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淮海戰役總前委排名,粟裕作為主要軍事指揮官,為何排名第四

2023-12-21歷史

眾所周知,三大戰役的全面勝利,成功的將解放戰爭的局勢扭轉,也為後續的全國解放奠定堅實的基礎。而這三場戰役當中,除去遼沈戰役是由東野獨立完成的,其他兩場戰役均設有總前委,只是由於各戰役的情況有所不同,總前委的安排也會有所不同。尤其是淮海戰役當中,總前委的設立是在戰爭進行的過程當中才設立的,會如此主要就是受當時局勢的影響。

遼沈戰役之所以沒有總前委,主要是因為這場戰役是由林總去指揮的,出於對林總的信任,再加上東北戰場就是在林總一元化領導下發展起來的。軍隊數量有保障的情況下,自然就可以直接開戰,更何況當時的東野炮兵與坦克部隊,都已經形成規模,所以可以對敵形成碾壓性打擊,自然不需要再特意成立總前委,卻做戰略安排。

而淮海戰役則有所不同,這場戰役最初是在粟裕的提議下開始的,後續毛主席下達最終決策,就此對黃百韜兵團展開包圍戰,希望能吞蝕的作戰方式,徹底將黃百韜軍團殲滅。在第一階段當中,雖然對戰比較艱苦,但是所幸取得勝利,而此戰也令解放軍意識到,敵眾我寡會令解放軍傷亡增加,最重要的是不能保障戰爭絕對勝利,所以第二階段開始成立總前委,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保障戰爭勝利。

不可否認的是中野重武器不足,這個短板的存在,會令後續的戰役極為不利,尤其是當劉伯承建議圍攻黃維集團時,兵力不足也成為巨大的問題。所以考慮再三後,毛主席親自指定五位總前委成員,希望可以在協同作戰的狀態下,取得戰役勝利。按道理講粟裕提出最初的戰役設想,這樣的情況下他應該在總前委排位靠前,畢竟是軍事主官。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排位不僅不靠前,甚至還比較靠後,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首先來看淮海戰役總前委的陣容,劉鄧、陳毅、粟裕和譚震林,這幾位都是極具影響力的人物。會安排這幾位擔任總前委,主要是出現軍政兩方面的綜合都是。劉伯承的軍事能力是公認的,作為南線統帥,他排在總前委第一位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陳毅則是在兩大野戰軍當中擔任要職,顯然他也是極具重要性之人,所以排在第二位,而排在第三的就是鄧小平同誌。粟裕和譚震林則排在第四和第五,這二人無論是職務還是資歷,都不如劉陳等人。而在政工方面,自然也無法與鄧公相比,所以他們的排位靠後也是理所當然的。更何況對於總前委而言,雖然在戰爭當中名義上面是總指揮,但是卻並沒有對華野下達任何的作戰指揮命令,一切都是由華野自由發揮。

而中野則是由劉伯承帶領,這樣的情況下,總前委是不需要在戰術上面,對兩個野戰軍進行任何指點的,所以粟裕排名並不重要,畢竟指揮權還是握在他的手中,當然總前委會如此,也是對粟裕能力的一種認可。事實證明在粟裕和劉帥的指揮下,後續的作戰越來越順利,並取得最終勝利,也因此令後續的平津戰役,也設立總前委,就是為了更好的保障戰爭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