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陳賡因傷掉隊,路遇一小紅軍與之交談,分開後細想覺得悔不當初

2024-02-25歷史

陳賡大將,作為「黃埔三傑」之一,以其領導的「響堂鋪伏擊戰」而被人們所熟知。他身上那獨特的親和力和幽默感,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然而,您可能不知道的是,戰場上英勇無敵、生活中樂觀向上的陳賡,對小孩子卻有著一種特別的敏感。每當看到小孩子哭泣或者遭遇困難,他的內心總是難以平靜,甚至會因此失眠。

陳賡將軍的心理原因可能與他在長征路上遇到的「小小紅軍」有關。在長征中,他犯了一個官僚主義錯誤,結果導致一名原本有可能走出草地的紅軍小戰士倒下了。

陳賡將軍多次回憶起這段往事,每次想起都感到痛心疾首。

1935年8月下旬,陳賡作為中央紅軍幹部團團長,在草地裏與大部隊分離。草地行軍,如同翻雪山,不僅是身體素質的挑戰,更是心理素質的考驗。

行軍艱難,吃飯困難,夜晚還要抵禦寒冷,尋找休息地也成了問題。這片看似平靜的草地,危機四伏,戰士們走在草地上就像走在浮橋上,稍有不慎就會陷入沼澤,只有死亡等待他們。

不幸的是,陳賡在那時腿傷復發,走路都十分艱難,因此他被落在了隊伍的後面,陪伴他的只有一匹瘦弱的戰馬。

在中午時分,陳賡走在路上時註意到一個小孩,年齡約莫十歲出頭。他艱難地前行,終於追上了小孩,發現原來是一個小紅軍戰士,兩人都是掉隊的。

陳賡仔細端詳著小紅軍,只見他的臉龐瘦削,身材瘦小,顯然已經餓了很久,頭發、鞋子、衣服上都是泥汙,大大的眼睛還充滿著稚氣。

「小家夥,來試試這匹馬。」陳賡雖然腿腳不便,但看到孩子腳上布滿血絲,心中十分疼惜。然而,小紅軍拒絕了他的好意,堅定地說:「老同誌,我還年輕,體力比你強,還是你來騎吧。」

小紅軍的口音透露出他是四川人。陳賡試過「軟」的手段,但看來並不奏效,於是決定采取「硬」的方式,直接命令孩子「上馬」。

出乎意料的是,小紅軍的脾氣異常執拗,完全聽不進陳賡的勸告。只見他抹去臉上的泥水,斬釘截鐵地說:「你這是讓我和你的馬比賽,那好,你放開馬,咱就比一比!」

小紅軍話音剛落,就立即擺出了起跑的姿勢。陳賡見狀,立即上前阻止。他深知在草地上跑步是個大忌,一旦陷入沼澤,後果不堪設想。

看著這個小紅軍,陳賡心中湧起了深深的感慨。他只有十幾歲,本應該在父母的庇護下無憂無慮地成長,但現在卻身處如此危險的環境,心智比同齡人要成熟得多。

陳賡推測小紅軍掉隊可能是因為饑餓,於是他從自己的挎包裏取出一袋子青稞炒面,打算幫助小紅軍。然而,小紅軍卻擺了擺手,指了指自己鼓鼓囊囊的挎包,笑著說道:「雖然你是首長,但是我的炒面比你的還多呢!」

盡管小紅軍聲稱自己體力很強,並且挎包裏藏著很多炒面,但是為什麽會掉隊呢?這讓陳賡感到十分困惑,他開玩笑似的問道:「走得這麽慢,是想當逃兵,給藏族鄉親當女婿嗎?」

小紅軍對陳賡的話毫不懷疑,立刻表達了不滿,並解釋說:「雖然你們大人腿長,走路快,我可能趕不上,但是與你這個首長相比,我算是走得快的。」

小紅軍的倔強讓陳賡既無奈又感到可愛,於是,他決定和小紅軍進行一場賽跑,比一比看誰能最先走出草地。小紅軍欣然同意,但他提出了一個小要求,他知道陳賡腿腳不便,於是提議讓陳賡先走一段,等他恢復一下體力再追趕。

陳賡騎馬前行,不時回頭張望,卻未發現小紅軍的身影。他在原地等待,按照小紅軍的速度,應該很快就會到達。然而左等右等,小紅軍並未出現。

陳賡心中一驚,意識到自己被小紅軍騙了。他立即轉身,疾馳到他們分別的地方,結果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

躺在草地上的小紅軍,一動不動。陳賡緊緊抱住他,心如刀絞,小紅軍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陳賡哽咽道:「你快醒醒,你快睜開眼睛!」

忽然,陳賡感覺手碰到了一個硬邦邦的東西。他開啟小紅軍的挎包,裏面只有一塊牛膝骨和一些雜草。看到這裏,陳賡明白了,原來小男孩的背包裏並沒有食物,他謊稱有炒面,只是為了不讓陳賡擔心,希望把更多的糧食留給陳賡。

這份無私的愛,讓人心生敬仰。

陳賡因為沒有照顧好一個小紅軍而痛哭,小男孩的笑容一直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他從這次經歷中領悟到,帶兵幹革命不能粗枝大葉,更不能犯官僚主義錯誤。

他以此為戒,對待小孩子格外細心,只要孩子有一點不對勁的地方,他都會特別註意,生怕孩子出什麽事。從那以後,陳賡的部下和他們的孩子們,都能感受到他的關心和照顧。

陳賡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他曾擔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旅長和太嶽軍區司令員,為華北的抗日事業奮鬥著。

有一次,他的一個部下成功潛伏進日軍內部,為了照顧這個部下的子女,陳賡主動承擔起了這個重任。他常常說:「革命者的親屬勇敢地深入敵後,我們一定要盡全力照顧他的孩子,讓他們在前線安心奮鬥,少一些後顧之憂。」

陳賡把對革命的熱愛,深深的烙印在了自己生活的點滴之中,他堅定的信仰,無私的奉獻,讓人感動。在姐弟倆讀書的年紀,他毫不猶豫的將他們送到延安,安排進了八路軍抗屬子弟學校讀書。

盡管他的家境並不富裕,但他總是盡全力讓姐弟倆過上好日子。每當他有空,他就會把姐弟倆接到自己家裏來,雖然他的家裏的條件簡陋,但是他的愛卻讓這個家變得溫馨和幸福。

他的生活雖然簡樸,但他的精神卻非常高尚,他的行為讓人深深的感動。

盡管生活困苦,但姐弟倆從沒有對這個家產生過絲毫的厭倦,因為陳賡對他們的疼愛讓他們體驗到了家的溫馨。陳賡的家庭並不富裕,同樣,部隊和中央的領導們的生活條件也都很差,甚至平時連吃飽飯都很難。

然而,在這個特殊時期,陳賡為了保證孩子們的成長,寧願自己餓肚子也要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們。

陳賡是一個關愛他人的父親,他曾經帶著他的姐弟去食堂,當看到他們狼吞虎咽地吃千張卷肉時,他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那份也讓給了他們。

盡管他的工作充滿了危險,他還是堅持下來,並且在1950年,他為了保護他的姐弟,不幸被國民黨殘匪殺害。從那以後,他對他的姐弟更是疼愛有加,無論是在上學、工作還是結婚,他總是他們的堅強後盾,支持他們走過人生的每一步。

陳賡對孩子並非溺愛,對姐弟倆的不當行為他也會批評教育,因為他相信批評是愛的一種表現,可以推動姐弟倆的成長。

在陳賡的關愛下,姐弟倆視他如親人,陳賡去世後,他們悲痛欲絕,感嘆:「陳伯伯,我們離不開你……」

陳賡是一位身經百戰、積極樂觀的硬漢,對待孩子尤其小心翼翼。據他回憶,在長征路上遇見的小紅軍讓他一生中最傷心地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