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授銜之前陳奇涵自報中將,最終被授上將,主席:中央委員不能沒他

2024-07-31歷史

在1955年的時候,中央軍委發出電報文稿,宣布授予解放軍軍銜的命令,一共有1038名將領上榜。

但隨著訊息的傳出,有人歡喜有人愁,歡喜的人是認為軍銜超出或在意料之中的軍銜名稱,反之有的人是不滿意自己的軍銜。

其實當年大部份將領都是滿意的,但當時的確傳出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甚至鬧出了動靜,比如許世友、王近山二人。

他們二人的脾氣最為火爆,他們甚至還曾找到負責人念叨這件事情,那最後又是怎麽解決的呢?

首先是許世友,按照職位論資排輩的話,他是兵團級幹部,也確實是一位有實力的將領,授予大將軍銜完全可以。

但當時由於授銜名額十分有限,且兼有照顧「山頭」的考量,許世友只能委屈一下,但他怎麽也想不通。

在這樣的背景下,許世友喝酒來灌醉自己,後來一氣之下直接坐著軍車去找周總理評理,但周總理是何等人物,最終許世友不再鬧了。

至於王近山,他原本對被授予上將信心滿滿,可結果是個中將軍銜,他可是個暴脾氣,憋得滿肚子氣。

王近山也曾想鬧點動靜出來,當一句話說得好「一物降一物」,王近山的脾氣再怎麽不好,一遇到鄧小平就沒了氣,最終也不敢發牢騷了。

除了這兩位,當時還有將領對軍銜不滿意,但不同的時候,他不是嫌軍銜低,反而是嫌軍銜高,他就是陳奇涵。

陳奇涵在加入革命之前,可是一位十分有學識的人,但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爆發後,隨即棄文從武投身行伍。

陳奇涵之所以有文化,是因為他生於一個舊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秀才,母親則是農家婦人,良好的家庭情況讓他有了很多知識。

更重要的是,陳奇涵自己也爭氣,因為刻苦篤學,老師對他也十分器重,最終前往高等學府深造。

按照老師給陳奇涵規劃的道路,他未來一定是一位優秀的老師,但後來五四運動的爆發,讓他放棄原有計劃,轉而報考軍校。

1920年陳奇涵被分配到江西某軍閥部隊擔任見習連長,但在軍閥部隊中的生活,他非常不適應,因為這裏作風非常混亂。

在這裏,橫征暴斂、貪汙軍餉似乎已經成為常態,士兵沒有這個能力,但是他們仗勢欺人、魚肉百姓,簡直與土匪一般。

陳奇涵很不滿,後來索性脫離隊伍,加入孫先生領導的革命團體,從這裏開始他的革命道路才明朗了起來。

1926年陳奇涵參加了北伐戰爭,打得軍閥丟盔棄甲,後來國共分裂,陳奇涵選擇與中共站在一起,反抗反動派的殘暴統治。

抗戰爆發後,陳將軍主要負責推行土改、剿滅土匪,後來參加了黨中央發起的整風運動,1944年進入中央黨校學習。

1949年初,也就是國民黨在垂死掙紮間斷,陳奇涵一路向南征戰,陸續解放河南、湖北、江西等地,累計殲敵三十余萬,創下很多戰果。

新中國建立後,陳奇涵紮根江西,保護當地老百姓生命安全,後來因為剿匪有功獲得中央的大力表彰,之後兼任最高法副院長。

到了1955年的時候,中央軍委讓陳奇涵等人自行申報軍銜,他只報了一個中將,但最終的結果是上將。

得知訊息的陳奇涵很意外,他甚至再次找到中央軍委,認為軍銜太高了,但軍委卻覺得他太過「謙虛」了。

進入動蕩時期後,陳奇涵也受到沖擊和迫害,甚至有些人將他他的名字移出中央委員候選名單,這讓毛主席勃然大怒。

隨著社會的穩定,毛主席讓陳奇涵成為中央委員,但那個時候他的身體已經很不好了,接不下這麽重的任務,最終只能在家修養。

1981年,陳奇涵不幸逝世,時年八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