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一場處處吊詭的謀反,皇子被殺,誰才是這場人倫慘劇的幕後黑手?

2023-12-22歷史

在中國古代宮廷中,為爭權奪利,父子兄弟手足相殘的人倫悲劇在一幕幕上演。在父子兄弟手足相殘尤其酷烈的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武帝時,曾發生過一場處處充斥著詭異與疑團的「謀反」,這就是武帝第四子巴東王、荊州刺史蕭子響因「謀反」而被殺案。究竟誰是制造、推動這場人倫慘劇的幕後黑手?齊武帝詭異的態度與處置方式,又在昭示或掩蓋什麽?

一、「謀反」肇始

南齊建國後,一面選擇皇室子弟出任各地軍政長官,希望他們可以憑借手中掌握的權力拱衛皇室;一面又鑒於古往今來宗室子弟恃權而覬覦、謀奪皇位的教訓,對其嚴加防範和限制。

齊武帝雖選子弟出任州鎮都督、刺史,但又對他們嚴加防範和控制,親自為他們選任自己信任者充任僚屬、典簽:「輔以上佐,簡自帝心,勞舊左右,用為主帥(指典簽,因權重被稱為簽帥),州國府第,先令後行,飲食遊居,動應聞啟」。這些都督、刺史們雖貴為皇胄,但在朝廷嚴密控制下只能「端拱守祿,遵承法度」。蕭子響「被謀反」及因此被殺,即是齊武帝這一政策的典型表現。

蕭子響自小勇猛有力,精於騎射。因此,被武帝授予重任,出任荊州刺史。他就任後招聚勇猛有力的武士為侍從,多次在內宅設宴,用牛肉、美酒犒勞他們。蕭子響還私下制作許多錦繡長袍、紅色短襖,打算將其送給蠻族人,來換取武器。

荊州長史劉寅、司馬席恭穆得知後,認為蕭子響有謀反之嫌,遂聯名向武帝舉奏。武帝詔派使者深入調查。

蕭子響接見了台使(朝廷派來的使者)。台使雖向蕭子響出示了劉寅等荊州官員的奏章,但卻拒絕向他出示武帝的詔令。蕭子響將劉寅、席恭穆和諮議參軍江愈、殷曇粲等人召來詳加盤問。但劉寅等仍以保密為由,不予回答。

蕭子響問不出個所以然來,勃然大怒,下令將劉寅等八人抓起來押至後堂。因見奏章上沒有江愈的簽名,蕭子響本想釋放他,不料,手下的猛士們誤解了蕭子響的意圖,竟將八人全部殺死。蕭子響無奈,只好將此事奏報武帝。

二、征討?招撫?

武帝聽說劉寅等全都被殺勃然大怒,派戴僧靜率軍討伐。戴僧靜奏曰:「巴東王年輕易怒,劉寅等難免逼責太急切。巴東王一時生氣,將其殺死,而沒考慮後果。天子之子因過失而誤殺人,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陛下若忽派大軍西征,使其恐慌,就難免什麽事都幹得出來。因此,我不敢奉旨。」武帝以為然。於是,派胡諧之、尹略、茹法亮率數百侍衛去江陵處理此事,還說「蕭子響若主動束手不戰,回建康請罪,可保其性命無虞」。

武帝命張欣泰充任胡諧之的副職。張欣泰向胡諧之建議說:「出征若勝,不會有什麽榮耀;若敗,卻是奇恥大辱。蕭子響的手下大都是兇狠狡詐之輩,他們之所以對他死心塌地,不過是貪圖他的重金賞賜,或畏懼其威望。若在夏口部署重兵,對他們構成強大威懾,再向他們闡明利害,曉以禍福,就可不戰而勝。」胡諧之拒絕了這一建議。

胡諧之等率軍抵達江津後,先在燕尾洲修築城壘,做出攻戰的姿態。蕭子響穿上白色素服,登上城樓,與胡諧之等遙相見禮。他派使者對胡諧之等申辯說:「天下沒有兒臣反叛父皇的道理!我不想反叛朝廷,先前作為,不過是急躁魯莽所致。我願乘小船回朝,接受父皇懲罰。」尹略竟蠻橫地說:「誰願和你這種叛父的逆子談話!」

蕭子響哭泣流淚,吩咐手下宰殺數十頭牛,備酒二百石,果食三十車,犒賞朝軍。尹略卻命人將酒菜果蔬全部拋進江裏。蕭子響又向茹法亮喊話,要求見面。茹法亮疑懼,不但不肯前去,反扣押了蕭子響的使者。

三、戰爭爆發

蕭子響數次三番地請求均被拒絕,大怒,率猛士和州府所屬2000多名士卒從靈溪渡河,向西進攻。蕭子響親率百余名武士,攜萬鈞弩箭,在長江江堤上駐防。

第二天,蕭子響軍和朝軍展開激戰。朝軍大敗,尹略戰死,胡諧之、茹法亮跳上小船倉皇逃跑。

武帝接到朝軍戰敗的奏報後,又派蕭順之繼續率軍征伐。

四、蕭子響被殺

獲勝後不久,蕭子響就率30名侍從,改穿平民服裝,乘小船直赴建康。

太子蕭長懋平素忌恨蕭子響,暗地囑咐蕭順之,務必將蕭子響置於死地。蕭子響遇見蕭順之後,向其申訴冤屈。蕭順之卻不由分說,下令將蕭子響縊死了。

臨死前,蕭子響趁人不備,偷偷給武帝寫了一封信,藏在王妃王氏的裙腰裏,後來送達武帝。信中寫道:「臣罪已超山河湖海之重,理應甘心受懲。可是,您派來的胡諧之等未宣聖旨,就下令進攻。臣派人給茹法亮送信,乞求見他一面,但茹法亮始終不肯見我。我的部下恐懼,為保全性命,不得不還擊,遂使兩軍激戰,這都是臣之罪。本月二十五日,臣動身返回朝廷,希望回京城家裏呆一個月後,臣就自殺。如此,可免後人譏我齊朝誅殺皇子,我亦可免犯下忤逆父親的罪名。此心願如今看來已無法實作了。臣命將絕於今日,臨死前寫信給您,哭泣哽咽,不復可言!」

五、武帝詭異的態度

有司奏請取消蕭子響皇族身份,剝奪他的封爵,改其姓為「蛸」。蕭子響死一百天後,武帝為他舉行百日祭奠。武帝親自上香,面對諸臣,頻頻皺眉,似有哀嘆之意。見到蕭順之後,更是嗚咽流涕。若幹天後,武帝在華林園遊玩,見一猴悲號哀鳴,詢問其故。侍從說:「它的孩子前天從懸崖上掉下去摔死了。母猴找不到孩子,故有此態。」武帝想起蕭子響,忍不住長籲短嘆,唏噓不已。後來,茹法亮被武帝嚴厲訓斥,蕭順之也因愧懼發病而死。豫章王蕭嶷奏請殮葬蕭子響,武帝卻不允,又貶蕭子響為魚復侯。

事後,各方鎮諸王、刺史紛紛譴責蕭子響叛逆無道。唯獨兗州刺史垣榮祖說:「不應這樣說。應該說‘劉寅等有負陛下的信賴和重托,以致逼巴東王走上絕路’。」武帝認為此言有理。

文史君說

南齊武帝時爆發的蕭子響「謀反」事,其肇始顯然是蕭子響左右的望風捕影、無端揣測。然而,無論是朝廷派往荊州的朝使,還是後來的統軍大臣、將帥,所有人的舉止處處透露出令人費解的詭異:

朝使僅向蕭子響宣示劉寅等人的奏章,卻拒絕向其宣示武帝的詔書,顯然易使蕭子響對其身份產生懷疑。性格暴躁易怒的蕭子響捕拿劉寅等人,他們卻又被不明自己真實意圖的手下悉數殺死,遂使矛盾激化。武帝雖調軍征討,卻也明確指示:若蕭子響不負隅頑抗,可留給他一條生路。詭異的是,統軍將、臣既對武帝的指示置若罔聞,又對蕭子響的申訴、示好充耳不聞、視若無睹!必激其死戰,致朝軍潰敗。戰後,蕭子響一未稱帝,二未傳檄天下,三未守城頑抗,而是率數十隨從,布衣打扮,乘舟奔赴建康請罪。其不欲謀反的心態,已昭然若揭!既如此,為何蕭順之竟敢不由分說地將其縊死?武帝雖哀悼其死,卻又貶其名號,禁其斂葬?雖訓斥諸臣,卻為何未對諸臣前述違詔及不合常理、情理的種種詭異處置方策未予詳究懲處?

或許有人認為,太子蕭長懋忌恨蕭子響,認為他具備奪嫡的資本,遂囑咐蕭順之將其殺害,整個事件的幕後黑手就是蕭長懋!雖然從理論上看,此說似乎有理。從荊州州府屬官,到朝使及統軍將臣,為巴結太子(或皆為太子一黨),或誣陷蕭子響謀反,或故意激怒之,或拒絕與其溝通,或將其縊殺,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可謂神鬼莫測。然此說亦有扡格難通之處:

一,前述諸臣是否皆為巴結太子、秉承其意者?是否皆為太子一黨?只要有一人不是,或事後反悔,向武帝供述真相,那麽,這個龐大的構陷蕭子響的陰謀將出現致命的漏洞。

二,諸臣即便皆為太子黨,秉持太子意誌陷害蕭子響,是否真有勇氣齊心合力置其於死地?蕭順之是否真有勇氣,僅據太子無憑無據的幾句話,就不由蕭子響申辯,立即將其縊殺?

三,也是最難的一點,太子即便能控制諸臣,他又如何能影響,甚至是左右武帝的意誌?

想必行文至此,很多讀友會感覺到,真正的幕後黑手已經呼之欲出了。沒錯,他極可能是齊武帝。

或許也會有很多讀友替武帝「鳴冤」:史書不是記載武帝得知蕭子響死訊後,又是唏噓流涕,又是祭奠上香,又是斥責諸臣嗎?「兇手」怎麽可能是武帝呢?如果武帝真的痛惜兒子枉死,為何要在他死後惡毒地改其姓為「蛸」?為何要貶其爵為魚復侯?為何不允許將其遺體斂葬?雖如魯迅先生所說:「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武帝的上述行為,或許不過是惺惺作態。不過,筆者還是傾向於另一種解釋,武帝的種種作態是對置兒子於死地的做法的一絲憐悔的體現。至於武帝必置蕭子響於死地的緣由,當時或已將相關記載刪除殆盡,以至今日實難窺其詳了。

參考文獻

(南朝 梁)蕭子顯:【南齊書】,中華書局,1972年。

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白壽彜、何茲全:【中國通史】(第五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 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註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 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