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9日,剛剛竣工的人民大會堂外艷陽高照、萬裏無雲,人民領袖毛澤東在齊燕銘、萬裏等人的陪同下來到人民大會堂工地視察,大會堂主體工作已經完成,只剩下一些細節部份需要完善。
走進恢弘大氣的萬人大會堂,毛澤東的心情瞬間變得激動起來,他和在場的工人一一握手,激動地向每個人問好。
擡頭一看,毛澤東立馬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指著天花板激動地笑問:「這是誰的主意?」
天花板上到底有什麽,能讓毛澤東如此激動,人民大會堂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感人故事呢?
一、萬人禮堂平地起
其實,早在15年前,延安簡陋的窯洞裏,毛澤東就有了一個建造「人民大會堂」的夢想……
1945年初春,延安楊家嶺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中共七大即將召開,為了讓參加會議的所有代表都能坐在一起,黨中央決定在楊家嶺建造一座大禮堂,這個艱巨的任務就交給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楊作材。
在此之前,楊作材已經為中國共產黨設計了許多著名建築物,比如中央辦公廳大樓、王家坪軍委機關禮堂等。
不過,這一次的任務要比以往艱巨得多,楊家嶺長期處於國民黨的封鎖之中,日偽軍經常對中國共產黨根據地燒殺搶掠,偌大的村莊只剩下了十幾戶人家,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更別提蓋房子了。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楊作材還是帶領戰士攻堅克難,如期完成了一座標準化禮堂。
4月23日,中共七大在楊家嶺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755名中共幹部齊聚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大家帶著新奇的目光走入剛剛竣工的會場。
朱德激動地對眾人說道:「同誌們,我們終於有自己的大禮堂了!」
眾人熙熙攘攘擠在昏暗的禮堂中,簡陋的長條木椅上坐滿了人,實在坐不下就站在一旁,房間四周放著幾盞煤油燈用來照明,明明暗暗的燈光根本看不清本子上的字跡,每個人都弓著腰,將眼睛靠近本子記筆記。
會議結束後,毛澤東走上講台,感慨萬分地說道:「同誌們!現在我們的條件很簡陋,等革命勝利後,我們一定要建造一座萬人大禮堂,讓每一位同誌都有自己的座位!」
後來,黨中央在西柏坡小禮堂又召開了一次會議,雖然條件比楊家嶺好了不少,但是依舊十分簡陋,毛澤東想要建造萬人大禮堂的願望也更加堅定了。
1949年,革命終於取得勝利,可國家剛剛成立,各行各業百廢待興,急需時間、金錢、人才恢復元氣,「萬人禮堂」的計劃被暫時擱置,一直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毛澤東才將改建工作提上日程,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建造一座設施齊全、現代化、標準化的萬人大禮堂!
1958年夏天,北戴河的中共中央暑期辦公地人聲鼎沸,黨中央剛剛召開了一次例行會議,會議上毛澤東提出將要用一年時間在北京建造一批具有時代紀念意義的經典建築,恭賀即將到來的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慶典。
命令一下達,北京方面立即召開會議,副市長萬裏要求在1959年10月1日前,建好萬人大禮堂、革命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等十大公共建築。
除此以外,還要擴建天安門廣場、修建體育場、百貨大樓、長安飯店等等,建築工程面積足足有70多萬平方米,總投資保守估計高達3億。
這些看似與人民生活關系不大的公共建築,對整個國家來說,卻是極其重要的立國之本,是即將到來的建國十周年慶典中最重要的一部份,其中,又以「萬人大禮堂」的建造最為重要。
從會議召開這一天算起,距離10周年慶典,只剩下不到400天時間,要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建造出具有極高藝術水平糊工程質素的宏大建築,簡直難於登天。
技術和經驗遠超我們的美國人,建造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廈用了足足七年,舉世矚目的悉尼歌劇院耗時14年才建成,如今我們要在四百多天時間裏同時建造「十大建築」,其中還包括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萬人大禮堂。
這麽高難度、繁重的建築工程,中國從未嘗試過、經歷過,甚至根本沒聽過、沒學過,用一句話來形容——萬人禮堂平地起,國內現有的建築界學者完全是白手起家,一切從零開始。
「有人不相信我們能建設現代化國家,老認為我們中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們要爭氣,用行動和事實說話!」萬裏在動員會議上激動地說道。
這邊萬裏在激動演講,另一邊北京市建委主任趙鵬飛的辦公室卻亂成了一鍋粥,手底下的工作人員紛紛叫苦不叠,趙鵬飛緊皺眉頭,手裏不停翻動中央下發的關於十大建築的規劃檔。
「趙主任,梁思成教授到北京了!」
「什麽?梁思成來了...」
趙鵬飛立馬放下檔,去飯店面見梁思成。
與梁思成同行的還有張開濟、吳良鏞、楊廷寶等三十多位國寶級建築師,有了專業人才加入,趙鵬飛的眉頭總算是舒展了一些。
除了這三十多位頂級建築師外,北京市委還邀請了上海、湖北、廣東各省的設計專家火速趕到北京,共同商議設計一座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萬人大會堂。
當時全國都處於大興土木的階段,各省各市都有自己的建築任務,在這個節骨眼上調任北京,很多人都不願意去,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北京市委特意在邀請函最後備註:任務完成,立即返回。
短短四天,來自全國各地的建築、土木專家齊聚北京,大家擰成一股繩,共同出謀劃策。
很快,關於萬人大會堂的設計方案出爐了,經過七輪篩選,竟然有一百五十多種方案脫穎而出,一千多名設計師因為意見不一致,始終難以得出一個確定的設計方案。
光是方案設計階段就困難重重,北京市委著了急,周恩來也著了急。
國慶前夕,周恩來親自作出指示:「所有同誌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不僅要聽老專家的,還要發動青年同誌積極參加各個專案的方案設計。」
有了周恩來助力,設計方案很快就初具雛形,眾多方案中,有一個看起來「最不靠譜」的方案,卻贏得了所有人的青睞。
本來中央要求將面積限定在7萬平方米,但是內部必須要有一個容納萬人的大禮堂,和5000人的宴會廳,再加上全國人大常委的辦公樓。
看到這些要求後,趙鵬飛氣得直搖頭,這簡直就是「螺螄殼裏做道場」,這麽狹窄的空間要塞下這麽多內容,還要顯得有「大國風範」,顯然不現實嘛!
就在這時,北京市規劃局的年輕設計師趙東日帶領同事冒險送出了一個占地17.18萬平方米的設計方案,足足超出原規劃面積一倍還多。
方案送出上去後,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如果這個方案不透過,那麽這段時間的努力都將白費,一切都得重新開始,本來時間就十分緊張,一分一秒都浪費不起。
當時中國獨立建造的最大面積建築北京展覽館只有5萬平方米,7萬多平方米的建築本就是重新整理紀錄,如今直接超過了十幾萬平方米,比整個故宮加起來還大,即便方案透過了,也幾乎不可能如期完成專案。
如此重大的事情,黨中央的領導同誌也不敢貿然決策,10月14日,周恩來風塵仆仆趕回北京,萬裏帶著梁思成等人早已在西花廳恭候多時。
雙方一見面,萬裏就拿出了趙東日等人設計的方案,周恩來反復看、反復對比,詢問了在場所有專家的意見,最終猛地一拍桌子,說道:「就用這個!工程具體設計交給市建院!」
說完這句話,周恩來一口水都來不及喝,就帶著工作人員去菊香書屋匯報情況。
萬裏收起方案,一路小跑回到市建委,趙鵬飛、趙東日等人翹首以盼多時,萬裏氣喘籲籲將方案放在桌子上,一連喝了好幾口水。
趙鵬飛著急地問道:「老萬,你說話啊!到底是什麽情況!」
萬裏不慌不忙回過頭,看著眾人殷切的目光,喜悅地說道:「透過了!」
趙東日等人瞬間一躍而起,在場的年輕同誌激動地擁抱在一起歡呼,梁思成、吳良鏞等人也松了一口氣,高興地慶祝起來。
周恩來沒有「計較」方案中超標的面積,反而被方案中氣勢恢宏、敢於放大尺度的設計所吸引,除此以外,趙東日的方案中設計了寬敞的中央大廳,平常可以用作休息大廳,關鍵時還可以舉行紀念活動,做到了「舉一反三」。
設計方案總算是敲定了,就當眾人都松了一口氣時,大家才發現要想實作這個宏偉的方案,簡直難於登天。
二、全國上下齊動員
有句俗話說,北京人都是住在皇城根下的老百姓,人民大會堂選址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側,在這個寸土寸金的黃金地帶拆遷,投入的資金是無比巨大的。
許多老百姓世代居住於此,祖祖輩輩都以住在皇城根下為榮,可人民大會堂的建造,需要搬遷67處機關、680戶民宅,前前後後加起來將近4000間房屋。
本以為拆遷過程會持續很久,沒想到原計劃半年的拆遷工作,竟然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
這裏面離不開北京市民的幫助,當拆遷命令下達後,居住在天安門廣場西側的市民當即開始在三裏屯、虎橋坊一帶找房子,真正做到了「舍小家,為大家」。
多虧了老一輩北京人民的無私奉獻,我們才能看到今天美麗宏偉的首都北京。
搬遷工作很快就開始了,當時正值國慶期間,市建委沒有著急施工,而是做足了準備工作,等活動一結束,立馬甩膀子開幹!
很快,拆遷工作完成了,可萬人大會堂的設計方案依舊停留在雛形階段,也就是說外面的框架已經設計完成了,但是內部的每一磚每一瓦,依舊沒有準確的規劃。
時間不等人,建造工作眼下必須馬上開始!
10月28日拂曉,劈裏啪啦的鞭炮聲炸醒了沈睡中的北京,北京市一建的4000多名員工在天安門廣場整裝待發,鞭炮聲一停,立馬鏟起了人民大會堂的第一鍬土,宏偉壯麗的萬人大會堂在經歷重重磨難後,終於開工了!
為了建造這座大會堂,全國上下齊動員,有力的出力,有主意的出主意。
一時間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像雪花一樣湧入周恩來辦公室,其中有很多意見都是在指責人民大會堂「太大了」,不少人認為,只有神權國家才會建造這種龐大的建築物故弄玄虛、愚弄人民。
周恩來焦急站出來解釋:「聖彼得教堂是神權社會的產物,建造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感到天主偉大,人民渺小。我們不一樣,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大會堂雖然空間、面積擴大了,但是外觀要做到平易近人,不要故弄玄虛,現在我們對大會堂的建設要求只有一句話——一萬人開會五千人用餐八個月蓋完!」
周恩來的這番話成功平息了流言蜚語,萬人大會堂的建造算是步入了正軌。
沒有圖紙,那就邊蓋邊設計,專家一邊監督工程進度,一邊畫圖,使盡了渾身解數。從10月28日開始,每一天都規定了必須要完成的工程進度,嚴格按照這個規劃,萬人大會堂才能趕在10周年慶典前成功面世。
當時我們國家是計劃經濟,建築材料和機器器材都是國家統一調撥,北京一下子10個工地同時開工,需要數量巨大的施工機械,鋼鐵、銅板等建築材料也十分緊缺。
全國18個省市知道北京的難處後,紛紛從本地派來共7000多名優秀建築工人,各地解放軍、機關幹部、公安部隊,就連學生都報名參加了義務大軍,支援北京。
一時間,北京熱鬧極了。
楊勇將軍帶著160名誌願軍歸國代表來了 ,學生組成的義務大軍也來了,2000多名婦女同誌組成的代表大隊也來了,就連一些路過北京的同誌,都要趁等車的短暫時間,跑到天安門廣場獻一份力。
這才是真正的「全國總動員」啊,這樣的盛況自1919年「五四運動」後就很少出現了,沒想到不論過了多久,中國人民那顆熾熱的愛國之心,都永遠存在!
據統計,參與過萬人大會堂建設的勞動大軍多達30萬人,23個省積極出力,為萬人大會堂趕制了大批器材和材料成品。
1959年3月11日,萬人大會堂的工程進入倒計時,經過會議商討,最終竣工日期定在1959年8月15日。
此時的萬人大會堂已經進入了裝修階段,隨著裝修進度的推進,一個巨大的難題浮出了水面,那就是如何才能讓如此巨大的空間顯得不會太空洞壓抑呢?
市建委請教了很多專家學者,大家都認為在一個東西縱深60米,南北寬76米,高33米,穹頂無立柱的巨大空間內做到這一點,幾乎不可能。
不論如何設計,人站在裏面都會顯得渺小壓抑。
可當初設計萬人大會堂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做到平易近人,要讓每一個走進這裏的人都心情愉悅。
無奈之下,市建委只能將這個難題拋給了周恩來。周恩來親臨施工現場考察,親眼看到大禮堂的那一刻,周恩來腦中靈光一閃,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突然湧入腦中。
周恩來胸有成竹道:「人們站在地上不會覺得天有多高,站在海邊也不會覺得海有多大,我們不能按照傳統方式安裝燈飾,穹頂可以按照‘水天一色’的概念設計,如此就自然多了。」
周恩來此話一出,設計師立馬有了靈感。
最終設計出了在穹頂中心裝飾圓形的紅色五角星燈,周圍圍繞三層水波式暗燈槽,再加上500盞星星燈,如此一來,一個氣勢恢宏又不失浪漫色彩的「星空頂」就形成了!
除此以外,設計師還在穹頂上預留了許多小孔,這些小孔有很好的吸聲作用,不論空間再空闊都不會形成回聲,還能促進聲音的傳播。
1959年8月31日,為期304天的人民大會堂建造工程終於圓滿落幕了。
在國慶工程竣工表彰大會上,周恩來親自站在門口迎接每一位工人,與每一位代表親切握手,他激動地對所有人說道:「今天我們能夠在這裏開會,說明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
話音剛落,會場裏立馬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每個人都感動得淚流滿面,共同見證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三、為人民服務,就叫人民大會堂
1959年9月9日,毛澤東在萬裏、齊燕銘等人的陪同下,緩步踏入剛剛竣工的萬人大會堂,禮堂內外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毛澤東不住點頭稱贊。
見毛澤東來了,參與建設的工人一擁而上,將主席圍在人群中間,大家都激動地向主席問好。
毛澤東高聲回應道:「辛苦了,各位辛苦了!」
在眾人的簇擁下,毛澤東走進了大會堂,瞬間一個極其寬闊宏大的空間映入眼簾。
看到眼前的景象,毛澤東的情緒立馬激動起來了,他掏出一根煙,顫抖著點燃,雙眼直直註視天花板,激動地問道:「這是誰的主意?」
萬裏擡頭一看,毛澤東問的正是當初周恩來建議設計的「星空頂」,立馬笑著回答:「主席,這是周總理的建議,設計師由此設計的。」
「哈哈,是恩來啊,這個設計很不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嘛!」
沒想到毛澤東一句話就道出了當時周恩來的想法,兩人並肩作戰幾十年,十分了解彼此,毛澤東一下子就明白了周恩來的用意。
這500盞燈代表的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在一起,三層水波則象征著革命浪潮,中間的五角星則是代表共產黨,只有在人民的擁護下,共產黨才能帶領國家走向更遠的未來。
參觀完大會堂後,毛澤東又來到了宴會廳,在這裏他看到了那幅【江山如此多嬌】的國畫,露出了滿意的微笑,轉頭對萬裏說道:「你還真是日行萬裏啊,這麽快就完成了施工進度,當年故宮還蓋了10年吶!」
萬裏不敢邀功,連忙說道:「主席,這不是我的功勞,多虧了咱們數萬勞工夜以繼日的付出和全國各省市的支援與幫助!」
一旁的齊燕銘接著說道:「主席,這座大會堂一直沒有名字,周總理說一定要一國領袖親自起名才可以。」
毛澤東略一沈思,問道:「平常工人都怎麽稱呼這裏?」
「有時候叫大會堂工地,也有叫人民宮的。」
毛澤東搖搖頭,說道:「叫人民宮有點封建了,這樣吧,既然是人民建造的,又是為人民服務的,就叫人民大會堂吧!」
「人民大會堂?」齊燕銘細細咂摸著,然後神情激動地對身後的工作人員說道:「以後這裏就叫人民大會堂了!」
周圍的工作人員聽到後,紛紛拍手叫好,這個名字真是起到了每個人的心裏。
從此以後,人民大會堂扛起了時代的責任,成為中國政治、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見證了無數重大的歷史時刻,陪伴新中國走過了輝煌的歷史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