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西路軍將領回憶討飯回延安,王樹聲長相太兇,出去討飯都是我上前

2023-12-21歷史

老鄉,行行好,給碗飯吃,我們已經餓得走不動路了。」

1937年3月下旬,王樹聲拖著疲憊的身軀,拄著一根樹枝,來到祁連山下一個小村莊,在一個老鄉家門前輕聲喊道。

喊了很久,老鄉也沒有開門。其實,在他距離還有幾十米的時候,老鄉已經看到了他,隨即關上了房門,將他拒之門外。

身為西路軍副總指揮兼第9軍軍長的王樹聲為何流落到了討飯的地步,老鄉為何要躲避他?後來他如何度過難關的?

1936年10月,西路軍宣布成立,它由中國工農紅軍紅一、四方面軍(主要是四方面軍)主力組成,目的是西渡黃河作戰,完成打通遠方的神聖使命。

在河西走廊,西路軍遭到了數萬馬家軍的瘋狂阻擊,損失慘重。

紅軍作戰勇敢,戰鬥力超強;但是在河西走廊卻面臨諸多不利因素。

首先,馬家軍兇悍,有地利之便。

河西走廊是馬家軍的地盤,他們不許外部武裝踏進半步。馬家軍主要以騎兵為主,在一馬平川的河西走廊上打仗得心應手。其士兵都是亡命之徒,打起仗來就玩命。

而西路軍主要是步兵,習慣了利用山川河流打遊擊戰,河西走廊讓他們難以適應。更重要的是,西路軍裝備低劣,嚴重缺乏武器彈藥。

其次,數量上,敵眾我寡。

別看西路軍總兵力21000人,其實準軍事人員只有1.2萬人,非戰鬥人員多達9000人;而盤踞在青海和河西走廊的軍閥馬步芳、馬步青部,有正規軍3萬余人。如果加上青海和河西反動民團,敵人的總兵力超過12萬,雙方兵力對比太懸殊了。

還有,西路軍也不占據人和。由於馬家軍對紅軍長期進行妖魔化宣傳,當地群眾受蒙蔽,對共產黨有誤解,他們根本不敢接近紅軍。

天時方面,蔣介石對中國的控制力極大增強。中原大戰之後,晉系軍閥閻錫山被收拾服服帖帖,西北軍的馮玉祥沒有了兵權。

東北的張學良已經宣布易職,廣東軍閥余漢謀效忠蔣介石,湖南軍閥唐生智、程潛也宣布擁蔣。

李宗仁和白崇禧在1936年6月發動兩廣事變,被蔣介石擊敗。這時候,蔣介石走上人生巔峰,勢力如日中天。

在西路軍和馬家軍作戰的時候,國民黨全力支持,不但給了足夠的軍餉和武器,還派飛機到河西走廊助戰。

如此一來,西路軍的命運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

王樹聲將軍,也是西路軍的一名將領,而且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西路軍組建之後,成立了一個軍政委員會,王樹聲也在這個委員會中,還是副總指揮。

1905年出生的王樹聲大將,是湖北麻城人,他的祖父是一位私塾先生,也算知識分子。他的父親擁有40多畝土地,家裏還有十多間房,應該算是地主成分。

如此優越的條件,讓王樹聲得以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要是按照這個軌跡走下去,沒準他也會成為一名有成就的學者。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後來王樹聲家裏發生了變故,父母先後離開人世,家道中落。

王樹聲不得不中止學業,回到家鄉當了一名教書先生。

如果不是跟著共產黨走上革命道路,王樹聲的一生也許就在平淡中度過。

1926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席卷了湖北,王樹聲和很多親人都滿懷熱情地加入其中。比如開國上將王宏坤,就是王樹聲的堂弟。

王樹聲參加革命的態度十分堅決,曾經親手除掉反農民運動的舅公。

1927年11月,王樹聲率領家鄉的赤衛隊參加了潘忠汝、吳光浩的黃麻起義,之後參加了紅軍。

黃麻起義走出了25名開國將軍,包括2名大將,王樹聲是其中之一。

古人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能成為大將者寥寥無幾,很多人倒在了前進的道路上,包括黃麻起義的三位主要領導人。

王樹聲前進的路上也充滿艱險,可以說是九死一生。最艱難的日子,莫過於西路軍兵敗之後。

前面說過,西路軍不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無法抵擋馬家軍的瘋狂進攻。

從1936年冬天到1937年春天,在短短的5個月之內,這支兩萬多人的紅軍部隊,經歷了大大小小80多場戰鬥之後,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3000余名官兵。包括徐向前和陳昌浩在內的部份西路軍將士,都是一路乞討回到延安的。

副總指揮王樹聲,也是這樣過來的。

1937年3月13日,如血的殘陽下,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在紅石窩的小山上,召開最後一次會議。會上,軍政委員會作出決定:陳昌浩和徐向前離隊,到延安匯報情況。其余的將士,分成三個支隊繼續跟敵人周旋。

王樹聲、朱良才率領的右支隊500余人,到左翼大山打遊擊。說是打遊擊,其實只能是躲避敵人追捕,因為他們早已經彈盡糧絕。因此,他們很快也被打散。

王樹聲和杜義德這支隊伍的命運如何?

部隊分散後,王、杜帶領大家走在崎嶇的山道上,晝伏夜出,與馬家軍周旋。

由於沒有糧食,大家又餓又渴,頭暈眼黑,每走一步都異常艱難。

就在他們舉步維艱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善良的老大爺,他拿出珍藏的小米熬湯給大家充饑,這才讓大家渾身又充滿力量。就在他們感到慶幸的時候,對面山坡上出現了十幾個穿著皮衣的漢子,一邊向他們開槍,一邊叫喊道:

「紅軍戰士們,你們把槍放下!」「快繳槍,不然,別想活著走出去!」

王樹聲大驚,以為遇到了馬家軍,但是仔細分析後,他很快鎮定下來。如果是馬家軍,那就不只是要槍,還要性命了。由此可見,這些人是「土匪」。

事實證明,王樹聲的判斷是正確的。來者不是馬家軍,而是當地的裕固族武裝。子彈都沒有了,要槍也沒有多大用;再說,不交槍的話,對方是不會答應的。因此,王樹聲帶頭掏出手槍,放到地上,對那些人喊道:「槍放這裏了,過來拿吧。」

對方見紅軍有誠意,放下了手中的槍。王樹聲也不敢久留,對大家一使眼色,同誌們順著山坡滑雪而下。

坡下,是湍急的水流,難以渡過。大家望著滾滾江水,作了難。這時候,那些裕固族武裝也滑了下來,口裏高喊著:「你們把身上帶的盤纏留下再走。」

如果他們追過來,還指不定發生什麽事,畢竟他們帶著槍,而王樹聲他們大多赤手空拳,失去了自衛能力。

就在這時候,有個戰士叫了起來,指著不遠處說:「看,那是什麽?」原來,不遠處的水溝上,橫著一條鐵索,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大家攀著鐵索,順利過了水溝,那些裕固族武裝人員,也不再追趕。

走了一段路之後,不見追兵,大家這才停下腳步,在路邊休息。這時候他們只剩下了10個人,其中兩位還是傷員,再也走不動了。

王樹聲含著眼淚,把兩名行動不便的傷員隱蔽好,剩下的8個人被他分成兩個小組,分路向東走去。

這兩路,一路四個人。

王樹聲、杜義德、營長譚雲保和一個通訊員為一路,作戰科長李新國、通訊員曹丕堂、秦傳山、周德玖是另一路。他們分別後,當天深夜又發生了意外。

當天晚上,他們在路邊的簡易旅店休息,果然外面響起嘈雜的腳步聲。這是又一夥武裝人員,專門打家劫舍的。

他們用槍指著王樹聲他們,大聲喊道:「識相點,留下買路錢,不然的話,讓你們吃槍子!」

王樹聲小聲對大家說:「錢財是身外之物,過了這一關再說。」大家一聽覺得有理,把金戒指之類的東西都掏出來,交給了土匪。

土匪們得到了寶貝,覺得王樹聲他們沒有了油水,就讓他們上路。

這一來,雖然沒有了危險,但也只好當起乞丐,每到一個村子,就放下自尊,到村子裏討飯。

當地的老百姓是善良的,只要有一點吃的,都會拿出來施舍給乞丐,他們覺得大家都是受苦人,幫助乞丐是行好積德。

既然如此,王樹聲討飯的時候,鄉親們為何要讓他吃閉門羹?

騎兵師長杜義德回憶說,那是因為鄉親們覺得,王樹聲長相太兇,大家以為他是壞人,怕招來麻煩,這才將其拒之門外。

王樹聲自己卻莫名其妙,對杜義德說:「為什麽你去討飯,人家都能開門,對我卻另眼相待?」

杜義德一聽,大笑不已,對王樹聲說:「軍長啊,那是因為你像門神一樣,大夥害怕你。」

王樹聲一聽,想想也是,於是就低著頭跟在杜義德後面,始終默不作聲。

他們就這樣,一路乞討,奔向延安。

後來二人在渡河的時候也失散了,杜義德遇到了總部為援救西路軍組建的「援西軍」;而王樹聲等與敵遭遇,又經歷了很多磨難才回到延安。

杜義德關於王樹聲將軍面相兇悍的描述似乎有點誇張,但也不是毫無依據。

無獨有偶,開國中將錢鈞也持「相同觀點」。錢鈞回憶說,紅軍時期,自己初見王樹聲還就被他的「兇相」給嚇到了。當時王樹聲坐在一塊石頭上,袒胸露臂,正忙著在衣服上尋找虱子。只見他虎背熊腰,胸脯上還長著毛,肌肉發達,滿臉疙瘩,雙唇微微前突,目光犀利,好像張飛再世,又如典韋重生。

錢鈞也是暴脾氣,延安時曾用鞋子抽打張國燾。連他這樣的悍將都說王樹聲長得兇,村裏的群眾就更甭說了。

相由心生,王樹聲嫉惡如仇,要不然也不會把舅公給槍斃了。

王樹聲領兵打仗的時候,也很嚴厲,紅軍時期,33團聽錯了地名掉隊了,王樹聲不由分說就要撤團政委胡巫師的職。

堂弟王宏坤聽說了,急忙打電話求情。王樹聲六親不認,還是將胡撤職。

慈不掌兵,正因為王樹聲「兇」,帶出的部隊才所向披靡。

然而無情未必真豪傑,王樹聲也有「慈」的一面。

1946年年底,鄂西北軍區司令員王樹聲積勞成疾,中央命令他到山東解放區治病。

這天,王樹聲和副司令員劉昌毅等人做好交接工作,帶上兩名警衛員上路。

臨行前,劉昌毅、羅厚福、張才千等幾位副司令員前來送行,部份戰士聞訊後也來和首長告別,

看到朝夕相處的戰士,王樹聲動情地對劉昌毅說:「一定要把兄弟們帶好。」

劉昌毅連連點頭說:「我會記住您的話,司令員安心養病就是。」是了,我一定不負重托。」

聽到這,王樹聲忽然情緒失控,他拉住劉昌毅的手哽咽著說:「我對不住同誌們。」

一句話可以看出,王樹聲是有情有義的人,外表冷內心熱。

在光山縣過小潢河的時候,王樹聲派出三連擔任後衛。

後來,主力全部過了小潢河,王樹聲站在渡口不走,一直等到,三連戰士全部過了小潢河,他放心地離去。

王樹聲這樣做不是心血來潮,而是一貫的。他有句口頭禪:絕不隨便丟下一個士兵。即便去解放區養病,他仍然心系鄂西北的戰友們。

王樹聲痊愈的時候,恰好經過許世友部隊的駐地。許世友和王樹聲將軍都是紅四的將領,許世友始終是王樹聲的下級。聽說王樹聲去晉察冀養病路過山東,他急忙前去迎接。久別重逢,二人激動得熱淚盈眶。

二人一邊吃飯喝酒,一邊促膝長談,回憶崢嶸歲月。

最後,許世友說:「老首長,你幹脆留在山東得了。」

王樹聲一聽,騰地站了起來,對許世友說:「這怎麽可以,那裏的兄弟們我不能不管。」

許世友見王樹聲生氣,趕緊岔開了話題。

見許世友不再提起這事,王樹聲也緩和了語氣說:「兄弟,你的好意我領了。大別山雖然艱苦,我還是要回去,那裏有我一手帶出來的兄弟們,舍不得啊。」

1947年8月上旬,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裏躍進大別山,吹響了我軍戰略進攻的號角。在醫院養病的王樹聲聞訊後,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他睡臥不寧,食不甘味,決定提前出院。

他在給中共中央的信中寫道:「大別山是我的故鄉,我是大別山的兒子,我要再打回大別山!」經過慎重考慮,中共中央和中原局批準了王樹聲的請求。

1947年中秋,闔家團圓時,王樹聲卻告別妻子,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1974年1月,王樹聲將軍身患重病,生命垂危,周總理代表黨中央去醫院看望他。王樹聲謙虛地說:「總理,我這一生啊,對革命無功,則是有過」。

周總理說:「樹聲同誌,黨中央、毛主席是了解你的,你是一個好同誌!戰爭年代,你是鄂豫皖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長征途中的英勇戰士……你為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

聽了周總理的話,王樹聲安詳地閉上眼睛。

這位為新中國誕生付出了畢生精力的將軍與世長辭,享年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