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康熙駕崩當夜,隨侍60年的心腹被處死,雍正:只因他犯了三宗罪

2024-01-14歷史

前言

難道皇帝心腹60年就註定被殺?

有人說,站在權力中心就是站在風口浪尖,這話一點不假。歷朝歷代,能坐上這個位置的人屈指可數,但能全身而退的更是鳳毛麟角。趙昌就是典型的例子。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的那一夜,寒風瑟瑟,他與老主子康熙君臣同坐,見證這位英明神武的君主走完最後一程。

次日清晨,新君雍正登基,趙昌也在眾目睽睽下走上了斷頭台。

他是什麽人?又發生了什麽?為何悲劇命運就此開啟,讓人不禁唏噓至深。

一、小太監攀上權力之巔

1722年的冬日,滿洲正值嚴寒。這一年,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患病在暢春園駕崩,享年68歲。其子胤禛於次日登基為帝,是為雍正。而緊隨其後的,則是康熙心腹趙昌被斬殺一事,震驚朝野。

趙昌,正是雍正口中的罪人。這位新帝剛一登基,便矢口斷言趙昌三宗罪孽深重,唯有斬決方可警示天下,樹立自身威信。

趙昌,一個跟隨康熙60年之久的心腹太監,到底犯下何錯,竟遭如此淒慘下場?為了解開這個疑團,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趙昌的生平。

趙昌本是宮廷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太監。清朝康熙年間,還是少年的他便被分配到康熙身邊服侍。這一分配,竟成就他日後步步高升的契機。

康熙天性聰穎,自小好讀書,又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趙昌深諳主人之性,於是極盡所能取悅這位年輕活潑的皇帝——他既要充當康熙的讀書先生,又要滿足後者的奇思妙念。

有一次,剛入宮的西洋火槍激起了康熙的濃厚興趣。趙昌連夜找來能工巧匠,花重金客製了一把槍身鑲嵌滿寶石的火槍,送到康熙案前。那精美絕倫的火槍讓康熙高興不已,連連誇獎趙昌用心。

自此,趙昌在康熙心中地位日益提高。隨著康熙繼位,趙昌更是步步高升,終於晉升至大內總管之職——這可謂是後宮最高權力中心,幾乎控制了整個禁衛軍。

為何一個微末太監能獲得皇帝如此厚愛?原因在於,趙昌不僅會順心應對,更精準捕捉康熙的喜好偏好,然後全力以赴地完成。他幾乎成了一個「聖旨執行機」,將康熙的所有想法化為現實,這令康熙極為欣慰。

二、監視諸皇子引雍正恨

如此優渥的官場處境本該是永無止境,奈何好景不常。日子一長,康熙步入中期,儲君問題浮出水面——皇太子胤礽禍事纏身,將來難以托大。

在康熙的多次容忍下,太子胤礽仍然無法痛改前非,最終被廢去儲君之位。這讓眾皇子重新燃起希望,四皇子胤禛和三皇子胤祉成為最大的競爭者,彼此暗中拉攏朝臣結黨營私,水火不容。

眼看兄弟鬩墻升級,康熙心中憂慮難平。他生怕皇室內部不睦影響國家社稷大計,因而吩咐趙昌暗中調遣心腹監視諸皇子的一舉一動,時刻掌握局勢主動權。

趙昌恪遵聖旨,立刻行動部署人手,確保各皇子在其掌控之下。這一行為卻引起了四皇子胤禛的強烈不滿——身為儲君競爭者,他感到鉗制和限制極大,認為趙昌想盡方法軟禁自己,目的在於奪去皇位機會。

三皇子胤祉也對趙昌的監視十分不悅,但他性情溫和內斂,並未表現出來。唯有胤禛心中怨氣滔天卻無處說理,只能深深埋藏,等待時機到來。

三、私通廢太子遭雍正猜忌

太子廢黜後,趙昌也深感老主子的隱憂。他清楚,就算康熙萬般不舍,也無法再給予胤礽翻身的機會——皇室浩劫已成定局,唯有接受這結果。

趙昌於心不忍,便想透過私下與廢太子之子弘晳搭橋引路,勸說弘晳代為感化其父懺悔痛改,以換得康熙最後寬恕。這舉動單純出於一片苦腸孤願,可惜事與願違。

雍正登基後,以此斷言這是趙昌結黨營私、意圖復辟胤礽、控制朝局的陰謀詭計,根本不容辯解。趙昌啞口無言,解釋的機會也僅有一瞬,很快便被雍正摒棄在腦後。

其實,雍正本能地將趙昌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因為後者與老主子走得太近,對新帝構成心理威脅。這份猜忌從登基之初就存在,也註定會把趙昌推向絕路。

四、私盜國庫惹禍身

身為大內總管,趙昌多少沾染上特權思想,他曾私自從國庫中取用五千兩白銀,自以為這點小事不會引人註目。殊不知,他的一舉一動早在康熙和雍正監視之下。

這事發生時,康熙還端坐江山,作為皇帝他清楚趙昌的行徑,但因念及後者多年侍奉之勞而逕自揭過。奈何好景不長,雍正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將這事翻出,與其他罪名相提並論,讓趙昌無處可逃。

原本,雍正是不願處死趙昌的,他更希望利用趙昌控制後宮以平定初期權力交替的動蕩。只是趙昌無法釋懷胤禛登基的事實,態度的微詞讓雍正看清他的忠誠難以收買。無奈之下,雍正只能舍棄他這個令自己不省心的隱患。

雍正還認為,就算赦免了趙昌,後者對自己也必然懷恨在心;一旦有機會,趙昌定會嘗試推翻自己,改立心儀的皇子為帝。考量後雍正選擇,直接將趙昌斬草除根。

五、鑄就新帝威信的第一塊墊腳石

權力交替,向來伴隨臟亂兇猛的政治交易。新君登基之初,為樹立自身威信,總要找到同道中人先斬後奏、以儆效尤。趙昌就是雍正登基後第一個被犧牲的忠臣。

雍正之所以急於殺掉趙昌,還因為後者掌握皇宮禁軍。這股勢力若為趙昌所用,足以威脅雍正的地位。於是鞏固政權成為雍正首要任務,而斬除趙昌則是穩固地位的關鍵一環。

正所謂生在亂世,難全身而退。趙昌服務老主子60載,卻在新君登基後無情斬殺。他的身死為雍正登基鋪平道路,成就後者在位初期的錦繡河山,但他自己卻無從選 擇,只能成為這場政治交易中的犧牲品。

正如歷史學家郭廷以所言:「每逢政權交替之際,總有些忠臣被犧牲,成為下一代君主鏟除異己、樹立威信的墊腳石。他們的悲劇,不僅是道德的悲劇,更是政治的悲劇。」

此時此刻,處心積慮侍奉康熙60年之久的趙昌,就此斃命於斷頭台下。他生前功高震主,卻因一己之失導致焉知非福。換個角度看,他也算是堪稱忠臣,只是站的位置太高,歷史洪流無情地將他淹沒。

正所謂:朝代易主,忠奸標準轉眼即逝。

六、小太監的心路歷程

趙昌死時已過花甲之年,整個宮廷生涯始終跟隨康熙左右。他親歷康熙從懵懂少年到英明聖主的成長歷程,也見證自己由微末小太監成長為總管。

這60年來,他一心侍奉康熙,兩人已非主仆,更如至交知己。他幾乎融入康熙的精神世界,成為後者麾下最得力的幕僚。運籌帷幄之中自有他的力量,這是他引以為豪的宮廷生涯。

而他對皇位繼承人的態度,也只是效仿康熙而已。老主子希望諸皇子和睦相處,他便盡心竭力;老主子念念不忘廢太子,他也助其一臂之力。任何舉動都不過是代康熙分憂而已。

直到雍正即位,趙昌才恍然發現,自己60年來的忠心不是所有人都領情的。他沒想到自己純粹一片的孤註一擲,換來的卻是殺身之禍。

雍正登基那天,趙昌跪在階前聽他宣判自己的三宗罪狀。當斬刀懸在頭頂之時,他才終於明白那句「君王面前無世交」的真諦。他額頭抵刀鋒,已無絲毫不甘,只剩無盡唏噓——原來他付出的忠誠,於這個繼任者而言不值一提。

七、身後之事:子女淪為奴婢

趙昌斬首之後,雍正還釋出上諭,命人抄家搜刮,其子女家小一並劃入官府收監。這無疑是雍正進一步鞏固地位的手段,也讓趙昌無顏面對地下的老主子。

趙昌生前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自己幾乎參與其中、見證康熙一手締造的康雍乾盛世。如今兒孫淪為官婢,無疑是雍正給他的最大嘲諷。這結果也成全了雍正首創「訓政要則」,其中明令禁止宮奴幹政的第36條。

趙長死後,康熙心腹勢力一掃而光,標誌著雍正皇帝正式掌控大局。有人說這是新君必經之路,我們卻不禁為趙昌之死和他後人的命運感嘆惋惜——他們是這場無情政治交易中的最大受害者。

正如康熙遺詔中所說:「朕所以重用趙長者,久矣。望爾等髙官、侍臣每以溫良待之,毋作非禮!」語氣中透出的那點關懷,更是歷史的殘酷諷刺。

結語

於新君而言,忠誠永遠建立在利益交易之上。趙昌忠於康熙,於雍正則被視為異己;他忠心侍奉,於雍正卻成結黨營私。如此反轉黑白,正是新朝初期「斬忠愛」的真實寫照。

此時此刻,我們才明白那句「君王面前無世交」的真諦:皇權從來都高於一切情誼。而歷史的轉換同樣讓人深感唏噓——同一件事,在康熙時代是忠誠,到了雍正手中卻成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