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粟裕晚年為何不受重用?陳賡一語道出關鍵:粟裕犯了兩個大忌?

2024-05-10歷史

前言:

1961年,正在北京某高檔療養院養身體的陳賡,迎來了一位老相識:粟裕。兩位老戰友難得坐在一起暢所欲言,幾天下來,皆是找到了當年在戰爭年代的激情豪邁。

那段時間,恰逢粟裕仕途不順,人生不得已。一段時間後,陳賡告訴粟裕:你之所以不被重用,被大家集體批評,其實就是因為犯了兩個大忌。這兩個大忌,會害苦你的。

那麽,粟裕究竟犯了哪兩個大忌?陳賡所說的「被大家批評」又是怎麽回事?

點個贊,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件事。

陳賡和粟裕

我們都知道,粟裕是中國共產黨內部少有的頂級軍事天才,也是少有的,能跟戰神林帥放在一起比較的將領。從這裏就能看出,粟裕的軍事才能到底有多厲害。

陳賡同樣是一位非常厲害的將領。不說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功績,單就他在越南那段時間,幫助越南將一盤散沙,毫無戰鬥力的軍隊整合成了可以大敗法軍的精英軍隊,以及彭老總生病後,中央決定由他去暫代抗美援朝總指揮一事,就能看出,陳賡的軍事水平也相當厲害。

也就是說,陳賡和粟裕的人生經歷其實非常相似。包括早年的革命生涯,都是大同小異。

在參加革命前,兩人都是頗有家底的大少爺,本可以享受優渥的生活,但卻在陰差陽錯間,走上了革命道路。

粟裕出生於湖南一個地主家庭,從小就按部就班上學讀書。18歲那年,考進了湖南省立第二師範的附中讀書,但正所謂世事無常,讀書期間,學校的進步校長意外被害,學員們全部被秘密轉移,來到了葉挺的24師擔任學員班長。在這裏,粟裕了解到了中國共產黨,並開始積極工作。短短兩年後,就正式加入黨組織。

而陳賡的身世,則要比粟裕更闊氣一些。他也是湖南人,家裏是傳統湘軍家庭,屬於有槍桿子的一方豪強。但陳賡從小就機敏異常,年紀輕輕就看出了湘軍腐朽不堪,難成大器,於是果斷南下來到黃埔軍校讀書。在這裏,他不僅學到了大量專業知識,還結識了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

之後幾年間,兩人的人生經歷卻有了不小的變化。

1927年,粟裕跟著葉挺參加了南昌起義,並在起義中擔任警衛隊班長。第二年,又參加湘南起義來到了井岡山,並同樣在警衛部隊,負責首長們的安全工作。但這一次,粟裕保護的物件卻從葉挺,變成了毛主席。

有一次,毛主席向粟裕交代事情,粟裕卻專心的蹲在地上,理都不理毛主席。毛主席覺得奇怪,走上前去一看,發現這個年輕人正在看地圖思考問題,頓時高興的問他:「你會看地圖?」

粟裕這才發覺毛主席來了,急忙起身回應,承認了自己會看地圖的事,並解釋說,自己剛才正在思考敵人的進攻路線,所以沒有聽到毛主席的吩咐。

對於粟裕這個小小的「無禮」,毛主席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非常開心。因為對於當時井岡山上的紅軍來說,能找到個會看地圖的人才,實在太不容易了。

也正因為得到了毛主席的關註,所以在接下來那些年中,粟裕得以近距離跟著毛主席、朱老總等人學習軍事知識,為往後的戰神經歷打下了堅定基礎。

第一大忌

陳賡粟裕在療養院相遇,閑談間,陳賡告訴粟裕:你這一生犯了兩個大忌。

談話能談到這個地步,足可以見兩人的關系有多好。的確,兩人不論是出身,經歷,建國後的職位,還是軍事水平,都非常相似。

但除了這些外,兩人在其他方面也有著不小的不同之處。

在粟裕還正在上學的時候,陳賡就已經投筆從戎,參加了討伐軍閥吳佩孚的護法戰爭。

後來,看清了湘軍腐朽的他,主動脫離部隊,一邊學習一邊積極參加愛國活動。在此期間,嗨進入毛主席倡導開辦的自修大學中學習,並和毛主席結下不解之緣,從此開始參加革命。1924年,考進黃埔軍校接受正規化軍事教育,並在之後跟隨蔣介石參加北伐戰爭。

因為戰鬥失利,蔣介石一度想自殺,卻被陳賡攔下來,並一路背著逃出生天。至此,他在國民黨,尤其是蔣介石心中,也有了很大的份量。

後來,陳賡來到上海,跟隨周總理一起組建中央特科,因為職務的特殊性,他見識到了各行各業大量人員,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和處理事務的周到方法。

在這一點上,粟裕就要差一些。因為在長達一兩年的時間內和中央失聯,粟裕只能帶著少量部隊,在深山老林裏打遊擊。這種朝不保夕的生活十分壓抑,人的情緒會變得非常不穩定。

這種性格,正是陳賡所說的,粟裕人生中的一大忌:不會處理人際關系。

這一點,從粟裕的整個人生經歷中就能看出來。在部隊中,粟裕雖然有著高潮的軍事水平,但和周圍人的相處,卻有些不盡如人意。哪怕後來擔任了淮海戰役總指揮,在戰鬥時,還是會鬧出部下不聽命令的情況。這其中固然有他資歷不夠深厚的原因。但陳賡就能很好的克服這一點。

當年,因為常年搞特科工作,陳賡在部隊中的磨練,反倒要少於粟裕。但一回到部隊工作,他就能很好的管理部隊,處理上下級以及幹部和戰士之間的關系。

粟裕的缺點,中央也非常清楚。所以,當時的中央給他配備了一個八面玲瓏,可以很好處理這些人際關系的搭檔:陳毅。正是因為有陳毅在,粟裕才能在淮海戰役中心無旁騖的考慮軍事問題,不用為其他問題感到頭疼。

但這種方式,也從側面放大了粟裕的不足之處。建國後,粟裕開始參與軍隊建設和管理,這時候,就沒有政委可以再幫他了。而他的不足,也在這時候被無限放大。

反觀陳賡,在淮海戰役時,不僅全力配合華野圍剿國民黨兵團,還在戰鬥結束後,十分坦蕩的說,自己的部隊只是幫忙阻攔了一下,真正的功勞,應當屬於華野。

這種態度,不僅讓粟裕敬佩不已,也讓華野上上下下心悅誠服。

所以,在這一點上,陳賡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粟裕的不足之處。

那麽,除了這一點之外,粟裕的另一大忌又是什麽呢?

第二大忌

1958年,粟裕在會議上被集中攻擊,仕途從此受阻。進入療養院後,陳賡一針見血的指出:你之所以被大家集體攻伐,就是因為犯了這兩大忌。

第一忌就是上文所說的,粟裕不會處理人際關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經常會在不經意間得罪旁人,導致身邊的人心有不滿。一旦他犯了錯,這些人就很容易對他進行集體討伐。

第二忌,則是粟裕太過自我。

我們都知道,粟裕是一個敢於抗命的優秀將領。在戰場上,他總是能在千變萬化的形勢中,敏銳抓到戰機,並進行相應改變。但戰機這東西稍縱即逝,很多時候,中央的訊息都要滯後一些,導致所下達的命令,和粟裕的行動經常會發生矛盾沖突。

每到這時候,粟裕就會堅持己見,甚至不惜為此頂撞中央。這一點,在淮海戰役中就能很好的體現出來。那時候,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其實並沒想打那麽大,只是想打一個「小淮海」,將根據地連在一起。

可粟裕在觀察過前線戰況後,堅持認為我軍可以來一次戰略豪賭,與國民黨在中原地區來一次戰略決戰。

因為意見不一,當時的中央軍委和粟裕爭執非常大。但粟裕仍舊堅持自己的想法,為此甚至多次駁斥毛主席的命令。最終,毛主席十分大度的表示,前線戰事自然是前線將領們最熟悉,粟裕要打,就同意。

正因如此,那場偉大的淮海戰役才得以順利進行。

但毛主席大度,不代表所有人都有這個度量。建國以後,中央在關於軍事發展問題上,起了一些爭執。一部份人認為,應該效仿蘇聯進行改革。另一部份認為,中國有中國自己的國情,不能生搬硬抄。這種時候,已經升任為中央委員,且在軍委擔任要職的粟裕的意見,就變得非常重要。

粟裕認為,蘇聯擁有全球頂尖的陸軍實力,跟著他們學習相應軍事管理和建設,是應該做的事情。但具體學到哪一步,還要根據中國軍隊的現實情況來調整,不宜照搬照抄。

這種想法本身沒有什麽問題。可因為此前已經因為性格問題得罪了太多人,這次又在這種問題上,否決了主張「自己問題完全自己解決」的想法,遭到了眾人一致圍攻。

在眾人的批判下,最終,粟裕不得不離開原本的工作崗位,被連降幾級。到六十年代初,更是進了療養院脫離實際工作。

那時候的陳賡,已經因為心臟問題,來到了生命的盡頭。但陳賡的心態非常好,在看到粟裕進來後,經常主動找他聊天解悶。粟裕郁郁不得誌,見工作上的戰友同事們,好像都在排斥自己,一度心情十分低落。陳賡的主動靠近,也讓他郁悶的心情得到了緩解。

一段時間後,陳賡總結了粟裕這一生的問題,提出了他犯下的兩個大忌,並提醒他最好更改。

對於這些話,粟裕是認可的。只可惜,還不等他繼續請教,陳賡就因為突發心臟病,於1961年3月離開了人世。

後來,粟裕在被邊緣化十多年後,終於又被選為中央委員,開始參加工作。此後幾年間,他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為那時候的中國軍隊建設和國家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1984年,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粟裕,因病離開人世。

對於粟裕這一生,螢幕前的你有什麽想說的呢?請把你的想法打在下方留言區吧,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