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還記得白求恩嗎?他為何不遠萬裏來到中國?中國永遠緬懷白求恩

2024-02-03歷史

1939年12月的延安,八路軍上下正在舉行一場特殊的追悼會。這一場追悼會,不是紀念某名中國戰士的犧牲,而是一名外國醫生。這位醫生的名字叫亨利·諾爾曼·白求恩。在毛主席為他所寫的悼詞中, 主席稱他為「高尚的人」 而白求恩也因此成為唯一一名讓主席撰文紀念過的外國醫生。

那麽, 究竟是什麽讓這名外國醫生不遠萬裏來到中國?白求恩又為何被我們銘記至今 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贊按鈕」來個強烈點贊。並且「關註」一下,以後常來,不迷路。

世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在加拿大等西方國家,醫生這一職業長期備受人們的尊敬,而白求恩正誕生於一個醫學世家。 其祖父老諾爾曼·白求恩不僅是加拿大多倫多三一醫院的創始人之一,而且還是加拿大蒙特利爾基督教長老會的成立者,白求恩的父親則是長老會裏的牧師。因此,從肉體到心靈上都治愈人的白求恩家族,在加拿大的地位十分顯赫。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神學氛圍濃厚的傳統西方家庭中,竟誕生了白求恩這樣具有共產主義信仰的「無神論」者, 這並不能歸咎於白求恩祖父、父親對他教育的忽視,而是白求恩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 因為富庶的家庭,青年時期的白求恩出手十分闊綽,在1923年他和自己的愛人彭尼結婚後,就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歐洲環遊。

但是,不幸很快降臨在了白求恩的身上:1926年,他患上了肺結核。在當時的醫學技術背景下, 縱便是歐美國家,肺結核也近乎是一種能致人死地的絕癥。 為了保障妻子的安全,他不得不和彭尼暫時離婚,並前往紐約州的特魯多療養院接受治療。在這裏,疾病的痛苦第一次直觀地沖擊到了白求恩的心靈:在那裏, 富裕的患者和貧窮的患者被醫院區別對待,前者能獲得良好的醫療,而後者則只能依靠便宜的藥物茍延殘喘, 維系生命,這讓渴求人人平等的信念,第一次在他的心中萌發,他為此曾感慨過:

「世上有兩種不同的肺結核,一種是富人的肺結核,另一種是窮人的肺結核。在加拿大富人得了肺結核或許還能活,而窮人只有死。」

而救助窮人,也代替了子承父業,成為了白求恩從醫心中的至高理想。為了讓更多因肺結核受苦的人早日擺脫病痛的折磨,白求恩不惜在自己的身上進行試驗,因為那時的自己也是肺結核患者。在經過多次試驗後, 白求恩的「人工氣胸療法」終於成功問世。也正因這一療法,自己的肺結核也終於痊愈。

在康復後,白求恩立即和愛人彭尼復婚。但這時的白求恩,卻再無心思像青年時那樣遊山玩水。他一邊專註從事醫療科研,一邊撰寫文章,批評加拿大的私有化的醫療體系:

「讓我們把盈利、私人經濟利益從醫療事業中清除出去吧,把同胞承受的痛苦當做是一種發財之道,在我看來真是一種莫大的恥辱。」

白求恩的妻子彭尼不知道白求恩這是怎麽了,自從肺結核好後就如著了魔一般投入工作,甚至對自己都開始不冷不熱,於是二人於1933年再度離婚。但是,這對於那時的白求恩而言,似乎已不再是什麽重要的事: 1935年,他在求醫的道路上,真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信仰:加入加拿大共產黨。

一名加拿大醫生,如何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

在成為加拿大共產黨的一員後,白求恩便更將救助世界窮苦的人們作為自己的使命。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這是一場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兩種不同信仰在歐洲大陸上的博弈,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聲。在聽聞西班牙等國的國際戰士,正遭受德、意國家的轟炸, 缺醫少藥時,白求恩毅然選擇抵達危險的前線,成為一名戰地醫生。

白求恩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有軍中從醫的經歷,但是1936年爆發的西班牙內戰已和過去的戰爭樣貌迥然不同。轟炸機、坦克等大批新式武器的登場,已讓西班牙成為了一座人間煉獄,白求恩在日記中多次寫下西班牙街頭和戰壕中的慘烈情景。但是,也正因為西班牙內戰的經歷, 才讓白求恩在後來的對華援助中擁有臨危不亂的意誌,以及發明世界上第一種野外輸血療法的靈感。

1937年7月,白求恩告別西班牙戰場,回到美國。而在一場宴會上,白求恩認識了後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中國人:陶行知。當時的陶行知正領導中國各界救國聯合會, 不惜漂洋過海來到美國,正是希望能夠動員一切可團結的抗日的力量。在遇到白求恩後,陶行知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七七事變的經過 以及中國目前面臨的嚴峻處境,這讓初次認識陶行知的白求恩就當場決定: 「我要到中國去!」

在白求恩向加拿大共產黨所寫的離別信中,只有寥寥數碼,但最顯眼的一句就是: 「目前的中國,比西班牙更需要醫生!」 最終,加拿大共產黨批準了白求恩的請求,而白求恩在攜帶了必備的醫療器械後,就匆匆奔赴了中國的抗日戰場。在臨行之際, 白求恩還給自己的前妻彭尼寫下了信,說自己要到更危險的中國去。 而誰也不曾料想,這一去竟成永別。

在抵達中國後,白求恩拒絕了蔣介石政府的邀請,轉而奔赴了條件更為艱苦的延安,因為那個時候的八路軍要比國軍更缺乏醫療物資,也更迫切地需要一名醫護人員。在抵達延安後的第二天,白求恩就接到了毛主席的召見:在此之前,還沒有任何一名外國醫生得到過主席的召見,而白求恩為此也十分高興。在面見主席後, 白求恩說雖然目前八路軍的醫療資源狀況不容樂觀,但在自己所攜帶的醫療器械,足以能夠建成一支戰地醫療隊。

而毛主席在此前對西醫的了解不多,於是好奇地詢問白求恩能夠保障多少的復原率,白求恩的回答是:「四分之三。」這讓毛主席感到非常喜悅,當即給在晉察冀革命根據地主持工作的聶榮臻,要他 「對白求恩同誌的意見和能力予以完全的信任」, 白求恩因此便帶著自己的醫療器械和團隊,奔赴向了晉察冀這一抗日的前線。

在晉察冀工作的那段日子,白求恩為應對中國艱苦的醫療衛生環境,做出了兩大「發明」,而這兩種發明對後來受傷八路軍戰士的康復工作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其一是野外輸血技術,這一發明其實最早來源於白求恩在西班牙內戰時期獲得的靈感,但是在戰事吃緊的中國,野外輸血對於八路軍戰士而言更加迫切。 白求恩讓獻血者和需要輸血的患者頭靠頭地躺在野外的床板上,透過皮管、三通閥門和註射器,將兩個人的靜脈相連,就做成了一個簡易的輸血器 而在前線難以找到適配的血型時,O型血的白求恩就自告奮勇地上前,讓醫護人員抽他的血, 因此他在部隊被稱為「群眾血庫」。

而白求恩在中國的第二個發明,則是「盧溝橋」。這種醫護裝置是由一種木制橋架和馬車共同構成的,由馬車驅動的木橋裝著手術必備的藥品和器材,這就使得八路軍的手術可以在前線開展,做完手術的戰士以及馬車上的藥品、器材也可以在戰事吃緊時及時轉移。白求恩曾不止一次地對身邊的醫護人員說: 「在中國,不僅要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還要做一名隨時準備上前線的醫生。」

但是,在醫護過程中看似對患者無微不至的白求恩,卻在當時和他一起工作的同誌眼裏有著很古怪的脾氣。在加拿大人泰德·阿蘭為白求恩所寫的傳記【手術刀就是武器】一書中,詳細記錄了白求恩兩次發脾氣的事情。一次是和聶榮臻,當時前線吃緊,白求恩為救治傷員已經幾乎兩天沒有合眼,擔心白求恩身體狀況的聶榮臻就想把他叫到自己的司令部裏,好好休息一下,可為手術心急火燎的白求恩當場大聲說: 「難道睡覺比現在的手術更重要嗎?」

而另一件事,則是白求恩和八路軍中的一名醫務人員。抗日戰爭初期,因為缺醫少藥,加之部隊醫護人員水平良莠不齊,白求恩不少為教育醫護人員,提高他們的醫療素養而費心費力。比如要求手術刀要酒精消毒清洗,棉布要用當時傳統的水蒸法殺菌等。但是,如果他看到有醫護人員忽略了他再三強調過的細節,他就會毫不客氣地批評。在一次進行截肢手術的過程中,白求恩冷冷地直接對一名醫護人員說: 「因為你之前醫護不周,這名戰士要鋸掉一條腿,你要為此負責。」

但也正如彭老總在八路軍中的脾氣一樣,白求恩每次「發脾氣」,實際上都是為了醫護上的公事。在他的眼中,八路軍戰士的生命比什麽都重要。而他自己也絲毫沒有一名加拿大貴族的架子 在1939年根據地的抗洪中,白求恩更是和自己的醫護團隊到前線 去做搬運物資的臟活和累活, 在他看來,在中國的這段歲月裏,他應該對吃苦這件事習以為常。

然而,令白求恩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是。在來到中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他就走向了自己生命的終點。

「我身體好些了,你去休息吧」

奪去白求恩生命的,是一塊碎骨,以及他對前線救死扶傷的堅持。

1939年,日軍開始對革命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掃蕩。而為了避免傷員和醫療物資落入敵軍之手,白求恩在前線的手術也更加迫切。在1939年10月摩天嶺戰鬥的手術中,白求恩為救治一名傷員,不得不用手去掏戰士傷口中的碎骨——因為醫療物資的匱乏, 當時的手術也只能采用這樣的方式。而正是其中的一片碎骨,刺破了白求恩的中指。

如果白求恩在受傷後能夠安心到後方療養,或許等待他的也不是犧牲在他鄉的命運。可是,對於一名一心救死扶傷的醫生來說,怎麽能在病人飽受苦痛之際,自己還待在二線?即便是自己等得了,可前線受傷的戰士卻等不了。於是,白求恩便在受傷的情況下繼續給戰士做手術, 在治療一名丹毒和蜂窩組織員傷員的過程中,白求恩的傷口被感染,他的身體狀況也開始惡化。

在當時,八路軍革命根據地很是缺乏治療微生物感染的抗生素,因此白求恩在患病之後,只能依靠自己的頑強意誌去和病魔做鬥爭。而聶榮臻也十分關心白求恩的生命安危,派遣了當時後方醫院的院長林金亮親自來照料他。可是,這卻依舊沒能挽救白求恩的生命。在他生命垂危之際,他用蹩腳的中國話安慰著自己的警衛員何自新說: 「小鬼,你看了我這麽長時間,休息一會兒吧,我的病好一些了。」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與世長辭,享年49歲。

在他寫給聶榮臻的告別信中,交代了他生前的最後幾件遺物:兩張行軍床,雙雙英國皮鞋,留給了聶榮臻夫婦;一雙馬靴、馬褲,留給了賀龍;一把繳獲的日本刀,留給了美國共產黨書記白勞德;剩余的醫療器械,則全部留給八路軍的醫護人員。 在信中,他還叮囑八路軍,每年記得購買一些湯力預防瘧疾,上海、香港購買的湯力,要比保定、天津便宜。

最後,他在信中委托他人將自己犧牲的訊息告知加拿大共產黨, 說自己在中國的日子過得很快樂,唯一的希望是還能多做些貢獻。

此外,他還在信中提到了自己的前妻,說自己愛她,只是因為工作不得不十分內疚地將他舍棄,並懇求國際援華委員會,能夠給自己的前妻彭尼一筆撫恤金,分期也可以, 「我不能讓她繼續受苦」。

一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就這樣清貧地與世長辭。在他去世的一個月後, 毛主席便寫下了【紀念白求恩】,而這也成為了一代中國人必背的「老三篇」。

如何評價白求恩的一生?除了毛主席的【紀念白求恩】之外,或許在這裏,用白求恩自己在西班牙內戰從醫期間,所寫下過的一首詩來形容他,也再貼切不過:

昨夜,在崩潰的山頂之上;

玫瑰低垂,狂野而鮮紅。

她舉起那盾牌,對著那蒼白的月盤;

我們舉起緊握的拳頭,向那些無名的死者

說出我們的誓言:

「同誌們,為自由和未來的世界而戰;

誰為我們而死,誰就將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