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紅軍長征時,留在蘇區的領導都有哪些?大部份與毛主席的關系親密

2023-12-20歷史

1934年4月,眼看著第五次反圍剿的希望已經非常渺茫,當時中央蘇區一片低迷,誰都不知道下一次進攻,中央蘇區會不會就這樣完蛋了。

彭德懷非常生氣,他指責李德的軍事指揮有問題,甚至還用了一句「崽賣爺田不心痛」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眼看著局勢已經崩潰,博古、李德等人也不得不思考出路,在5月,瑞金召開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經過仔細的討論,中央決定將紅軍主力撤離蘇區,進行戰略轉移。

這一決議很快上報給了共產國際,共產國際隨即表示同意。不過,共產國際也進一步提出,為了確保紅軍能夠順利突圍,必須要發動福建戰役以牽制、吸引敵軍。

博古很快得到了這一電報,隨即著手展開戰鬥準備......

他先是派遣紅七軍團前往福建北部,準備在那裏建立新的蘇區,並且開展遊擊運動。隨後他又派紅六軍團從湘贛蘇區到湖南中部去,也在那裏發展遊擊戰爭,開辟新區。

在做好這些準備後,博古等人又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周恩來組成的「三人團」,這個三人團專門負責策劃戰略轉移事宜。值得說道的是,這一組織權力十分大,基本上被內定為戰略轉移的最高統帥部。

根據當時的記載:博古負責管理政治上的事情,例如包括幹部的去留選擇權;李德負責軍事部署和作戰指揮,而周恩來則主要負責督促軍事計劃的實施。

表面上看,三人團裏面博古等人依舊在,周總理是能夠進行幹預的。但事實上,三人團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所以周總理其實抵不過博古等人,而且他的任務只是負責執行,所以很多事情也身不由己。

不過,剛開始的時候倒也沒什麽問題,博古和李德似乎也的的確確在認真的為長征做準備。1934年6月到7月初,博古等人大力推廣擴軍,各級政府也動員青壯年參軍,為此中央增設了紅八軍團。

而且,中央蘇區開動全部馬力,瘋狂的制造各種炮彈,槍械和彈藥,中央增糧運動和物資儲備也是如火如荼的在進行,想要盡可能的儲存更多的糧食和物資。

雖然動員極大,但博古等人一直堅持保密措施,所以無論是蔣介石,還是中央蘇區甚至是紅軍內部的幹部們,除了三人團以外,基本上沒有人知道要長征的訊息,一切都緊鑼密鼓,一切都蒙上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終於,時間來到10月,紅軍長征的各項準備已經非常充分了,接下來就是公布關於留守的名單了。對此很多人會好奇,明明都要長征了,為何還要留下一些人?

根據當時的會議記錄:中共中央也開始準備讓我們的主力部隊向湖南方向突圍…但同時我們將不得不把我們部份力量留在老區及其附近地區,使其轉入遊擊狀態。…留守蘇區的部隊必須展開持久的軍事行動,目的是幹擾他們(國民黨)在湖南的行動。

從這些記錄內容來看,留守的部隊一方面是想要保住蘇區,不讓國民黨白得了這些地區。另一方面則是為主力紅軍打掩護,避免突圍的失敗。

但不管怎麽說,主力紅軍是為了逃脫被滅的危險而突圍的,這說明了主力紅軍都無法應對敵人的圍剿,那麽問題來了,留守的部隊又該怎麽應對呢?

從當時的背景來看,留守的部隊其實有極大的可能成為犧牲品,誰留下來就有隨時犧牲的可能。那麽究竟有哪些人留了下來呢?

其實,雖然博古等人當年幹的有些差勁,但關於留守名單問題上,有些人物還是經過仔細考慮的,例如項英和陳毅。

首先來看項英,早在1934年,中共中央就調任他為贛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以及贛南軍區司令員,在任期間,他大力擴紅,組織武裝保護秋收以及發展遊擊戰爭,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9月,中央將他調回瑞金,並且任命他為中革軍委代副主席,由他留下來領導蘇區。面對這一項任命,項英非常堅定的表示:「我一定率領中央蘇區,為保衛鮮血換來的蘇維埃事業而奮鬥到底!」

應該說,當時項英擁有黨政軍全面工作的經驗,由他來領導留守的紅軍,不僅僅有「定海神針」的效果,而且還有著開啟局面的可能。

另外一個就是陳毅,本來他不在留守名單中。

但在10月9日,周恩來接到報告,陳毅傷情需要動手術。當時周恩來還特意去看了他一次,那時候陳毅腿上還打著石膏,他這副樣子顯然是很難跟隨部隊轉移了......

當時周恩來深情的說:「中央決定留下你堅持鬥爭你的鬥爭經驗豐富,特別是有井岡山鬥爭的經驗和蘇區幾次反圍剿的經驗,相信你一定能夠依靠群眾,依靠黨的領導堅持到勝利。」

陳毅堅定的接受了這一任務。在完成手術後,他忍痛去見了博古,博古向他表達了崇高的敬意,並且再一次告訴他:「你在江西搞了七八年,有名望,黨內軍內群眾中都活動得開。項英缺乏打遊擊戰的經歷,所以由你來負責軍事輔助他工作。」

就這樣,陳毅也留了下來,和項英這位生死兄弟共同擔任留守蘇區的主要領導人,他們成為了危難時刻的頂梁柱。

不過這還沒完,在10月上旬,博古召開的中央書記處會議,決定成立中央分局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並且組織領導中央蘇區。

其中中央分局由項英,陳毅,賀昌,瞿秋白和陳潭秋5人組成。項英擔任書記,瞿秋白擔任宣傳部長,陳潭秋擔任組織部長。

之後中央又增加了鄧子恢、張鼎丞、譚震林、梁柏台、毛澤覃、汪金祥、李才蓮等七位同誌為中央分局委員,並成立了少共中央分局,由李才蓮任少共中央分局書記。 中央政府辦事處由陳毅擔任主任,梁柏台任副主任,謝然之(後叛變)任秘書長。

至於中央軍區,則由項英擔任司令員兼政委,賀昌擔任政治部主任,龔楚任擔任參謀長。

除了以上任命以外,還有何叔衡,劉伯堅,古柏,陳正人,阮嘯仙,周建屏等一些重要領導人物,也被安排留了下來。

從這些名單來看,陳毅和項英應該是比較合理的選擇,這的確是為了穩定留下來的部隊。但其他的留守領導人,裏面可就有說道了。

首先是瞿秋白,瞿秋白有著很強的組織、宣傳能力,而且他患了肺病不宜長途行軍。但是,瞿秋白可是曾經繼陳獨秀之後的中共領導人。

而且,在瞿秋白登頂的八七會議上,毛主席還提出了著名的槍桿子裏出政權的理論。此外,張聞天在1943年回憶:「瞿秋白同誌曾向我要求同走,我曾向博古提出,博古反對。」

所以瞿秋白的被留下,其實是一種半強迫性質,似乎牽涉到了什麽。

緊接著是何叔衡,他是中共一大代表,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也曾擔任過中央政府臨時法庭主席等職務。

但是,何叔衡和毛主席比較親近,而且他反對錯誤的肅反運動,為此還被撤銷的全部職務。

在長征開始後,何叔衡也被留了下來,雖然更多的是他願意留下,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也成為了被安排的人選。1935年2月14日,在長汀突圍戰鬥中,何叔衡壯烈犧牲。

再然後就是所謂的羅明路線的擁護者,其中有毛澤覃和古柏,這兩人一個是毛主席的親人,另一個則是毛澤東的秘書。

根據史料記載,毛澤覃和古柏在1935年都壯烈犧牲了,他們倆的犧牲給毛主席帶去了沈重的打擊,是毛主席一生的痛......

還有就是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作為我軍歷史上的「軍神」,他的軍事素養在紅軍隊伍中堪稱一流。按理來說他絕不應該被留下來,可是因為他堅決反對李德的瞎指揮,比較支持贊同毛主席的正確路線。

因此,他被博古強制性的留了下來。不過慶幸的是,在周恩來的據理力爭之下,再加上眾怒難犯,劉伯承還是隨主力一道長征。

最後一位就是毛主席,我們萬萬沒有想到,早期的長征名單中居然沒有毛主席的名字。曾擔任李德俄文轉譯的伍修權在回憶錄中記載:當初他們還打算連毛澤東同誌也不帶走,當時已經將他排斥出中央領導核心,被弄到於都去搞調查研究。

從諸多重要人物的回憶來看,博古和李德害怕毛主席,害怕他的正確意見影響到自己的決策,所以決心把毛主席本人,還有將和毛主席有關系的人全部放棄。看到這裏我們大概就搞明白了,除了陳毅和項英以外,為何以上的留守人員都和毛主席有關聯了。

不過慶幸的是,和劉伯承元帥一樣,毛主席並沒有留下,周恩來、朱德、張聞天三人出面力保,博古、李德不得不帶上毛主席一起參與長征。

也就是說,博古、李德打壓毛主席的影響力,結果卻偏偏還是帶走了毛主席這個最重要的核心,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歷史的黑色幽默。

當然,除了留守的領導人以外,自然還需要留守的軍隊。不過根據當時的會議記錄,紅軍長征帶走了絕大多數的部隊,所以蘇區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兵力薄弱問題,那麽該如何面對國民黨的圍剿呢?

中央軍委在9月30日釋出了命令,要求各地方大力擴充和鞏固兵員,希望透過新兵來補這個空缺。當然,除了臨時補充的新兵以外,中央留下了紅軍獨立24師作為主力,總人數大約2000多人。

此外還留下了一些紅軍獨立團,他們包括:歸中央蘇區直接指揮的獨立第三團、第七團、第八團、第九團、第十一團、第十五團、第十 六團;歸江西軍區指揮的獨立第一團、第二團、第三團、第 四團;歸福建軍區指揮的獨立第十九團、第二十團;歸閩贛軍區指揮的獨立第十二團、十七團、十八團。

如果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地方部隊,總兵力達到了16000多人,看起來還算不錯。

但我們要知道,真正的主力部隊就只有那2000多人,其他的部隊都缺乏強悍的戰鬥力,想要打出前四次的反圍剿戰的奇跡,恐怕是難如登天......

而且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除了這些留守的部隊以外,還有2.5萬名傷員,他們需要得到救治,也需要進行專門的保護,這無疑又給留守部隊增加了壓力。

林林總總之下,我們很難想象這支留守的部隊該怎麽面對國民黨的圍剿,似乎怎麽看都只有死路一條。那麽該如何面對這一困局呢?作為漩渦中心的毛主席站了出來。

雖然他即將要開創偉大的四渡赤水,但他也並沒有忘記這些留下來的戰友和親人。作為遊擊戰的頂級專家,他親自起草了【關於遊擊隊動作的指示】,對遊擊戰爭進行了具體全面的指導。

——其中細致到了遊擊戰鬥動作的要則;襲擊敵人、對付敵人的圍剿和追擊;遊擊隊的政治工作。這幾乎是一本戰鬥百科全書,堪稱當時遊擊戰術的最全面實用的教材。

而有了這本「百科全書」,留守人員在後來遊擊戰爭中有了更多的經驗和把握。

但毛主席還是不放心,之後他又特地召開了臨時中央政府各部的領導人開會,進一步向他們布置了善後的工作,說明了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決定的原因。

在毛主席一遍又一遍的嘮叨下,眾人記住了重點,再次為他們後來的存活增加了一分勝算。

10月10日,中央紅軍主力開始轉移,各個陣地開始由地方部隊和留守紅軍接手。為了更好的應對戰鬥,同時也為了讓前線戰士放心。

中央分局決定疏散在蘇區的幹部家屬,但絕大多數的家屬都不願意離開。迫不得已,陳毅只能親自出手,他首先動員自己的妻子回老家去做地下工作,結果沒想到這一別居然再無重逢。

然後就是毛澤覃的妻子賀怡,毛澤東和賀子珍的兒子,還有毛主席的父母,他們相繼被強迫轉移。在這次轉移的過程中,大部份人都保存了下來,但也有一些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有的還是最高領導人的親人......

不過,這還只是開始,因為為了保密,留守的名單幾乎是突然公布的,所以有大量的士兵不願意分開,他們感受到了深深的挫敗感。

為此,陳毅這個頂梁柱挺身而出,他告訴眾人:革命是一定會勝利的,紅軍主力走了,但蘇區還在,蘇維埃政府還在。

由於陳毅在軍隊中有著極高的影響力,眾人看到他還陪著大家,慢慢的眾人開始調整的心態,逐漸的振作了起來。

在之後的日子中,留守的中央蘇區將保密工作做到極致,大家冒充主力部隊,居然完美的騙過了國民黨。

以至於國民黨陸軍第八師師長陶峙嶽這樣評價當時紅軍長征的可能:赤匪主力西竄,號稱為野戰軍出動,此盡匪軍欺騙民眾之詞。…其策略為用遊擊戰術鞏固蘇區。並行展遊擊戰爭,牽制國軍之後,使我不能拼力西剿,此其策略之惡且毒也。

眾人堅持到了最後一刻,最終成功促使了主力長征殺出敵人重圍。

不過,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在國民黨的瘋狂打擊下,毛主席的那些親人、戰友們都犧牲了,陳毅和項英也被迫帶著傷殘的部隊,按照毛主席的手冊打了數年遊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