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7年,李敏錯拿了同學日記本,毛主席翻看後做出批註:原文發表

2024-04-26歷史

1957年10月26日這天,結束了一天學習生活的李敏回到了中南海的家中。

按照以往的慣例,回家之後,她總是要第一時間完成作業,但就在她開啟書包,取出作業本的時候,卻發現了不同尋常之處, 原本只有幾本書的書包裏竟然平白無故的多出了一本厚厚的日記。

看著完全陌生的封面,李敏確定這不是自己的東西,為了搞清楚日記的來歷,她順手掀開了第一頁,接著,一個熟悉的名字就直直映入了眼簾。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所朗讀程式物無關

直到這時,她才猛地想起,這本日記是一位同班同學的,自己竟然將這位同學的日記錯拿回了家!

就在李敏想著如何將日記還給同學時,卻在不經意間看到了裏面的內容,只一眼,她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不知不覺,就到了吃飯的時間,在飯桌上,李敏仍然對剛才的日記內容念念不忘,於是,她便大著膽子問起了父親毛主席 :「爸爸,我這裏有一本很有意思的日記,您要看看嗎?」

毛主席與李敏

聽到女兒這樣說,毛主席頓時也來了興趣,接過日記就看了起來,而看完之後,他毫不猶豫的就在日記的末尾寫上了這樣一句話 :原文在報刊上發表!

那麽,李敏的這個同學是何許人也?日記本到底寫了什麽,竟會讓毛主席做出這樣的批示?

陰差陽錯

1957年10月26日,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在通往北京郊區的小路上,一群興高采烈的年輕人正有說有笑的趕路。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所朗讀程式物無關

這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是來自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中的學生,她們此行正是前往郊區的羅道莊農社參加勞動。

在這群歡聲笑語的青年學子中,有一位梳著兩個辮子、推著單車的女孩非常顯眼,她就是毛主席的女兒李敏。

其實,自小就身體病弱的李敏原本是不必參加這次勞動的, 但是看到同學們踴躍參與,唯有自己缺席,這讓她心裏很不是滋味,於是,在數次向老師提出請求之後,李敏終於得償所願,和同學們一塊去參加勞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所朗讀程式物無關

此時正是秋收的最後時節,地裏的大部份莊稼都已經收割完畢,於是,李敏和同學們就被安排到了白菜地裏勞動,負責捆大白菜。

就在大家幹的熱火朝天之時,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出現了幾片烏雲,沒一會兒,天上就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但即便如此,也沒有打消大家的勞動熱情,大家紛紛選擇了冒著風雨接著幹, 就在這時,一位女同學突然叫住了李敏,提出要把自己的東西放到李敏的書包裏,以免被雨淋濕,而李敏當時正一心一意的忙著幹活,便頭也沒擡的就答應了下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所朗讀程式物無關

勞動結束後,同學們都陸陸續續的回了家,李敏在與同學告別之後,也騎車回了中南海。

到了晚上,李敏拉開書包,正準備寫作業,誰知隨手一掏,竟然掏出了一個陌生的筆記本,打量了一遍過後,李敏確定這不是自己的東西, 為了搞清楚來源,她順手便翻開第一頁,只見扉頁上工工整整的寫著一行大字——高三(五)班王桂芹。

看到這個名字,李敏終於想起,白天那個叫住自己的女同學正是王桂芹,這才恍然大悟。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所朗讀程式物無關

就在李敏準備將日記放回書包裏時,不經意間,她的眼角掃到了日記第一頁的內容,也就是這一眼,李敏立刻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而此時的王桂芹還不知道,她這一個陰差陽錯的舉動會給她的人生帶來多大的改變。

回鄉日記

1957年夏季,北師大附屬女中的準高三學生王桂芹突然做出了要回鄉的決定。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所朗讀程式物無關

王桂芹出生於大別山深處的河北阜平縣,由於上學的緣故,她很早就跟著父親來到了北京生活。

1952年,她以優異的成績從北京育才小學畢業,被保送到北師大附屬女中讀初中, 之後又再次因為優異的成績被保送至本校的高中部讀書,也因此與毛主席的女兒李敏成為了同學。

1957年夏季,北京的各大學校陸陸續續的開始放暑假,學生們大多數都選擇回家與家人團聚,好好的放松一下。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所朗讀程式物無關

王桂芹原本也是這樣打算的,但就在臨行前,她卻突然改變了主意,原來,就在這一年,毛主席提出了德智體全面發展嘚瑟教育方針,號召廣大青年積極參與勞動鍛煉。

在毛主席的號召下,許多的大中小學校紛紛開展了勞動實踐課程,經常組織學生們參加體力勞動。

作為一位青年學子,王桂芹認為這樣做很有必要,於是,趁著放暑假的機會,他便決定回河北農村的老家,參加勞動,鍛煉鍛煉自己。

說幹就幹,8月份,王桂芹回到了河北阜平老家的小山村。剛一回家,她就向媽媽提出要參加村裏的勞動,當時正是酷暑時節,媽媽出於對女兒的擔心,還勸她不要去。

最後是在王桂芹的再三請求和堅定態度下,媽媽才勉強同意了下來, 為此,他還給女兒準備了一身幹活的行頭,即一雙厚底鞋子,一條耐磨耐臟的褲子和一個破草帽。

王桂芹穿著母親找來的行頭,儼然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村姑娘,抱著激動而喜悅的心情,她興沖沖的投入到了勞動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所朗讀程式物無關

隨著勞動實踐的增多和對村民深入的了解,王桂芹心中的感想也越來越多,於是,她就將自己的勞動經歷和在勞動中的所思所想記錄在了日記中。

在回家的半個多月裏,王桂芹總共寫了14篇日記,將近一萬多字,帶著這滿滿的收獲,王桂芹依依不舍的告別了鄉親們,回到了北京繼續讀書。

開學之後,王桂芹就正式的成為了高三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她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義務勞動,但是,不管去哪裏,王桂芹都要帶著自己的日記,以便隨時記錄。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所朗讀程式物無關

在前往北京郊區的羅道莊農社進行勞動時,王桂芹依然選擇了帶上了日記本, 但不巧的是,那天下午突然下起了雨,為了不把心愛的日記本淋濕,王桂芹便向同學李敏提出,將日記本放到她那裏,而李敏當時也是很爽快的答應了。

勞動結束之後,李敏一時沒有想起這件事,而等王桂芹想起來時,李敏已經回家了,這本日記也就不慎留在了李敏那裏。

回到家的李敏很快就發現了書包中的日記, 當看到王桂芹日記中所寫的這段經歷時,李敏被深深的震撼和感動了,他覺得王桂芹的日記寫的很有意義,於是,便將這本回鄉日記推薦給了父親。

毛主席與李敏

果不其然, 毛主席在看到這本日記之後,大為贊賞,不僅逐字逐句的細讀了一遍,在裏面做了密密麻麻的批註,還在日記結尾處特意指示道 :「原文在報刊上發表」。

除此之外,毛主席還非常罕見的另找了一張橫格紙,親筆寫下 :李訥細看兩遍,退李敏,李敏也要看兩遍。

從這一系列的舉動中,可見毛主席對這本日記的喜愛與重視。

毛主席的批註

只不過,作為日記本主人的王桂芹,此時對這一切還渾然不知,更不會想到她與毛主席竟會因為一本日記結緣。

良苦用心

事實上,自己的日記能夠被毛主席看到,且親筆批註,這確實是王桂芹萬萬沒想到的。

李敏是在幾天之後的一個早自習前將這本日記還給她,並告訴她這個訊息的。

毛主席與李敏

那天,一向安靜內斂的李敏突然破天荒的將王桂芹叫到了門外,王桂芹當時就猜到她是要還自己的日記,只不過還沒等她開口,李敏就滿臉笑意的說道 :「桂芹,告訴你一件事,你的日記我爸爸看了,他說很好,還給你做了批改。」 一邊說還一邊展示著日記中密密麻麻的圈圈點點。

得知這個訊息的一瞬間,王桂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對於她來說,這就像天方夜譚一樣的遙遠,驚喜交加之下,她不知該說什麽才好,最後只問了一句 :「毛主席還有時間看我的日記?」

「爸爸喜歡好文章,你看,他還在上面說了,應該在報刊上發表」 ,李敏聽到王桂芹的問題,耐心的解釋道,說著,還一一將批註指給她看。

毛主席的批註

直到這時,王桂芹才相信,毛主席是真的看到了她的日記,並且還給予了她高度的贊揚。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王桂芹的這篇文章很快就發表了出去, 1958年2月16日,【中國青年】雜誌以「假期回鄉日記」為題目,全文刊登了王桂芹的日記,並且還是以頭版頭條的方式。

而在文章的開頭,出版者還極為用心的配上了毛主席的一條批示 :每年暑假回鄉一次,極為有益。此文寫得很好。住半月不夠,最好住一個月。

王桂芹的日記被發表

醒目的標題,真摯的情感,很快吸引了廣大的讀者, 一時間,各大機關、學校、部隊、下至小學生,上至大學生,從工農到解放軍,大家無不爭相拜讀這篇回鄉日記,不少地方還將其編入了語文教材中,甚至於連很多的國際友人都聽說了王桂芹與她的日記。

王桂芹在一夜之間就成為了大家敬佩和學習的模範,一些青年學子在她的感染下,也紛紛前往鄉下,參與勞動鍛煉。

而對於王桂芹本人來說,除了這些榮譽之外,最具有特殊意義的還是因此認識了毛主席,並受到主席的親自接見。

毛主席

1959年,李敏與孔令華結婚,作為李敏高中同學的王桂芹也接到了邀請,原本,她是可以趁這個機會見到毛主席的。但沒想到的是,由於事情太多太忙,在再加上路途遙遠,等王桂芹趕到時,婚禮已經結束了,毛主席也回去休息了。

正當王桂芹為此深表遺憾時,毛主席的機要秘書葉子龍卻突然找到了她,然後說出了一個讓王桂芹驚喜不已的訊息, 那就是毛主席點名要見她,時間就在第二天的六點。

有了之前的教訓,第二天,王桂芹早早的就來到了李敏這裏,果不其然,快到六點鐘時,毛主席準時出現在門口。

李敏與孔令華的婚禮合影

見到領袖毛主席,王桂芹心中別提有多激動了, 而另一邊,當得知眼前的王桂芹就是回鄉日記的作者後,毛主席也顯得很高興,一個勁的關心她的工作與生活,這讓王桂芹感動不已並銘記終生。

但其實,毛主席對王桂芹的關懷,並不只是對她一個人的關懷,也是對所有年輕人的關懷。 毛主席一生都非常喜歡和重視年輕人,尤其是有知識的年輕人。

在他的講話中,談及年輕人的地方有很多,除了那句有名的「青年人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還有就是號召廣大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而這也正是為何毛主席對王桂芹的這篇回鄉日記如此重視的原因

重視年輕一代,愛護年輕一代,培養年輕一代,無不體現了毛主席作為一個領袖的高瞻遠矚與良苦用心,而這,也是當代青年人需要了解和銘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