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趣聊三國:領導在你眼裏,為啥老是很傻很天真

2024-07-23歷史

公元221年,劉備打著為關羽復仇的旗號,禦駕親征東吳。

劉備的這個決定,諸葛亮當時應該是不同意的,但是他卻沒能攬的住老劉,除了諸葛亮之外,應該還有很多人不贊同,至於其中的原因,反對劉備征吳的趙雲說的很明白:

現在曹魏剛剛改朝換代,正是曹魏那邊危機四伏的時候,如果您要打,應該先打曹魏,等到曹魏搞定了,東吳就不足為慮了,但是老大你現在打東吳,東吳可是很難打的,這樣咱們的時間就浪費在東吳身上了。

趙雲當時其實還話裏有話,那就是曹魏現在紙面實力最強,咱和東吳是半斤八兩,咱倆家一起打曹魏,可能有勝算,但是你當著曹魏的面打東吳,短時間內不可能打的下來,這時曹魏那邊搞定了內部之後,要麽趁機聯合東吳打你,或者等咱們和東吳兩敗俱傷之後,再坐收漁翁之利。

從諸葛亮等人的態度,以及趙雲的解釋來看,當年劉備打東吳,應該屬於是個上頭的決定,理智的評判,這次的行動很不合適。

那麽當年劉備為什麽會一意孤行呢,只是因為自他的兄弟和地盤,都被對方給辦了,所以劉備才被傷害沖昏了頭腦,而非要打東吳不行嗎?

劉備如果真是因為關羽被殺,而被沖昏了頭腦,那麽他得到訊息後的第一時間,就會去和東吳拼命,但是在關羽死後,劉備先忙活點了什麽呢?

關羽是219年年底被殺的,劉備是221年年中發動的夷陵之戰,而在這期間,劉備幹的最大的事,就是登基稱帝。

登基稱帝的準備過程,應該不會比組織伐吳的軍隊耗時更短,那麽劉備為什麽會在紅溫了以後,還有抽空去走當皇帝的程式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人家曹丕先登基稱帝了,而且人家曹丕不是直接把前朝推翻當的皇帝,人家的皇位是大漢天子親自禪讓的,這對劉備來說,意味著什麽呢?

你當年扛旗的理由,是匡扶漢室,但是現在大漢天子感覺自己扶不起來了,人家果斷選擇讓位了,如果你劉備沒有所表示,那麽你這支隊伍存在的合法性,就要慢慢變質了。

所以曹丕前腳剛登基,劉備後腳就不得不自己也登基稱帝了,這不是劉備急於想過把皇帝的癮,而是他如果不這樣做,就要出大亂子了。

有關劉備動手的原因,除了二爺之死之外,還有幾個大家可能沒太註意的細節。

在二爺被孫權的人殺害了之後,劉備在荊州的地盤,也成了孫權的囊中之物。

那麽孫權這個大聰明,難道不知道曹魏的紙面實力,加起來比東吳和蜀漢都強,單靠他自己,是絕對不可能一統天下的,就短時間來看,東吳和蜀漢聯手抗曹才是最好的選擇嗎?

孫權當然知道,但是在當時他卻不得不這麽做,為什麽呢?

因為劉備拿下漢中之後,蜀漢有了兩個挺進中原的通道,而東吳唯一的那個,還被鎮守荊州的關羽給看著,而且關羽在漢中之戰以後,表現的太嚇了人了,如果孫權不出手,關羽就是不能真正的挺進中原,也會在長江一線擁有更強的實力,而這一天如果到來,那麽東吳就成了甕中之鱉,被蜀漢蠶食不過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孫權瞅準和曹魏聯手的機會,才在關羽背後下了死手,然後趁機拿回了荊州這個至關重要的節點。

但是拿回己的命門之後,孫權並不敢就此收手,因為你和蜀漢結的仇,基本不可調和,只能靠時間去慢慢熨平,孫權當時不想等,就想擴大戰果,能一次解決蜀漢更好,即使一次解決不掉,也要讓蜀漢沒有機會來報仇。

所以在荊州之戰以後,東吳那邊其實一直都在頻頻襲擾蜀漢,如果劉備此時不還手,那麽東吳對蜀漢的負面影響,就會越來越大,等到曹丕那邊坐穩位子之後,曹魏一定也會動手,等到曹魏和東吳再次聯手夾擊的時候,蜀漢的麻煩就真的無法解決了。

而且此時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劉備的年紀已經不小,自己指定的繼承人劉禪,能力又不足,如果劉備生前不把路給鋪平,那麽劉備死了之後,劉禪一定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如果真到了這個時候,那麽蜀漢要麽直接會亡國,要麽就會被強勢崛起的權臣篡權。

面對這麽多的嚴峻可能,劉備只能選擇一意孤行,有些理由可以和底下人分享,但有些則只能自己消化,因為領導和員工的站位不同,這就註定了他們很難有同一高度的共識,當然,這也不能作為評價他們水平高低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