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逆轉「早癌」有辦法!5味藥,藥食兩用,補虛排濕熱,遠離癌變!

2024-06-26養生

俗話說:十個人,九個脾虛,七個胃病。

因為,一日三餐靠的不僅是一張嘴, 最重要是脾胃

本期, 陳立加教授 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固護脾胃,以及如何防治已有的脾胃問題往癌癥方面發展的一些心得。

1

尋常癥狀背後的不尋常疾病

毋庸置疑,很多人得病而不自知。比如下面的這些癥狀,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兩三個。

● 上腹部不適

● 飽脹

● 疼痛

● 食欲不振

● 噯氣、反酸、惡心

● 口苦

可怕的是,這些看上去並不嚴重的尋常問題 ,可能會發展為 「癌」

胃癌是目前全世界發病率位列前五的癌癥。它的發展軌跡是: 正常胃黏膜→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這是目前公認的胃癌發展演變模式。中國是胃癌高發國家,阻斷胃癌癌前病變的進展是降低胃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的關鍵節點。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陳立加教授 ,於嶺南從事中醫臨床工作近40載,善於運用中醫辨證論治理論結合現代醫學輔助技術診治消化系統常見病及疑難雜癥,療效顯著,在運用中醫藥治療胃癌癌前病變方面經驗豐富。

臨床中,陳立加教授最常接觸的,就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 的患者。因為往往發展到這個階段,人們才開始意識到需重視。

2

脾胃運納失司治病

慢性萎縮性胃炎(下簡稱「CAG」),伴或不伴腸腺化生,和( 或) 假幽門腺化生均屬於 胃癌前疾病 ,而 CAG 伴異型增生 ( 上皮內瘤變) 則被列為 胃癌癌前病變 ,距離胃癌只有「一步之遙」了。

前面提到的脾胃方面的不適癥狀,其實是CAG 的主要臨床表現。看似平常,實質危險性很強。

從中醫的角度,陳教授認為該病是因為脾胃運納失司,氣血生化乏源所致。

● 血不足,則胃絡失養;

● 氣不足,無力行血,則易胃絡瘀阻;

● 正氣不足,源於脾胃氣虛,防禦功能下降。

這三點,導致胃更易感受病邪,無力祛邪,致使病邪久伏,病情加重或遷延,日久生變。

3

5味藥

治病保健皆可

CAG患者,本虛標實,以脾胃氣虛為主,以血瘀為要,又兼夾氣滯、濕阻 等。嶺南地區的患者,由於嶺南氣候潮濕炎熱,地熱熏蒸,因此證型上多兼濕熱。

所以在治療上,主要從三點入手:

1.健脾益氣、固本培源為主

2.活血化瘀、行氣通絡為要

3.清熱利濕、理氣和胃為輔

在陳立加教授的臨床治療中,有幾種藥物較為常用:

1.太子參

多個臨床研究提示, 脾胃氣虛證 是 CAG 人群中最主要證候類別。

因此在治療之中,補氣藥是少不了的,比如人參。它具有大補元氣之功,為補脾氣之要藥,但其藥性偏溫燥, 不適於嶺南人群濕熱體質

同時,部份 CAG 患者發展到 疾病後期常常出現氣陰兩虛之象,人參溫燥易傷胃陰。因此, 太子參更適合嶺南地區人群。

2.白朮

白朮甘溫歸脾胃經, 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等功效,被譽為「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 。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白朮水煎液能調整胃腸道運動、修復胃腸道黏膜損傷等作用。

3.丹參

胃氣虛基礎上出現瘀血阻滯是導致 CAG出現異型增生的關鍵病機。因此,在 CAG 伴異型增生 的治療在健脾益氣的同時,需兼顧活血化瘀、行氣通絡,以達到氣血充盈使胃體得到榮養、胃絡通暢功能恢復的目的。

丹參味苦性微寒,歸心肝經,主入血分,功善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為治血行不暢、瘀血阻滯之要藥 ,【本草綱目】謂其能「破宿血,補新血」 。

藥理研究提示丹參萃取物可以改善微迴圈、促進血管再生等作用。

4.茯苓

嶺南土卑地薄,氣候潮濕炎熱,該地區人群得病易兼濕熱。另一方面,幽門螺桿菌( 後簡稱「Hp」) 感染是 CAG 最重要的病因。

而根據臨床觀察,Hp感染者多見舌苔黃厚膩,多有濕熱表現 。因此,清利濕熱的藥物就少不了。

茯苓味甘而淡,甘則能補,淡則能滲,藥性平糊,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祛濕而不傷正氣。藥理研究表明茯苓萃取物具有抗腫瘤及增強免疫功能作用。

5.蒲公英

不過茯苓藥性重在滲濕,要有清熱之力還需蒲公英助力。

蒲公英味苦甘寒,歸肝胃經,善清熱解毒、利濕通淋 。現代藥理研究提示該藥成分具有廣泛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幽門螺旋桿菌 。

故陳立加教授在臨床上常用茯苓與蒲公英配伍 ,清熱利濕,且蒲公英可鞏固抗幽門螺桿菌的功效。

此外,本土的一些中藥材也更適合本土患者,比如砂仁、陳皮。砂仁 善化濕醒脾開胃,「為醒脾調胃之要藥」;陳皮 燥濕化痰,是治脾胃氣滯、濕阻之脘腹脹滿之佳品。

上述幾味藥物,既是治療的良藥,更是日常保健的佳品,治療可找陳立加教授制定個人化的方案 ;日常保健可以用於食療,輔助治療;而平素脾胃虛弱者,亦可用作食療、茶飲,以防伏邪。

2個適合嶺南人護脾胃的食療:

脾胃氣虛者: 新四君子湯

【材料】 太子參20克,茯苓10克、白朮10克,陳皮3克。


【功效】 健脾祛濕、益氣健胃。

脾胃濕熱者: 蒲公英茯苓茶

【材料】 蒲公英10克,茯苓15克,煮水代茶飲。

【功效】 清利濕熱。

提醒:本文為醫學科普,供讀者參考學習,中醫看病需辨證論治,如有不適癥狀,請及時前往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