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一戰吃掉蔣緯國第一快速縱隊,殲滅整編74師功勞更大

2024-05-09歷史

開國少將何以祥,便是因消滅國民黨王牌主力而名揚四海的我軍眾多將領之一,他的英勇事跡在青史上熠熠生輝。

【殲滅蔣家王牌第一快速縱隊】

在1947年新年前夕,蔣介石並未因新年的到來而感到新的希望。解放戰爭的激烈推進和國軍接連的戰敗訊息不斷湧入他的辦公室,讓他倍感壓力。

在4日的黎明,蔣緯國眉宇緊鎖,手中緊握著一封電文,在蔣介石的書房外猶豫不決,思考著如何向蔣介石傳達這個不利的訊息。

事關重大,盡管內心有些猶豫,但他還是鼓足勇氣敲響了蔣介石的大門。他把電報遞給了對方,臉上露出了頹廢的表情。然而,蔣介石卻以冷靜的態度接過了電報,開始仔細閱讀其中的內容。

蔣緯國的淚水背後,蘊藏著深厚的情感。這支部隊,是他傾註心血、精心打磨的傑作。他的哭泣,不僅僅是因為失去,更是因為對這片土地和這群戰士的深深眷戀。

在抗戰結束後,蔣緯國向蔣介石提出了一個戰略建議。他認為在未來的戰爭中,速度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因此,他提議將全國的裝甲部隊整合成10個快速縱隊,並配備最先進的鐵甲戰車和坦克,以便在戰場上發揮突擊作用。這一策略旨在利用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提高軍隊的機動性和戰鬥力。

蔣介石對蔣緯國的建議表示高度支持,於是迅速組建了一支裝備齊全、全副機械化的快速縱隊。這支部隊擁有戰車、大炮和坦克等先進武器,總兵力達到了一萬人。這樣的精銳力量無疑在當時的中國軍隊中占據重要地位。

上月,第一快速縱隊占領棗莊,他和妻子攜帶大量慰問品前往。但出人意料的是,這支部隊在短短四個月內就被解放軍徹底消滅,極大地挫傷了士氣。

解放軍戰士們正忙於清理戰場,陳毅則興致勃勃地登上了一輛坦克,端坐在頂蓋之上,用黑白相機記錄下了這一瞬間。隨後,他靈感湧現,即興創作【魯南大捷】一詩:「戰車飛馳氣勢豪,凱旋自吹戰鼓敲。魯南泥濘難行路,坦克變作廢鐵拋。」

此刻,我軍迅速啟動了對第一快速縱隊被俘人員的安撫工作,號召大家認清當前形勢,積極融入人民的大家庭。許多官兵紛紛覺醒,摒棄舊有迷惘,毅然決然地投身到解放軍的行列中,共同開創光明未來。

經過戰鬥,我軍繳獲了24輛坦克、475輛各式戰車以及各類重炮和榴彈炮。憑借這些戰利品,我軍迅速組建了第一支機械化部隊——華中野戰軍特種部隊,展現了我軍強大的戰鬥力和組織能力。

究竟是何方神聖率領部隊將第一快速縱隊一網打盡?答案揭曉,他就是山東軍區第八師的英勇師長——何以祥。

魯南戰役一觸即發,陳毅迅速召集何以祥,共同商討如何有效應對快速縱隊。他們緊密合作,制定周密計劃,決心一舉殲滅這股敵軍力量。

祥子從陳毅那裏爭取到了1500公斤炸藥,日夜苦練坦克戰術。陳毅也要求各部隊全力配合第八師進行圍殲戰。最終,第一快速縱隊被逼入嶧縣的漏汁湖,坦克陷入沼澤,動彈不得,只得束手就擒。

【陳毅袖子裏的小老虎】

何以祥,江西瑞金人,1930年投身工農紅軍,1933年光榮入黨。他的經歷,可謂別具一格,充滿了傳奇色彩。

在投身紅軍之前,他曾是川軍楊森麾下的一名小兵。歲月流轉,他所屬的部隊被賀龍將軍的英勇之師所收編,自此,他踏上了工農紅軍的征程,蛻變為一名堅韌不拔的紅軍戰士,肩負起新的使命與榮耀。

何以祥晚年回憶道,當年在軍閥部隊的日子,若非賀老總伸出援手,我恐怕難逃厄運。而讓我決心追隨紅軍一生的,卻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生病的經歷。

剛踏入紅軍隊伍不久,我便被嚴重的傷寒病魔纏身,頭發盡落,生命垂危。然而,紅軍戰友們並未離我而去,他們用擔架承載著我,一路前行。對此,我深感愧疚,曾勸指導員放下我,但他們卻堅定地守護著我,讓我倍感溫暖。

指導員堅定地對戰友們表示:「紅軍絕不容許有人掉隊。」隨後,他迅速安排了最頂尖的藥物和醫生為我治療,成功地將我從鬼門關前拽回。若是在川軍,恐怕我早已命喪黃泉。

因此,我加入紅軍,仿佛獲得了新生,我必將竭盡全力為紅軍而戰。

祥子以堅毅不拔的勇氣投身於紅軍的征程,他在生死之間錘煉自己的戰鬥意誌,每一次沖鋒陷陣,都是對紅軍忠誠的最好詮釋。

在皂市之戰的危急關頭,他毅然躍出戰壕,引領戰友們沖鋒陷陣。不幸中彈,命懸一線,歷經生死劫難。康復後,因英勇無畏被授予班長之職,成為眾人敬佩的戰鬥英雄。

瓦廟集戰鬥中,他英勇無畏,緊要關頭,毅然抱起炸藥包,沖破敵軍的火力封鎖。盡管胳膊骨折,腹部受傷,他仍頑強地掃除了沖鋒路上的最後障礙。

賀龍在得知戰報後,立即下令政治工作部門將何以祥提升為排長。這一決定體現了他的戰略眼光和對人才的重視。透過此舉,賀龍展示了對優秀軍人的認可和提拔,也鼓舞了部隊的士氣。

在那場激烈的戰鬥中,身為連長的他,在沖鋒陷陣的瞬間,小腿骨被子彈無情穿透。然而,他並未因此退縮,而是頑強地趴在地上,繼續發號施令,引領戰士們奮勇向前,展現出了無畏的英勇與堅韌的毅力。

因此,他的成長之路充滿了生與死的較量,兩次榮獲賀龍元帥的嘉獎令便是其中的見證。這兩次嘉獎不僅是對他英勇無畏的肯定,更是對他堅韌不拔精神的認可。

賀龍多次對部下誇贊何以祥:「別看現在他只是連長,但他那股勇猛勁兒,日後定能獨當一面,成為我們信賴的得力幹將。」長征結束時,何以祥果然不負眾望,已晉升為團長。

1948年早春,何以祥將軍肩負重任,出任第3兵團第3縱隊司令員一職,肩負起領導與指揮的重任。他以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才能,為這支英勇的縱隊註入了新的活力,引領他們邁向新的征程。

7月中旬,何以祥意外收到陳毅轉來的電報,三位領導——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共同署名,究竟是何等事宜,竟勞動三位巨頭聯手致函。

陳毅和粟裕聯名推薦何以祥給中央軍委,盛贊他如硬骨般堅韌,擅長攻堅戰。在收到3縱上報的攻堅經驗後,三位領導特意批示,要求何以祥詳細匯報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的攻堅戰術經驗。

後來,在朱老總的積極推動下,他的豐富經驗被廣為傳播,影響深遠。這一實踐智慧的推廣,不僅在全軍範圍內引發了深刻的反響,也推動了整體作戰效能的提升。

紅軍時期至解放戰爭,何以祥率領的部隊在華東野戰軍中以擅長攻堅、精通爆破而著稱。這支部隊中的每一個戰士都擅長捆綁炸藥,並掌握獨特的爆破技巧。

他擔任師長,指揮藤縣之戰,五分鐘內東門即被炸開,經過一夜激戰,殲滅敵軍七千余眾。攻打嶧縣城時,僅用十分鐘便成功爆破進城,殲敵八千五百人,戰績輝煌,屢戰屢勝,被譽為陳毅麾下的勇猛小老虎。

【殲滅整編74師功勞很大】

孟良崮戰役,國民黨整編第七十四師覆滅,張靈甫陣亡,這一壯舉在我軍戰史上熠熠生輝,盡展英勇無畏的戰魂。

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文獻中,諸多觀點指出,當時的國民黨軍隊如同一盤散沙,各自為政,均出於保存自身實力的考量,而不願伸出援手。

毫無疑問,這背後定有諸多緣由。然而,結合實地考察與軍事歷史資料的詳盡記載,

當時,國民黨諸多部隊確實迅速出兵增援,且均以整師編制行動,速度亦非遲緩。然我軍攻勢淩厲,占領迅速,致使彼等未能及時趕上。故此,彼等雖有意馳援,卻終未能如願。

在眾多增援部隊中,與張靈甫關系最為緊密的無疑是胡璉率領的整編第11師,他們並肩作戰,共同面對前方的挑戰。

蔣介石為了拯救整編74師,緊急致電胡璉,命令他立即率領全師出動,不惜一切代價,爭取時間與整編74師會合。這表明了他對這次救援行動的高度重視和緊迫性。

張靈甫陷入絕境,無計可施。當參謀帶來胡璉整編11師即將馳援的訊息時,他激動得熱淚盈眶。他急切地在電話中向胡璉求助,聲音帶著哭腔:「老兄,務必盡快,兄弟的命懸在你手上了!」

雖然胡璉被視為張靈甫的潛在救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們並未及時趕到,這使得胡璉無法成為張靈甫的救命稻草。

此刻,我軍圍點打援戰術展現得精妙絕倫,整編11師竟被我軍攔截在救援路上,遭遇重創。他們不僅未能成功解救整編74師,反而被我軍殲滅了五千余人,可謂是自食其果。

那整編11師又遭遇何方的頑強阻擊呢?答案無疑是何以祥所率領的部隊,他們如鋼鐵長城般堅守陣地,為戰鬥的勝利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那時,胡璉的部隊迅猛推進,倘若與其整編74師會合,當前的大好局面恐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粟裕深知攔截11師的戰略意義,因此主動尋求華野參謀長陳士渠的協助,共商這場關鍵戰役的指揮人選。

兩人不謀而合地指出了何以祥的三縱。因此,陳士渠親自上山拜訪三縱司令部,傳達粟裕的指示精神,並強調無論代價多大,都要堅決阻止胡璉的部隊,勝敗在此一役。

何以祥鐘愛挑戰,面對硬仗毫不退縮。華野首長對他寄予厚望,深信即便部隊面臨巨大困難,他也能圓滿完成任務。因此,他毅然向陳士渠立下軍令狀,決心不負眾望。

戰鬥異常慘烈,何以祥在彈盡糧絕之際,毅然拿起衝鋒槍,率領參謀人員投入戰鬥,重組戰力,即使胳膊連中兩彈,仍毫不退縮,勇往直前。

他率領的部隊,如同堅不可摧的壁壘,牢牢插在整編74師與11師之間。最終,他成功將胡璉部隊逼退至蒙陰以北,令其寸步難行。他的卓越指揮,為我軍全殲整編74師立下赫赫戰功,堪稱功勛卓著。

【因為休養錯過很多大仗】

何以祥將軍,長年征戰沙場,身上傷痕累累,疾病纏身。然而,在解放戰場的艱難歲月中,他依舊肩負著重任,每日面對著繁重且艱巨的任務,毫不退縮,展現出了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

1948年初,何以祥因身體狀況多次暈厥,無法繼續履職。華野基於其健康狀況,將其調離三縱司令員崗位,安排其赴中央醫院休養一年,以便恢復健康。他離職之際,養傷成為首要任務。

那一年,眾多解放戰爭中的知名戰役如火如荼地展開,諸如三大戰役等,都成為了歷史的註腳,標誌著時代的轉折。

華東野戰軍幾次關鍵戰役,他均未能參與,這對他來說無疑是個遺憾。

一年後,他休養歸來,華東野戰軍已改編為第三野戰軍。因3縱新換了司令員,他未再回歸原職,轉而擔任8兵團參謀長。幸運的是,他參與了渡江戰役。

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全軍大授銜時,華東野戰軍的多位縱隊司令中,除了他獲得少將銜外,其余均被授予中將以上軍銜。這背後,是因為他在關鍵的一年選擇了休養,錯失了多場關鍵戰役。這無疑成為了何以祥終身的遺憾。

新中國成立後,鑒於何以祥的卓越戰功,國家決定繼續重用他,任命他為濟南軍區參謀長。隨後,他又被選拔到軍事學院戰役系深造,以進一步提升軍事才能。

1982年,何以祥卸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上海警備區司令員一職,後於1985年享受離休待遇。直至1994年,他在上海安詳離世,享年高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