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古代沒有衛星雷達、天氣預報,那麽古人是如何預測天氣的呢?

2023-12-22歷史

文|編輯|張清風

現代社會,因為人類的種種行為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都開始融化, 帶來的影響也十分糟糕,就比如說氣候變遷更加劇烈。

有著衛星雷達的幫助,現代人對於溫度的變化十分了解, 可即便如此,依舊阻止不了氣候災害對於農作物的損害。

封建社會以農為本,在沒有衛星雷達的情況下,古人又是如何預測天氣狀況的呢?

玄學階段

中國人觀測天氣大致可以概括為四個階段,玄學-經驗-民間停滯-科學, 在現代衛星雷達出現之前,古人對於天氣的預測多是經驗之談。

但是在這觀測天氣的最初,卻是連經驗都算不上,畢竟最開始又從哪裏來的經驗呢? 這個時候的天氣預測在現代人看起來就非常地玄學。

因為那時的古人預測天氣,與八卦玄學息息相關, 要註意這個「八卦」可不是現在的吃瓜, 而是由伏羲創造的八卦。

伏羲將八種卦象分別對應八種要素,以占蔔的卦象來預測天氣以此來指導農業生產。

就比如說商朝的時候就非常重視預測和記錄天氣, 現代社會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相關的文字記載,只是這樣的預測缺乏科學依據。

很快人們就發現這樣的預測並不是很準確,但是長期記載氣象變化也讓人們積累了許多氣象經驗。

到了西周時期, 周文王在八卦的基礎上推演出來64種卦象。 此時的預測天氣雖然依舊缺乏科學性,但是從當時的文字記載也能看出來人們已經對天氣如何變化有了一定的認知。

【詩經·北風】中有這麽兩句「北風其喈,雨雪其霏」, 意思就是如果北風刮得非常迅速,那麽就會下小雨還是細雨彌漫的那種。

這時的預測天氣仍未脫離玄學的範疇, 不過曾子用陰陽變化解釋了風雨雷電等氣候現象的成因, 春秋戰國時期,管仲就已經根據歷來觀測到的氣候總結經驗,提出來三十節氣。

人們從玄學卦象預測天氣到總結日月執行規律來預測天氣再到觀測雲、風預測天氣,古人的天氣預報進入一個新階段。

註重經驗階段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頒布了【秦律】,要求各地記錄天氣情況和影響範圍並且及時上報, 給後來王朝樹立了一個標桿。

人們能從官方記載中推測出氣候變遷,並根據記載總結出規律以此來預測天氣。

漢朝時期,古人對天氣預測的發展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在中原地區受用兩千年的二十四節氣最早就出現在【淮南子·天文訓】當中。

漢朝還建立了欽天監,最初用於觀察星象、推算節氣以及制定歷法。 此時的人們也懂得了下雨與空氣中的水汽分布有關,董仲舒就在【雨雹對】中解釋了雨的成因。

王充、蔡邕等人還對雷、虹等現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還研發出來了「相風銅鳥」,這是世界上第一台測風向的儀器。

同時張衡還用易經和義理象數做推導,寫出來【靈憲】, 以一己之力將古代的天文和氣象研究都推向了新高度。

與此同時,漢朝時的平民百姓也學會觀測天氣, 會用銅瓶裝水來測試溫度,這就是最原始的溫度計。 還會利用羽毛和木炭測試空氣中的濕度,這就是最早的濕度儀。

王充甚至還在【論衡】中記載了用琴弦松緊測試溫度以及觀察生物習性改變測試溫度的方法。

別看漢朝對於氣象變化已經有如此多的觀測方法, 但事實上自從漢武帝開始,此後的天氣預報就陷入了瓶頸,停滯不前。

發展停滯期

這個階段的最根本原因還得是董仲舒提出來的「天人感應」學說, 當時的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

於是作為其中最為重要的「天人感應」, 成功地將天氣變化與天的意誌扯上了關系,鞏固了皇權的統治, 但同時也給皇帝和官員帶來諸多煩惱。

首先就是, 一有什麽重大氣候災害,百姓就懷疑是不是皇帝做了什麽錯事引得上天大怒降下懲罰。

這個時候為了平息百姓騷亂,如果皇帝不想寫就需要有人來背鍋, 於是乎每一次重大氣象災害都有官員失去官位甚至性命。

至於皇帝下罪己詔,那都是迫不得已的時候, 就比如漢武帝晚年下罪己詔,但那是什麽情況下,那是在民怨沸騰的情況下為了籠絡民心做出來的。

所以漢朝之後,朝廷就對天氣預測看得很重, 民間百姓自發進行天氣預測還會受到朝廷的打壓。 這種情況下,發展停滯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是古代的農學家、天文學家並不會因為朝廷的打壓就放棄研究, 於是乎這段時期仍有不少人在堅持研究如何預測天氣。

賈思勰就在【齊民要術】一書中詳細描述了不同地區,季節和氣溫對於不同農作物的影響, 還提出了熏煙防霜和積雪殺蟲保墑的方法,在化肥還未完全普及的時候,這種方法仍在使用。

南朝時期, 有位叫宋懷遠的人就在【南越誌】當中首次提出了「颶風」的概念, 至今仍在使用。

唐朝的李淳風將風力按照破壞程度的大小分為八級, 黃子發總結雲色變化對雨量的影響撰寫了【相雨書】。

北宋時期沈括在【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發生在各地的氣象狀況, 秦九韶在【數書九章】當中詳細記載了「天池測雨」「竹器驗雪」等測量雨雪量的方法。

【白猿獻三光圖】中保存了132幅雲圖,其中蘊含的絕大部份原理都與現代的氣象學相差無幾。

沈括

而除了這些,農民也總結出來預測天氣的諺語, 比如「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等等。

而到了現代,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一顆又一顆衛星飛上天, 還有專門的氣象衛星,不僅能準確報道天氣還能對未來多日的天氣一同報道。

並且現代社會遇上重大氣象災害,國家也能最快出動人員進行救災。 古代百姓最擔心的旱災,到了現在,也可以人工降雨。

不管是古代的玄學預測,還是後來根據經驗總結出的天氣變化發展規律, 亦或是現在的氣象衛星和雷達,本質上都是在為人們服務。

如今科技發展, 不僅給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提供了保障, 對於普通人來說, 日常生活也更加便利。

一看手機就知道有沒有雨,需不需要帶傘,該穿什麽樣的衣服, 可以說,科技改變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