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福建人的古堡,有錢也未必住得上

2024-05-31歷史

對買房有執念的人有不少,但在 瘋狂建樓 的福建人面前,就難免有些相形見絀了。

前兩年,隨著周邊遊在互聯網的興起,那些隱藏在福建村子裏的豪宅漸漸為人所知。在當地村民的觀念中, 外出打工拼搏,為的就是回鄉後可以蓋三層以上的 大厝 (閩南語中的「房子」)。

其中,經濟稍微寬裕些的家庭,還會在房子的外觀設計上旁逸斜出, 中西合璧,寄托豪情中二夢。 外來遊客往往將此視作奇觀, 以為福建人人人都是住在城堡裏的平民公主和王子。

歷史上,福建人便熱愛建造城堡。「福建古稱七閩,南蠻所居」,興許是骨子裏有偏居一隅的不安全感,對安身所在極為重視,作為獨特建築的「厝」便應運而生。 除了防禦海盜的軍事防禦功能,它還是宗族秩序施展的空間。

漳州典型的圓形土樓。(圖/圖蟲創意)

在眾多福建堡式歷史建築中,位於福建東南漳浦縣畬族鄉的 趙家堡 雖不如南靖土樓那樣聲勢浩大,卻有著比其他土樓更為唏噓的歷史情感,將「厝」的家園情懷詮釋得更為深刻。

在社交媒體上,趙家堡被稱作 福建十大冷門土堡 。相比田螺坑土樓、雲水謠古鎮等打卡者眾多的網紅景點,趙家堡則讓不喜熱鬧的旅行者找到了難得的自由空間。這裏也不缺乏故事, 一段長達三百多年的皇家秘史,是當地老人的拿手八卦。

來趙家堡聽八卦

工作日的中午,隨著前面一波本地學生結束參觀集合撤離,趙家堡瞬間又恢復了寂寞的平淡。陽光平均地鋪展在斷壁殘垣和古老土墻上,村民騎著電動車從寫有「東方矩障」的東門進入——從前,人們也是這樣騎著馬從這裏進入他們的城堡。

趙家堡東門。(圖/順順攝)

趙家堡位於福建漳州湖西畬族鄉的碩高山盆地上,東邊距離海岸線不到20公裏,是個隱居的好地方。

趙家堡建築呈現品字形排列。(圖/漳浦縣建設局1986年繪制)

而趙家堡建築的由來,甚至可以追溯到 宋元之際

根據【漳浦縣誌】,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福建漳浦村民黃明官因為同姓通婚被村民告發。按照當時的【大明律】,同姓禁止通婚,違反的話當以通奸論處,當事人要受到杖刑,並強行「離異」。然而,黃明官拿出家譜,證明了自己實則姓趙不姓黃。這樁同姓婚姻的案件,由此扯出了一段不為人知的 前宋歷史

南宋末年,位於福建的南宋小朝廷被元軍攻打,大多皇室走投無路投河自殺,只剩南宋大將張世傑帶領十六艘船出逃,遇到海上風浪大作,最終只有四艘船漂到了漳州,在沿海登岸。13歲的皇室後代趙若和(宋太祖趙匡胤弟弟趙匡美的第十世孫子)就這樣幸存了下來。

當時,趙若和與侍臣黃材一起在漳浦佛曇縣隱居,為了躲避追殺,趙若和改姓黃,偽裝成黃材的三兒子。此後,成家立業的趙若和又在距離原居住地10公裏的湖西鄉碩高山建樓堡,取名「 完璧樓 」。這就是今天趙家堡最主要的建築了。

完璧樓一側。(圖/順順攝)

趙家堡占地約173畝,由外城、內城和完璧樓三重組成。從東門進去便可看到居於制高點的完璧樓,這三個字是當年趙若和所提。完璧樓總共有三層,為正方形四合院,整個建築呈現回字形結構。

我路過的時候,當地村民導遊正在向散客介紹完璧樓三個字的「秘密」。說起來頗有說文解字的意味,仔細看,「完」字的下半部份多出來一點,原本是上下結構的「璧」字變成了左右結構,璧字裏的「玉」字也少了一點,這寫法,大概是趙若和當年隱身於此的自我寫照。

整體看,這三個字來自於成語「 完璧歸趙 」,寄托著故國遺夢。 歷史車流滾滾向前,不知其後人恍然擡頭看到這三個題字,是否會有穿透肉身記憶的唏噓。

完璧樓的正門。(圖/順順攝)

到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趙家堡已經是明代萬歷年間趙若和的第十代子孫趙範擴建的結果。當年,漳浦地區十分重視開設學堂,男性往往以考取功名為畢生所願。家族隱居多年後,趙範科舉榜上有名,入仕後回家興建趙家堡。此後,趙範的兒子專門到開封和杭州,考察宋代京城的建築布局,在原來的完璧樓舊址上將趙家堡修建得越來越像 縮小版的「汴京」

宋代汴京城生動繁華,後人在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上便可遙想當初汴京的樣子。當年北宋汴京分外城、內城和大內三重,橫貫【清明上河圖】中有一條汴河,河上面就是汴橋。今天的趙家堡,也分為內外三重,在荷花池中間,也有一座石板建成的 「汴派橋

荷花池上的汴派橋。(圖/順順攝)

趙家堡西部山丘上,還有一座高5.9米的七級方形聚佛寶塔,而宋朝都城汴京著名的開寶寺寶塔則約59米,這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兩者之間的映照。

隨著趙氏子孫的發展,後來趙家堡逐漸擴充套件出南北各三個堂屋及後來的民居,都是典型的燕尾脊閩南古厝,室內鋪設樸素的紅磚。 從完璧樓走下來,每一條巷子都能最終通向東南西北四個城門,頗有當年汴京城東西阡陌相通的特點。

如今,南三堂作為「趙家堡展覽館」,陳列著宋朝390年的歷史,以及趙家堡的由來。兩宋歷任皇帝的故事陳列於兩旁,然而,當我走進去的時候,看守員趙阿婆卻熱情地指引我首先去看皇後娘娘繁復的衣冠。

趙阿婆向遊客介紹她所感興趣的趙家歷史。(圖/順順攝)

趙阿婆不識字,即便如此,她可以看圖說話,用她的語言講述她所理解的宋代皇後娘娘的穿衣品味。權力流轉的故事在她眼裏並不是最緊要的,宏觀歷史不如細微可觸碰的真實來得親近。

福建為什麽有這麽多城堡

遊走在整個建築群落中,你很難不感知到趙家堡內嚴陣以待的警惕感,處處建築設計細節中,透露著居於閩中的不安全感。

從東門進來,門上四個大字「 東方鉅障 」便一下把人鎮住,寓意著抵禦外敵的力量,西門則刻有「 丹鼎鐘祥 」,北門刻「 碩高居勝 」,都有保衛堡內安全的寓意。只有南門比其他幾個門顯得矮小,當地導遊說道,這是因為宋朝被迫遷移的過程是一路向南,這樣的痛楚,讓他們留下了「 不復向南 」的心思。

南門臨山,道路狹窄,進門前有一個小型的甕城,外敵如欲進門,則必先經過甕城,城裏的守衛則可以迅速封住兩邊的門,投擲石塊壓制敵人,所謂「甕中捉鱉」。

城門外是大片農田。(圖/順順攝)

歷史上,福建沿海飽受倭寇侵擾,在【漳浦縣誌】中,僅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到四十一年(1562)短短六年時間就有九次嚴重海盜入侵事件。處在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我們很難想象當初人們隨時要被侵襲的恐懼。

這也是為什麽當年趙若和要選在這個地方建立趙家堡——碩高山盆地中的趙家堡,四面環山,距海有20公裏,在地理位置上更易於防範。

完璧樓以及內城的土樓,幾 乎是閩南方形土樓的樣板 。基地是堅固的幾乎有一米厚的石墻,上面的墻體則是三合土材料,用的是糯米、紅糖和沙土攪拌,經過半月發酵夯成,墻體堅固。

墻內厚木板門刷上一層防火材料,以防戰爭中失火,而墻壁上還裝有射箭孔和瞭望台,有助於軍事防禦。

在完璧樓天井內,如今還能看到有一條密道的口,當年這條道直通堡外。當地人講道,萬歷年間,海盜曾經進山圍攻了趙家堡長達幾個月時間,而族人則是透過這條密道運送物資,得以守住家園。

四個城門門口,均有土地公廟守著。廟墻上繪著一些道德訓誡的故事。(圖/順順攝)

在距離不到五公裏的地方,有一座保存的更完好的 詒安堡 ,是趙若和侍臣黃材後代所居住,這二者與湖西另一座清代藍廷珍府第,形成漳州的五裏三城。土堡愛好者如果來到漳浦,一般不會錯過將這三堡一次看夠。

漳浦縣依山傍海,古代從中原遷徙而來的漢人,在此開拓家園,時刻面臨著與海盜和福建土著的紛爭,因此逐漸發展出了別具一格的具備防禦性質的堡類建築。

同時,隨時處在危險中的先民,也格外需要團結族內子孫,以抵抗外敵,強烈的宗族家庭觀念,也影響著這類建築的設計。像土堡裏的 方樓、圓樓、五鳳樓等 ,秩序井然,對外封閉,保證了子子孫孫根據秩序聚居在一起。

如今城堡內只剩下老人。(圖/順順攝)

走在這些堡式建築中,很難不感受到這種歷史傳承對人的吸重力,但經驗告訴我,濃烈的宗族傳統也會把人牢牢困住。

如今,這座「皇城」已經斑駁寥落,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年輕人幾乎外出求學打工,趙阿婆說自己的幾個孩子都有出息了,在縣城裏買了房子。話鋒一轉,趙阿婆就講到了自己的男孫,今年二十六有余,尚未婚配,問我要不要聯系一下?我只得擺擺手,落荒而逃。

編輯:陸一鳴, 校對:遇見, 排版:金色潮汐

順順

你參觀過「福建城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