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三河壩戰役:朱德用僅有的3天指揮權,奠定了自己一世的威名!

2023-12-20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開國上將蕭克曾這樣評價過三河壩戰役:沒有三河壩戰役,就沒有井岡山會師,沒有井岡山會師,就沒有羅霄山脈的革命根據地建立。這場戰役為革命保留了火種,為後續的革命之火打下了紮實的基礎。而三河壩戰役,就是朱德指揮領導的,他用了三天的時間,同時也奠定了總司令的一世英名。

南昌起義勝利後,為了保留革命果實,大部隊準備南下。而朱德負責在前邊開路,在得知守衛九江的是自己的老同學金漢鼎時,他寫了一封信,表示如果金漢鼎還記得當年同窗之情,就不要攻打起義部隊了。結果金漢鼎在收到信後,命令部隊不準出擊,於是起義的部隊順利透過。

這是朱德憑借自己的私人身份,給起義部隊贏得了生存機會。這一路上朱德率領著幾百人開路,這次起義部隊的目的地是潮州、汕頭。但是在途中,不斷有國軍的追擊,為了讓主力部隊能夠成功南下,周恩來決定分兵,讓朱德率領3000兵力守住三河壩,為主力部隊贏得突圍的時間。

與其說是阻攔敵人,其實就是負責殿後的任務,這個任務非常艱巨,極有可能全軍覆沒。此時國民黨錢大鈞、黃紹竑已經率領了兩萬多人準備包圍他們。朱德知道這次任務是九死一生,可還是毅然決然地接受了。 1927年9月底,國民黨已經到了朱德所在的三河壩,敵人開始準備渡河之戰。

10月1日,戰鬥正式打響。國民黨軍隊利用強大的火炮,開始強行渡江。而朱德的起義軍,早就在各個灘頭修築了防禦工事,只等著國軍到達指定位置發起攻擊。等到敵船到了江心後,起義軍立刻發起猛烈的進攻,把大部份敵船都擊沈了,而敵軍也都大部份命喪於此。可以說敵人的第一波強攻失敗了,但是敵人並沒有喪氣。

緊接著敵軍開始大規模的渡江,想要利用人數優勢,快速沖上對岸。但是敵人這樣其實有點冒險,在江面上就好像是活靶子,只能被動挨打。況且江水十分湍急,他們根本沒有招架的能力,被起義軍不斷地擊退。整個戰役持續了幾個小時,等到了傍晚敵人停止了進攻,原來是敵軍沒有了渡船。

可是起義軍沒有絲毫的大意,因為敵人隨時有可能沖過來。果然不出意料,當天半夜敵人又找了50多條渡船,在夜色的掩護下,向對岸的起義軍發起了沖擊。因為視線受阻,所以有些敵軍偷偷地登上了東岸的灘頭。敵人迅速在此修築防禦工事,為的是可以在這個陣地上紮穩腳跟,為後續的部隊提供隱蔽點。

敵軍發起炮火猛烈沖擊,朱德率領的起義軍最終剩下800人突圍。

眼看敵人要在這裏修築陣地,起義軍立刻組織了六個連的兵力,向這裏發起猛沖,成功將岸上的所有敵人殲滅。敵軍在這次渡江失敗後,決定改變戰略,開始分多路渡江。第二天,敵軍有一部份偷偷地到了下遊,但是這裏早有我軍埋伏,很快幾百萬敵人就被殲滅了。到了晚上,敵人再次開始渡江。

並且敵軍已經占領了附近山頭,占據了有利的地勢。接下來大規模的敵軍開始渡江,雙方開始在前線對峙。戰鬥到了第三天,在大霧彌漫之中,錢大鈞的部隊已經全部渡過了河,與此同時,黃紹竑的兩個師也包圍了過來,此時的起義軍南下的退路徹底被截斷。我軍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朱德看到這種局面,心中產生一種無奈的感覺。

敵人眼看就一步步包圍了過來,我軍不僅沒有援軍,彈藥物資更是所剩無幾。如果不能夠撤出去,起義軍將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於是開始命令一部份軍隊組成敢死隊,剩下的起義軍開始突圍,這也是三河壩戰役最慘烈的一仗。敵軍在炮火的掩護下,發起了大規模的沖擊,眼看著敵人就要包圍上來了,擔任斷後的起義軍和敵人展開了最後的肉搏戰。

最終朱德率領800多名起義軍突圍了出去,大量的起義軍戰士犧牲了。而此時的朱德已經知道,南下的葉挺、賀龍領導的主力部隊,已經被敵軍打散了。周總理、聶榮臻等領導人,都退到了香港。朱德此時是孤立無援,徹底沒有了方向。可是敵軍仍然是想要包圍他們,剩下的起義軍也是士氣消沈。

此時軍心開始渙散,意味著武裝暴動徹底失敗了。一些戰士提議散夥吧,這樣搞下去會全軍覆沒。可是在這關鍵時刻,朱德站了出來,他對剩下的800多將士說,我們是最後的革命隊伍,如果我們散了,革命就真的完了,那麽中國也就完了,百姓們就會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朱德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辭,將剩下的800多將士感染了,他們都明白了這只隊伍不能散。在台下的隊伍中,就有陳毅、粟裕、林彪等後來的優秀將領。在穩定了軍心之後,朱德又開始將自己早些年在雲南的戰術提了出來,將所有的戰術,都事無巨細地交給了這些年輕的將士。

透過朱德諄諄教誨,他們更加堅信革命最終肯定會勝利。但是他們還是太弱了,如果被敵人追上會有滅頂之災。於是朱德找到了自己的老同學範石生,此時的範石生是湘南十六軍的軍長。得知朱德要來的訊息後,範石生是太高興了。兩人是生死兄弟,親密的都能穿一條褲子。

因此很快朱德到了範石生的陣地上,並且範石生還和朱德達成了幾條協定,就是朱德的隊伍,他不會有任何的幹涉,隨時可以帶著部隊走。換而言之,就是這支革命隊伍,雖然暫時到了十六軍,可是本質上絲毫沒有變。範石生還允許朱德進行梯度革命,或者是宣傳革命思想,招兵買馬。

可以說在最危難的關頭,範石生挺身而出,幫助革命軍在這裏紮根下來,躲過了敵軍的圍剿。

朱德和毛主席井岡山會師,讓革命隊伍發揚壯大,正可謂:薪薪之火,足以燎原。

朱德此時已經有了上萬的兵力,迅速到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毛主席成功會師。毛主席領導秋收起義後,被困在了井岡山上,可是此時沒有經驗豐富的優秀將領。但是朱德上山之後,情況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譚震林曾經說過,如果朱老總沒把隊伍拉上山,僅靠著秋收起義的隊伍,很難堅持下去。

可以說朱德靠著個人的能力,將這支革命的火種保留了下來,並且還一步步發揚壯大。還為革命培養了大量的優秀將領,他的功勞可比指揮千軍萬馬還要高上一籌。朱德的貢獻遠遠不止於此,他在紅軍、八路軍、解放軍時期,都擔任總司令。這是因為他的個人實力,他對遊擊戰的領悟及其深厚,大部份的將領都是他一手教出來的。

朱德在雲南時期,就可以指揮千軍萬馬。在長征時期,紅軍隊伍更是有了十萬之多。雖然總領導人一直有交替,但是朱德的軍隊指揮權,是一直沒有變。因為不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輕松地指揮這十萬人。就比方說是紅軍反圍剿戰鬥中,毛主席肯定是在總方針上做抉擇,但是具體的戰鬥過程都是朱德需要操作的。

幾萬紅軍怎麽走,需要多少條槍,需要多少的武器彈藥。包括軍隊的所有事情,都是朱德一手過問,毛主席是黨中央的領導人,不可能全部清楚。因此毛主席指揮作戰,也必須有將帥的輔助。而朱德顯然就是這樣的人,無論主席提出什麽樣的戰略,朱德都能夠按照主席的戰略完成。

後期的抗日戰爭中,朱德還是八路軍的最高前線指揮。抗日戰爭中的平型關大捷、夜襲陽明堡等戰役,都是朱德直接參與的。八路軍規模發展壯大到了30萬,這些都離不開朱德的指揮。而後來到了解放戰爭,朱德已經是全國公認的總司令,他協助毛主席進行全面解放戰爭。可以說毛主席的每個戰略思想實施,都有朱德參與其中。朱德作為總司令下達的每條命令,都是執行毛主席的戰略決策。

1955年,授銜儀式上,朱德作為十大元帥之首,是當之無愧的。 從三河壩戰役到最後的元帥,朱老總可以說是戎馬一生,為新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是多少優秀將領的學習楷模。讓我們向朱德元帥致敬,一世英名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