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68年周總理提出解放萬裏時,毛主席:他是個人才,應該出來工作

2023-12-29歷史

前言

1959年7月25日,大會堂驗收委員會成立,並開始了嚴格的檢查和驗收。

9月9日淩晨2時30分,萬裏和國務院副秘書長齊燕銘等陪同毛主席視察人民大會堂。毛主席向萬裏詢問了工程情況,萬裏一一都作了匯報。

當毛主席得知這項工程僅用了10個月便完工後,毛主席風趣地說道: 「你是萬裏嘛!別人是日行千裏,而你是日行萬裏啊……」

從此之後,毛主席腦海中便記住了萬裏!

毛主席:萬裏是個人才,應該出來工作

1953年,萬裏被調入北京工作,擔任國家建築工程部副部長,後又擔任國家城建總局局長。

1956年5月12日,國家城建總局改為城建部,萬裏改任城市建設部部長。在這一段時期裏,萬裏一直參與領導全國的城市規劃建設,或特許以這麽說,萬裏同誌是中國城市規劃建設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縱觀萬裏同誌的革命生涯,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從30年代投身革命到1953年的近20年間,他大部份時間都是在農村,領導城市規劃建設工作,對於他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面對挑戰,萬裏沒有退縮,為了能夠領導好城市規劃建設工作,他集中很大一部份精力,認識城市的特點,把握城市運動的規律。

從1953年到1957年,萬裏為了編制城市規劃,常常跟著蘇聯專家、中國工程技術人員一起探討城市規劃方案,一起深入基層進行調研。正是經過一系列的調研工作,外加上在黨中央的支持下,到1957年的時候,萬裏先後領導的太原、西安、蘭州等15個城市的總體規劃得到國家的批準。

萬裏在工作中,對於城市規劃建設一貫主張逐步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原則,保證城市各項建設按照城市規劃實施。萬裏在黨的八大會議上發言指出:

在一個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還應有步驟有準備地實行住宅、市政工程、公共服務設施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和統一管理的方針。

1958年8月,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0周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首都北京興建「國慶工程」,「國慶工程」包括大禮堂等十大建築,所以又稱「十大建築」。這一展現新中國成立10年來巨大成就的重點工程,由周總理領導,萬裏具體負責。

9月8日,萬裏給在京的設計、施工單位的專家做動員報告,並作出了明確指示: 這項工程,既要實用,又要美觀;既要保證質素,又要講究藝術,具有民族風格。

在之後的日子裏,萬裏將自己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國慶工程」上,從規劃設計、到具體施工,他都全程參與,並給出自己的建議。盡管在這個過程中,萬裏所領導的工作小組遇到了各種困難,但是他們上下一心,在周總理的指導下,各種問題紛紛得到解決。

1959年9月10日,人民大會堂正式竣工並交付使用。從1958年10月28日動工到竣工,歷時10個月零13天。與此同時,其他幾項「國慶工程」也陸續建成。

在人民大會堂建設完工後,毛主席還親自前去視察,當時萬裏同誌陪同。在視察過程中,萬裏詳細地向毛主席匯報了人民大會堂建設的種種情況,毛主席聽後點頭稱贊了工作人員所付出的努力!

在視察過程中,毛主席饒有興趣地問道:「這個建築物,你們是如何稱呼的?」

萬裏回答說:「在施工過程中,有人說主張叫人民宮。」

「這個名字有些封建了。」

「還有些同誌認為,應該叫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堂,但這個名字太長,不易上口。」

毛主席聽後則言:「這個名字可以簡化下,就叫人民大會堂吧。」

就這樣,這個建築物的名字就被毛主席給定了下來。

盡管萬裏工作繁忙,但是對於子女的教育,他很是上心,很是嚴格。

1962年,萬裏的長子從學校畢業後,憑借他父親的關系,完全可以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不過萬裏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下基層,去了解勞動人民,了解社會,一切從頭學起。為此,萬裏便給當時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寫了一封信,將自己的長子放在農場的園藝場參加勞動。

在長子離開家的時候,萬裏叮囑道: 「你父親我就是來自工農,你又回到工農,我從此就有了一個農民的兒子,那我與農民的關系就更密切起來,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你去後要好好勞動,學習生產知識……有人覺得參加農業勞動丟人、沒出息。輕視勞動,這是缺乏無產階級覺悟的表現……」

萬裏送自己長子去農場工作,不是去鍍金,他這一幹就是10年時間。多年之後,萬裏長子感慨的說道:

我的人生格言,是陶行知先生的那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祖上不能算是好漢。

萬裏在之後的歲月中,依舊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20世紀60年代隨著國內局勢的變化,萬裏也被波及,身處逆境。

1968年中央召開的一次會議上,周總理主持,通知吳德等人去匯報北京市的情況。在匯報時,吳德向周總理說道:「我調來台北時間不長,對許多情況不了解,需要一位了解情況的原市委的領導同誌出來一道工作,這位同誌應該是能夠團結原市委的幹部的。」

周總理在聽到吳德的這番話後,想了想便說道: 「萬裏同誌政治上沒有什麽問題,對市裏的情況也熟悉,我明天請示毛主席。」

第二天,周總理便去找毛主席提出了讓萬裏出來工作的請求,毛主席聽得則言: 「就是搞人大會堂、十大建築的那個人吧!他是個人才,應該出來工作。」

萬裏再重新工作後,他發現北京城市建設和管理中存在著許多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他的提議下,1971年6月北京市召開了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工作會議。正是在萬裏的領導下,北京重新擬定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在全國起了一個表率作用。

1973年,萬裏被任命為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鄧小平點將萬裏

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1號檔,任命鄧小平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1月8日至10日,周總理主持召開了中共十屆二中全會。

在這次會議上,增補鄧小平同誌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鄧小平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1月13日至17日,全國人大四屆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次大會選舉朱德為委員長,任命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鄧小平為國務院副總理,而且在這次會議上重新提出了實作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同樣是在這次人大四屆一次會議上,萬裏被任命為鐵道部部長。

鄧小平在復出之後,便按照黨中央的指示開始進行全面整頓。不過全面整頓從哪裏下手,這就是鄧小平同誌需要考慮的問題,在經過反復思考後,鄧小平將突破口選在了鐵路系統。

鐵路運輸,被人們譽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如果大動脈出了問題,那麽東西南北中各處各地,工農商學兵各行各業,都要受到嚴重影響。為此整頓鐵路是一項極其重要,而又充滿風險的,萬裏鐵道部部長,自然是被鄧小平同誌寄予厚望。

萬裏同誌從來都沒有從事過鐵路工作的歷史,對於這方面的情況是生疏的。不過面對困境,萬裏從未想過逃避,反而想著如何去解決。

1975年1月18日,人大會議結束的第二天,萬裏就走馬上任來到了鐵道部。

萬裏赴任後在辦公室沒坐多久,便開始進行調研了解情況。1月28日,萬裏剛剛上任10天後,鄧小平便召見萬裏聽取情況匯報。萬裏將自己所了解的情況簡明扼要地進行了匯報:

現在突出的問題,第一是運輸生產下降;第二事故多發;第三機車車輛損壞嚴重;第四一些鐵路樞紐、重點站段,經常發生堵塞,致使大部份列車不能正點執行。

鄧小平同誌在聽完萬裏的匯報後,坦言道:

看來有這麽幾個問題需要解決,第一,關於體制問題,應當實行鐵路運輸的集中統一領導,將權力集中到中央,鐵道部在中央直接領導下工作。第二,關於幹部管理,由鐵道部統一管理,調配使用,與地方脫鉤。第三,關於運輸生產,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加強組織紀律性,保證安全正點。

兩人關於鐵路的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在結束的時候,鄧小平叮囑萬裏:「鐵路問題不能拖,不能等,要用最快的速度,最堅決的措施,迅速扭轉形勢,改變面貌。」

聽到鄧小平的這番話後,萬裏同誌表示: 「保證完成任務!」

第二天上午,萬裏主持召開了鐵道部黨的臨時領導小組會議,傳達了鄧小平同誌的意見。根據鄧小平同誌的指示,萬裏領導工作小組開始起草【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

在之後的歲月中,萬裏始終堅持貫徹黨中央的方針政策,積極解決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成功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1977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決定調萬裏擔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萬裏到達安徽之後,首先抓穩定形勢,力求在穩定中盡快解決問題。萬裏在到了合肥第二天,就立即召開省委擴大會議,傳達黨中央的方針政策。

萬裏來到安徽之後,他的工作重心就是一切從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在工作中,萬裏不滿足於聽各級領導的「形勢大好」的匯報,總希望聽聽問題。在萬裏看來,一個領導者應當時刻頭腦中裝著問題,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才能不斷前進。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你不去正視它,不等於它不存在。要發現問題,必須深入實際,認真進行調查研究。為此,萬裏不喜歡坐辦公室,反而是喜歡下基層進行調研工作。

萬裏下鄉調查的一個特點就是:一般不打招呼,不帶隨行人員,輕車簡從,想到哪裏去哪裏,隨時隨地同群眾進行無拘無束的交談。

在萬裏看來,只有這樣的調研方式,才能看到最真實的情況,聽到百姓們的心裏話。

萬裏特別關心那些老革命根據地農民的生活。1977年某天,萬裏特地前往紅軍時期的老革命根據地大別山區金寨縣,前去看望了離休的紅軍,並聽取了他們的意見。隨後便到一些當年的老紅軍和紅軍烈士家中去存取,和他們促膝談心。

當萬裏在看到一些老紅軍和一些紅軍烈士家屬生活貧困淒涼的情況後,心情十分地沈重,為此便特意召開會議說道:

當年他們和他們的親屬拋頭顱灑熱血,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沒有他們,哪有我們的國家,哪有我們的今天……

不久之後,萬裏決定給金寨縣撥救濟款120萬元,棉花14.5萬斤,棉布108萬尺,糧食50萬斤,救濟老區貧困戶。萬裏還要求縣委組織人員編寫革命鬥爭史,建立革命紀念館,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在之後的工作中,萬裏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始終保持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1993年,萬裏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 萬裏在退下來後,給自己作了三條具體規定: 不參加剪彩、奠基等公務活動;不再擔任名譽職務;不寫序言不題詞。

因為在萬裏看來,對於當權的現任領導最有力的支持,就是不問事、不管事、不惹事。或許用另一句話說就是,不該過問的事,不問;不該管的事,不管;更不要惹是生非。

當然「不問事,不管事,不惹事」,並不是不關心黨和國家大事。有些事情,領導人找萬裏征求意見,了解情況時,萬裏還是坦誠相見,講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但這些也只能供參考而已。當然如果萬裏真正有什麽意見,該說的時候,他還是會說的。

萬裏盡管退下來之後,但是他對於國家的經濟發展依舊很是關心。他經常同熟悉的一些基層幹部和工人接觸交談,在萬裏看來,這些人一般是敢於講真話,反映真實情況的。同樣,萬裏也會同一些經濟理論專家們交談,了解最新的理論知識。

對於萬裏,鄧小平曾這樣評價他:

中國的改革從農村開始,農村的改革從安徽開始,萬裏是立了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