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3800年前的夏朝女性面貌被復原,她應是四嶽後裔姜姓女子

2024-01-03歷史

文/萬物君

去年3月,考古人員在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發現四具人類遺骨。科研人員從人骨的牙齒上提取了3800年前古人的遺傳資訊,發現其基因與現代中國人的基因近似度高達90%以上!

去年5月,負責DNA提取的文少卿稱,「夏商時期二裏頭文化相關的東下馮遺址人骨DNA的最新研究結果很快就要公布了,這將會給我們過往中華文明史的研究帶來新發現。」然而半年過去了,也沒見到具體數據。

科研人員根據夏人遺骨,結合基因大數據,復原了一位夏朝女性的容貌。看起來很華夏。那麽這位女子具體屬於哪個族群?換言之,東下馮遺址人群是夏人嗎?還是唐人?

其實,有無DNA數據,都無助於破解上述問題。要想知道答案,還是需要從考古和文獻方面著手。

1

東下馮文化是分布在晉西南地區,且與二裏頭文化同時的一支考古學文化。關於它的性質,目前有兩類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它是二裏頭文化的地方類別;另一種觀點認為它是一種獨立的考古學文化,但受到二裏頭文化的強烈影響。

本文作者看了一些論文,覺得第二種觀點更恰當些。現根據楊昱浩、井中偉、常懷穎、於孟洲等人的文章整理成如下理由:

(一)居址方面,東下馮文化的圓形袋裝窖穴、窯洞式居址不見於二裏頭,二裏頭文化的夯土建築不見於東下馮文化。常懷穎稱這與地質條件有關,然而二裏崗時代的東下馮遺址就有夯土建築,說明與地質條件無關。

(二)核心器物方面,東下馮文化的核心炊器單耳罐不見於二裏頭;二裏頭文化的觚、鬶、盉等陶器幾乎不見於東下馮文化。常懷穎認為二者都少鬲和甗,其實這是中原地區的共性,不能作為二者共性的證據。

(三)墓葬方面,東下馮文化墓葬方向雜亂,隨葬品少,且基本不見酒器;二裏頭文化墓葬多為南北向,隨葬品豐富並以酒器為主。

綜上,可以認為,東下馮文化和二裏頭文化相互獨立。

雖然如此,東下馮文化受到了二裏頭文化的強烈影響,表現如下:

(一)誕生的時間相同,滅亡的時間相同。東下馮文化一至四期對應二裏頭文化的一至四期。隨後,東下馮遺址四、五期之間,文化面貌發生巨變:東下馮文化消亡,二裏崗文化東下馮類別誕生。

(二)東下馮文化一期中的深腹盆形鼎、折盤豆、小口罐、罍等器物都可以在二裏頭文化中找到同類器,且多為二裏頭文化的典型器物。

2

關於東下馮文化的來源,通常認為它有多支源頭,但沒有一支在其中占據主導地位。

簡而言之,東下馮文化是在繼承當地的龍山文化三裏橋類別的基礎上,與二裏頭文化和白燕文化碰撞和融化而形成的。

具體來說,表現如下:

(一)東下馮文化的單耳罐、卷沿弧腹盆、卷沿深腹罐等,繼承自龍山文化三裏橋類別。

(二)東下馮文化一期的卷沿弧腹豆、甗等可在晉中的白燕文化中找到同類器;蛋形甕也可能為受白燕文化影響而產生的。

(三)如前所述,東下馮文化一期中的深腹盆形鼎、折盤豆、小口罐、罍等器物都可以在二裏頭文化中找到同類器,且多為二裏頭文化的典型器物。

(四)東下馮文化的簋、單耳杯、卷沿深腹盆可能來自陶寺文化,但數量極少,且只出現在東下馮文化的早期。

3

問題來了,東下馮文化背後的人群是誰?

晉西南自古以來就有「夏墟」之稱,因此很多人認為,那裏的人群為夏人。但也有學者認為,東下馮文化是唐虞族的文化遺存,因為晉南有著豐富的唐堯、虞舜傳說。

根據前述的東下馮文化的來源,我們認為,其背後的人群,既不是陶寺文化的後裔唐虞族,也不是屬於二裏頭文化的夏人,而是當地的三裏橋文化人群。

根據文獻可知,三裏橋文化人群為四嶽的後裔,分析如下:

一、【史記·周本紀】雲:「自洛汭延於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塗,北望嶽鄙,顧詹有河,粵詹雒、伊,毋遠天室。」南邊的三塗為嵩縣,北邊的嶽鄙自然是指太嶽山(霍山)一帶。可知,晉南是四嶽的地盤。【國語·周語】稱,「祚四嶽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據此,四嶽為姜姓,呂氏。姜姓人以伯夷為宗神,所以伯夷即四嶽或與四嶽有莫大關系。

二、甲骨文中有大量關於羌人的記載,商人經常抓捕羌人作為人牲祭祀祖先,何以如此?陳夢家認為,夏羌同盟,作為夏人的同盟,晉南的姜姓四嶽後裔自然成了商人鎮壓的物件。商人在晉南建立東下馮商城和垣曲商城,就是為了加強對晉南的控制。而晉南之所以被稱為「夏墟」,首先是因為那裏的羌人是夏人的同盟,其次是因為夏亡後部份人遷居到那裏。另外,商湯攻擊夏桀的鳴條之戰,其實就發生在晉南的夏縣附近,可知夏桀在執政的晚期不是呆在二裏頭,而是呆在晉南。

4

做個小結:

一、堯舜時期,晉南一帶是四嶽族人(或者伯夷族人)的地盤,他們的文化為三裏橋文化,處於堯舜的陶寺文化和鯀禹的王灣三期文化之間。陶寺文化晚期,陶寺遺址被北方的族群攻破,堯舜族被擄到北方石峁遺址、朱開溝遺址等地。四嶽族人受到波及,但因其族群偏南,所以受到的影響較少。

二、堯舜時期,四嶽與鯀禹關系就很好,例如支持鯀和禹治水。到了夏代,四嶽族人更是與夏人結盟。夏人信任四嶽族人,不去直接控制他們。所以,晉南的東下馮文化,雖受二裏頭文化影響,但仍可稱之為獨立的文化。

三、商人滅夏後,進入晉南,建立商城,直接控制羌人。夏人退居晉南,與當地的羌人一起,共同對抗商人。商人經常捕捉羌人,用作人牲祭祀祖先,導致夏人和羌人大量西遷。於是西部地區流傳著夏禹的傳說,稱其出自西羌。其實並非如此。

四、退居西部的羌人,也即姜戎,後來與本屬白狄的周人聯合,推翻了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