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介石為何把八路軍,改稱為第十八集團軍?你看周總理是怎麽說的

2023-12-23歷史

一、紅軍改編為八路軍

1936年的年底,蔣介石自西安歸來後,中國就基本上進入到「共同抗戰」階段,史稱:第二次國共合作。這期間最引人註目的便是,1937年的8月22日紅軍主力部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既然是共同抗戰,那之前紅軍的一些主要將領或負責人,就必然要相應授予國軍的軍銜。於是自改編開始至抗戰勝利,八路軍方面共有四十一人左右,被蔣介石授予過國軍軍銜。

其中,最高軍銜是國軍上將,僅有一位,這就是咱的朱老總!

而國軍中將則出現了十位,分別是:副總指揮彭德懷, 115師師長,120師師長、129師師長,以及120師副師長(蕭克),新四軍軍長(葉挺),還有周總理、葉劍英、郭沫若、宣俠父。

國軍少將大致出現了三十位左右。129師副師長徐向前,115師副師長聶榮臻,當時他倆都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但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時,則當仁不讓的成為了開國元帥!

386旅旅長陳賡,344旅旅長徐海東,344旅副旅長黃克誠 ,還有駐上海辦事處主任張雲逸,這四位當時雖是少將,在1955年時,則全是大將……

顯然從上將到少將,有兩人很特殊,第一位是郭沫若,都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文豪,咋就被蔣介石授予中將軍銜呢?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在1926年北伐期間,郭沫若曾擔任過國民黨總政治部宣傳科長,雖當時是個文職,卻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即,郭沫若早就是國軍中將了!

其二是,共同抗戰後,在咱周總理推薦下,郭沫若出任了,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的廳長,負責跟國民黨高級官員打交道。所謂地位對等,自然要授予對等軍銜。這點很好理解,都看過【亮劍】吧?

李雲龍找楚雲飛時,被楚雲飛的警衛阻攔,李雲龍上去就一嘴巴,隨後楚雲飛的參謀長方立功,出來解決時。李雲龍卻豪橫逼著方立功:先給我敬禮。

理由是:「方參謀長,還記得條令嗎?見到長官要敬禮!」當時方立功再不高興,也只得敬禮。

所以郭沫若必然要有軍銜了,之前人家就當過中將,再給少將?不合適!給上將?就憑蔣介石那摳門勁,連彭總都不給,別人想都別想!所以只能給中將,免得出現這方面的麻煩!

第二位是蕭克,他是唯一以副師長身份,被授予中將軍銜的人!那麽為啥蕭克這麽特殊?這個筆者也搞不懂,不敢亂解釋,反正蔣介石就是這麽幹的,你能有啥辦法?只能說:多給一個中將,總歸比少一個好——也只能如此了!

二、八路軍改稱為「第十八集團軍」

國軍許多將領都知道,蔣介石喜歡朝令夕改,這次把紅軍改編為「第八路軍」也是如此。如上文已說了,在1937年的8月22日,改編為八路軍。但哪料連一個月都不到,即,1937年9月11日,蔣介石突然再傳命令:將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即,八路軍這個番號,僅存在了20天,就被蔣介石強行「登出」了。但哪料事實卻是,至今一提八路軍,誰都知道這是咱的隊伍,之前叫紅軍,之後叫解放軍,可你若說「第十八集團軍」,卻沒多少人知道。

不但現在如此,就是當時也是如此。就說蔣介石吧,他自己都喜歡喊「八路」,而不是「第十八集團軍」。比如1939年4月28日,他給蔣鼎文、衛立煌的手令中,就如此寫道。

對第八路軍之行動、戰術及其帶隊作戰與政治工作之精神,皆應設法研究調整查,俾得取其所長。故以聯絡名義,不斷派精幹人員由戰區名義,派到其各部隊視察。

國軍內部也是這樣。如胡宗南1940年1月18日,給蔣介石的電報中,也有這樣一句:現晉西北除保德尚有張礪生一部外,但均為八路軍及叛軍占領……

至於咱自己,就更是如此了。【亮劍】中的李雲龍動不動就吼:老子就是八路軍獨立團團長。

老百姓則一口一個八路軍,叫的那個親。

日寇一提八路就頭大。過去的許多老電影中,都會有日寇軍官,伸出大拇指和食指一面比劃一面問:八路的,有沒有……

也就是說,無論從哪個方面看,蔣介石把八路軍,強行改稱為十八集團軍,幾乎就沒有啥作用和效果。唯有國軍和共軍在公開場合下,才會想起來。如【亮劍】中,李雲龍闖楚雲飛團部時,就對方立功吼:「你說說,第十八集團軍,是不是屬於國軍的戰鬥序列……」

這時李雲龍就不自稱八路了,而是改叫「第十八集團軍」。因為彼此都知道,「第十八集團軍」才是被認可的官方稱謂——李雲龍精明著呢,不會留話把給對方抓。這大概就是「第十八集團軍」這個稱謂的唯一作用吧。

說一千道一萬,顯然一直都有個問題,是無法繞過去的,明明啥效果和作用也沒有,為何蔣介石卻非要把八路軍,改稱為十八集團軍呢?

三、周總理一語道破

其一:民間笑談。有不少人表示,蔣介石這個人很迷信,而八路的諧音就是「發達之路」,讓蔣介石很是不爽。於是改稱為十八集團軍。所謂十八,諧音就是「死吧」。

筆者分析:對這個民間解釋,筆者認為純屬笑談,且極有可能受到「傳位十四子,變為,傳位於四子」的啟發。

其二:打勝了平型關大捷。關於平型關大捷的意義,不用筆者廢話幾乎都知道。而這次大捷,是發生在1937年9月25日。也就是說,蔣介石改八路為「第十八集團軍」的兩個星期後。

由於「第十八集團軍」,還沒叫開或下達到位。故而幾乎所有人都稱之為,八路軍的平型關大捷!也就是說八路軍的名聲被打響,並被廣泛傳頌。在這種情況下,丟棄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就不現實了。

筆者分析:筆者認為,這個理由有其道理。很符合傳播學,八路遠比十八集團軍朗朗上口,再加上這次大捷,已經形成了「名牌效益」,用李雲龍的話說就是:改,改個屁!

其三:周總理一語道破。在一九四五年的四月三十日,周總理在【論統一戰線】中,曾解釋過這個問題,如下:

國民黨……來一個【限制異黨活動辦法】……第三,不許再叫八路軍,只能叫十八集團軍。這是什麽意思呢?

八路軍是平時的軍隊編制,就是說平常的時候也是有的,而十八集團軍是抗戰時期的軍隊編制,既然是戰時編制,那麽戰後就可以取消了!但是華北的老百姓回答了他:還是八路軍這個名字便當,十八集團軍字多不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