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陽虛寒盛的調理方法

2024-06-07養生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一千一百二十四。(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幹而渴。」——【黃帝內經·熱論】

(接前文) 咱們學【傷寒論】最重要是用方,張仲景寫【傷寒論】最重要是什麽?把這個方子告訴我們了,這很厲害,我們學【黃帝內經】學半天,裏邊的方子非常少,而且【黃帝內經】重點講理論,套用部份用什麽方子來進行治療,張仲景說的多,所以說仲景裏遺留下來的方子都叫做經方,這個經是經驗的經,所以後世醫家把這一派叫經方派。

所謂的經方實際上就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裏邊的方子, 像我們比較熟悉的四逆湯、麻黃湯、桂枝湯、理中湯,這些方子都鼎鼎大名,這些方子都是張仲景創的,因為少陰病本癥分為寒化和熱化這兩種類別,寒化證我們剛才講了就是主要是腎陽虛,同時心陽也弱,這種情況下寒邪就偏盛。因此這個患者的脈是微細的,你一把脈之後,感覺這個患者脈的特別細,特別弱,總是昏昏欲睡的,沒精打采的提不起精神來,這就是什麽?這就是他的提綱證,叫做「脈微細,但欲寐」。

現在也有專家認為脈微細其實有可能會出現血容量下降,但欲寐有點像休克前期那種表現,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麽呢?因為也有可能這個患者在這種病態下類似的血容量非常低,有點像休克的那種情況,這種患者的表現也是但欲寐,脈微細,總而言之, 就是這個患者的陽氣非常不足了, 我們按照張仲景的【傷寒論】的思路,我們看原文就知道少陰證本證還伴有惡寒,但是身體不發熱,大家註意這一塊很重要。

雖然怕冷,但是不發熱,大家回想一下,在三陽經,也就是太陽病、少陽病、陽明病,三陽經的得病的時候都有發熱,但是一到了三陰經就很少看到發熱這種字眼了, 所以少陰病的本證是惡寒而不發熱, 全身體是蜷臥的,四肢厥逆,就是從手指尖逐漸寒冷上來了,是一層一層寒上來的。下利清谷就是大便稀,吃的食物不消化。小便清長這種情況,小便不是黃的,它是白的,是透明的。

所以這種情況下,你就知道身體是一派寒癥,這時候我們要給他扶陽破陰,用什麽方呢?我們剛才講了以四逆湯為主方,剛才講了還有一些是陰盛於內格陽於外,這時候叫做真寒假熱,這時候用什麽呢?用通脈四逆湯,還有陰盛於內,格陽於上,這種情況用白通湯來宣通上下,打通陽氣,還有是吃了溫熱藥之後發生格拒的,什麽叫格拒呢?就是這個患者吃完這個藥之後,身體更不舒服了,寒熱打架了,打架之後並沒有減輕,這種情況下怎麽辦呢?用白通加豬膽汁湯進行苦鹹反佐,這都是古人的思路,用寒涼的藥再把熱藥帶進去,讓真正的熱藥進入體內,把真寒消滅掉,把真寒給它消滅掉之後,真寒假熱就解決了。還有的患者會出現下利便膿血,滑脫不禁這種情況,那就是用桃花湯來固脫澀腸,還有的情況是兼有陰盛陽虛,或兼有水氣,這種情況下,我們就知道用附子湯或者是真武湯來進行調理,剛才講的這都是寒化。

熱化的話就是心煩不得眠,陰虛陽亢這種情況, 那就是心火重,腎陰不足,這時候用滋陰清火的方法,那就是黃連阿膠湯,熱化證有陰虛,還有熱,還有水氣不利,一般人真的很難理解,這個人已經陰虛了,應該是水氣不足,他為什麽還水氣不利呢?為什麽還用茯苓利尿,其實自古以來的醫家,在這些問題上包括五苓散的套用問題上都存在著疑問,咱今天不是講【傷寒論】,在這兒不詳細說了,所以遇到這種情況,陰虛兼水氣不利的話,用豬苓湯滋陰清熱利水。

張仲景用藥是非常精的,他是對藥性,對患者的身體了如指掌,咱們一般人很難能想象到清熱利濕利水的同時還加上阿膠,很難有人能理解的了,其實這種情況在臨床中還真實存在, 就是這類患者他既有陰虛,同時還有濕, 兩個東西他怎麽能合在一起呢?在臨床中他真就合在一起了,所以我們看到豬苓湯的時候,讓我們對於中醫的祖方,他是腦洞大開的。

其實因為今天是講【黃帝內經】,咱們不是講方劑,也不是講經方,也不是講【傷寒論】,所以在這裏就不給大家展開了,以後有機會我再詳細跟大家講豬苓湯,非常有意思的一張方劑。還有肝郁氣滯,肝脾不和,這種情況下所出現的四肢厥冷,大家註意這裏的四肢厥冷,可跟少陰證的本證虛寒的四肢絕厥不同,所以這種情況下要用四逆散來治。 四逆湯和四逆散完全是兩種藥,一個是疏肝和胃的,這四逆散是舒肝和胃,然後暢達郁陽的,四逆湯完全就是回陽就逆, 二者不同。(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一千一百二十四。(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套用,切勿自行套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 彭鑫, 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特許,不得轉載或參照。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