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黃柳霜:一生只到過中國一次,掏空家底支持抗日,卻被宋美齡貶低

2024-04-09歷史

黃柳霜一生只到過中國一次,卻在那一次存取中,深深被祖國的山川河流和人民的堅韌不拔所打動,她決定要為這場抗戰貢獻自己的一切。

1938年,得知中國市場藥品緊缺的訊息後,她再次開始籌款為中國捐獻緊缺的藥品,幾乎掏空了家底。然而,當中國抗戰最為困難的時刻,黃柳霜在美國的名聲卻因為一些誤解而受到了影響,宋美齡的訪美以及對黃柳霜的惡意評價,被一些美國人接受,導致她在美國的名譽受損。

美國夢的第三代華裔女兒

在19世紀50年代,黃柳霜的祖父母攜帶著對未來的希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踏上了通往美國的船只。那時,美國被譽為「黃金國」,是無數尋求改變命運人們的夢想之地。他們的腳步充滿了勇氣與決心,即便面對未知的恐懼與困難,依然堅定不移。在他們心中,美國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種對自由、機會和新生活的渴望。

踏上美國這片土地後,黃柳霜的祖父母面臨了許多挑戰,其中不乏語言障礙、文化差異以及種族歧視等問題。但他們憑借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和辛勤勞動,逐步在這個新世界紮根下來。他們的生活雖然充滿艱辛,但也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家庭,培養了後代。

黃柳霜的父親出生在美國,他是家族中第一個在美國出生的孩子,承載著家族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他在美國接受教育,同時也繼承了家族的文化傳統,成為了一個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現代人。他們家族的故事,是那個時代許多中國移民家庭共同的寫照——在異國他鄉尋找屬於自己的位置,同時保持對自己文化根源的尊重和傳承。

黃柳霜的出生,標誌著這個家族在美國的根已經生長得更加深厚。她在美國長大,接受西方的教育,同時也深受家庭中東方文化的熏陶。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她學會了如何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中尋找自己的身份和定位。她的一生,就像是一座橋梁,連線著東西方兩種文化,她既是華裔美國人的代表,也是跨文化交流的使者。

好萊塢的光芒與陰影

1922年,隨著影片【海逝】的上映,黃柳霜的名字和面孔迅速在好萊塢乃至整個美國家喻戶曉。她在片中的精彩表演為她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和贊譽,也為她開啟了好萊塢的大門,讓她一躍成為受矚目的電影明星。【海逝】的成功不僅是對黃柳霜演技的肯定,也標誌著她作為華裔演員在主流電影界的突破。

然而,在好萊塢閃耀的星光背後,黃柳霜很快感受到了來自種族偏見的冷漠和排斥。盡管她擁有出眾的演技和高度的職業敬業精神,卻仍舊難以擺脫那個時代好萊塢電影中對華人角色的刻板印象。她被頻繁地安排出演一些符合西方觀眾對東方的刻板想象,甚至是貶低華人形象的角色,如奸詐的商人、卑微的仆人或者是被動的救世主物件。這種類別的角色不僅限制了她展現自己真實演技的空間,也使她深感心靈的痛苦和掙紮。

隨著時間的推移,黃柳霜越來越難以忍受好萊塢對華人角色的單一和負面塑造。她對這種刻板印象的強加感到極度不滿和挫敗,這種感覺在她的內心積累,逐漸影響了她對好萊塢的認同和歸屬感。她開始懷疑,這個讓她成名的地方,是否真的能給予她展現真我和尊重多元文化的舞台。

到了1928年,黃柳霜經過深思熟慮,最終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離開好萊塢,離開美國,去尋找一個能夠讓她自由表達自己,不受種族偏見限制的新天地。她決定前往歐洲,一個在當時看來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地方。黃柳霜的這一決定,不僅是她個人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也是她對自我價值和文化認同追求的重要體現。

黃柳霜離開美國後,她在歐洲的生活和職業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但她能夠更自由地選擇角色,參與到更多樣化的電影專案中。在歐洲,她不僅繼續發展自己的演藝事業,也積極參與文化交流,努力成為東西方文化之間的橋梁。盡管離開了好萊塢的光鮮亮麗,黃柳霜在新的環境中找到了更多展示自我、實作個人價值的機會。

抗日情懷與文化使命

1931年,隨著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訊息傳遍全球,遠在美國的黃柳霜也接觸到了這一切。身為華裔的她,對於祖國遭受的侵犯感到極其憤怒和無力。在那個年代,資訊傳播並不像現在這樣迅速和廣泛,但黃柳霜透過各種渠道獲得的訊息足以讓她了解到侵略所帶來的破壞和苦難。在深深的民族情感驅動下,她決定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寫作,來為祖國發聲。

黃柳霜撰寫的【中國東北】一文,詳細描繪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東北所犯下的種種暴行,包括屠殺無辜民眾、破壞文物古跡和強迫中國人民屈服於其統治之下的惡劣行徑。這篇文章不僅基於事實,更加入了她對於這場災難深切的同情和對侵略者的強烈譴責。透過文字,她希望能夠喚醒更多人對這場災難的關註,同時也表達出華人社區對於這一侵略行為的堅決反對和強烈憤慨。

1936年,黃柳霜決定親自回到中國,這是她在長期居住海外後,為了尋根訪親以及更直接地了解祖國的現狀而做出的選擇。她的歸來,不僅是個人尋根的旅程,也是一種強烈的文化和民族身份的尋求。在中國,黃柳霜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不僅因為她作為一位海外華人成功的象征,更因為她透過【中國東北】一文,為中國抗日的正義事業發聲,展現出了她深厚的愛國情懷。

在中國期間,黃柳霜存取了許多地方,與當地民眾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她的到來,為許多普通中國民眾帶去了海外華人社區的關切和支持。黃柳霜透過自己的眼睛直接見證了祖國的美麗與苦難,並透過各種方式,繼續為中國的抗日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她參觀了被日軍侵占地區的廢墟,聽取了生還者的親述,這些經歷使她的作品更加深刻和有力。

黃柳霜的這次歸來,不僅加深了她與祖國的聯系,也讓她成為了連線中國和世界的一個重要紐帶。透過她的文章和演講,更多的國際社會開始關註到中國東北的情況,對日本的侵略行為表示譴責。

慷慨解囊,支持抗戰

1937年聖誕節期間,黃柳霜利用她在演藝圈的影響力和聲望,積極參與到支持中國抗日戰爭的活動中。她不僅參與了多場籌款演出,還將演出中獲得的所有報酬,無一保留地捐獻給了美國援華聯合會。這一切,都是為了支持祖國在抗擊日本侵略者中的堅韌不拔和英勇鬥爭。黃柳霜的這一行為,迅速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註,她的慷慨之舉不僅提升了公眾對中國抗戰的關註度,也激發了更多人對援助中國的行動。

1938年,當黃柳霜得知中國市場上藥品緊缺,很多前線士兵和平民因傷病無法得到及時治療的訊息後,她決定采取行動,為祖國的抗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她開始組織和參與更多的籌款活動,目的是為中國采購和運送急需的藥品。這項工作非常艱巨,需要克服許多困難和挑戰,包括籌集足夠的資金、尋找可靠的藥品供應商,以及將藥品安全有效地運送到中國。

黃柳霜透過各種渠道聯系藥品供應商,同時積極與其他組織和個人合作,共同為中國抗戰努力籌款。她親自參與到籌款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從策劃活動、宣傳推廣,到與捐贈者交流,她都傾註了極大的精力和熱情。在黃柳霜和許多誌同道合者的共同努力下,他們成功籌集到了一大筆資金,這些資金被用於購買了大量的藥品,並透過可靠的渠道運送到了中國。

黃柳霜幾乎用盡了自己所有的積蓄,支持這一行動。她的舉動,不僅體現了她對中國人民的深深同情和支持,也展現了她的大公無私和犧牲精神。她的這些努力和貢獻,為中國抗戰的勝利增添了一份力量,同時也為她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和贊譽。

名譽與誤解

1942年,正當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最為艱苦的階段時,黃柳霜在美國的聲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宋美齡作為中國國民黨首腦的夫人,其訪美行為旨在加深美中兩國的友好關系,並爭取更多的援助。在此期間,由於種種原因,宋美齡對黃柳霜的評價並不友好,一些誤解和負面言論開始在美國社會中傳播。

這些評價被部份美國公眾接受,黃柳霜的名譽受到了影響。在那個年代,媒體的力量足以左右公眾觀點,一些不基於事實的言論可以迅速改變一個人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黃柳霜的多年努力和她對抗日戰爭的貢獻,似乎被這些負面言論所掩蓋。在美國這片她曾經努力為之奮鬥並貢獻巨大的土地上,她的形象和聲譽遭受了未曾有過的挑戰。

盡管面臨著聲譽受損的困境,黃柳霜並未放棄她的慈善事業和文化工作。她知道,對於那些在戰爭中受苦的人民而言,這些外界的聲音並不能改變她援助他們的決心。黃柳霜繼續她的籌款和慈善活動,她的工作重點不僅僅在於物質援助,更在於透過文化交流增進理解,嘗試修補因誤解和偏見而產生的裂痕。

黃柳霜的努力逐漸得到了認可,她的慈善事業和對文化交流的貢獻,再次獲得了公眾的尊敬和支持。盡管無法完全消除所有的誤解和負面影響,黃柳霜透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她的價值和品格。她堅信,只要持續做出積極的貢獻,時間終將證明一切。

直到1961年2月3日,黃柳霜因心臟病突發離世,享年56歲。

張長.從影像到爭議:1924—1935年的黃柳霜[J].電影文學,2021(3):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