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伯承點名一戰犯為解放軍老師

2024-01-30歷史

「政委,讓我們向一名昔日的手下敗將學習,我們感到不公!」「是啊,如果他真有那麽強,怎麽會敗北呢?」大家紛紛表示不滿的情緒源於劉伯承,這位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學院院長兼政委,他下定決心,讓功德林的一名戰犯擔任學院的老師。

這一決定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一顆石子,激起漣漪層層,學院內掀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暴。劉伯承的周圍圍滿了我軍將士,他們紛紛表達出對這一決定的不滿和疑惑。

中國軍事學院的學員大多是我軍各部隊的指揮官,都曾在戰場上浴血奮戰過,因此,讓一名敗軍之將來擔任自己的老師,讓他們心中無法接受。

然而,劉伯承始終堅持這一決定,要求大家必須服從。

誰讓劉伯承另眼相看,堅定地選擇他為軍事學院的教官?這名戰犯有著怎樣的獨特經歷?最後,我軍將士是否接受了這名戰犯作為他們的老師呢?

毛主席痛心地說:「許多孩子還沒長大,就犧牲在了保家衛國的戰場上......」然後他繼續對劉伯承說:「如果我們有一支更現代化、更正規化的軍隊,有大量軍事人才作為保障,那麽我們就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犧牲。」

每當國家領導人,如毛主席,回想起我軍將士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場景,心中總會感到痛苦。於是,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建立中國自己的正規化軍事學校,提升我軍作戰能力的任務被委托給了劉伯承,命令他根據實際情況招募人才,培養軍事人才。

劉伯承接到命令後,深思熟慮,深知在戰爭中我軍也會因為判斷錯誤或缺乏戰鬥經驗而失去先機,導致戰士犧牲和戰鬥失敗。

尤其是在森林和城鎮戰鬥中,這使得軍事學院的教育成為了當務之急。因此,劉伯承需要一位受過正規軍事教育且有實戰經驗的老師來給學員們講解如何應對這種情況。

然而,無論他在全國軍區抽調了多少骨幹人員,都無法滿足軍事學院的教學要求。雖然我軍有許多擅長戰鬥的將領,但能同時教授知識理論和實戰經驗的卻很少。

有的將領雖然知識淵博,但缺乏實戰經驗,這讓劉伯承非常困擾。一天下午,他正為此事苦惱時,突然聽到了士兵們談論遼沈戰役時我軍的英勇作戰。

他立刻意識到自己忘記了一個人,於是派人到戰犯管理所去請國民黨俘虜廖耀湘。

戰犯管理所所長姚倫接到訊息後,心中大驚,疑惑之中還是按照命令找到了手敗將廖耀湘。面對擔任老師一職的要求,廖耀湘直呼「不行不行,絕對不行」,擔心自己會在關公面前「耍大刀」。

然而,一見到劉伯承站在門口迎接他,廖耀湘的心中既感到羞愧又說不出話來。劉伯承理解他的感受,趕緊上前緊握他的雙手,歡迎他的到來。

然而,他感到身邊將士們的抵觸情緒,頓感不悅。於是,劉伯承解釋說,盡管廖耀湘是國民黨,但他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經歷卻充滿了書香氣息。

他的祖父曾是私塾先生,父親在他的影響下,從小便飽讀詩書。他的名字「耀湘」代表著光大門楣、名耀三湘之意,飽含了祖輩的期望。

由於這樣的家庭背景,廖耀湘接受了現代教育,1926年以留學生考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

廖耀湘不負蔣校長的培養,以最優秀的表現從軍,回國後擔任國民革命軍騎兵隊連長,並在擔任國民黨第一機械化師參謀長期間,參加了昆侖山、雪峰山戰役。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42年,他領導部隊參與滇緬公路的保衛戰,率領部隊千裏挺進,浴血奮戰,但是由於盟軍的配合不足,不得不撤退。

然而,回國的所有道路都被日軍切斷,他們不得不選擇穿越緬甸最危險的原始森林——「野人山」。在這片原始森林中,野獸橫行,傳染病流行,加上雨季,許多道路都無法通行。

戰士們只能開路,廖耀湘下令使用馬刀砍伐,利用大象的足跡向前行進。

面對野人山的艱難險阻,戰士們為了輕裝上陣,拋下了沈重的行囊,但卻不得不面對種種困難。紅腫潰爛、醫療器材不足,讓不少戰友失去了生命。

數日的降雨,使戰士們眼睜睜看著戰友被洪水沖走,只能無助地站在一旁。體力耗盡、食物匱乏,讓戰士們感到難以支撐。

在這種情況下,廖耀湘不得不下令斬殺代步馬匹,分給大家補充能量,才艱難地度過了這大半個月。雖然最終他們成功來到了印度列多,但兵力損失慘重。

廖耀湘在第二次遠征北上的過程中,經歷了生死攸關的野人山之行,帶領部隊成功奪取孟拱河谷,挽回了緬北戰場的形勢,殲滅了一萬多名敵人,並繳獲了大量的車馬武器等。

在中國遠征軍和日軍18師團在孟拱河谷的激戰中,18師團在中國大陸從未有過敗績,但在這個河谷,卻被廖耀湘帶領的第22師團徹底擊敗。

據當時帶領同盟軍美軍的史迪威將軍回憶,當時他親眼目睹了中美士兵的沖突,他立刻上前制止並說道:「孩子們!

你們不能同他們打,危險!中國人是不要命的!」在打下孟拱河谷後,廖耀湘帶領部隊一直打到緬北密支那,最終不負眾望,贏得了勝利功勛。

這次經歷給廖耀湘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廖耀湘,這位留學過、受過正規訓練的軍事人才,實戰經驗豐富,在森林作戰中無往不利。選擇他擔任軍事學院的教官再合適不過了。

然而,廖耀湘始終覺得自己是戰俘,無法真正為學生上課。他猶豫不決的表情被劉伯承看在眼裏,劉伯承安慰他說:「新中國成立,國家需要建設人才,你就全當為國家做貢獻了,按照你自己的思路來就行,這些問題都是很重要的。」

劉伯承還提到他在昆侖戰役中的英勇表現和遼沈戰役中被俘的事情,鼓勵他講出來給學員們分析。盡管反對和抵觸的情緒在學員中存在,但他們無法接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廖耀湘是國民黨身份。

不過,經過劉伯承的真誠邀請,廖耀湘最終決定不再推辭,願意盡自己所能為我軍將士講述他的畢生所學。

烽火連天,中華大地再次陷入戰亂,無辜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我軍戰士們心痛不已,對國民黨人士充滿了憤恨。

因此,大家有反對情緒,實屬情理之中。然而,劉伯承將軍卻始終關註著軍事學院的教學工作,他深信:「優秀的劇團需要梅蘭芳這樣的優秀演員,好的醫院需要手到病除的好醫生,那麽好的學校也需要精通業務的高水平教師。」

他語重心長地對將士們說:「我曾是四川軍閥,對革命也是半路出家,和你們的朱老總一樣,都是舊軍官出身。請的教員都是經過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批準的。

聽完劉伯承的解釋,學員們停止了爭論,明白了我們都是為了同一個夢想而奮鬥,都是為了新中國的未來發展而努力。

立即表示願意聽從中央的安排,不再產生抵觸情緒。」

廖耀湘登上講台,緊張情緒彌漫全身,雙手無處安放,不久後他已全身濕透。他說:「為祖國,為抗日,我軍戰士在緬甸艱難前行……」提到緬甸抗日,他的情緒才慢慢平復下來,講座也漸入佳境。

在講述遼沈戰役時,他客觀分析了國共雙方的優劣,還透露他曾勸諫蔣介石,此戰兇多吉少,但上級堅持,他們只能服從命令,結果全軍覆沒。

他的講述生動有趣,同學們聽得入迷,不知不覺時間飛逝。講座結束後,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大家都心悅誠服。

廖耀湘在經歷過人生的起伏後,心中充滿了深深的感激。他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放下手中的武器,拿起教鞭,成為孩子們的引路人。

這種改變,讓他感到無比的成就感。 此後,廖耀湘在軍事學院擔任了很長時間的老師,他的教誨和知識,影響了無數的年輕人。

他熱愛教育,樂於分享,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在課程結束後,他又回到了功德林,等待著命運的轉折。

1961年,因為表現出色,他被批準為第三批特赦人員出獄,這是對他辛勤工作的肯定。 後來,他擔任了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專員,繼續為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做出貢獻。

盡管他的政黨選擇曾經讓他歷經波折,但他的忠誠和愛國精神,無人能及。 總的來說,廖耀湘是一個幸運的人。

他雖然從小背井離鄉,為的是救國救民,但最終實作了自己的理想。中國也開啟了新篇章,這讓他感到無比的驕傲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