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 年 11 月 12 號,是孫中山先生誕辰 90 周年的日子,以前冷冷清清的碧雲寺變得熱鬧起來,就連特別忙的周恩來總理都專門找時間到碧雲寺去祭拜孫先生的衣冠冢。
深秋的北京城,天高氣爽,雲淡風輕。安靜的碧雲寺裏人多得很,一群人跟著周總理往門裏走。一進門,就看見守靈人迎面站著,腰板挺得直直的,歲數雖然大了,可走路還挺有勁。
孫中山先生的貼身衛士譚惠全,曾救過孫中山的命。孫中山離世後,譚惠全就在孫中山的衣冠冢那兒為他守靈,一守就是一輩子,到1956年時,都已經是第31個年頭了。
周總理特別敬重這位忠誠的衛士,在聊天時主動問起老人的情況,看能不能幫上啥忙。可譚惠全雖說日子過得挺難,但不想給周總理添亂,被問起近況時就有點吞吞吐吐的。
沒說幾句話,周恩來就清楚了譚惠全的情況,接著就打算找個借口給譚惠全些補貼:「孫中山給你發多少恩錢?」
孫中山的恩餉是給幫過他的人的,知道這事的人沒幾個。後來國民黨敗了,留在大陸的人就沒再拿到過恩餉,譚惠全的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
周恩來一發問,譚惠全挺意外,回說:「60塊。」周恩來手指比出一個銀元大小的圈,又問:「是這個麽?」譚惠全點頭表示是。打那以後,一直到譚惠全過世,每個月他都能領到共產黨給發的60塊恩餉。
為啥譚惠全能拿到「恩餉」呢?他又為啥給孫中山守靈一輩子呢?這得從陳炯明叛變那事兒講起……
陳炯明是粵系的將領,1921 年,孫中山讓他當中華民國政府陸軍部總長和內務部總長,那可是大權在握。雖說孫中山對陳炯明挺不錯,可陳炯明不贊成孫中山北伐的想法,他的政治想法跟孫中山先生完全不一樣。
1922 年,孫中山打算跟陳炯明商量北伐之事,可陳炯明不肯商量,還威脅孫中山說自己要辭職。為了能順利北伐,也為了實作三民主義,孫中山決定把陳炯明的職務給撤了。
陳炯明被免了職,心裏不服氣,就領著他那親信的「陳家軍」又殺回來了。在1924年6月16號搞了個兵變,把孫中山待的粵秀樓和宋慶齡在的總統府給圍了。那會兒總統府的防守力量特別弱,這「陳家軍」為了打破防線,連大炮都用上了,對著總統府一頓轟。
陳炯明突然叛變,讓人措手不及,這時候調兵來增援根本來不及,考慮到孫中山的安全,孫中山的貼身護衛就帶著他突圍並轉移。
譚惠全打小就練武術,本事挺強,還特受孫中山信賴。這一回碰上危險了,譚惠全跟同事林直勉、林樹巍、陸誌雲趕緊弄了個突圍的辦法,讓孫中山裝成醫生從粵秀樓跑出去,另外黃惠龍、馬湘、姚觀順、丘堪這些人護著宋慶齡從總統府離開。
在一片亂糟糟的情形下,譚惠全帶著貼身衛士們,頂著槍子兒雨點兒,把孫中山護送到中山艦,跟宋慶齡會和上了。陳炯明的「砍頭行動」完全玩兒完了,後來陳炯明只好往東江退,國民黨搞了兩次東征後,陳炯明就被攆得離開大陸,逃到香港去了。
雖說孫中山夫婦在這次兵變中逃過一劫,可這次突圍那是相當驚險,後來說起這事,他倆心裏都還後怕呢。那11位衛士拼命護送的事兒,孫中山夫婦一直記著,為了表揚他們,孫中山夫婦專門給這11名護衛發了特別勛章,還發了恩餉。這恩餉一個月60大洋呢,要是不清楚這恩餉啥分量,您可以想想毛主席在北大當圖書管理員的薪金,一個月才八個大洋。
陳炯明兵變完了以後,中國北方發生大變化,奉系軍閥張作霖和直系軍閥馮玉祥一起把曹錕當總統的直系軍閥政權給推翻了。馮玉祥、段祺瑞、張作霖這些人想商量中國往後咋發展,就請孫中山到北京去談國家大事。
1924 年,孫中山先生身體不太好,陳炯明兵變結束沒多久,他本該好好休養。可想到這次商量國家大事特別重要,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以後,孫中山先生還是帶病去了北京。
一路上的奔波勞累不停地折騰著孫中山的身子,讓他的身體狀況迅速變差。再者,這次商量也沒個好結果,孫中山想把帝國主義跟清政府簽的那些不平等條約都給廢了,可張作霖覺得不能一下就做到位,要不就容易把帝國主義給惹火了,那樣的話咱中國這片土地上就又得打仗了。
而且不只對外政策不一樣,對內的政治方針也不一樣。張作霖對咱共產黨可不咋友好,李大釗同誌就是讓奉系給害了;孫中山先生對咱共產黨的態度就挺好,「聯俄、聯共、扶助工農」還是國民黨的一條政治路線呢。對內對外都達不成一致,結果孫中山先生滿懷著期望來,又特別失望地走了。這兒說的走可不是回廣州,是說他離開人世了。
春蠶吐絲到死才盡,蠟燭燃盡成灰淚才幹。孫中山先生把人生最後的時間都花在商量國家大事上了。1925 年 3 月 12 日,身體極度衰弱的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離世。革命還沒成功,帝國主義還沒從中國離開,國共兩黨的合作也還沒穩固……,他有好多事要辦,可現在啥也辦不了了,在臨死的時候用最後的力氣喊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的口號。
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革命軍開啟了北伐戰爭,主要針對奉系軍閥。這樣一來,奉系和國民政府的關系急劇變差,孫中山先生的遺體也沒能夠按時運到南京(這是孫中山想安葬的地方)。
孫中山遺體停在北京那會兒,奉系軍閥老是想搞破壞,有些奉系的兵甚至還想朝孫中山遺像開槍。那時,孫中山遺體放在北京香山的碧雲寺,這地方挺清凈的。要是沒人故意指使,普通士兵咋會跑這兒來破壞孫中山遺體呢?不光底層士兵這樣,張宗昌也想對孫中山遺體動手。
國民革命軍不斷取勝,張宗昌老是吃敗仗,這家夥為了推卸責任,竟找借口說:「孫中山停靈柩的那塊地風水太好了,所以南軍老是能打勝仗。」不去琢磨軍事上的差錯,卻去扯一個已去世的人的停柩風水,真夠荒唐的。而張作霖還挺迷信風水,居然信了這說法,簡直太離譜了。
為護孫中山靈柩,給孫中山守靈的譚惠全去找了張學良。張學良雖是奉系軍閥,又是張作霖之子,可他挺敬佩孫中山,和孫中山的兒子孫科關系也好。接著張學良訓了張宗昌一通,阻止了破壞靈柩的舉動,還通知孫科轉移靈柩。
國民政府倒是想把靈柩移走,可做不到啊,因為北伐軍還沒打到北京呢。要是讓北伐軍派一個團去北京移靈,張作霖能答應才怪!就算張作霖答應了,國民政府不得擔心這是個圈套嗎?張學良不想弄壞孫中山的靈柩,孫科又沒能力把靈柩轉移走,最後這讓人頭疼的問題還是留給護衛們了。
一開始,譚惠全打算把靈柩擱在北京的協和醫院,可協和醫院怕惹張作霖不高興,這事兒就沒成。沒辦法了,為護著孫中山靈柩,譚惠全領著護衛把靈柩挪到香山邊上的山洞裏,好躲開奉系軍閥的搗亂。雖說這麽做不太合適,但不能不承認,他們這舉動保住了孫中山靈柩,沒讓它被破壞。
孫中山下葬後,守靈衛士分作兩撥,一撥在南京中山陵守靈,另一撥在北京碧雲寺的衣冠冢那兒守靈,譚惠全就是負責北京碧雲寺守靈的。北平被日軍占領時,譚惠全面對日軍的刺刀毫不畏懼,堅決守護孫中山的衣冠冢。
岡村寧次知道這事兒後,還專門去了北京碧雲寺逛逛。看到譚惠全的堅決守護,岡村寧次明白孫中山先生在中國人心裏的重要性。為了不讓中國人更恨他們,岡村寧次制止了侵華日軍騷擾碧雲寺的舉動,孫中山的衣冠冢這才沒被破壞。
1949年國民黨撤到台灣後,就不給孫中山的守靈衛士發錢了,好多人隨後都走了,在北京的孫中山衣冠冢那兒,最後就剩譚惠全一家人還在守護。從1925年起就在那守靈,一守就是一輩子。侵華日軍的刺刀沒把他嚇住,生活裏的難處也沒把他難住。這時候,我腦子裏突然冒出這麽句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達,心卻向之。」
建國後,陳毅派人守護中山陵,北平那的衣冠冢也被重視起來。但那時不清楚恩餉的事,就只是讓譚惠全去了附近的園林部門上班,給他弄了個編制,有了份穩定收入。到1956年周恩來去了碧雲寺,恩餉這事才被重視起來。
譚惠全是黃埔軍校的武術教頭,那本事可是實實在在的,要不然咋能當孫中山的貼身護衛呢。建國前,好多人想拉攏譚惠全,可都被他挨個拒絕了,就一句話:「我要是走了,靈就沒人守了。」就為了給孫中山守靈,譚惠全能把好前程都不要了,這真挺了不起的。
於是,周恩來主動說起恩響這事兒,還保證:「人民政府會把這錢補給你。」後來,譚惠全每個月能拿到60塊恩響,這樣他一個月就能有100多元的收入了(要知道,末代皇帝溥儀的薪金也差不多就這個數呢,這購買力可不低)。這錢讓譚惠全家的日子好過多了,一家人過得挺富裕。
1961 年,譚惠全在北京去世了。譚惠全這輩子沒啥別的想法,臨死的時候說:把他埋在離碧雲寺最近的萬安公墓,他要一直在孫中山先生衣冠冢旁邊,永遠陪著他特別敬佩的這位偉人。家裏人按照他的話,把他埋在了香山邊上的萬安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