉球放心大膽的交給台灣。

但蔣氏早已經洞悉了美國人想法,琉球給我可以,但是要讓我獨立,那是那不可能的!畢竟,蔣氏也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不是?

其四、交給日本

日本人的特質是誰能把我打贏,我就服誰。在經過了一系列的觀察後,美國人發現,日本比台灣更加適合做鷹犬,把琉球交給日本更加能夠符合美國人的利益,鑒於此,美國人才把琉球交給了日本代管,後來又交給了日本。

圖片來自網絡

讓我們書接上文。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蔣氏的選擇不能說錯,畢竟,當時中國最大的問題是抗戰的問題,如果因為接受了越南和琉球造成世界人民對中國的抗戰大業造成不利的影響,是一項不可饒恕的錯誤。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這又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我們只要是翻開版圖看看,就能明白。

1943年11月26日,中、英、美三國舉行的開羅會議結束,會後釋出了【開羅宣言】,向世界人民莊嚴宣告:

「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及使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羅斯福、丘吉爾、史太林在德黑蘭舉行了德黑蘭會議,也取得了積極成果,但就像筆者在上文中提到的那樣,在這次會議中,美國和英國為了滿足自身的利益,背著蔣氏同意了史太林出兵東北與日本作戰的交換條件,即把中長鐵路和大連不凍港的利益出讓給了蘇聯,這為日後嚴重損害中國利益的【雅爾達協定】埋下了伏筆。

最後,讓筆者用羅斯福、丘吉爾和史太林的三句話來結尾吧。

羅斯福:

「他們會喜歡在國際保證下的自由港的主張。」

丘吉爾:

「世界管理權必須集中在那些已經感到非常滿意且毫無所求的國家手中。」

史太林:

「世界管理權必須集中在有能力管理世界的那些國家手中。」

中國喜歡國際保證下的自由港嗎?

中國對二戰後的政治格局非常滿意且毫無所求嗎?

中國沒有能力管理世界嗎?

強權政治下,弱國無外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