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秦始皇所命名之國,歷經千年滄桑,名存實亡

2024-04-25歷史

秦始皇所命名之國,歷經千年滄桑,名存實亡

提到秦朝,我們就會想到始皇建立了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統一文字、度量衡,修築長城,主持審刑,實行行省制度。

後人對秦始皇往往褒貶不一。有人覺得他很殘暴,待人很壞,失去民心,死後還重建陵墓,這與其說是優點,不如說是缺點;也有人覺得他創造了很多新制度、新事物,修建長城抵禦外敵入侵,對後世影響深遠,這與其說是缺點,不如說是優點。其實,秦始皇也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在兩千多年後,他曾經給中國起了一個權威的名字,至今也沒有改過!

我們知道,周文王打敗了紂王,滅掉了商朝,他的兒子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周朝建立後,天子實行分封制,封諸侯以保天下。周朝後期,諸侯國的勢力越來越大,甚至敢於違抗天子的命令,導致了一段動亂時期。

在眾多諸侯國中,齊、楚、燕、趙、韓、魏、秦最為強大。秦國後來能夠建立王朝,主要歸功於其開國君主秦襄公。

他之所以成為諸侯,是因為他成功地隨同周平王東遷。也正是因為他,秦國國力大增,一舉滅掉了其他諸侯國。

秦襄公取得了以下成就:首先,他把遊牧小國秦國變成了一個擁有自己封地的小國,與其他諸侯國平起平坐。

他還與周天子結盟,獲得了西戎的大片封地,擴大了秦國的疆域,增強了秦國的實力。經過幾代統治者的努力,秦國日益強大,與中原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

嬴政即位後,首先清除了以呂不韋為首的宦官集團,將政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丞相李斯等人的幫助下,他制定了一個消滅六國的計劃,采用打破六國縱向一體化的策略,逐個瓦解六國,最後聯合六國成為霸主。

作為歷史上第一位實行中央集權制度的皇帝,他不僅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取得了許多成就,如首次使用 "皇帝 "一詞、統一貨幣和北擊匈奴。

如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國人自豪地稱自己為 "中華兒女",而 "中國 "一詞則與秦始皇緊密相連。

事實上,"中國 "一詞出現於先秦時期。據史料記載,在三皇五帝時期,"中國 "指的是中原的洛水,"河 "指的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洛 "指的是傳說中神秘的洛水,因為當時洛水中原處於大陸腹地,被稱為 "中國"。河 "指的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洛 "指的是傳說中神秘的洛水,因為當時中原洛水處於內地,被稱為 "中國"。

而 "華 "字的來歷則更不尋常,更令人吃驚。當時,"華 "字指的是一位名叫華胥的女首領,在中國古代神話中,華胥生於華陽,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

關於華胥及其部落的記載,早在帝嚳時代就有了,此後又有許多關於這位偉大領袖(傳說中女媧和伏羲的母親)的典籍記載,因此,黃帝和炎帝的祖先華胥一直被當地人視為華夏血脈的起源和人類的始祖。

由此可見,先秦時期的 "中華 "一詞代表了兩個不同的概念。中 "字指的是中國古代的聚落,而 "華 "字則涵蓋了中國文明及其民族的起源。

春秋戰國,戰火紛飛,民不聊生。在這種情況下,秦國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秦王的神機妙算,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戰無不勝,一統六國,結束了亂世,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

秦國君主嬴政成為了天下的統治者。為了強調自己的功績和獨特性,他吩咐大臣們各自發明自己的稱號,然後,為了表明自己比三皇五帝更偉大,他去掉了 "帝 "和 "皇 "兩個字,改成了自己的特殊稱號。

除了直接概括 "皇帝 "一詞外,他還將 "中國 "一詞合並,指統一的中國。從秦始皇開始,"中國 "一詞就成了中國的代名詞,一直沿用至今。

在漢代,"中華 "一詞還有天文含義。古代天文學著作【天文聖星中】記載了中華的天文含義。原文是:"二星謂之二台,其北為中華之東門"。這段古文的意思是,在東方的四顆星中,第二顆星名為 "命運",位於中國東門的方向。

魏晉南北朝分裂時期,"中國 "一詞僅指中原居民,不包括塞外少數民族。當時,"中國 "一詞也被刻意用來區分中原居民和少數民族。最好的例子就是 "五胡亂華"。

自秦始皇創造 "中國 "一詞以來,"中國 "一詞一直流傳到清朝末年。清末民初,內憂外患,群雄並起。例如,康有為、梁啟超和馮桂芬試圖改變朝廷現狀,與朝廷儒生和頑固堅持封建統治的舊臣進行鬥爭。但他們未能如願,收效甚微。

在與忠臣的戰爭中,"中國 "一詞也被美化和詮釋。梁啟超在他的一篇著作中首次提出,中國人的民族觀和世界觀是逐漸形成和發展的。這證明了中華民族的民族觀在歷史長河中不斷演變,民族觀和世界觀也因此形成。每個時代都不乏具有先進思想的人才。

梁啟超對 "中華民族 "一詞有如下解釋:中華民族是指從古至今在中國領土上發展繁衍的各民族。可以這樣理解:在不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這些民族早已相互融合,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21 世紀的今天,"中國 "的內涵更加豐富。與秦始皇時代 "中國 "僅指疆域內的中國不同,今天,即使是身在異國他鄉的華僑,只要身上流淌著中國人的血液,也可以自稱為中國人。

今天,"中國 "已不僅僅是一塊土地,它還代表著中國文化、歷史和民族的方方面面,成為愛國主義的象征和中華文明的歸屬感,深深紮根於中國人的骨子裏。

正如梁啟超所指出的,"中華民族 "這四個字已經成為我們一個民族的象征和代名詞,代表著我們的團結與合作、融合與包容。

我們看秦朝,看秦始皇,自然是贊同他的功績,反對他的暴政。我們仍然感激他,因為他統一了文字系統,使民族意識得以發揚光大;他創造了 "中國 "一詞,使億萬中國人變得強大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