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國遠征軍極難之戰:被圍34天靠蕉葉充饑,解圍時日軍排長幫大忙

2024-01-14歷史
自中國遠征軍從緬甸敗退以後,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境外抗戰物資進入國內的通道基本斷絕,僅憑陳納德的飛虎隊從駝峰航線運輸的補給物資遠遠無法滿足中國抗戰的需求。蔣介石急於打通物資補給通道,要求中國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制定作戰計劃。按照計劃,中國駐印軍必須攻占新平洋、胡康河谷、孟拱、密z那、八莫、南康、畹町一線,以便修通中印公路和輸油管道,能讓抗戰物資從印度洋進入中國。
1943年10月19日,蔣介石邀請東南亞戰區統帥蒙巴頓、中國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在重慶開會(中國遠征軍退入印度整編後改為中國駐印軍),商定將於1944年1月15日從印度列多發起進攻。但史迪威將時間提前到1943年10月24日,當時史迪威人還在開羅參加會議,指揮權就交給了參謀長鮑端拿。此君長期在中國北方軍隊中做情報工作,會說中國話,是個中國通。用孫立人的話說「對於戰爭指揮極為不行,卻學會了中國軍中的壞習慣」。
鮑端拿根據英國人提供的情報 ,認為大龍河以北及大洛地區,只有兩百余緬甸士兵由少量日本軍官指揮駐守,戰鬥力極低。他命令新38師112團不帶重武器,迅速向該地推進。以迅速占領胡康河谷地區,為新西洋修建機場提供掩護。112團分三路向該地區進發,其中1營奉命從左路向大龍河西岸的臨濱和於邦家推進,剛開始進展非常順利,接連攻克日軍據點。到11月4日,營長李克己親內建領一個加強連由臨濱南下孤軍深入到於邦家。
於邦家背靠欽敦江(大龍河)、三面都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日軍早已經在深山密林之中修築工事。李克己久攻不下,加強連130多人孤軍深入反倒被前來增援的5倍數量的日軍包圍,後續日軍還在源源不斷地增援。戰後才知道駐守在此地的是日軍18師團至少2個以上聯隊。日軍18師團是一支勁旅,從上海打到廣州,又從菲律賓打到新加坡、仰光攻無不克。孫立人還在稅警團的時候曾跟18師團在上海交戰10余天,深知對方的厲害。
因為敵軍數量眾多,112團其余兩營既不敢貿然增援,又不能撤退,在胡康河谷當中進退維谷。胡康河谷位於緬甸北部,包括新西洋和大洛兩大盆地。這裏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飛機從空中無法觀察到地面情況,既不能增援也無法準確投送補給。河谷地區河流崇山河谷眾多,旱季的時候可以沿著河床通行,有的地方甚至可以通車。但雨季的時候漫山遍野都是洪水,寸步難行。
此時後面主力部隊雖然距離於邦家150余英裏,但是增援過來最快也需要20余天,如1營不能堅守陣地則112團有被日軍逐個攻破的危險,進而影響到整個反攻緬甸計劃。
被日軍包圍的李克己部被壓縮在一片足球場大小的高地密林之中,完全靠空投補給食品和彈藥。當時美國還未取得制空權,飛機也比較少,只能三天空投一次補給物資,加上遮天蔽日的森林,許多物資並不能準確投送到正確位置,官兵勉強能維持半飽。尤其是12月初,美軍一架運輸機被擊傷,又加上空氣惡劣,連續一個星期無法空投。
蔣介石曾到印度視察中國駐印軍
官兵們既無水也無糧,餓得實在不行,只能摘芭蕉葉充饑。旱季的高地之上無法找到水源,官兵們想出一個辦法,去找香蕉根、葛藤、毛竹從裏面榨出一點水,勉強維持130余人的生存。即便如此艱難,官兵們仍然憑借地形和掩體,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
日軍見強攻不下,又開始了攻心戰術。散發汪為政府的宣傳單,喊話112團投向「和平陣營」,建設「大東亞新秩序」,但是112團官兵們誓死堅守陣地。從11月22日被圍至12月26日發起突圍,共34天。這也是中國駐印軍打得最艱難的一戰。
12月13日,史迪威從開羅返印度,孫立人說服他同意新38師主力進行增援。因事關反攻緬甸全域,孫立人不得不小心謹慎地部署進攻任務。就在準備發起進攻的前一天,他決定再次檢查前線工事。碰巧正在這時,前線哨兵打死日軍一個排長,並從他身上搜出作戰地圖。
孫立人看完地圖驚出一身冷汗,原先預定的攻擊目標均是敵人防禦最強的地方。他判斷地圖從敵人軍官身上搜出,圖紙上又被鉛筆塗畫多處,很可能是真的。於是急忙調整攻擊計劃,改為攻擊日軍防守薄弱的地方。這位死掉的日軍排長為解圍行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直到12月24日一切才準備妥當,因為這是中國駐印軍正式向緬甸日軍發起反攻,史迪威親自到前線下達開炮命令。駐印軍先發起重炮轟擊,後由步兵搜尋前進。26日,日軍正面被攻破,被圍困的李克己部也發起突圍,向日軍後方迂回,埋伏在日軍後退的道路上。企圖撤出戰場的日軍又被埋伏的李克己部殲滅不少。雙方激戰數日,直到29日才將殘余敵人全部肅清。
這一戰擊斃日軍2500余人,日軍十八師團五十五聯隊長藤井小五郎太佐,我軍傷亡了戰士230多名,戰損比達到了8比1。這也是中國軍隊進入緬甸以來,擊斃日軍數量最多的一次戰役。不僅成功解救了被圍的112團130多人,更充分證明了中國軍隊能打勝仗、不怕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