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傳記的醫學家,那非扁鵲莫屬。扁鵲本名秦越人,從他開始行醫起走南闖北,總是能給人們帶來安康。 所以百姓認為他如靈雀一般能帶來吉祥,於是尊稱他為扁鵲。久而久之,扁鵲的這個尊號就更為人所知了。
據記載,扁鵲行醫可以說是半路出家。起初他只是旅館裏一個朝九晚五的打工仔,直到認識了一個叫做長桑君的奇人。當時的長桑君經常穿得破破爛爛的來到店裏,嘴裏還喋喋不休,一副瘋瘋癲癲的樣子。其他人見到都唯恐避之不及,只有扁鵲誠心以待。 時間一長,桑君覺得扁鵲是個善良可靠的人,於是把自己辛苦編寫的醫書傳授給了他。得到醫書後,扁鵲仿佛茅塞頓開,醫術突飛猛進。他勤奮鉆研,不久便精通了婦科、外科、兒科等各類疑難雜癥的診治。
在邯鄲,他觀察到當地人非常尊重婦女,於是專註於婦科治療,成為當地的婦科聖手。當他來到洛陽時,發現這裏的人們敬愛老者,因此他化身為老年專科醫生。而後他抵達鹹陽,了解到當地人喜愛孩子,便又投身於兒科治療。扁鵲無疑是一位全能且傑出的醫者。
不過說起扁鵲,人們最熟悉的還是他獨創的望聞問切四診法。這個方法到底有多神奇呢?有一次蔡桓公召見扁鵲,而扁鵲僅在蔡桓公面前觀察了一下,就對他說:「您現在身體有些小毛病,需要治療幹預。」試想一下,如果有個人一上來就說你有病,你是信還是不信?反正蔡桓公不信,並反駁:「我才沒有病。」第二次進檢時,扁鵲又提醒:「您的病這回擴散到了肌肉,是時候接受治療了。」
蔡桓公依舊沒有聽他的話。第三次相遇,這回扁鵲明顯有些著急,對蔡桓公說:「您的病已經轉移到了腸胃,必須盡快治療。」無奈蔡桓公堅持自己很健康。又過了幾天,這次扁鵲什麽也沒有說,見到蔡桓公轉頭就跑。蔡桓公十分疑惑,就派人去問他。扁鵲直言回答:「第一次大王疾病出現,喝藥就能痊愈。第二次用針灸也能好。第三次食療加針灸尚且可以治療。現在蔡桓公病入膏肓,我已無能為力。」果真不久之後,蔡桓公就病死了。扁鵲的醫術實在令人嘆為觀止,他只需幾眼就能洞悉疾病的發展態勢。
這只是他精湛醫術中的冰山一角。相較於望診,他的切脈技藝更是被譽為封神之作。司馬遷曾高度評價他:「至今天下言脈者,有扁鵲也。」 也就是扁鵲開創了中醫脈學的先河。在當時,診脈的程式又叫三部九候診法,就是醫者會給患者切全身的脈,以此做出相對應的脈診理論。
有一次扁鵲行醫至晉國,聽聞晉國大夫趙簡子已昏迷多日,就在人們準備將他活埋之際,扁鵲展現了他那神奇而精湛的切脈技藝。 他淡定地告知眾人:「趙簡子的脈象並無大礙,不出 3 日他必將蘇醒。」果然在兩天半後,趙簡子便恢復如初,仿佛未曾昏迷過一般。 自此以後,民間逐漸形成了停屍 7 日的習俗雛形。
扁鵲之所以能夠名垂青史,難道僅僅是因為他的醫術高超嗎?人們常說,醫術與醫德並重,方能成就一代名醫。而扁鵲為人稱道的,還有他那高尚的醫德。曾有一次扁鵲與徒弟路過虢國,得知太子患上了失覺,陷入假死狀態。他當即命徒弟取出針砭進行急救,並親自調配湯劑。經過 20 多天的精心治療,太子終於痊愈。眾人紛紛稱贊扁鵲為活神仙,能起死回生。 他只是淡然一笑,說道:「我哪有讓死人復活的本領,我只不過是悉心照料,幫助他蘇醒而已。」對比當今汙濁的就醫環境中,扁鵲這種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態度,實在難得。
說起醫德,就不得不提起另一位神醫,他就是醫聖張仲景。據悉他還是扁鵲的超級粉絲,他時常會翻看扁鵲的醫術記載,並以此不斷地激勵自己前進。用塞內加的話說:「榜樣具有良好的感染力。」張仲景自學醫以來,目標就非常明確。他不僅要傳承完善中醫理論,還要比肩扁鵲。
公元 196 年,張仲景被朝廷任命為長沙太守。然而他上任不久便了解到,當地的百姓長期以來飽受疾病的困擾。出於醫者仁心,他決定在每月的初一和 15 這兩天,開放衙門,親自坐診為百姓看病。在診療過程中,他總會細心地記錄下遇到的疑難雜癥,以便日後研究。客人疾病易診,天災難解。公元 170 年至 185 年間,連續爆發的大瘟疫,讓無數百姓陷入災難之中。而朝廷官員卻忙於爭權奪利,無視百姓疾苦。張仲景不忍見百姓受苦,於是毅然辭官,立誓要找到對抗瘟疫的方法。
此時正值隆冬時節,氣溫驟降,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凍傷了。張仲景目睹這一切,他日夜苦思,終於研制出了一個禦寒的食療方子。他吩咐徒弟將羊肉和一些具有祛寒功效的藥物一起煮熟、切碎,然後用面皮包裹這些餡料,再次下鍋煮熟。這個食療方子效果顯著,百姓的耳朵凍傷得到了緩解。由於這種食物形狀像耳朵,又是為了保護耳朵而想出的方子,所以張仲景給它起名為祛寒嬌耳湯。此事過後, 張仲景更加堅定了撰寫醫書的決心。憑借多年遊歷行醫積累的民間藥方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他歷經五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因此張仲景也被稱為醫聖。
要說起神醫這兩個字,人們可能首先會想到一個詞語,那就是「華佗在世」。歷史上的華佗,創制出了醫學史上最早的麻醉劑,也是中國古代第一個外科手術醫生。 令人扼腕的是,他後來被曹操所殺,也導致了華佗的醫術和麻沸散都沒有能夠流傳後世,這也使得世界外科的發展滯後了 1000 多年。
有趣的是,華佗與張仲景其實同處一個時代。那為什麽大家耳熟能詳的只有華佗,並且在【三國誌】和【後漢書】都有專門為華佗立傳,卻沒有任何關於張仲景的記載?難道華佗真的比張仲景更牛嗎?
從醫學成就的傳播角度來看,華佗的醫術更易於在民間傳播。他擅長外科手術,尤其是使用麻沸散進行手術的故事,這種超時代的技藝更令人震撼,這也使得他在民間迅速傳播。而張仲景的醫學成就主要集中在【傷寒雜病論】,雖然也有對疑難雜癥的經驗,但震撼程度過於常規化,不如華佗的外科手術那樣具有視覺沖擊力。因此在民間的傳播度可能相對較低。
華佗與歷史眾多名人都有所交集,這無疑給他提升了知名度。比如他曾為曹操、關羽出診,這些人物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華佗作為這些故事中的一部份,自然也被更多人所了解。特別是【三國演義】裏,他為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更是成為了千古佳話。 相較於華佗,張仲景則更多的服務於平民階層,與這些歷史名人交往較少。因此他的事跡在歷史和民間傳說中的傳播範圍相對較小。
從行醫範圍和方式來看,華佗遊醫四方,行醫範圍廣泛,這也使他的醫術和名聲能夠快速傳播開來。而張仲景則相對固定的在長沙行醫,後來更是選擇隱居,這也是他名氣小的原因。
盡管張仲景的知名度可能不及華佗,但這並不妨礙他在醫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貢獻。 他的【傷寒雜病論】是集秦漢以來醫藥理論之大成,並廣泛套用於醫療實踐的專書,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古典醫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臨床治療學方面的巨著。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為後世醫者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指導,推動了中醫的傳承。
如果評價中國古代最偉大的醫生,那無疑是醫聖張仲景。如果沒有張仲景,就沒有中醫的先行概念。但是你要說影響力最大的醫書,那非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莫屬了。
與前三位神醫不同的是,他的主要貢獻是藥物學和本草研究。公元 1518 年,李時珍出生於一個醫學世家。但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下,父親並不希望李時珍成為醫者,而是期望他走上仕途。然而李時珍對官場並無興趣,她幾次參加科考都未能中舉。過度的讀書壓力,甚至讓他生了病。按照現代醫學來看,他當時可能患上了肺結核。在經歷了這場病痛後,父親最終同意讓李時珍繼承家族醫學事業。自此,李時珍開始在醫學界嶄露頭角。
一日,李時珍照常坐診,一群人來勢洶洶,揚言要老郎中賠命。細問之下才知,原來老郎中醫術簡略,偏偏書中對藥材的記錄存在錯誤,導致老郎中錯抓了有毒性的虎掌,險些鬧出人命。 最後李時珍向眾人解釋,並對病人進行搶救,才避免了一場悲劇。此事過後,李時珍越發意識到,許多醫術記載中存在藥材藥性缺失的問題。為了不讓百姓再受傷害,他決定編纂一本新的藥物書籍。
為確保藥材的真實性,他不辭辛勞,行萬裏路尋找答案。由於植物具有時令性,所以李時珍常常出現在山野、田間地頭。有一次他聽說民間有用東壁土挑水治病的偏方,於是他親自尋找並嘗試,以驗證東壁土的治療效用。為了了解蘄蛇的功效,他親自捕蛇和治蛇,最終糾正了藥方中的錯誤。這樣的經歷數不勝數,他甚至多次因試藥而險些中毒,但他始終堅信,只要完成這本【本草綱目】,就能讓百姓少受些苦難。
經過二十七年的努力,61 歲的李時珍終於完成了他心目中的醫藥典籍【本草綱目】。這部東方醫學巨典是李時珍耗盡半生,換來的寶貴成果。2011 年,聯合國將【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這是對中國中醫藥文獻在國際上的認可。
【日內瓦宣言】中有這樣一句話:「在我被吸收為醫學事業中的一員時,我嚴肅地保證將我的一生奉獻於為人類服務。」李時珍做到了這一點。當然不止李時珍,四大名醫,乃至千千萬萬的中醫醫者們都做到了。他們偉大地踐行著醫者的責任,給中華民族打造了一張強有力的醫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