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太陽下的英雄:細說宛如戰神的德國元帥埃爾溫·隆美爾

2024-09-08歷史

打 1941 年開始,埃爾溫·隆美爾可就出了大名啦,把德國好些將領的風頭都給壓下去了。從一個上校變成陸軍元帥,他這官升得那叫一個快。他在軍隊裏算是個「局外人」:一來,他沒在等級分明的總參謀部當過啥高級職務;二來,他主要的功績都是在歐洲以外弄出來的。

他那崇高的威望啊,一方面是他自己一直不停地努力,另一方面得說是希特勒精心盤算的。希特勒曉得,大眾崇拜在打仗時魅力非凡的軍人,就決定挑出兩個軍人(就倆),把他們弄成讓人佩服還對他沒啥威脅的英雄——「一個在太陽底下,一個在雪地裏」。在非洲的隆美爾是太陽底下的英雄,在芬蘭的迪特爾就是雪地裏的英雄。

兩位英雄站在舞台兩邊,舞台中間被聚光燈照著的呢,正是希特勒。這倆都挺厲害,可那謀略還不夠去爭最高權力。並且,他倆好像都對希特勒死心塌地。後來發現,隆美爾在這兩人裏更出色,沒白讓希特勒看重。但隆美爾沒一直忠於希特勒,等他明白希特勒會威脅德國的前程,就把國家利益放前頭了,跟自己的恩人幹起來,這希特勒可沒想到。

希特勒的看重讓隆美爾出了名,可他自己有本事才是吸引希特勒的關鍵。他在戰場上把英國對手嚇得夠嗆,這更讓他名聲響亮,連希特勒都沒想到。「一戰」時他是個初級軍官,1917 年意大利戰場上卡波雷托戰役打完,隆美爾得了當時德國軍人最高榮譽的藍馬克斯勛章。不過他的軍事知識比不上戰功,戰後在軍隊裏就幹些不太重要的活兒。他也沒被瞧上能進未來總參謀部,還有說他戰後當過納粹沖鋒隊首領,這傳言是他出名後有人瞎編的,就為把他名聲和黨的名聲綁一塊兒。

1933 年納粹掌了權,他就被任命成軍事教官啦。這人是個特出色的講師,講起課來生動得很,還有天賦,在著名的地緣政治學家豪斯霍弗爾教授那,透過研究地緣政治學這新「科學」,把自己的視野給拓寬了。後來呢,他當了德勒斯登步兵學校的軍事教員,接著又被派到維納·諾伊施塔特的新學校去。這一陣子裏,他碰見過希特勒,希特勒覺得他是個讓人覺得新鮮的非正統軍人,能跟他一起討論新的軍事想法。戰爭一打響,他被任命為希特勒個人護衛部隊的頭兒,這自然就讓他倆接觸和機會都多了。波蘭戰役完了以後,他跟希特勒請求指揮一個裝甲師,最後也如願了。隆美爾對機會可靈著呢,追求目標的時候也能隨時變變法子。戰前,他喜歡用步兵,反對坦克戰。可在去華沙的路上,他瞧見裝甲部隊那厲害樣兒,立馬就「追這亮光」去了。

他領命指揮第 7 裝甲師,帶著這支部隊在西線發起進攻。在突破默茲河與英吉利海峽的事兒裏,他這裝甲師可起了大作用;接著,又突破了阿布維爾跟亞眠之間索姆河的法軍防線,到了魯昂附近的塞納河。經過德國宣傳機構一通猛吹,這裝甲師名聲大噪,得了個「幽靈師」的名號。

1941 年開年那陣兒,希特勒琢磨著派一支裝甲遠征軍,去幫意大利夥伴打埃及,隆美爾就被挑中當這隊伍的頭兒。等他們到了的黎波裏,意大利人都快被趕出北非了,他們的隊伍被英軍追著,一路敗退。碰上這倒黴局面,隆美爾可沒慌。他尋思著英軍沒多少人,雖說打贏了,沒準兒也沒啥勁了,馬上就把剛到非洲的頭一批部隊集合起來進攻。他對坦克技術不咋懂,可對機動性的拿捏那是厲害得很,特別會打敵人個措手不及。他瞅準了英軍分散、坦克大多得修理的空子,速度快得很,把英軍逐個打敗。進軍快再加上到處是沙塵,隆美爾更牛了,一下子就把英軍從昔蘭尼加趕跑,逼到埃及邊上。

在隨後的 18 個月,隆美爾名聲漸響,就因為他能把英國人的攻勢給擋住,特別是對手早早宣稱要殲滅他的部隊時,他老是能搞出讓人壓根想不到的厲害反擊。英國第 8 集團軍的士兵可瞧得起他了,比瞧自己的指揮官還高。他那讓人意外的指揮把士兵們的幽默感都勾起來了,他們佩服得都快喜歡上這位德國將軍了。1942 年夏天,他在加莎拉和托布魯克之間把第 8 集團軍打敗,從西部沙漠一路追著殘余力量趕到尼羅河三角洲邊上。這一仗,隆美爾算是走到他軍事生涯的頂頭啦。

英軍中東戰區總司令奧金萊克領了任務來救急,接過指揮權,管起那受挫的第 8 集團軍,把士氣低落的隊伍集結起來,在阿拉曼陣地弄了條堅固防線。可隆美爾的軍隊追了好久,累得不行還缺物資。他們連著兩次朝英軍陣地發起進攻,都沒成功。這一失敗,把德軍在非洲的前途給害慘啦。

隆美爾瞅著好像還覺著能在第三次嘗試裏成功,可他心底那點希望正慢慢沒了,他等著補給的時候,時間也一點點過去了。兩邊僵持的時候,英國從國內來的增援到了北非,最高指揮官也給換了。丘吉爾盼著英國增援一到就進攻,奧金萊克倒明智,非要等增援熟悉了沙漠環境再動手,結果亞歷山大把他替了,蒙哥馬利接管了第 8 集團軍。8 月底,隆美爾先動手,卻被英軍新防禦計劃給擋回去了,接著英軍就占了主動。做了特別充分的準備(比奧金萊克以前想的還足)後,10 月最後那一周,蒙哥馬利靠著空中、火炮和坦克的巨大優勢發動進攻。因為沒搞側翼迂回,這一周的仗打得特別兇特別難。德軍補給線太長,給坦克送燃料的遊船在地中海讓盟軍潛艇弄沈了,這就定了北非的局面。德軍進攻慢慢垮了,像樣的防守都做不了,只好退到一千多英裏外的利比亞西部。

這次進攻失敗,可把隆美爾給坑慘了。心裏一失落,身子也跟著出毛病,沒多久就染上了熱帶潰瘡,只好回維也納治病去。可蒙哥馬利一發動攻勢,他不顧醫生阻攔,立馬就飛回非洲。帶著病打仗,往後幾個月他一直不順,雖說在漫長的撤退裏,沒讓蒙哥馬利把他的軍隊圍住,可也沒逮著機會擋住英軍進攻。3 月,隆美爾離開非洲接著治病;一個多月後,德軍在馬雷斯防線戰役裏又輸了,讓蒙哥馬利順利給盟軍開啟了進突尼西亞的路,德軍在非洲徹底失敗的喪鐘也就響起來了。對希特勒來說,保住隆美爾的名聲,讓他以後還能給自己幹活,這倆事兒都重要。

打從阿拉曼戰役往後,人們又說起「隆美爾傳奇」這檔子事兒,覺得他被捧得太高啦。這種瞧不上是命運常有的變化,不過呢,還有更裏頭的緣由。在蒙哥馬利來之前,隆美爾在第 8 集團軍眼裏那可是大英雄,他們弄出個「一個隆美爾」,拿這當隨便哪種成功的代名詞,足見英軍多崇拜他。可蒙哥馬利一來,為了不讓這種打心眼裏服氣影響英軍士氣,專門搞出個「蒙哥馬利神話」,把「隆美爾傳奇」給壓下去。

這種宣傳策略傳達了這麽個意思:隆美爾被評價得太高啦,其實名不副實。可蒙哥馬利心裏可佩服隆美爾呢,還收集他的照片釘在辦公桌旁的墻上。但後來蒙哥馬利又講,倫德施泰特比他更讓人害怕、更不好對付。而且啊,蒙哥馬利碰到的不是狀態最好的隆美爾,他倆在戰場碰面的時候,隆美爾不光生病,兵力還特別少,汽油也不夠。

隆美爾有個顯眼的特點,老是能在兵力不占優,還沒有制空權的時候打勝仗。除了英軍中東總司令韋維爾(雖說他的勝果是從意大利人那裏得來的),再沒哪個將領能在這麽糟心的條件下取勝。雖說隆美爾犯錯挺明顯,可在像他那樣敵眾我寡的局面裏,但凡犯錯就可能玩兒完;而兵力雄厚的將軍倒能靠著強大優勢,輕易把犯下的錯給遮住嘍。

隆美爾老是不在意戰爭的後勤事兒,這可是他的一大毛病。再者,他不知道把權力放下去,這把他手下的主要人員氣得夠嗆。他啥都要親自管,老是跑到戰場上去瞧情況,參謀讓他做重要決定的時候,他倒好,坐著指揮車到處溜達,讓參謀都找不著他。但是呢,他好像又有啥竅門,能在要緊時候出現在要緊的地方,馬上做決定,對行動安排起大作用。面對勁頭十足的下級軍官,他給機會讓人家證明自己行,不像那些歲數大的將軍,總是一口回絕。所以啊,年輕軍官崇拜他,就連意軍的將士們也覺得隆美爾跟那些糊塗沒用的上司完全不是一碼事。

在戰術這塊兒,隆美爾那叫一個聰明有謀略。在非洲頭一回進攻的時候,他讓坦克可著勁兒往前沖,結果在沙漠裏還迷路了一陣兒。等趕到主戰場,他機靈地借卡車揚起的塵土,把坦克數量少這事兒給藏住了,讓英軍覺著坦克從各處都來了,搞得英軍沒了士氣,最後徹底垮了。

他膽子大,腦子活還特別鬼精。他老是拿坦克當幌子,引著英軍坦克鉆進反坦克炮的火力範圍,把防禦跟進攻巧妙地摻和到一塊兒。這叫「隆美爾戰術」,仗越打越久,這些戰術被好多部隊紛紛學著用起來。

他從非洲走的時候,就連他的對頭都覺著可惜,他對人家的人生和想法都起作用了。他對被俘的英軍挺好,一些跟隆美爾有過私下接觸的英軍俘虜逃回部隊後都說,隆美爾是個有騎士精神又聰明的軍官。不過讓英軍最忘不了的,還是他行蹤不定,還有假裝失敗之後搞的讓人沒法防備的反擊。

身為戰略家,他靠著精細跟大膽把自身缺點給抵消了;身為戰術家,他的優點把缺陷給遮掩住了。作為指揮官,他既有出色的領導本事,又能鞭策將士,可他那多愁善感的性子,讓他有時趾高氣昂,有時又垂頭喪氣。

在後面那個問題上,隆美爾(跟希特勒)的預想沒錯。而且呢,有證據能證明,他在最後的四個月使勁鞏固諾曼第的海岸防守。那時德軍看重加萊海峽的防守,把諾曼第的防禦給忽略了。盟軍夠幸運的,隆美爾修防禦工事的各種努力因為資源不夠而受到阻礙,水下的障礙物和海岸防禦工事到最後也沒弄好。

在作戰方案這塊兒,多數將領都贊成倫德施泰特的主意:先往後撤,把兵力攢起來,瞅準機會搞大規模反攻。隆美爾卻想著把盟軍困在諾曼第橋頭堡,可將領們覺得這麽幹會把德軍兵力給耗光,就把這方案給否了。那些總參謀部「精英」圈子裏的將領覺得,隆美爾也就比希特勒這個軍事門外漢稍微懂點兒作戰理論,還振振有詞地說,隆美爾壓根就沒有能跟蘇聯戰役相比的作戰經驗,正是蘇聯戰役讓德軍明白了縱深防禦的重要性。

倫德施泰特的作戰方案那肯定是更符合戰略基本理論的。可要是想想盟軍那強大的軍事實力,還有制空權,再加上開闊的戰略空間方便機動作戰,等盟軍一深入法國,德軍再反攻可就難有成效啦。說不定,阻止盟軍在海峽這邊弄出強大的橋頭堡是德軍唯一的機會。諾曼第登陸剛開始那幾天,隆美爾曾想阻止盟軍建橋頭堡,就差那麽一點兒就成功了。後來失敗也不是他的錯,是德軍最高指揮部覺著,諾曼第登陸只是盟軍裝裝樣子,真正大規模登陸會在勒阿弗爾和加萊之間那塊兒,所以加萊的增援部隊就被耽擱了。另外,西線軍需儲備也不夠。倫德施泰特曾想在法國南部堅壁清野、攢攢物資,可希特勒沒同意。

諾曼第登陸以後,倫德施泰特跟隆美爾心裏明鏡似的,知道盟軍登陸這事兒根本壓不住啦。要是趕緊撤兵,德軍還能在塞納河弄條防線,再在德國邊境也弄條防線。可希特勒死活不同意從諾曼第撤兵,也不許西線指揮官沒經過批準就自己局部撤兵,哪怕就幾英裏也不行。這下可好,被迫守著的德軍倒了大黴,被盟軍打得稀裏嘩啦。這種死腦筋的戰術讓德軍吃了大虧,最後撤退的時間和路線都比倫德施泰特和隆美爾預計的差老遠啦。

倫德施泰特跟隆美爾都覺得,希特勒那套辦法沒啥指望,他倆的想法就越來越一樣。6 月底,希特勒應他倆急切的要求到了法國前哨,這是他 1944 年就這麽一回視察西線。希特勒在蘇瓦松見了倫德施泰特和隆美爾,可他不贊成把裝甲部隊撤到奧恩河後面準備搞裝甲反擊的合情合理的主意。接下來這一周,前線的情況越來越糟。倫德施泰特直說,接著抵抗沒意義,該結束戰鬥。可這建議還沒到希特勒那兒呢,他就被從東線調來的克盧格給替了。

隆美爾呢,希特勒沒把他撤了,可那冷落的勁兒也夠讓人尋思的。在蘇瓦松,隆美爾沒順著希特勒,把希特勒給惹煩了,不過隆美爾對希特勒的看法改變得更厲害。他跟手下一些指揮官講,德國眼下唯一的盼頭就是趕緊把希特勒幹掉,然後靠談判來求得和平。能確定的是,他起碼早就知道 7 月 20 日刺殺希特勒的那個陰謀啦。

在暗殺的頭三天,隆美爾開著車順著靠近前線的公路跑的時候,讓盟軍低空飛著的戰鬥機給攻擊了。他的車翻啦,他也被甩到車外頭,顱骨都撞裂了。巧了,出事的地兒正好是個叫聖·弗伊·蒙哥馬利的村子。接著,他被弄去巴黎的醫院,稍微好點就回烏爾姆自己家了。這時候,蓋世太保開始查刺殺希特勒的陰謀,倆軍官奉命到隆美爾家,把隆美爾帶上車。他們跟隆美爾說希特勒的意思,讓他要麽服毒自殺,要麽去柏林受審。最後,隆美爾選了服毒自盡,德國對外宣稱隆美爾是車禍死的,還給他辦了國葬。

一位軍人的日子到頭啦!雖說在更高深、更復雜的戰略和執行方案細節上他不咋行,可在戰術方面那是極有天賦、智謀滿滿,還能玩轉機械化作戰的新技術。他天生厲害,能一下就瞅準戰場上要命的地方和關鍵的時刻。雖說他老是把參謀們氣得跳腳,但他手下的每個將士都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