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八路軍6個師長唯有他沒有成為元帥,晚年擔任副主席,兒子是將軍

2024-03-03歷史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比心]

我軍的很多開國將領都是苦孩子出身,沒怎麽讀過書,如果是高小畢業,那就算是知識分子了。

不過,有一位開國將軍卻與眾不同,他不但有文化,而且還在戰鬥間隙,居然寫出來一部長篇小說,在建國後還拿下茅盾文學獎!

他的戎馬生涯以北伐為起點,一直打到解放戰爭,可謂活著的我軍軍史。他革命資歷在我軍將領中絕對是翹楚一般的存在。

他在21歲率部先於朱德老總,與毛主席會師。

他在25歲成為紅軍軍長,在27歲成為軍團長,在29歲成為最年輕的方面軍領導人,是紅軍中少有的在三大方面軍都工作過的高級將領。

他在30歲成為八路軍6位首任師長中最年輕的一位。

可遺憾的是,其他5位都成為共和國元帥,而他卻「屈居」上將。

那麽,這位革命經歷如此傳奇,卻又略帶一絲遺憾的前輩到底是誰呢?

「白袍小將」

本文要說的這位前輩就是位列開國上將之首的蕭克同誌。

蕭克生於1907年,老家湖南嘉禾縣。老爹是晚清秀才,家有幾畝良田,所以家境還算優渥。他自幼聰慧,六歲進私塾,飽讀詩書,善舞文弄墨,且素有大誌。

蕭克的長兄嫉惡如仇、性如烈火,因得罪了當地的大地主,於1923年被反動民團抓走後慘遭毒手。此事令蕭克憤然投筆從戎。他於1926年奔赴廣州,但因錯過黃埔軍校報名時間,只能考入憲兵學校。

1927年3月,畢業後的蕭克被分配到葉挺獨立團任連政治指導員,從此開啟了自己沙場戎馬的大幕。

不久之後,蔣介石背叛革命,就在大革命最低潮之際,蕭克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誓為推翻舊社會而奮鬥。

南昌起義後,起義部隊遭到反動派重兵圍堵,損失慘重,蕭克所部也被打散,他不得不回到家鄉。在同學的幫助下,他找到組織,並跟著朱德、陳毅兩位老總在1928年1月舉行了湘南起義。

起義失敗後,蕭克率領獨立營500多男女老少,向井岡山轉移。3月,隊伍走到湖南龍溪洞的時候,正好遇到率領秋收起義部隊的毛主席。毛主席得知他們有5、60條槍,300多桿梭鏢後,握著蕭克的手,激動地說道:「揭竿而起,揭竿而起呀!」直到1968年「五一」慶典時,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還和蕭克重提這段往事。

4月,朱德老總和毛主席勝利會師。其實在「朱毛會師」之前,是先有的「蕭毛會師」。

1931年7月某天,任紅1方面軍獨立師師長的蕭克在一處樹林裏給戰士們作報告。期間,3架國民黨飛機轟鳴而來,蕭克若無其事,繼續講。

等敵機開始掃射時,他走出林子隱蔽在一處斷坡觀察。待敵機飛近時,蕭克突然起身,端著機槍就是一梭子。張愛萍同誌親眼所見其擊傷敵機機翼,敵機遂落荒而逃。

1932年,25歲的蕭克升任紅8軍軍長。

1934年6月,蕭克率部在黃沙地區與反動派展開激戰。敵軍又出動飛機對紅軍狂轟亂炸,蕭克很納悶:戰場這麽亂,他們怎麽不炸自己人呢?經過觀察,他發現國民黨陣地上支著白布作為空地辨識的標誌。

於是,他讓部下也在陣地上支起白布,這下好,敵機再來的時候,直接越過紅軍陣地,把進攻的國民黨軍隊給炸飛了。

最終,蕭克率部突圍,並殲敵1000多人,還打傷了敵旅長鐘光仁。

當年7月,中央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革軍委交給了蕭克一項歷史性的重任。

「大樹將軍」

當時,中央已經決定戰略轉移,但長征那時還叫「西征」,中央紅軍的目標是向西和賀龍老總會師。

中革軍委交給蕭克的任務就是率領紅6軍團作為全軍總先鋒,先行啟程為全軍開路。8月,27歲的蕭克被任命為紅6軍團長。 可以說,蕭克是最先踏上長征之路的紅軍高級將領。

適逢盛夏,國民黨大軍一路對西征紅軍窮追猛打,天上仍然有飛機不斷掃射,轟炸。

對防空頗有心得的蕭克眼珠一轉,計上心來。隨即,他命令所有戰士把草帽扔到路邊,然後繼續前進。

不久之後,國民黨17軍的一個旅尾隨而至,敵軍彼時已經被曬得汗流浹背,苦不堪言,一看路邊有如此多的草帽,立刻笑逐顏開,如獲至寶,紛紛爭搶,戴在頭上。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自家飛機的一串炸彈,敵軍被炸得人仰馬翻,不得不停止追擊。原來,敵機飛行員在天上只認得紅軍的草帽,哪裏有,就往哪裏炸。

10月,紅6軍團進入貴州,可蕭克只能看著國民黨中學課本上的簡易地圖行軍,這麻煩可大了。

碰巧,紅軍遇到了一個叫薄復禮的英籍瑞士傳教士,蕭克決定留這位「帝國主義分子」在身邊幫忙,以換取一些急需的藥品。

攻下舊州後,蕭克在一間法國教堂喜獲一張一平米大的法語貴州地圖,標註非常詳細。就是在薄復禮的幫助下,地圖才進行了轉譯,給蕭克幫了大忙。

這位薄復禮跟隨蕭克長征500多天,穿越5省,形成達9600多公裏。回國後,他寫了一本書叫【神靈之手】,詳細記錄了這段神奇的經歷,並在1936年底出版。所以後來蕭克才說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並不是第一本描寫長征的西方著作。

1987年,蕭克透過外交部門終於找到了薄復禮,並致信問候,兩位「老戰友」從此又建立起密切的聯系。

1934年10月24日,也就是在遇到薄復禮之後不久,紅6軍團與賀老總的紅2軍團勝利會師。此時,中央紅軍才開始長征8天,而蕭克已經率部轉戰了2500多公裏。所以, 長征對於他來講,絕對不止「萬裏」

當年12月,賀老總攻克湖南慈利縣城,並帶著蕭克到嶽父家作客,也就是這次,蕭克遇到了未來的夫人蹇先佛。

蹇先佛是賀老總第一任夫人蹇先任的三妹。所以,這對未來共和國的將帥還是「連襟」關系。

1935年11月,賀老總第二個孩子出生時,他正在前線打仗。是蕭克和蹇先佛找人幫蹇先任接生。隨後,蕭克和王震發電報給賀老總報喜:「恭賀副主席生了迫擊炮一門!」

賀老總回來後,抱著女兒愛不釋手,跟蕭克說:「你有文化,給孩子起個名字吧!」於是,蕭克給這個女孩起名叫賀捷生。

1936年7月,紅二方面軍成立,賀老總是總指揮,29歲的蕭克是副總指揮,並成為紅軍最年輕的方面軍將領。

10月,他又奉調擔任了紅31軍軍長,從而又成為我軍為數不多的在三大方面軍都擔任過軍以上指揮員職務的高級將領。

全面抗戰開始後,30歲的蕭克還是和賀老總搭檔,擔任了120師副師長,仍舊是八路軍3個師的6位師長中最年輕的。

此後,他轉戰南北,為抗戰的勝利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下了赫赫功勛。 但稍顯遺憾的是,蕭克一直是作為幾位名帥的副手,並沒有單獨指揮過兵團級的大戰役,這也成為他的「硬傷」。

因此,八路軍其他5位首任師長都成為共和國元帥,只有蕭克在1955年「屈居」上將首位。很多戰友都了解他的翹楚級資歷,並為他「叫屈」。

但是,蕭上將淡泊名利,看得很開。 他說:「我其實早就該犧牲了,能活到現在,評什麽軍銜都行。」而且,他還參照了東漢開國大將馮異的故事。

馮異是光武帝劉秀的肱股大將,但為人謙和,一到戰將們喝酒論功的時候,他就躲在大樹底下,不參與。所以,馮異被世人稱為「大樹將軍」。蕭上將提到此事後,說道:「難道我們共產黨員還不如古人嗎?」

特殊時期,蕭克遇到了很多挫折。

到了新時代,他復出擔任過部隊一系列要職及全國政協副主席。但,老頭子最以為傲的卻是他那部成書於抗戰時期,歷經50余年才正式出版的嘔心瀝血之作~【浴血羅霄】。

浴血羅霄

蕭克是個大書迷。跟著他最久的一本書是【少年維特之煩惱】,是不是非常令人驚詫!不過這本書後來被戰友弄丟了,蕭克心痛良久。

他不光讀書,而且也經常寫文章,在湘贛根據地的時候,他就經常在中國共產黨的報紙上發表文章。

1936年,三大主力會師後,他搞到一本蘇聯名著~【鐵流】。書裏主要講的是一支蘇維埃工農武裝的成長歷程。很多情節都讓有著豐富革命經歷的蕭克產生共鳴。

看完之後,蕭克跟戰友會經常提到這本書,但他認為這本書寫得是好,但氣勢上不如紅軍,紅軍的很多故事要更精彩。戰友則跟他開玩笑說:「要不你也寫一本?」

就是這句調侃的話催生了蕭克的另一個「孩子」。

1937年初,蕭克在延安開會,他和戰友暢談天下大事誰與爭鋒,遂下定決心寫一部咱中國人的【鐵流】,並開始進行總體構思。

可一上來,他卻不知道該寫啥,為何?

因為當時蕭克雖然才30歲,但如前文所述,他的革命經歷太豐富了。在反復思考之後,他決定拿出自己在1934年奉命率紅17師北上去切斷南潯鐵路的這段戰鬥往事。

當時,為了粉碎蔣介石的第五次「圍剿」,蕭克率部4000多人,縱橫馳騁2個月,行程1500多公裏,突破敵人幾十個團的5次大包圍,終於勝利完成任務,回到蘇區。

都是自己的親身經歷,都是自己身邊的戰友,所以蕭克很快構思好小說的框架,並把書中的紅軍部隊命名為「羅霄縱隊」。

當時,戰事緊張,尤其到了全面抗戰開始後,蕭克更忙。他只能見縫插針,利用碎片時間一邊構思,一邊寫。而且當時八路軍條件艱苦,沒什麽正式的紙張,所以他寫草稿的紙是五花八門,大小不一,顏色不同。有時,他能一直寫到深夜,120師政委關向應就和他開玩笑:「老蕭呀,你這是要搞文藝啦!」

真正讓他能集中創作的是在平西根據地這段時間。雖然要搞訓練、反「掃蕩」、進行政權建設,但最起碼晚上有固定的駐地,能安心寫作。

有一天,兒子蕭星華在阜平病得不輕。夫人蹇先佛急壞了,跑了十幾裏夜路到司令部找蕭克。此時,「大作家」正在奮筆疾書,蹇先佛告訴他孩子病了,他沒理,再說一遍,還沒理。氣得蹇先佛一跺腳,轉身又摸黑回去了。

這裏要插一句的是,蕭星華後來子承父業,成為了我軍少將。

過了幾天,蕭克去找蹇先佛,結果夫人根本不理他。一頭霧水的蕭克問了半天才知道是怎麽回事,蹇先佛也是哭笑不得,說他寫作寫得走火入魔了。

隨著平西根據地的擴大,膽戰心驚的鬼子經常從北平出動飛機進行轟炸。於是,蕭克又在老百姓挖煤的洞子裏或者樹林裏,席地而坐接著寫。1939年,20萬字的初稿終於完成。

【晉察冀日報】主編鄧拓看過之後,給他的建議是再多寫點。蕭克於是進行了2次修改,字數直接翻倍,達40萬字。他給小說定的初名叫【羅霄軍】。

1944年,蕭克在延安學習,陳伯達告訴毛主席:「蕭克寫了一部長篇小說!」毛主席驚到:「真有才華!搞文學創作了呀!」蕭克則自嘲:「主席見笑,唯東施效顰爾。」

完稿之後,因為戰事緊張,要經常轉移,所以蕭克就把手稿交給蹇先佛保管,並囑咐:「這是我的另一個孩子,你可要帶好了!」

1947年初,蹇先佛隨部隊撤往華北,她一邊帶孩子,一邊背著裝書稿的大挎包。在一次休整時,因為太累,蹇先佛在臨時駐地睡得很深。

一覺醒來,包丟了!這下可把蹇先佛急壞了,保衛部的同誌趕快幫她四處尋找,可怎麽也找不到!

當天半夜時分,哨兵聽見附近的油桶「咚咚」響,跑過去一看,包回來了!這是怎麽回事?

後來大夥分析,小偷一看包裏都是紙,沒有錢,加上我軍保衛部查得很緊,知道自己惹了禍,所以趕快物歸原主。

從此之後,孩子可以讓別人管,蹇先佛必須把書稿帶在身邊,一刻不離,晚上睡覺都得枕著睡。

解放後,有出版社對【羅霄軍】很感興趣,希望出版,但蕭克認為還要修改,但工作太忙,又趕上特殊時期,所以這事就一直耽擱。

期間,有人別有用心,用【羅霄軍】找蕭克的麻煩,而且還把書稿打印了出來作為「反面教材」。軍訓部的打字員過去是蕭克的老部下,所以對他的筆跡很熟悉。打印完之後,蕭克覺得比原稿清晰工整多了,於是就把手寫稿給銷毀了。晚年時,老頭子對這事惋惜不已。

1985年底,從一線退下來的蕭克終於有了大把時間。解放軍文藝出版社也希望能出版此書。

因為完稿的時間太過久遠,老頭子好多事都記不清了,於是他不顧自己七十高齡,把全書又研究了一遍,而且為了找回50年前的戰鬥體驗,他楞是又重走羅霄山。最終,他進行了10幾萬字大刀闊斧的修改,並把全書從40萬字壓縮到25萬字,書名最終定為【浴血羅霄】。

1988年建軍節前夕,這本誕生於抗日烽煙,歷經50年風雨與坎坷的奇書終於出版,並引起巨大轟動。

1991年,該書喜獲茅盾文學獎。蕭克則以八旬高齡加入中國作協,成為肩扛上將軍銜的作家。

2008年,101歲高齡的蕭克上將與世長辭。

將軍已逝,但老人家的革命功勛和他在沙場、文壇的傳奇將永遠被後世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