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桓公之死:中原霸主慘遭餓死,為何死後仍無人斂屍?

2024-02-07歷史

齊桓公,這位在春秋時期威震八荒、雄才大略的君主,在其統治生涯中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果敢決斷,對國內進行了深度的治理改革與軍事整飭,成功地實作了國家的富強與軍事力量的提升,從而在諸侯林立的春秋時代率先稱霸,以「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功績被尊奉為「春秋五霸」之首。

然而,令人唏噓不已的是,如此一位聲名顯赫的一代霸主,在其晚年卻遭遇了極其悲慘的命運,以至於在其去世後竟落得無人收殮遺體的地步,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深層原因呢?

成就霸業的齊桓公

齊桓公,這位出身於姜姓呂氏的顯赫君主,名叫小白,他是姜太公呂尚輝煌血統的第十二代傳人,同時也是齊僖公祿甫之第三子,其母為衛國女子。在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期間,他作為春秋時期齊國的第十五位國君,在歷史舞台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並被譽為春秋五霸之首。

當齊僖公長子齊襄公以及其侄子公孫無知先後因宮廷動亂而喪生之後,公子小白在與兄弟公子糾爭奪王位的激烈角逐中勝出,登基為齊桓公。他在位期間,慧眼識珠,任用管仲為丞相,全面推動國家改革,建立起軍政一體化、全民皆兵的制度框架,從而極大地增強了齊國的實力。

公元前681年,齊桓公在甄地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舉行會盟,史無前例地成為首位擔任諸侯聯盟盟主的大國領袖。當時,中原華夏諸國深受戎狄等遊牧部落侵擾之苦,齊桓公適時提出「尊崇周天子權威,抵禦蠻夷入侵」的政治口號,親自率軍北伐山戎以安定北方邊境,南征楚國以拓展疆域,最終成功確立了自己作為中原地區首個霸主的地位,並因此贏得了周天子的嘉獎與賞賜。

齊桓公之所以能夠被周王室冊封為侯伯,進而成為諸侯群雄之首,關鍵在於他明智地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重用了管仲。鮑叔牙曾對齊桓公直言:「若僅滿足於統治齊國一隅之地,我鮑叔牙足以勝任輔佐上卿;但若您胸懷天下,誌在四方,則非得倚仗管仲之才智不可。」

於是,齊桓公以最高規格禮遇管仲,沐浴更衣、熏香凈手,親自至郊外迎接,並尊稱其為「仲父」,懇請他傳授治國理政、富國強兵以及稱霸諸侯之道。

在管仲的精心輔佐下,齊桓公全面革新了齊國的各項制度:經濟上設定利於魚鹽交易和調節物價的政策,以救濟貧困百姓,獎賞賢能之士,推行了一套富民強國的方針;在內政管理上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外交方面,齊桓公采納了管仲提出的「尊崇周天子,抵禦蠻夷」的策略,這一舉措既維系了周王朝名義上的中央權威,又使得齊桓公實質上成為了各路諸侯的實際領導者。這些成就無不體現了管仲卓越的治國謀略與圖霸大計。

按【史記】的說法:「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財集貨,富國疆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日:‘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看起來,齊國能在公元前七世紀稱霸將近半個世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霸主的衰落

管仲的生命在公元前645年畫上了句號,即齊桓公統治的第41至42年間。在此之前,他的身體狀況持續惡化,他自己也深切意識到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人生行至某一階段,心理狀態往往會發生深刻轉變,齊桓公作為一位成就非凡、威震天下的國君自然也不例外。

當齊桓公坐擁功名,贏得了天下歸心之際,他無疑已攀至個人生涯的巔峰。每當他俯瞰江山社稷,這種成就感和滿足感尤為強烈。

然而,這樣的得意與滿足漸漸滋生出驕傲情緒,這是人性使然,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一旦沾染驕傲,都容易導致自我膨脹,迷失本性,從而走向自己初衷的對立面。

齊桓公的這種日益驕縱的狀態,讓病榻上的管仲對這位君主以及國家的未來充滿了深深的憂慮。一個過分自信之人,往往會對逆耳忠言置若罔聞,卻容易沈溺於阿諛奉承之中,陶醉在他人對自己的溢美之詞和諂媚逢迎裏。

管仲敏銳地觀察到,在齊桓公身邊逐漸形成了一個由易牙、豎刁和公子開方等構成的親信集團,他們善於察言觀色,曲意迎合,投其所好,只為博得國君歡心,並在宮廷中逐步擴大影響,發揮著潛移默化的負面作用。這一切都令管仲不得不為曾經威震諸侯的齊國霸業走向衰微而深感憂慮。

一代霸主的淒慘晚年

晚年,齊桓公步入昏聵之境,在管仲逝世後,他開始重用易牙、豎刁等佞臣。

其中,易牙對齊桓公的極端獻媚令人不寒而栗。傳說有一次,齊桓公在閑談中提及自己嘗遍世間美味,卻未曾嘗試過人世最稀奇的食物——嬰兒肉,此言本是戲謔之詞,然而易牙卻將其視為金科玉律。他回家後竟然喪心病狂地將自己親生兒子烹煮,並親手呈給齊桓公品嘗,這一舉動令齊桓公深受感動,於是更加寵信易牙。

豎刁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記載的有名有姓的宦官。此人原本是齊桓公的近臣。齊桓公和他關系很好。豎刁為了能長期留在宮中,侍奉齊桓公,便自行閹割,以表。豎刁此舉讓齊桓公大為感動,於是讓他管內侍及女宮的戒令。豎刁得以長期留在齊桓公身邊。齊桓公對他非常信任,憐愛有加,常常帶在身邊。

仗著齊桓公的寵愛,豎刁開始幹涉齊國政務。由於豎刁閹割之後沒有了生育能力,齊桓公便突發奇想,將自己的一個兒子過繼給他,後改姓刁,人稱公子刁。這就是刁姓來源。

最後說開方,開方是春秋時期衛國的太子齊桓公稱霸伐衛戰敗派庶長子開方輦金帛五車,納於齊軍,求其講和免罪。見齊國強盛,願仕於齊。

開方對齊桓公姜小白表面上忠心追隨,十五年沒有回家,父母去世也不回國奔喪,管仲認為沒有人是不關懷自己的父母的,衛開方的行為不合乎天理人情。但齊桓公不這麽認為讓,齊桓公心裏想的是開方是衛國太子,本來是有機會回衛國繼承君位的可是卻選擇了留下來侍奉自己因此非常信任開方。

盡管這對主仆關系一度親密無間,但最終,齊桓公卻落得個死於易牙等人之手的下場。

事情緣由在於齊桓公雖有三位正妻,卻一直未能誕下子嗣,為了解決繼承問題,他又納了六位妾室,從而擁有一群兒子。齊桓公原計劃立鄭姬所生的兒子為太子,然而衛姬對此心存不滿,便聯手寵臣豎刁與易牙,密謀使自己的兒子成為儲君。

晚年,齊桓公疾病纏身之際,其子嗣們為了爭奪王位而各懷鬼胎,不惜大動幹戈,全然不顧病榻上父親的生死。豎刁和易牙假借保護之名,將齊桓公關在了一間鮮為人知的密室中靜養,此時諸位後妃都忙於扶持各自的王子登基,竟無人顧及到這位垂危的國君。

於是,在那間與世隔絕、陰暗無光的小屋裏,曾一度雄霸中原、威震春秋五霸之首的一國之君,竟被他曾經信任有加的親信們遺棄,斷絕了飲食供給,最終在孤獨與饑餓中悲慘地結束了生命。

【史記】中有一段精彩的註釋:「公有病,易牙,豎刁相與作亂,塞宮門,築高墻,不通人。有一婦人逾垣人至公所。公曰:‘我欲食。’婦人曰:‘吾無所得。’公曰:‘我欲飲。’婦人日:‘吾無所得。’公曰:‘何故?’曰:‘易牙,豎刁相與作亂,塞宮門,築高墻,不通人,故無所得。’公慨然嘆,涕出,曰:‘嗟乎,聖人所見豈不速哉!若死者有知,我將何面目見仲父乎?’蒙衣袂而死於壽宮,蟲流於戶,蓋以楊門之扇,二月不葬也。」

在這場宮廷內亂的悲劇中,曾經威震天下的齊桓公,其晚年竟以如此淒涼的方式離世。他的遺體在宮中停放長達六十七日無人收殮,以至於蛆蟲滿溢位宮殿之外。自此之後,齊國輝煌不再,霸主之位也一去不復返。

究其根本,齊桓公的悲慘結局並非他人所致,而是他自己一手釀成。昔日的英雄末路,今日的壯誌未酬,皆源於他用人決策的失誤。他曾因慧眼識珠、用對了管仲而成就霸業,同樣也是因為錯信佞臣易牙、豎刁和公子開方等人而導致國勢衰敗。

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齊桓公的一生功過成敗,最終都歸結於他所倚重或親近之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