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美援朝,中國派兵297萬,犧牲18萬,消耗62億,最後換來什麽?

2024-01-24歷史

1953年7月27日的板門店,暗流湧動,各方勢力齊聚,美韓的代表臉色陰沈,一臉不悅,而中朝代表則氣質昂揚。

最終,朝、中、美三方簽署了【北韓停戰協定】及【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定】的停火協定。

這場持續了三年之久,十幾個國家卷入的韓戰徹底劃上了句號,曾經野心勃勃的聯合國軍,此時猶如喪家之犬一般,不得不選擇從北韓半島之上撤離。

而北韓和中國誌願軍在軍備完全劣勢的情況下,贏下了這場震驚世界的大戰,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站穩了腳跟。

但此戰也是令人痛惜的,三年的韓戰,中國前後派到北韓戰場之上的兵力多達三百萬,其中更是接近二十萬人永遠地長眠於北韓大地之上,間接帶來的經濟損失多達六十億。

這對於剛剛成立的新中國而言,損失不可謂不大,但為何中國仍舊義無反顧地參與到了韓戰之中呢?而最後我們又得到了什麽?

韓戰的爆發原因

想要弄明白韓戰的勝利對於我們有什麽意義,我們就需要明白,韓戰為什麽爆發,而我們又為什麽參戰。

在二戰期間,北韓半島是被日本人占領的,其實也就是一處殖民地、占領區,隨著二戰的結束,新的勢力劃分是必不可少的。

而作為二戰之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領頭羊,蘇聯和美國必然要在此處進行角逐,就如二戰之後的德國一般。

東德和西德,南韓、北韓的分裂都不是本國人民的意願,乃是世界格局之上大國政治角逐的產物。

東亞這處極為特殊的地方,必然引得美國和蘇聯的註意。

最終在美國和蘇聯的強勢幹預之下,北韓半島之上很快成立了兩個政權,一個是美國扶持的李承晚集團,也就是現在的南韓;一個是蘇聯扶持的金日成為首的政權,也就是現在的北韓。

由於北韓和南韓之間的思想政治差異,導致雙方之間的矛盾不斷。

再加上美國和蘇聯在後方的推波助瀾,所謂的三八線周邊早已是戰火紛飛,各種摩擦和沖突不斷。

當然最初的時候規模都不大,但其又是如何演變為如此大規模引得十幾個國家參戰的韓戰的呢?

其實很多人總會說這場戰爭是北韓挑起的,是金日成率先進攻的南韓。

但我們還是需要整理一下這個過程,尤其是李承晚集團的存在。

其實在最初南韓也是非常抗拒美國的,因為美國對南韓的政治幹涉非常嚴重,名義上南韓是獨立國家,實則就是美國的傀儡。

以金九為首的政客就曾做過諸多的鬥爭,金九在南韓聲望很高,很多南韓人都稱呼其為國父,但其卻不受美國人待見。

為什麽呢?

因為金九一直在謀求南北的和平統一,在1948年其曾和金日成會晤,主要內容就是南北韓的統一。

南北協商、自主統一,這是金九堅持的一個理念,但這樣的想法,自然遭到了美國的反對,果不其然,在1949年,其便被人刺殺。

而在這之後,美國便扶持了李承晚。

李承晚因為有了美國的扶持,氣焰囂張。

彼時北韓已經成立了新的政府,此時李承晚最喜歡的事情就是不斷地對北韓進行挑釁,並且提出了「北進統一」的口號,要用戰爭來解決問題。

雖然在北韓,金日成等領導人也曾想要統一北韓半島,但介於局勢,一直沒有行動,而在這種情況下,李承晚卻率先動手了。

本以為有了美國人的支持,南韓的軍事實力應該會很強,然而實際情況卻令人哭笑不得,1950年6月25日拂曉,戰爭打響。

然而不到三日,李承晚的軍隊便被打得四散而逃。

不僅如此,連首都都丟了,兩個月的時間,李承晚便被趕到了海邊,如果不是美國出軍,李承晚恐怕就成了落水狗了。

美國和誌願軍的較量

兩個月不到,李承晚集團便被打得四處逃竄,潰不成軍,北韓軍迅速南下推進,統一北韓不過是時間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無論從什麽時候去看,都會發現,這本身就是北韓人民的一場內部戰爭,一場統一戰爭。

這不過是一個國家之中兩個政權之間的較量,一旦北韓軍統一北韓半島,則意味著之前的分裂將徹底消散。

一般來說,國家的內戰,其他國家是不能夠幹涉的。

但北韓軍的進軍,無疑動了美國的蛋糕,李承晚再怎麽說也是美國的小弟,北韓半島之上美國的威嚴還沒捂熱乎,就徹底被北韓軍一掃而空。

美國自然無法容忍,立刻展開了對韓戰的幹涉,而出兵的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並且還以聯合國為幌子,組建了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侵入北韓戰場。

面對強大的聯合國軍,北韓軍自然難以抗衡,在短時間內便被聯合國軍逼回了三八線,不僅如此,聯合國軍並沒有停歇的意思。

大軍繼續北上,很快就打得北韓軍節節敗退。

而這期間,金日成也曾尋求過中國的幫助,但當時以毛澤東、周恩來為首的中國領導人並未下定決心參與此戰。

為什麽呢?

首先就是蘇聯的態度,按照當時世界政治格局來看,北韓其實屬於蘇聯的小弟,為什麽蘇聯不幫忙?

其實並非蘇聯不參戰,而是一旦蘇聯介入其中,戰爭的意義就會發生巨大變化,縱觀整個韓戰,美軍雖然參戰,但名義也是聯合國軍,代表的並非美國。

而蘇聯的介入,則會加劇矛盾,甚至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其實當時蘇聯並非沒有參戰,而是在誌願軍參戰一周之後便派遣了空軍前往,秘密參戰,蘇聯飛行員穿的都是誌願軍的衣服。

就連美國也清楚其中的問題,即便清楚蘇軍空軍也在,但卻沒有聲張,僅僅是震驚於中國空軍的快速發展。

因為美國也不想導致戰爭的擴大,僅僅是想把戰爭控制在北韓半島。

二戰的結局,讓每一個國家都不願意再次看到那樣大規模波及全世界的戰爭再次出現。

其次中國為什麽在猶豫呢?

作為一個新成立的國家,新中國的軍事力量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強大,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和平的國際環境、社會環境,盡快進行經濟建設,而非再次卷入戰爭之中。

不僅如此,彼時我們同台灣之間的關系還存在諸多問題,國內反動勢力猖獗,可以說是自顧不暇。

參與韓戰,只會加大新中國的壓力。

但是隨著韓戰的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中國參戰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中國參戰的必要性

在韓戰爆發之後,美國就曾多次試探中國的底線,來確認是否出兵北韓。

最著名的一個事件就是美國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這件事的政治意義重大,如此赤裸裸的挑釁對於中國人民而言是無法忍受的。

除此之外,美軍在東南亞菲律賓、南亞印度等地接連不斷的軍事行動都表明其對亞洲霸權的渴望。

可以說在韓戰期間,美國將一多半的軍力都壓在了亞洲地區。

為什麽這麽做呢?

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一步步試探中國的底線,如果中國一直置之不理,那麽便可以繼續擴張。

而最嚴重的便是轟炸鴨綠江,在中朝邊境燃起戰火,這樣的行為無疑觸動了中國的底線。

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新中國在成立之初便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封鎖和打壓,但由於國家安全和經濟建設的需要,我們都在盡可能避免戰爭的爆發,維護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

但美國的一系列行為,無疑是在挑釁,而我們能做的,那就是給予徹底的還擊,讓他們看到中國人民不是那麽好欺負的。

而且解放軍在經過十四年抗戰和三年解放戰爭之後,雖然軍事裝備不及所謂的聯合國軍,但戰鬥經驗卻絲毫不輸。

因此作戰我們並不畏懼,真正在意的是參戰帶來的後果和影響,而不是盲目參戰,做無謂的犧牲。

再者,中國面臨的問題還不止一個,那就是北韓半島一旦被美國扶持的李承晚政府奪取政權,那意味著北韓半島將徹底成為資本主義在東亞大陸之上的一個彈板。

中國東北和北韓之間有著上千公裏的邊境線,一旦北韓半島被美國控制,那對於中國而言,其實是災難性的事件。

其中,面臨的軍事、政治、經濟意義重大。

二戰之後,包括菲律賓、日本等東亞、東南亞地區的多國都被美國駐軍,這本身就是對中國的極大威脅,一旦北韓半島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最終中國方面經過多方討論,選擇出兵,但並非中國的名義,而是誌願軍。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最終以彭德懷為首的中國誌願軍進入北韓,參與了韓戰。

韓戰勝利的巨大意義

韓戰並沒有我們想打得那麽順利,中國誌願軍的軍事裝備是最大的劣勢。

聯合國軍實則就是以美軍為首的,最初參戰的美軍數量多達三十萬,在之後接近三年的戰爭中,美軍有將近兩百萬部隊曾參與到戰爭之中來。

韓戰是二戰之後美國首次如此大規模的參戰,在北韓半島之上,美國除了沒有使用原子彈,能使用的武器都用上了。

並且由於二戰中生產了大量的武器彈藥沒有使用完,美國可以說全都拉出來了。

但即便如此,在誌願軍的頑強抵抗之下,美軍竟然沒有討到一點便宜,那些所謂王牌部隊,紛紛在誌願軍手下吃癟。

前後的戰鬥之中,中國誌願軍犧牲了接近二十萬人,直接或者間接損失高達六十億,當時整個國內都在為誌願軍參戰做後勤工作,包括武器彈藥、糧食補給等。

兩年多的韓戰,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但韓戰的勝利,卻意義非凡,韓戰之後,彭德懷就曾直言:「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這其實深刻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面臨的尷尬問題,韓戰雖然打的是聯合國軍,其實就是來自資本主義國家的聯合打壓。

這一場戰爭,讓他們認識到了中國的強大,所謂的封鎖,對中國而言,不會使得中國變得弱小,反而會讓我們更加強大。

徹底改變了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認識和態度,東亞病夫,也成了過往,在東亞,在亞洲,在世界,中國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話語權,站穩了腳跟。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國和蘇聯之間的關系,在韓戰之前,蘇聯最擔心的就是中國成為第二個南斯拉夫。

眾所周知,南斯拉夫也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但其和東歐那些靠蘇聯為生的國家不同,南斯拉夫是在南斯拉夫共產黨的帶領之下打拼出來的,建國之法,和中國頗為相似。

因此南斯拉夫共產黨並沒有和認可蘇聯共產黨的領導,最終雙方矛盾加劇,南斯拉夫一個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竟然獨立於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外,成為獨立民族國家,還提出了所謂的不結盟運動。

因此,蘇聯一直擔心中國也是如此。

但韓戰,讓蘇聯和中國的關系有所緩和,尤其是出兵之前周恩來曾親自前往蘇聯和蘇共高層討論出兵問題。

所以,在韓戰之後我們註意到蘇聯援助了中國一系列的軍事、工業建設專案,為中國初期的經濟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

雖然在數年之後受到其他影響,中蘇關系破裂,但最初的經濟援助,還是產生了巨大影響,對新中國的工業基礎建設意義非凡。

可以說韓戰的勝利,對於新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發展都產生了巨大意義,尤其是在國際格局之上,徹底站穩了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