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李泌這麽出色,為什麽在歷史上並不出名?這首詩說明了一切

2024-07-26歷史

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
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遊帝都。
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誌是良圖。
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

這首雄渾大氣的詩凝聚了李泌的人生哲理和追求,讓人對這位默默無聞的史上名臣更加好奇。他為何能同時館驛禁閉、泛舟湖上,在朝為相,在野為隱士?他的壯誌淩雲和清新淡泊的人生態度,又將如何展現?

初識神童:宮中盛贊探秘

大唐開元二十五年的冬日,宮中一片喧囂。玄武門前早已人山人海,好奇的百姓擠得水泄不通,就連太監也無可奈何。原來,今日皇上要考一個神童,據說這小孩兒才七歲,卻已經是滿腹經綸、學富五車,若是真有其人,定能進宮讀書教習,前程無量啊!

很快,人群一陣騷動,一名老者牽著一小童自人群中緩緩走出,稚氣未脫的小臉和纖細的身材,看起來只比別的孩子大一點罷了。看到如此年幼的孩子,不少人暗暗搖頭,但多數人還是忍不住替他高興。畢竟,若是真個有當年那位小謫仙李白那般的天資,也是人間罕見了。

果然,剛進玄武門,唐玄宗就和張說等宰相迎了出來,滿面笑容地說道:"快請李泌進來吧。"聽到皇上親自為其點名,李泌當即恭恭敬敬地跪下請安。唐玄宗連忙將他扶起,親自牽著他的小手,領到龍案邊的太師椅旁。

"今日就讓我親自考考你,看看可有大才氣哦!"玄宗寵溺地說著,又向張說使了個眼色。張說當即躬身行禮,恭聲道:"臣要考小郎'方圓動靜'四字的涵義。"

唐玄宗點點頭,即刻以棋為例,方圓動靜解釋一番。李泌聽後默默沈吟片刻,隨即答曰:"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語氣雖稚嫩,所說之理卻已入木三分,玄宗和張說聽後大為驚詫。

"好一個'方若行義'!小小年紀,已有為人之道矣!"玄宗拍手贊道,旋即又問:"那可知這四句之意從何而來?"

李泌想了想,答曰:"臣曾讀先儒語:'居天下之坦途,行天下之正路。'正是行義之意。'圓'字之解,'老子'有雲:'含和太虛,能同其僥。'僥者,淵博睿智之謂也。至於'動若騁材',釋典有'析其材能'之說,騁才發揮材能也。'靜若得意'則出自'吾心能靜'之語,謂若得其意,心便自靜。"

小小年紀,竟能將儒佛老子的經典融會貫通,信口成章,堪稱神童了!玄宗已是眉飛色舞,連連點頭贊許,旋即親自為李泌加冠,宣布冊封為翰林待詔。就這樣,一個七歲的孩童,開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安史動亂:計從字出氣吞宇

天寶末年,大唐江河日下。安史之亂狂風驟起,王公將相節節敗退,直至長安陷落,唐玄宗親率百官逃亡至陰平關。此時局面危急萬分,朝野震驚,前有強敵後有追兵,惶惶不可終日。正當人心惶惶,李淵太子意氣消沈之際,一名翰林學士竟大膽進諫,勸淵勿輕生退卻,且當振作奮發,招兵買馬,克復中原。

這位學士,正是年僅十五的李泌。自幼被認為神童的他,現已長成翩翩少年郎,頗有一番風範。但雖然年紀尚輕,他卻早已學富五車,見多識廣。在這燎原之火的關鍵時刻,他已做好視死如歸的準備,要竭盡全力做最後一搏。

面對唐玄宗滿臉惶恐與迷茫,李泌毫不猶豫,立即趨前跪下,慷慨陳詞:"臣等雖非國士名臣,亦願效犬馬之力,為陛下保駕護駕,盡錙銖之余力犖狹之役。時乖運蹇,事無萬全,唯有陛下堅毅不移,定能力挽狂瀾,重振王師,以北伐安祿山之賊,復興我大唐江山!"

李泌諄諄教誨,詞語雖直白樸實,但氣概昂揚,令人油然而生一股英雄氣概。唐玄宗見狀,頓時恍然大悟,猶如蒙昧已久的人重見天日,慨然激勵,重新燃起了戰鬥的鬥誌。他當即拂袖而起,展袖一指,大喝:"公公說得好!朕當遣將征伐,雪我士卒被殺之仇,定要重整河山,克復中原!"

自此一役,李泌挺身而出,統籌安排大軍軍需,出謀劃策,一手遮天。他文詞簃簃,行文如有神助,公文往返,命令傳達,各路將士無不欽佩馬首是瞻。其瀟灑風采,更是令許多武將心折,更加英勇善戰。

天下由亂才有治之理,李泌更是以其神機妙算,幾乎成為軍中的軍師,權逾宰相。直至騰王李渰平定河南,原陽節度使馬禿閩克復長安,唐玄宗始得以重歸京師。面對戰亂陣亡的同袍好友,李泌淚下沾襟,不覺唏噓,寫下一首哀慟之作:"馳六馬經阻沙,批五兵破落花。天風雲濤連廣衍,地角波濤迥太華。路遙迷墟國難極,關頭沒骨氣盈科。腥風滿峽東吹去,血雨飄搖西滌過。"在戰火硝煙中,李泌已然錚錚男兒,誌存高遠,懷抱家國天下。

遠離人世:山中仙遊任俠骨

天下終於重現太平,唐代宗繼位後,朝野百官歸心似箭。而功勛卓著的李泌也被封為關內侍郎,與左右宰相分庭抗禮。但是,就在眾人期待他高朋滿座,澤被天下之時,李泌出人意料地婉拒了這一切。

"臣願以太山居士的身份,隱居於山野之間,做一名遊手好閑的隱者。"李泌搖頭微笑,婉言拒絕了鄭重的親封。朝野嘩然,唐代宗更是大驚失色,連聲勸阻,但李泌執意如此。

最終,李泌只帶了一個小仆,提著行囊,一人徒步離開了長安城。行色匆匆的他,卻遠非世人所想的那般蓬頭散發、衣衫襤褸。反而身著一襲青布勁裝,儀態瀟灑,好似一位任俠武士。

離開長安後,李泌漫無目的地在路上行走,往往是白天在荒山野嶺間遊蕩,晚上就住在途中的村舍。久而久之,眾人漸漸熟悉了這位神秘而又瀟灑的白衣客,更在看到他的身影時,便會遠遠地行註目禮。畢竟,一位滿腹經綸的大儒,竟如此瀟灑隨性,秉性出塵,實在罕見。

有一次,李泌在一處偏僻的村落歇腳,卻見一夥蠻橫的官兵在村中橫行霸道。為首的竟是一員太守,他強占民房,索要銀錢糧草,倘若村民反抗,他便下令將人家的房舍焚毀。當時正值寒冬臘月,村中只剩下幾間破屋,看著這些赤貧百姓在風雪中瑟瑟發抖,李泌的俠肝義膽再也忍無可忍。

他當即挺身而出,對著那太守破口大罵:"豈有此理!你身為官員,竟如此苛捐雜稅,這是要亡我大唐的根基啊!"說罷,他當即拔出佩劍,指向那太守。

那太守見他英勇瀟灑,生怕惹了太歲,當即屁滾尿流地拼命道歉。李泌見狀,並未動武,只是將那太守痛罵一頓,逐出了村子。待那夥官兵離開後,李泌又安撫了村民,囑咐他們珍重。那些村民無不感激涕零,更對李泌贊不絕口。

就這樣,李泌時而隱居山林,時而遊蕩城鄉,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他曾在終南山修煉道學,又在會稽山遊歷,還到過廬山、華山等名山,所到之處,無不被人傳為美談。久而久之,全國各地都在流傳著關於這位"白衣大俠"的神奇故事。

出鈔書紙:護佑國家文化根基

雖然李泌瀟灑出塵,但他畢竟是個讀書人。隨著年歲漸長,他對學問和文化的熱愛也愈加熾盛。每到一處,他必定訪學當地儒者,博采眾長,廣涉群書。直到有一天,他在一座古寺裏發現了一件驚心動魄的事情。

那一天,李泌恰好來到西安的一座佛寺雲遊,打算在這裏小住幾日。剛走進寺門,一位小和尚便熱情地迎了上來。"這位施主,快請進,今日正逢期年紀念,寺中備有齋供,您一定要留下品嘗一番。"

李泌微笑著點頭應允,順勢跟著小和尚走了進去。可就在他們穿過僧舍時,李泌無意中瞥見了一幕令他心驚膽跳的景象:幾個粗魯的和尚竟在焚燒一疊古舊的書籍!紙頁在火焰中簌簌作響,那些精心書寫的蠅頭小楷被無情地化作灰燼。

目睹這一幕,李泌頓時大怒,揚聲呵斥道:"好一個僧人,竟如此褻瀆文物!豈不知這上面記載著我們祖先的智慧結晶,是國之重寶?簡直是罪過!"

那幾個和尚被他狂放的氣勢嚇住,慌忙跪伏在地,瑟瑟發抖。李泌當即下令將那些古籍盡數搜括收藏,並對寺僧們進行了一番痛斥之後,便帶著那些古籍離去。

次日,李泌就匯報此事,奏請朝廷下旨,廢棄佛寺,改為圖書館,永世流傳。憲宗覽奏大喜,親自為其親筆題匾額,命名為"華清館",並撥款聘請工匠重修其中建築,收藏典籍。

從那以後,李泌就卸下了肩上的俠衣,穿上了常服,專心致力於圖書館的建設。他傾盡畢生所學,編寫了大量的目錄索引;他又親自揮筆書寫了不少珍貴典籍;更令人敬佩的是,他還發明了一種簡便的裝訂工藝,使書籍的保存更加方便,真可謂是為國家文化建樹了一份功德。

除了圖書館,李泌還發起了一項劃時代的工程:重新制造紙鈔。自古以來,中國紙鈔都是以絲綢等貴重材料制作而成。如此一來,雖然體現了制鈔的華貴,卻也異常地浪費資源,且不利流通。為此,李泌奏請朝廷,準許以麻和樹皮等常見材料代替絲綢制鈔。經過多番試驗,終於研制出了一種新型紙鈔,不僅質輕耐用,且制造成本極低。此後,紙鈔在全國各地大行其道,李泌亦因此被追謚為"紙鈔祖"。

白發人送黑發人:崢嶸歲月躊躇滿誌

歲月飛逝,白駒過隙。轉眼間,李泌已年屆古稀,人送黑發而今滿頭白絲矣。這一生,他曾經揮斥方遒,揚威海內外;又曾一去逍遙,四海為家;還曾躬耕著書,以身作則。如今望著夕陽西下,他終於感嘆自己一生的際遇確實不凡。

當年的盛世英才,如今只剩他孑然一人了。左右好友,英年早逝;昔日戰友,陣亡沙場;就連師長們,也大多仙逝。想當年,朝野誰人不識李泌?如今那些馳騁疆場、智計撥亂反正的英姿,也只能化作縷縷遙香,讓後人遙望而已。

李泌搖頭長嘆,他此生最大的缺憾,莫過於未能留個嫡傳,將豐功偉績托孤於後世。當年他不遠千裏,娶了一位才人佳麗為妻。懷胎八九月,妻子生下一子,小名"天賜"。這一喜訊,讓夫妻二人無比歡喜,將之視為上天的恩賜。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不過數月之後,"天賜"竟一病不起,最終歸於黃泉。那一刻,李泌悲痛欲絕,恨不得拔劍自盡以從。妻子亦是哭嚎嘶嘯,許久才清醒過來。從此,二人形影只剩,夜夜獨對殘燭,追念那個小小的生命。漸漸地,妻子也因傷心過度而亡故,臨終前還在呼喚那可憐孩子的名字。

李泌就這樣孤身一人,再無親朋好友。雖仍有幸在朝為官,但日夜思念妻兒,心如死灰,已是形同行屍走肉。朝野上下無不為他扼腕嘆息,紛紛上書奏請憲宗準予他早日退休,好好保重余年。

憲宗深知李泌的功績,見他如此頹廢,亦是心痛萬分。遂下旨準其退休,另敕命有關部門每年均給予豐厚的俸祿,以答謝他的貢獻。自此,李泌退隱江南,在蘇州城外一幢僻靜的莊園中渡過晚年。

終日無所事事的他,便將那份豐俸全部捐贈出去,資助一些窮苦學子們讀書。在他的庇佑下,不少後生可畏都得以自由襟懷,紓困讀書,日後亦成為一代新秀。李泌每每見到這些朝氣蓬勃的學子,都會微笑頷首,宛若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就這樣,李泌默默無聞地度過了晚年。臨終前,他默默看著窗外的一輪朗月,輕聲嘆道:"吾之一生,雖有坎坷,但總算完璧歸趙。若是天之註定,還望來世,能許我再做一回人間浪子……"說罷,他便安詳長逝,離世之時,正是夜半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